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萌萌的卤蛋
张居正高声道。
这一句话,对于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冲击太大了啊。
大汉国朝八百年来,选拔人才的方式都是察举制,这种制度最讲究的就是出身啊!
现在……怎么可以不论出身呢
“陛下,臣昨夜苦思,针对眼下的大汉国情,还有以下的一些针对性的革新举措,请陛下甄选!”
张居正上前一步,躬身一拜,又道。
赵元开很是意外,点头道:“一一说来。”
“这开科取士的第一步,臣认为以一郡为点,选取郡内寒门人才,然后直接编入该郡县乡的吏治之中!”
“而第二步,便是臣设想的建立吏治的考成法,所有吏员,半年一次考核,能者上,庸者下,无能者直接罢免,只有经历无数次考核层层而上的吏员,才能授予重任!”
“陛下,这就是臣设立的开科取士和考成法相结合的吏治革新举措!”
张居正说完,又是躬身一拜。
满朝文武听到这儿,无一不是震撼无比,犹如醍醐灌顶了一样。
饶是之前有了心理准备的六部尚书,在听了这考成法之后,也彻底的愣住了,越是细思,就越是觉得这举措堪称完美啊!
就连赵元开本人,也愣住了。
开科取士和考成法结合
所有选拔出来的人才,直接编入最基层的县乡衙门,历经考选层层而上。
这一套吏治革新程序背后的逻辑,可不是一般的先进啊,在赵元开听来更是满满的熟悉感啊!
不愧是张居正啊,确实有点东西!
“张爱卿,你觉得朕还需要多说什么吗”
赵元开龙颜大悦,欣慰道。
张居正躬身一拜,不骄不躁。
满朝文武虽然平庸,但也是入朝为官数十年的老人,对于吏治弊端是深有了解。
所以,他们很清楚张居正这一套革新举措是多么的了不得!
老太傅孙庆国老脸通红,惭愧无比的冲着张居正躬身一拜,诚然道:
“相国当真是无双国士也,老夫佩服啊!”
“下官也佩服啊!”
“下官也是!”
朝堂之上,所有人冲着张居正躬身一拜,这是诚心仰慕尊崇啊。
张居正摇头,回礼之后,道:
“本相何德何能担得起无双国士啊!这一切都是本相依从陛下的旨意而为,一切都是陛下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啊!”
“行了,张居正。”
“开科取士是朕的意思,但将考成法和开科取士相结合,那完全是你个人大才所致,你担得起这无双国士四个字!”
赵元开袖袍一甩,不吝赞许。
张居正叩拜行礼,呼道:“老臣谢陛下夸赞。”
“免礼。”
“吏部尚书,锦衣卫,尔等二部全力协同张居正推行吏治革新,至于那些个门阀世家,当杀则杀!”赵元开道。
言罢之后,未做停顿,又补了一句:
“考成法实行之后,尔等同样要遵行,所以诸位爱卿,要有危机感啊!”
满嘲讽文武闻声之后,齐齐跪拜,高呼道:
“臣等谨遵陛下圣意!”
事实上。
能入朝堂的这些个国朝大员,在赵元开的第一次抄家之后,就彻底的更正了观念,不敢有半点的贼心。
再而后又亲眼目睹天子几战大捷,直接稳定了汉室根基,更是让他们心安本分了不少。
而现在,天子治下能臣倍出,革新不断,而且每一个举措都是令他们大开眼界的惊世创举!
这层层种种,最后全部化成了两个字:期待!
亦或者说是希望!
他们看到了大汉振兴,甚至空前崛起的莫大希望!
而他们本身又是汉室重臣,除了见证者的身份之外,他们更是身居其中的参与者!
所以现在,满朝文武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发至内心的拥护赵元开,在主动的、迫切的、发自内心的想要为好官、尽好责!
这一点,赵元开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他很欣慰。
因为这是最好的良性转变!
“吏治一事到此为止。”
“兵部尚书,你又有什么事情要启奏啊”
赵元开的作风颇为雷厉风行,一页翻过,便是令一页的开始。
兵部尚书对于当今陛下的敬仰尊崇已经到了极致地步,虽说要启奏的事情惊世骇俗,但他……并不慌。
第113章 等(3)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查找最新章节!
“启禀陛下,汉水以南呈送奏折,说四位藩王已经在各自封地举行了登基称帝的祭天大典,与我大汉划江而治!”
兵部尚书情绪稳定的禀告道。
举行登基称帝的祭天大典
这让赵元开很是意外啊。
他现在已经平定了冀州,基本盘稳定,汉水以南四王联合起来都未必是赵元开的对手!
这个时候……他们还敢各自称帝
头很铁啊!
赵元开颔首,声音冰冷,道:
“此事朕知道了,暂且留他们苟活几日,汉水相隔,他们不敢渡江作乱。等朕腾出手来,再一一收拾!”
“陛下英明,臣谨遵圣意!”
兵部尚书躬身领命。
满朝文武各个镇定,他们的脸上只有愤怒,没有慌张。
他们知道,待陛下真的腾出手来,就是那四位反王亡命伏法之时。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出不了任何的意外!
因为现在大汉在陛下的统御之下,正用一种颠覆认知的方式在飞跃式的发展,国运奔腾啊!
“还有何事,一一启奏。”赵元开又道。
户部尚书等人启奏的都是一些小事。
比如陈庆之的白袍军昨夜已经从国仓领了军粮,连夜奔赴并州上郡。
而礼部尚书启奏的事情让赵元开很是意外。
再过十日便是汉室一年一度的宗庙之祭,启奏赵元开是否如期举行。
赵元开想都不想,直接给否了。
“国朝未定,不搞这些虚的!”
“众爱卿,眼下第一要务就是协同张居正完成第一步的吏治革新,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开科取士和推行考成法!”
“先从中州各郡开始!”
“退朝!”
言罢。
赵元开直接拂袖离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恭送天子离去之后,便全部团结在张居正的身边,全力配合吏治革新!
宣室殿中。
赵元开扶着额头坐在卧龙椅上,眉头紧蹙。
他在梳理思绪!
前世在地球之上的他,虽然也是人生赢家,一手创立的公司员工也有个数千人。
但跟一国之君比起来,那种管理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做帝王,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极高的大局观和掌控力!
“汉水一隔,四反王暂且没有威胁,可以搁置一边。”
“子龙接手冀州,得了朕的天子诏书之后,应该不会再束手束脚的了,这等刚刚平定的地方,必须强力镇压!”
“对了,那个朱凌雪……”
“罢了,她若是想不开,便由她去吧。”
“等吏治革新之后,便是朕的基本盘彻底盘活之时,那时候就得进行国力上的内修了!”
“所以眼下最大的危机,还是并州的雁门袁氏一族啊!”
赵元开揉了揉眉心!
如今他已经全线铺开了,节奏也提到了一个极致地步,要做的只有一个字:
等!
等兵工部彻底规模化。
等基本盘的吏治彻底盘活。
等赵云掌控冀州,广征粮草送入国仓。
等自己的一系列仁政举措深入民心,迎来拥戴值指数爆炸。
……
思绪间。
赵元开突然想起来孝懿太妃采选了三十三位良人,已经安排在了未央宫之后的和欢宫内,等着赵元开进一步的点选。
“趁着时下无事,朕去看看也无妨。”
赵元开兴致突起,褪了龙袍,换了一身紫袍常服,冲着殿外候着的小德子一声招呼:
“小德子,随朕前去和欢宫。”
和欢宫
那不是太妃为陛下甄选的良人们所住的地方吗
小德子反应很快,躬身一拜,道:
“陛下,奴才这就去禀告孝懿太妃。”
“禀告太妃干什么”赵元开眉头一蹙。
“陛下去和欢宫点选良人,太妃自然是要陪同着的啊。”小德子回道。
“不用了,朕就是去看一眼,不必兴师动众,就朕和你!”
赵元开说完,直接阔步迈出了宣室殿。
小德子紧锁着眉头,有些不解,但君命如天,他紧紧的跟在了赵元开的身后。
事实上。
已经穿越过来的赵元开还从来没有踏入未央宫后宫一步。
他所有的活动范围,基本上都在前宫临朝御治的几大殿来回奔波,算来还真是位勤政明君啊!
未央宫的后宫其实很大。
这都要得益于当年的那位义武皇帝啊。
五千良人,半百嫔妃……即位临朝的那几十年,这位义武帝就干了一件事,那就不是不停的扩建未央后宫。
不过后来国力衰退,皇权势微,未央宫后也渐渐落寞了起来。
到了这副身子原主生父的先皇,又是青史难寻的专情好男人,一生独宠青梅竹马的皇后,只册封了孝懿太妃这一位嫔妃。
这让未央宫后又是长达几十年的荒废。
而眼下。
未央宫后只有紧邻天子落座的前宫最近的几片宫殿群还在正常使用,但因为后宫无人,多是宫女居住。
赵元开顺着御道,一路上走的很慢。
他不着急去和欢宫。
趁着今天的空闲,转转自家的后花园。
……
……
而此时。
和欢宫。
这是未央后宫最为特殊的宫殿,没有之一。
原因也很简单。
这座宫殿就是出自那位义武帝之手,从选址到建造,再到最后的赐名都可谓是大有深意啊。
和欢宫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一殿数千房,一房一良人。
而和欢宫的最中间,则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御花园,良人房环环相套围着这御花园。
良人们唯一能涉足的,便是这一片御花园了。
而眼下。
落寞了几十年的和欢宫御花园终究是有了几分人气。
三十多位模样俊俏的妙龄女子,正在这御花园之中成群的谈笑着,晒着太阳。
只是结群的分布,很有意思。
三十二位良人是坐在御花园的最中间的假山前,虽有分散,却也基本都在一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