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小姨子:首辅姐夫求放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李三爷
“考不上举人的秀才可多的是,好多人一辈子都是个老秀才呢”
“想要我这个老婆子供
第七十八章可笑的交易(二更)
金桂枝有些害怕,可更多的却是觉得脸皮挂不住,心里愤恨难挡。
为了去景林书院闹一场,她可是私下送出去好几袋粮食呢!
纪少瑜那个小崽子,跟他那个短命爹一样,都是黄家的灾星。
当年她嫁进源平洞村,连着六年都没有生养孩子。
听了老辈人的话,抱了个短命鬼黄锦来养,还指望着早日有孕。
谁知道这一养便养了五年,耗尽她的钱财不说,等她生了黄澄没有几年,丈夫死了。
那时她能怎么办,当然指望黄锦在家里好好干活。
可黄澄还没有成家立业呢,黄锦又死了。
当时她真恨不得掐死纪少瑜,要不是那崽子可以卖钱,现在怎么可能还活着
只听她叫嚣道:“我去看那小崽子怎么了”
“有本事叫他来这里,看我不打死他!”
“人家书院都不敢说什么,你凭什么在这里逞凶斗狠”
“再说了,当年不是我卖的他,既然他爹是我儿子,他就是我孙子,那他就得要孝敬我!”
赵福明冷哼一声,站起来道:“一个叔叔卖掉侄儿,几年不过问一句。一个奶奶眼睁睁看着儿子卖掉孙儿,却不加阻拦。”
“要知道你们卖的可是死契,是跟你们黄家断绝所有关系的死契。”
“今日我就把话放在这里了,两个选择。
“一:你们拿钱给纪山,把纪少瑜接回来。”
“二:你们从此跟纪少瑜毫无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如若不然,你们再敢去闹,那咱们便公堂上见吧!”
赵福明一发怒,源平洞村的村长和里正便站不住脚了。
事实上人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只要补偿纪山,便可以接回纪少瑜。
“这人你们接还是不接”
“今日便说个清楚,那公堂可不是个好去处,别到时候被打残了抬回来,自己没地哭去!”源平村的里正怒道。
黄澄眼见奸计不成,当即冷哼道:“不接,一个只知道惦记钱的小崽子,还想回来分家产”
“不接,这样的侄儿我黄澄高攀不上。”
“就是,不接,不知好歹的小崽子,让他死在纪家好了,最好现在就死。”金桂枝也连忙表态。
将来考不考得上还两说呢,更何况那小崽子如今已经长大了,哪里还能拿捏得住
她可不想老了,还要把养老的银子拿去填无底洞!
赵福明闻言,转头对着源平洞的村长和里正道:“当年为了少瑜和她娘的事情,我大老远跑来叨扰二位。”
“今天又为了少瑜的事情,再来叨扰二位。”
“正所谓,事不过三,今日劳烦两位做个见证,待我写下字据,以免这两人将来反口,又来诬赖我们不肯放少瑜归来。”
赵福明放低姿态,又恭敬有加。
源平洞村的村长和里正自然不好推辞。
只见方登亮连忙将他们随身带来的笔墨纸砚拿了出来,然后赵福明上前抒写。
立出舍书。顺昌府祥宁县清溪村人赵福明,今因顺昌府祥宁县源平洞村人黄澄与其母金桂枝因不舍纹银一百两予纪山,自愿放弃索回顺昌府祥宁县清溪村人纪少瑜。纪少瑜,原名黄少瑜,生于贞安十七年四月廿八日,亥时建生,于永兴元年二月十二日被亲叔黄澄情愿卖与祥宁县四宝街张大富为奴,后被纪山舍家财之力赎回,上纪家户籍,更名纪少瑜。恐后无凭,立此并照。永兴七年,十月二十日。
赵福明写完以后,递给了源平洞村的村长和里正过目。
源平洞村的村长和里正颔首点头,表示没有问题,并且提笔写上了他们作为见证人的名字。
黄澄见了,眼眸忽而一亮。
只听他道:“村长和里正写的,哪有我跟我娘写的能作数”
“只要你们给我五两银子,我就把我的名字也写在上
第七十九章小丫头写的信
赵福明、纪山、方登亮赶回清溪村的第二天早上,纪少瑜和赵玉书返回了景林书院上学。
十月二十五日,纪少瑜收到了赵玉娇的第一封信。
信上是这样说的。
少瑜哥哥安好!
几日不见,玉娇十分想念少瑜哥哥。
初春时,外婆送来的六只小鹅都长大了,前两天就开始下蛋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小鹅下蛋竟然是隔一天才下一个蛋的。
鹅蛋可大了,很好吃。
在家里养鹅比养狗有趣多了,鹅也能认人,还能辩声。
家里有外人来的时候,鹅都会事先叫唤,而且它们还会追着生人啄。
小鸭子也很可爱,家里没做农活了,我娘便买了些小鸭子回来养。
我下学了会带着它们去竹林里挖虫子吃,它们都认识我了,看到我就嘎嘎嘎地叫。
可我昨天挖虫子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小鸭子的头给挖掉了……
……
“噗”看到这里的纪少瑜,忍不住一下子笑了出来。
他可以相信,玉娇当时震惊在原地的样子。
应该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小鸭子只知道争先恐后地抢食,哪里知道锄头下的危险
那傻丫头也没有经验,只怕这几日都不会带着小鸭子去挖虫子了。
一旁的赵玉书接过去看,也笑得直不起腰来。
“这丫头,只怕当时都吓傻了。”
“我想她应该会把那小鸭子埋了,然后一个人自责半天!”
宋子桓刚刚踏进书斋的大门,便看到赵玉书拿着封书信笑得开心极了。
他有心想看,却见纪少瑜从赵玉书的手上抽回了书信,然后装了起来。
“玉书,什么事情说出来也让我开心一下啊”宋子桓搂着赵玉书的肩膀,探秘地道。
赵玉书看了一眼纪少瑜,见他嘴角还隐隐有些笑意,便对送宋子桓道:“是我三妹给少瑜写的信,说她给小鸭子挖虫子吃的时候,不小心把小鸭子的头挖掉了。”
宋子桓:“……”
“这有什么好笑的吗”
宋子桓面无表情地道,不就是小丫头闲着无聊吗
赵玉书闻言,瞥了一眼宋子桓道:“问题不是这件事好不好笑,而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少瑜。”
“你想想啊,我那三妹可是第一次写信呢,估计她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所以便将她日常做的事情都写了。”
宋子桓听了以后,貌似有那么一丁点道理。
可清溪村离这县城也不远啊,那丫头为什么要写信给纪少瑜
“我说,你这三妹不会是纪少瑜的亲妹妹,是你们家收养的吧”
“我怎么感觉她跟纪少瑜比跟你还亲啊”
宋子桓揶揄道,看向赵玉书的目光也满是玩味。
赵玉书闻言,来了兴致地道:“我家三妹自从懂事起,那走起路来都是摇摇晃晃往少瑜怀里钻的。”
“我告诉你啊,小时候我娘让我带玉娇去玩,我嫌她碍事,把她扔在墙角旮旯里,结果少瑜知道以后,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
“渍渍,那滋味,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赵玉书说完,还下意识瞅了瞅纪少瑜。
只见纪少瑜一个冷眼扫过来,他便怂着脖子,不敢再多说了。
宋子桓还真没有想到,纪少瑜和赵玉娇的关系,比他想象的要亲密很多。
可他就不信了,这世间上还真的有不是兄妹却比兄妹更加亲密的关系。
除非,纪少瑜另有所图。
可他从赵玉书的嘴里知道,纪、赵两家根本没有做亲家的打算。
所以,他实在是对纪少瑜和赵玉娇这样好的关系好奇极了。
纪少瑜往里面去挑书去了,赵玉书也跟着走了过去。
第八十章鉴画
到是纪少瑜研磨了那画上的墨,放在鼻尖轻嗅,淡淡道:“纸应该也有一两百年了,不过画应该才画了一两个月。”
“曾听闻,有人蓄纸,多年后转以高价卖出。”
“想不到,竟是作这个用”
“果然天下之大,赚钱之法亦多如山川河流,遍处可寻。”
钱掌柜听出点门道,连忙问道:“小公子怎么判定这画才画了一两个月的”
纪少瑜指着画上的人物道:“古时称墨为:隃麋,虽过于珍贵,可保存至今也绝不可能鲜明至此。”
“再则,他这墨迹隐隐透着一股墨香,墨姿滑而不浓,显然是时下闺阁女子常用的小香墨。”
“我若是猜得不错,这只算是人家随意临摹,被下人捡来卖钱的。”
“古有西周王的献祭图最为出名,其中不仅有西王母、女娲、伏羲,更含有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后世临摹神像,多以西周王的献祭图临摹,故而有西周王见过仙神之说。”
“可惜自前朝覆灭后,西周王的献祭图便不知所踪,真正看过图的人也只能临摹出个大概。”
钱掌柜听得入迷,他本就是一个半路出家收古董的半架子,寻常个花瓶玉佩,他还能大概估个价。
可遇到字画,那可真是又爱又恨。
年老了,想着风雅一回。
寻常被坑个几十两银子,他也无所谓,反正别处都能够挣回来。
可钱是小事,面子却是大事。
现在在懂行人的眼里,他就跟个二傻子一样好坑。
这可不让他心里不自在,想要挣一回面子。
“可这纸张破损有度,这经年累月泛黄,也可以造假吗”
钱掌柜追问道,此番画是不是假的不重要了。
怎么造假的,到成了他的兴趣所在。
纪少瑜将画卷起来递给钱掌柜,轻笑道:“把纸用茶水擦拭,再用微火烘干,揉搓后再用茶水擦拭,再继续用微火烘干,此番反复一两次,再旧再黄的至于都可以出来了。”
“只不过,真正爱惜书画的人,就算他的画纸已经泛黄,破损,老旧,他也一定舍不得卖掉他的画。”
“古人有芸:吾之所爱,宁毁之不贱。”
“若真要卖,那也是非高价不肯割爱。”
“临摹之人无数,真迹却常难现身,收古董字画,无需过于追寻古旧,若有青年才俊,诗画一绝,收之藏之,或许有一日能成为传家之宝也未可知”
纪少瑜说完,钱掌柜像是找到了知己一样。
他紧握着纪少瑜的手,转头看向余长江道:“你家的大侄子”
余长江点了点头道:“算是吧!”
“那行,别尽在他这书斋待着,我哪里也有不少好东西呢。”
“得空就去我那里坐一坐啊,我那地就在西大街的《墨林山房》。”
纪少瑜颔首,淡淡道:“好,我得空便去看看。”
钱掌柜怕纪少瑜听不懂他说的深意,便继续道:“也别光看看啊,只要你能指点我收些好东西,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纪少瑜笑了笑,看向余长江,示意他不想去《墨林山房》。
余长江拥着钱掌柜往外走,边走边道:“人家一个以读书为主的秀才,你以为跟你一样就知道卖弄风雅”
宋子桓见钱掌柜面露不舍地被带走了,抬头看向纪少瑜道:“很有眼力啊,而且知道的还不少”
“照你这样说,那临摹这幅画的,应该是一位闺阁小姐才是。”
纪少瑜淡淡地看着宋子桓道:“宋公子见过的古画真迹应该不少吧,像这样的市井拙画也值得你关注”
“画是拙画不错,可也要看的人懂行啊。”宋子桓继续道,他发现纪少瑜不仅仅是书读得好。
最重要的是,好像更懂得那些江湖门道。
纪少瑜往书斋内走去,不再理会宋子桓。
待他走
第八十一章两封回信
赵玉娇收到回信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哭笑不得。
因为有两封回信,其中一封是宋子桓写给她的。
赵玉娇先看纪少瑜,发现他的回信写得很是无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