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好像是北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九宫格夫妻
赵匡胤听的胡子都揪下来了,他以前虽然没什么文化,可当皇帝这两年却是手不离卷的,看了很多的儒学经典,也听了许多名师大儒给讲的课,人家别人都说国亡于仁德不施礼乐崩坏之类的原因,甚至还有归纳到天数上的,虽然赵匡胤有时候觉得挺扯淡的,但是大家都这么说,慢慢的他也就信了几分。
今天听孙悦这么一说,突然感觉到豁然开朗,这比什么仁德礼乐之类的直白多了啊,所谓仁德也好,贤君良臣也罢,所能做的无非也就是延缓这一过程罢了。
这话要是对那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大儒去说,多半会嗤之以鼻的将其当做胡言乱语,可赵匡胤和赵普两人一个是从亲兵起家的纯军人,另一个是小吏起家的纯实吏,居然还听得频频点头,催促他赶快说下去。
孙悦见两个观众好像都挺配合,心中也略微安了一些,思路也更清晰了,继续侃侃而谈道:“自中唐以来,武则天开始,随着科举的大面积实行,寒门天下制度的确立,军事贵族已经不见,而随着土地开垦,农作物革新,江南开发等一系列生产力变革,募兵制开始了,军和民头一次被泾渭分明的分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军制,而人们还在用旧的那一套方法来管理,自然就会出问题了。”
&n
第一百零九章 固根(中)
“既然是强干弱枝,那么臣以为,厢军和禁军自然要区别对待,首先来说禁军,最直接的就是让禁军的将士们感念官家您的仁德,其实简单理解,就是需要官家能对他们更好一些。”
赵匡胤闻言皱了皱眉头,不悦道:“我对将士们难道还不够好么”
这话可真不是赵匡胤自我感觉良好,他对将士们是真的好,可以说金帛财物无所爱惜,赏赐起来真是丰厚到不行,不管是他当皇帝之前还是当皇帝之后,用一句爱兵如子来形容他都不为过。
可孙悦却道:“臣觉得,不够,所谓君父,就是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将士,假如臣的父亲每月都给臣许多钱,但对臣的生活却不管不问,臣一样会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官家给将士们赏赐是不少,可是钱这东西花完也就没了,况且钱这东西毕竟不是您亲手发给将士的,将士们也未必念着您的好,就算念着您的好,也未必念着大宋的好。”
“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做,难不成还要给他们找媳妇”说着,赵匡胤和赵普两人都忍不住笑了。
孙悦却一脸认真地道:“为什么不呢”
“哈”
“臣觉得,官家给将士们的俸禄赏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这笔钱其实完全可以省下来干别的呀,比如说找媳妇,谁家的姑娘若是嫁给禁军的将士,娘家那边可以考虑减三年的户税,如此一来,将士们找媳妇自然就会容易得多,这不仅是在给赏赐,更是再给荣誉,臣以为这比直接赏赐财物更有效,而且更容易作为祖宗家法推行下去。”
“…………”
“官家,您这两年中淘老汰弱,裁下去的将士有三四万以上了吧,他们现在都在干嘛呢”
“自然是散回原籍,分以田产,不敢说大富大贵,小康之家还是可以的。”
“然后呢”
“然后”
“假如他离开兵营的时候是三十五岁,一个男人平均寿命是六十,剩下的二十五年呢他的婆娘呢他的孩子呢”
“…………”
“官家,臣的父亲最近在洛阳开了一个水泥厂,用了许多内殿班值淘汰下来的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别人家的工人每天开一百文,我们就开两百,所赚取的利润几乎都花在了这些工人的身上,我听说如今内殿班值的将士找媳妇比其他军要容易的多,提亲的媒婆都快要挤破门槛了,不知官家对此是否了解”
赵匡胤点点头道:“听老二说过一嘴,你爹这事做的确实不错。”
“假设,我是说假设,将来内殿班值的都虞候想造反,想要推翻赵宋的江山,可将士们的妻子家小全都在洛阳的水泥厂里,您觉得这些将士们是会跟着那个野心的都虞候,还是会砍了他的脑袋”
赵匡胤听了后眼睛直放光,他好像有点理解这所谓的固根是什么意思了。
赵普却道:“你也说了,你爹为了维持那些军属们的高薪,水泥这么好的买卖,却几乎没有利润,天底下有几个人会像你爹那样就算有,可如果将这一套推广到整个禁军中,要多少个你爹这样的人才够用”
孙悦理直气壮地道:“我爹这么干是为了拍二大王的马屁,这笔钱本来就不应该我爹来掏,这都是我爹给朝廷垫付的,这笔钱指着百姓个人去垫付不现实,只有朝廷出面才是正理,官家,据我所知,朝廷办的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还有官窑之类的地方,总共要用五万多工人,水泥这东西用量这么大,以后肯定也是要逐渐国营的,这些工人中,有多少是一定需要有手艺的呢就算是对手艺要求很高的地方,能不能考虑培养禁军子女呢
第一百一十章 固根(下)
其实公允的来讲,宋朝的政治生态,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会的巅峰了,它不杀士大夫,不区别士农工商,不杀上书言事之人,它尊重私有财产,老百姓每天三十文就能满足生活,而城市居民的普遍日俸却是两三百文,山民也有一百文左右的收入,许多人每天只需要工作两个时辰,日子就可以过得很逍遥,说真的,二十世纪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如此了吧。
至于后来的元明清,在政治上其实都是一种大踏步的倒退,想想那凌迟宰执,老百姓活活饿死的大萌朝,再想想天下争当包衣奴,动不动就文字狱的螨朝,孙悦不知不觉间越说就越激动,甚至都快忘了自己的身份了,说的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他前世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位历史大牛跟他说过,后世的种种制度其实本质上就是宋朝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甚至在有些地方上还不如宋朝,所以绝大多数后世的制度,都是可以套在宋朝制度上的,所以他这一起头,还真就有点停不下来,而赵匡胤和赵普,则已经听得是目瞪口呆,连酒菜都忘了吃了。
“照你这弄法,十万禁军,朝廷也要竭尽全力了,那么,地方上的厢军呢他们总不能也这么搞吧,朝廷可负担不起他们的福利了。”
孙悦道:“确实,这样庞大的后勤压力,连禁军都没法扩建了,厢军自然就不能跟着学了,但官家,现在这一朝的厢军自然还是有战斗力的,可百年之后呢在强干弱枝的大政策之下,恐怕到时候,也指不上他们打仗了,所以臣觉得,不如现在就开始布局,厢军也改一改。”
赵匡胤此时已经不拿他当胡言乱语的小孩子了,颇为严肃的道:“说说看,厢军怎么改。”
“军政分离,四个字足矣,官家欲设转运使削夺节度使的财权,臣以为此策大善,但臣还是那句话,节度使也好转运使也罢,这都只是上层的叶子,每一个将士才是根,当然,朝廷对厢军肯定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也用不着,但臣以为,最少应该控制在知府和指挥使这一层级。”
“知府和指挥使有什么不妥么”
“当然不妥,知府的职级在指挥使之上,可是知府都是文官,他们哪懂军队的事地方上的钱都让转运使给收走了,知府们为了民生,必然会将钱财大量挪用到地方建设上,长此以往,哪用得上百年,不出二十年,厢军就废了,如果臣是知府,厢军么,饿不死就行了,甚至干脆将它当成塞难民的地方,可能还会让他们做做手工活之类的事情,补一补财政上的困难,官家,臣如果真这么做,官家以为臣的政绩考核,会是哪一等”
赵匡胤的脸都有点绿了,只得道:“只要不打仗,应该会是个良吧。”
“官家圣明,厢军,本是为了给禁军做补充,征伐之时或为先锋修桥铺路,或为后勤运输粮草,若各地知府都像臣这么个搞法,三十年以后,便是有五十万的厢军,可还挡得住契丹铁骑的一轮冲锋么”
赵匡胤脸都黑了,直接道:“行了,直接说你的对策便是,难道要提高指挥使的地位”
孙悦道:“这自然是万万不可的,指挥使必须在知府之
第百一十一章 祖宗之法
孙悦要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剩下的就全看赵匡胤是否采纳了,冷不丁的他还真有几分心虚,因为他所说的毕竟都是自己的一己之见,他又没当过宰相,甚至都不是封建社会的人,说的这些也都是纸上谈兵,他还真不知道自己说的到底怎么样。
更何况,这种事还真不是他一个芝麻绿豆官能掺和的,要不是仗着年龄小,有童言无忌的天然优势,估计他都不敢张口,就这,说完之后还一阵阵后怕呢。
好半天,赵匡胤才探寻似得问赵普道:“这小子说的这些,有几分可行性实际实施起来有什么难度”
赵普想了想道:“倒也并不全是虚妄之言,具体实行起来当然有难度,比如他说的那个政委,真要普及到营一级,光禁军那就是一千多名低级文官,这还是在不扩军的前提下,至于兵工结合的问题,那这实际操作困难就更多了,而且经济还不能倒退,一旦那些工厂没活干了,若不能想出稳妥的法子,反而更容易闹出兵变,朝廷的负担也确实太重了些,具体的还没有算过,这其中隐形成本太大。”
孙悦连忙道:“可是师父,这些都可以变通啊,首先说政委,政委不一定非得是考中进士的,明经、甚至童举都可以担任,给个八品甚至九品的芝麻官都足够了,还可以安排军属加分或是烈士遗子免考,至于经济问题,我相信随着天下的稳定,人口的增多,将来天下的经济状况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的多。”
赵普道:“不错,这些问题都不是不能解决,只是比较麻烦而已,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套改革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从政事堂到枢密院,甚至六部九卿都有涉及,地方上,从节度使转运使到下面的知府指挥使甚至再下面的县令校尉,都逃不开,要想做到这些,以现有的架构来讲可以说是难如登天,必须专门成立一个职权在六部之上,两府之下的衙门专门来处理这事,平白添上这么高级别的部门,无异于增加一位宰相,整个朝廷的政治结构都要做出调整,想要做到,太难。”
赵匡胤闻言点了点头,他们这个层次想的东西比孙悦多得多,孙悦闻言也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这回孙悦闭嘴了,政治架构上的许多东西,他是真的不懂,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赵普笑了笑道:“但是,如果这一套真的能做到,立为祖宗家法,则大宋的江山,或许真的可以万世不易,有此十万禁军,便可天下无敌,这么大的动作到底值不值,就要由官家来做主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今天下初定,政治结构还没有稳定,官家的威望也是无人能比,要想做这么大动作的调整,只有官家您能做,若是这件事官家您都没有做完,那么后世子孙,也就连提都不用去提了。”
赵匡胤哈哈一笑道:“你的意思是说,他说的这些不是做不到,而是很难做到,是否”
“是。”
“结束乱世,建立百年不易的王朝,本就不容易,何况是将眼下百年和百年之后统统兼顾呢,不就是调整政治架构么有什么大不了,此事交给你去办就是,朕觉得此事可以先行筹备,先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计划出来,将来此事若成,这个新增出来的衙门就交给你来管了,朕给你十年时间,可能办得成”
赵匡胤突然不称我而改称朕,这自然代表着他已经对此事极度认真,极度严肃了,他毕竟不是那没魄力的帝王,这江山是靠他一根蟠龙棍一拳一脚打出来的,他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秋月
自从那天孙悦在赵普家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篇高论之后,他就被掉入了通进司,任了一员书令,明明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芝麻绿豆官,可除了赵普之外却也没几个人管得着他,他倒也落得个轻松自在,出了门甚至还能狐假虎威一番,寻常比他大上三两级的官员见了他也都挺客气。
那天的那番高论孙悦回到家之后自然是写成策论上交了,不过却在赵匡胤的授意下署了赵普的名字,对此他倒也没什么好不舒服的,因为这本来也不是他该说的事,赵普对他倒也算投桃报李,将他从通进司的日常工作中摘了出来,作为他的助手负责帮他做这些改革的准备工作,忙碌,却也挺有意思。
他忙,孙春明也没闲着,好歹也是穿越者,什么事只要做了就肯定要和旁人不一样,支使这个官,在开封府基本上属于什么都可以管的那种,但同样的,基本上什么事说了也不算就是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刚上岗还没有几天,就跟开封府原来的一帮胥吏干上了。
他居然野心勃勃的想建立一套科学的胥吏考核体系,很是惹了那些胥吏们的不快,闹腾的不可开交,连赵光义都头疼。
总之,他们爷俩实在是太忙了,忙的晕头转向的,连他们家装修都顾不上了,这些天家里忙活的鸡飞狗跳,他俩都没顾得上问,一直到硬件上差不多都完事了,最后挑下人的时候才有心思回家瞅一眼。
孙春明既然走了仕途,以后自然也就是官宦人家了,家里自然要多挑几个下人才行,原来那种签短工契的就不能用了,这种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否则以后用的不称心,那就很尴尬了。
一大早上,教坊司的几名小吏就孙子似的等在了他们家门口,如今他们父子俩虽然官职都不大,但却分别属于赵光义和赵普面前的红人,而且实权也不算小,不但前途光明而且还贼有钱,自然要小心伺候起来。
这是杨蓉的意思,从教坊司里挑选的下人大多都是其他官宦人家调教过的,懂规矩,不用教,比较省心省事,而且质量上也比一般人牙子手里的强一些。
“孙老爷,这丫鬟您这要几个”
孙春明和孙悦互相看了一眼,道“三个吧,我们家要三个,我屋一个,孩子屋一个,蓉儿屋里一个。”
小吏领上来一排,看起来每一个都精心打扮了一番,瞅模样也都是中上之姿,齐齐朝孙春明行了个万福礼,甜甜地叫了声“老爷好。”看起来颇有夜总会的感觉。
“您看看有您中意的没有”
孙春明一眼望过,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随口在地上吐了口口水。
一个模样秀气的小姑娘眼神一动,就去边上取了工具给扫了,孙春明也不由面露赞许之色。
小吏道:“这叫小蛮,是个伶俐人,以前是礼部张大人家的帮厨丫鬟,孙老爷可是要把她留下”
“不,我要那个胸大的。”
“…………”
贴身丫鬟一般都是通房丫鬟,一般在主卧的边上都会有个专门的小隔断,给她留一张床,虽说不一定会给睡了,但至少晚上起夜还是要人家伺候的,与主人家的关系相对就很亲密了,有些得宠的丫鬟甚至可以呵斥侍妾,所以孙春明挑的是很认真的。
同样,孙悦这边挑的也比较认真,因为他这种富家少爷,破身一般都是跟自己房里的大丫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成这是在挑自己的初恋。
因为孙悦今年才八岁,得过了年才九岁,所以他要挑的丫鬟都不太大,都是十一二岁的样子,等过两年他那东西长成了,她们刚好十五六岁,于宋朝的审美来说正是女子最好的年华,虽然孙悦并不觉得初中生有啥好玩的,却也得入乡随这个俗。
孙悦问了句:“俱是佳人,都是谁家的千金”
第一百一十三章 用纸
领着秋月往老曹他们那院走,一路上便听两个教司坊的小吏嘀嘀咕咕的。
“田舍奴啊,真没见过这么难伺候的人家,这前前后后见了得有三四十个了吧,愣是没有一个看的上眼的,就是找个丫鬟,还想咱们把后蜀的花蕊夫人给弄来不成”
“谁说不是呢,这曹掌柜看上去挺和善个人啊,名声在开封城也是不错的,怎么这么事呢。”
孙悦想了想,插话道:“你们找的是不是都是漂亮的”
俩小吏闻言吓了一跳,刚才俩人没看见孙悦,这下连忙躬身行礼,毕竟背后说东主坏话被听着了,也挺尴尬的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