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飞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温言对酒
“真的真的,下来下来,都十一岁了,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啦。”姜慕白挡住小丫头的香吻,跟她拉开些许距离,“好了,很晚了,洗漱上床睡觉去,明早我带你办宿舍入住手续。”
“嗯嗯!”姜徽音双手比v,扭着滑稽的步伐蹦蹦跳跳跑去厨房蓄水池。
姜慕白也起身接水洗漱,然后收敛笑容回了卧室,盘膝坐到竹板床上,接下来他有两件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听过徐千算编故事,姜慕白有所启发。
刀齿犬究竟有没有袭击行人,事故责任在谁,最后又死在谁手里,这些问题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方涉事人如何看待。
同理,赢渊的遗言由谁传递,几位大佬是否相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几句遗言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临近飞升门槛的大能们又会怎么看待这份影响。
换句话说,姜慕白作为《天渊剑典》继承人,不一定非得置身于风暴中央,只要运作得当,他有机会把身份从主演变为观众。
反正赢渊的要求只是传话,并没有限定姜慕白必须亲口传话。
找个合适的机
第二十六章 千算三策(为SooOLaZy二盟加更~)
早晨七点二十分,个头高矮不一的孩子们拎着来不及吃的早餐涌进校门,样式统一的书包在他们肩后甩出阵阵波浪。
一位穿青衿批鹤氅的年轻人推着轮椅,缓步走向萧山文武学校正门前最显眼的早餐摊。
“小千啊,这是哪儿啊”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须发皆白,戴着老花镜仍看不清立在校门上方的大字。
徐千算低头贴着老人的耳朵轻声说:“爷爷,这是萧山文武学校呀,我小时候在这儿读书呢,那时候咱们还没搬家,就住在牛家巷,您还记得吗”
“喔,噢——”老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记不住啦。”
“没事,我帮您记着呐,我有位朋友在这儿卖早餐,我带您来尝尝他家的瓦罐汤。”
“什么汤”
“瓦罐汤。”
“什么罐”
“瓦罐,淮州特色。”
“什么粥”
“淮州呀,您年轻时候去过,还记得吗”
“噢,我还去过淮州啊,噢!”
“是啊,您以前一直惦记着呢,总说淮州出美人,经常惹得奶奶不高兴。”
“喔——我想起来了。”老人浑浊双眼里透出一丝怀恋,“老喽,该下去陪你奶奶啦。”
“呸呸呸,您长命百岁,等您一百岁大寿,我给您买全天下最香最醇的凤灵酒。”
徐千算脸上带着哄孩子似的宠溺,慢悠悠地把轮椅推到早餐摊前,朝餐车后的姜慕白挥手。
目光交错,徐千算看到姜慕白眼中两点星芒,大感诧异。
“你开眼窍了”
“嗯,昨晚突破武修第一境。”
想起自己开窍时双眼像是开了远光灯,姜慕白笑得很开心。
“喝什么汤紫菜肉饼、鸡蛋肉饼、茶树菇肉饼、花生排骨、银鱼排骨,各留了一碗,我推荐你试试花生排骨。”
说完,姜慕白看向轮椅上的老人,以晚辈对长辈的礼节作揖:“老爷子喝肉饼汤吧,鸡蛋肉饼怎么样”
老人轻轻点头:“好啊好啊。”
“这是我爷爷。”徐千算笑眯眯地指着姜慕白,给徐老爷子介绍道,“爷爷,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朋友,您瞧他长得多好看,淮州果然出美人。”
“是啊,小姑娘真水灵,淮州出美人啊!”徐老爷子咧嘴笑着,露出烤瓷假牙。
“……”姜慕白的笑容霎时间凝固。
“来来来,花生排骨汤,鸡蛋肉饼汤,两位趁热尝鲜。”
汤师傅适时端着两碗瓦罐汤过来,香气四溢,冲淡尴尬气氛。
“这汤真香啊。”徐老爷子费力抬手,哆哆嗦嗦指着瓦罐,问,“这是什么汤啊”
徐千算拿起汤匙舀了一勺汤稍稍吹凉,递到老爷子嘴边,笑道:“爷爷,这是淮州特色,瓦罐汤。”
徐老爷子抿了口汤,咂咂嘴巴:“鲜!小千啊,你说这是什么粥,怎么这么鲜”
“爷爷,这不是粥,是淮州特色,瓦罐汤。”
“什么汤”
“瓦罐汤。”
一遍又一遍,徐千算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嘴角始终挂着温柔的微笑,看不出半点烦躁。
等到徐老爷子喝完汤,汤师傅不无羡慕地说了句:“小伙子真是有耐心。”
“这不是耐心。”徐千算放下托盘和汤匙,一边用手帕擦拭爷爷的嘴角和衣领,一边说道,“我小时候好奇心很重,凡事都要问到底,从小到大数不清问了多少个为什么。我爷爷年轻时条件艰苦,没上过学,很多问题他回答不了。每次我问个不停,他就带我去找答案,去书店、去学校、去展馆,从没有过
第二十七章 旅行家
?
这个问题不算难,姜慕白很快给出答案:“那位止戈派长老是要保他,所以当众交待让他今早到重道堂候着。止戈派保一个内门弟子是理所应当,保一个跑腿的外门弟子就伤了叶家的脸面,这是表明态度,也是给叶家一个台阶下。”
“没错。”徐千算抚掌点头,“昨晚我托人打听过了,你在聚英馆当靶师,这就是你的上上之策。聚英馆丘馆主在定武城的地位比令狐千珏高出半筹,与止戈派雷掌门平起平坐。”
严格来说,兼职靶师不能算作聚英馆门下。结合徐千算的提问,姜慕白想明白了,上策就是设法拜入聚英馆门下。若是姜慕白成了丘馆主名下亲传弟子,只要聚英馆的招牌一天不倒,即使叶家二代恨得咬牙切齿也不能对他展开报复。
但是据刘龙虎所说,丘馆主只收过三位亲传弟子,大师兄石山,二师兄施广闻,至于三师弟,早在数年前外出游历时不幸遇难。除去这三位进了内门,其余灰衣弟子都是外门记名弟子,只是名义上的门人,并没有被正式承认。
“你觉得丘馆主会收我入门”姜慕白问。
徐千算见姜慕白面露怀疑,便作出解释:“坊间传闻,聚英馆大师兄石山性格执拗,不通人情世故,二师兄施广闻因爱人去世心结难解,迟迟未能突破第二境。这两位继承衣钵还算合格,但都不适合作为武馆的继承人,所以丘馆主这几年都守在聚英馆门前扫地,为的就是观察来往人群,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噢,这么说来……咳,你刚才说丘馆主在聚英馆门前扫地”
“原来你还不知道”
“没人告诉我啊。”姜慕白无奈一笑,难怪扫地大叔提起石山、施广闻时语气那么随意,难怪那么多人进进出出从没见谁随地吐痰扔垃圾。
果然,专心扫地的人都不简单。
“聚英馆传承有三,剑法,棍法和拳法。以你昨天那一剑的惊艳,丘馆主肯定很感兴趣。只要你把握住机会,拜入聚英馆门下不是难事。”
徐千算上下打量姜慕白一番,补充道:“开窍的年纪是晚了点,不过,当世宗师大多都是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姜兄,我看好你哦。”
上中下三策,说到底都是求助于人,而姜慕白向来觉得求人不如求己。
如果手里有把枪,姜慕白心里会踏实许多。
看徐千算谈起定武城各方势力,说得头头是道,好像这座小城里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或许他会知道在哪儿能弄来一把枪。
可交浅言深是大忌,姜慕白不认为自己跟徐千算有深厚交情,贸然问起枪支交易,也许会惹祸上身。
衡量利弊,思考半晌,姜慕白先道了声谢,然后试探性地说:“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提升自保能力也很重要……也许,我需要利器傍身,方便携带、容易隐藏的那种。”
“你想买枪”
“……”
姜慕白盯着徐千算,心里犯起嘀咕。
这家伙有超能力修炼出读心术了
徐千算笑了笑:“别这么看我呀,冀州不禁刀剑,需要防身武器直接去洗剑阁买了就是,何必跟我说你又不像是喜欢说废话的人。方便携带,容易隐藏,说的不就是枪么。”
姜慕白无话可说,只能默认。
“在定武买枪不是难事,我想想,哦,城郊有个老黑酒馆,你可以去那儿碰碰运气。”徐千算说着,摇了摇头,“不过枪这东西,很贵,而且不好用。以你的武艺,还是短匕更实用。话说,武道不是讲究力生于身么,我见过的武修都不怎么瞧得起枪械,《武林》和《百年武道》都一再强调,武者应当重视锤炼自身和武道意志,而不是随时可能失去的外物。”
 
第二十八章 新世纪未解之谜
?
“砰”
“砰”
“砰砰砰”
“砰”
“砰”
“砰砰砰”
重拳接连击打拳靶,刘龙虎用心感受着透过靶子传递到他掌心的力道,接下一套组合拳后双臂交叉,说道:“小何,你发力姿势有问题,是不是膝盖不好”
何姓武者摘下拳套,冲刘龙虎竖起大拇指:“难怪我哥推荐您,刘师傅果然厉害,我左膝半月板受过伤,不敢用力。”
“半月板,啧,这就有点麻烦啊,我看还是先别练了,等你痊愈再说。”刘龙虎性格豪爽,说完摆了摆手,“今天就不收你钱了,有机会给我介绍客户就行。”
“一定!不过,我这腿看样子是好不了了。”何姓武者摇头哀叹,“去年在仁明医院做检查,骨科医生说半月板损伤不好治疗,回家静养半年就会自愈,这都一年多了,还是没好。”
“干嘛去仁明啊,去正气堂找郝大夫,保管给你治好。”
“真的假的那我回头去试试。诶,刘师傅,我进门时坐你旁边那人是谁啊他牌子上写着一小时五百,吓我一跳,看他长那么漂亮,我还以为……”
何姓武者见刘龙虎没有继续陪练的意思,干脆闲聊几句。
刘龙虎乐了:“你以为啥想啥呢!聚英馆二师兄都说找他陪练,一小时五百很值,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得,不说了,你赶紧去正气堂看看。”
说完,刘龙虎拉起围绳走下拳台,走回休息区。
坐回自己的座位后,刘龙虎瞄了眼姜慕白,他知道这位小兄弟有真功夫,但要说演武场里最不像靶师的靶师,真是非姜慕白莫属,也就只有他每天来了演武场跟闲人似的往这儿一坐,除了喝茶聊天看书,啥也不干。
“《嫦娥四号没有拍到的真相:外星入侵者已在月球背面建立前哨基地》《嫦娥五号月面采样或将证明灵气不是地球专属》《火星探测秘闻,非碳基生命存在已成定论》《灵气实验室:不可衡量的神秘能量》”
刘龙虎盯着姜慕白手中纸页氧化泛黄的大部头书籍,逐一念出以浮夸字体印在书籍封面上的标题,接着哈哈一笑:“小姜,你这看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刘哥,这叫地摊文学,闲得无聊,随便看看。”
话虽如此,可实际上姜慕白看得无比认真。
徐千算临走前的打趣也算给姜慕白指明了一个方向,书店里找不到线索,还可以去地摊上找。
20世纪90年代地摊文学盛行,后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得以更加方便、全面、深入地获取各种信息,地摊文学也就渐渐淡出市场。
而现如今,地摊文学又有了生存土壤。除去两性故事,地摊文学的创作题材大多关系到神秘、猎奇和黑幕——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就得拿出惊世骇俗的卖点,比如,灵气复苏是外星人的阴谋!
虽说这些书很可能都是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信,但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先看看地摊文学,看看它们捕了什么风,捉了什么影,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收摊后姜慕白先去学校给姜徽音办好宿舍入住手续,接着跑去“淘宝”,跑遍了火车站的小报摊,终于找到几本像那么回事儿的书。
因为嫦娥四号登月是姜慕白曾经见证的历史,所以他选择手里这本《新世纪未解之谜》作为开始。
“嗨,这有什么好看的,诶,昨晚有个大快人心的事,你听说没”刘龙虎露出分享八卦消息时特有的贼笑。
出于礼貌,姜慕白放下厚如字典的《新世纪未解之谜》,装作很感兴趣地问:“什么事”
刘龙虎压低声音,说悄悄话似得贴着姜慕白的耳朵小声道:“你知道叶老总的独生子叶南风吗这王八蛋一向做事狠绝,总算遭了报应。哈哈,昨天夜里,他从小养大的刀齿犬被人给宰了!”
姜慕白眨了眨眼,说:“刘哥,这事我知道,那条狗挣断了狗链,跑到龙津街伤人,所以……”
“龙津街那是止戈派的地盘啊!嘿,我也是刚在拳台上听人说的,还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刘龙虎像一名看到大甜瓜的吃瓜群众,兴奋的搓着手
第二十九章 有债必偿
刘龙虎在聚英馆也算小有名气,每天都有武者专程找他陪练,算下来平均月收入过万,生意火热时月收入可能超过两万,放在定武城已是高收入水平。
但靶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必要开销,以姜慕白这些天对靶师这个职业的了解来推测,假如刘龙虎生活节俭,除去日常开支以外不做其他消费,那么他每月大约能存下四千元。
五万,至少要存一年。
姜慕白出生于人人为己的时代,成长于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习惯于勾心斗角的算计,从未想过有人会把一年积蓄送给一个认识不到两周的朋友,只为让他远走他乡,避祸逃难。
这样的事情,写在小说里都会被人喷“不合逻辑”。
这样的仗义疏财,姜慕白只在武侠电视剧里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