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小姨子:首辅姐夫求放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李三爷
这件事对余家来说是件大事,就连赵玉娇的外公余存锐都亲自过问。
余家的产业,在年关的时候接着卖了好几处。
整个氛围里透着一股激动又紧张的气息,仿佛余家发迹的这些年,就只为等这个出海的机会一样。
新年的鞭炮声响起时,永兴九年到了。
正月里,赵家日日都有客人上门。
赵毅光的身份不同了,听从了知县大人的建议,找了两个长工。
年纪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妇人,一个姓齐的专门做饭,一个姓张的洗衣服打扫院子。
杜元志手下有一位镖师,走镖的时候遇到被强盗砍伤了腿,走露不利索了。
他跟赵毅光商量以后,便把人送来清溪村,专门给赵毅光家赶车,当车夫。
赵毅光夫妇俩平时对他们都好,衣服鞋袜,都是时常换新的,月钱也常常提前就发。
这才过了两三个月,这三人便对赵家忠心耿耿,尽心做事。
……
赵玉娇在房间里,听到三叔家那边传来哥哥的笑声。
似乎是赵玉杰为了追他摔了个大跟斗。
今年过年,还下着雪。
赵玉娇不想出门,连窗户都是关起来的。
不过接二连三都被小雪团打中窗户,赵玉娇便打开房门,准备走出去看一看。
她哥哥不在家,姐姐不会做这种事情。
想来想去,也只有纪少瑜了。
除了院门的时候,赵玉娇看着站在外面的纪少瑜,戏谑道:“这是暗号吗”
纪少瑜笑了笑,递了一个福袋给她。
赵玉娇意外道:“少瑜哥哥竟然也给我准备了压岁钱吗”
她连忙打开,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紫玉葫芦。
“这就好了”
“我哥哥的和我姐姐都带上了,我还想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赵玉娇迫不及待地拿起来,葫芦上有细小的圆孔,上面已经穿了一根红线编制的细绳了,很牢固。
“快,帮我带上,我要去给姐姐看。”
赵玉娇背过身,将玉葫芦递给了纪少瑜。
纪少瑜帮她带上,赵玉娇伸手摸了摸玉葫芦,心里十分欢喜。
等她转过身面对纪少瑜时,只见纪少瑜又拿出了一个玉葫芦。
看着比她那个,要大一些。
&nb
第一百六十一章他的小玉娇
过完年后,正月十八,余长江带着他的人出海了。
一共三艘货船,走的时候余大海放着鞭炮一路送出城,整个祥宁县都知道了,余家要出海做生意去了。
就连县令唐绪宁都忍不住跟宋子桓道:“余家虽然没有什么读书人,不过眼界却是很长远的。”
宋子桓对出海没有什么兴趣,他只关心他的书到了没有
“随着年货来的,有没有一本《寻园记》”
唐绪宁懒懒地了他一眼,幽幽道:“《寻园记》你带给谁的”
“往常只听你问我银子到了没有,今天竟然有兴趣问我书到了没有”
“怎么,又是给你的小玉娇的”
宋子桓无语地看着唐绪宁,不悦道:“别我的小玉娇,就你上次说漏了玉娇给我写信,纪少瑜硬是诳我画了一副八仙图呢”
“这一次你再说什么我的小玉娇,这要是被他听到了,我只怕又要画什么众神图了。”
唐绪宁见宋子桓这忌讳的模样不像作假,顿时好笑道:“想当年我进京的时候,你是何等傲气,扫我一眼都漫不经心的。”
“不过是来祥宁县三年而已,你竟然变得如此随和了,还怕纪少瑜因此跟你翻脸”
宋子桓懒得理会唐绪宁的调侃,直接认真道:“我不是怕纪少瑜跟我翻脸,我是怕他跟我翻脸以后,玉娇会难过。”
“玉娇心里明白得很,知道我跟纪少瑜不对付,总是想办法让我们减少争执。”
“纪少瑜那厮想法设法都在为她找什么造园的书,我就想也让她高兴一下。”
唐绪宁唏嘘地望着宋子桓,瞧他一脸我乐意,我想给,我期待的表情,心里好一阵微妙。
待书送到宋子桓的手里,宋子桓不说二话就出了县衙时,唐绪宁呢喃道:“你要有哄玉娇这份心,何尝怕长公主不信于你”
可惜啊……
那时恣意骄纵的少年,竟然宁愿远走,也说不出一句和软的解释!
……
无涯书斋里,正月十五过了以后,玉娇就来了。
这一次只有她一个人来,因此书斋里到显得冷清。
今日是余家的大日子,纪少瑜跟余大海等人送出城去了,暂时还没有回来。
宋子桓来的时候,脸都被寒风吹僵了,紧绷绷的,像是在生谁的气一样。
许掌柜轻咳一声,提醒玉娇有人来了。
玉娇回头时,见宋子桓快步走来,带进一阵寒风。
鼻子都冻红了,长安在他的背后搓手,偏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双手冻得有些绛紫。
“子桓哥哥,你寻常带着的暖炉呢”
赵玉娇问道,看向长安。
长安吸了吸鼻子,小声道:“我家公子急着来见你,连我都忘带了,我是自个跟来的。”
宋子桓回头,长安立即收声,怂得很。
“咱们先去火炉边坐一会。”赵玉娇带头去了后院。
黄婆婆把火炉烧得看旺了,一进房间都是暖意。
宋子桓下意识想伸手去解披风,发现没有,结果就听见长安闷笑出声。
“出去!”
宋子桓不悦道,胆子肥了,竟然敢笑他。
赵玉娇帮着长安解围道:“这怎么能怪长安呢,宋子桓哥哥连自己没穿披风都不知道,我刚刚看了,也想笑呢。”
长安到底还是出去了,跑得贼快。
赵玉娇还想叫他回来,宋子桓不以为意道:“他可精着呢,不会让自己受冻的。”
“这会应该在墨林山房。”
赵玉娇给宋子桓泡了一杯热茶,宋子桓顺势将手里的《寻园记》给她。
宋子桓见赵玉娇眼眸倏尔一亮,然后坐下便迫不及待地翻阅。
只见她看得入迷,眼眸流光溢彩,身体竟半天也不动一下。
“呵呵,早知道就年前给你寻来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去丹阳村
纪少瑜和赵玉书回来的时候,宋子桓已经走了。
不过他留下的那一本《寻园记》玉娇到是迫不及待地给纪少瑜看。
纪少瑜翻了几页,颔首道:“他到是有心了。”
“看来咱们也是时候安排一下了。”
“安排什么”赵玉书好奇地问。
“去丹阳村,去采雪芽。”赵玉娇和纪少瑜相视一笑。
赵玉书也想去玩啊,当即说“好”。
纪少瑜淡淡地看着他,似笑非笑道:“我随时能告假,可你能吗”
“不要去了,夫子趁机抽你几下。”
赵玉书嘴角抽搐着,他想了想,当即道:“我就跟夫子实话实说,反正我小舅舅一行人出海都是众所周知的。”
“我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心里惦记我小舅舅的安危,我作为外孙去探望外公外婆,想必夫子也不会说些什么的。”
纪少瑜到是没有想到,赵玉书到是挺能想办法的。
“行吧,那我们明天一早出发,等会去书院跟夫子告假。”
赵玉书眼眸一亮,有纪少瑜带着他去告假,那事情多半是有谱了。
丹阳村啊,那个美丽又隐僻的村落,可有着他不少童年的记忆呢。
……
去告完假出来,赵玉书一溜烟地跑了。
纪少瑜猜测他是去找宋子桓,便径直回了书斋。
第二天一大早,宋子桓的马车就已经停在外面了,一身银色劲装,还有厚实保暖的狐裘披风。
宋子桓看向纪少瑜,只见他也穿了一身深蓝色的劲装,腰间别了一把匕首。
“咱们这个,有点像是去打猎啊!”宋子桓戏谑道,他现在可真是有几分期待了。
他听县衙里的捕快说了,丹阳村那个地方,地势险峻,在群山合起围的中间,有一个小村子就丹阳村。
那村子原先在县志里面是没有的,大约在七八十年前,大燕皇权动荡,匪盗横行。
为了躲避匪盗,便有十几户人迁到了那个山坳坳里去居住。
后来余家发迹,修了山道,这才有马车同行,周围也慢慢有了不少村寨。
不过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多户。
摇摇晃晃的马车驶向丹阳村,快要到的时候,赵玉娇忍不住掀开了车帘。
她有些兴奋地转头对着纪少瑜道:“我跟我外公在这里遇见过野兔子,可惜没有逮到。”
纪少瑜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周围都是连绵不绝的群山。
可这些山跟清溪村的却是不一样的。
因为都是低矮的,连着大片大片的土坡,遍处可牧牛羊。
据说余家一开始,就是放牧起家的。
其中的骏马,肥羊,牛群,曾一度让周围的人远道而观。
翻过最后一座山道,马车便绕着半山缓缓而下。
宋子桓在马车上都坐得有些不适了,掀开车帘看到那蜿蜒而下的车道时,忍不住叹道:“要修这样的车道,只怕费了不少力气吧”
赵玉书与他在一辆车里,当即骄傲道:“那是,听说这条车道是我外公带着村里的人,足足修了三年呢。”
宋子桓闻言,有些不解道:“耗费人才,财力,物力修这样一条道有必要吗”
“搬出去不就好了。”
“你两位舅舅不是在城里都有房子的”
赵玉书闻言,回着宋子桓道:“乡下人不会轻易挪地方的。”
“再说那个时候,我外公外婆还到处想方设法赚钱呢,在城里还没有房子。”
“当时全村人一条心,就是想修条车道。”
“我外公外婆自然是出钱出力。”
宋子桓看着车道,心里到是由衷地佩服。
众山合围,山地中间却是平坦的。
葱郁的树木,高低的瓦檐,还
第一百六十三章送给他的
在余家老宅住了一晚,第二天大清早,余存锐让车夫邢金带着纪少瑜他们上山。
往出村的道路上走,然后在顺着左侧的山道进山。
那一片常是放牧牛羊的去处,山势缓缓而上,众山连绵不绝。
险峻的高峰多在远处,要想采好的雪芽,便要走远一些。
邢金赶着马走在前面,他与赵玉书道:“等会你们要是累了,便可以骑马回来。”
赵玉书与邢金早就熟悉了,当即一个翻身上马,连去的路上也是骑马去的。
翻过两座山之间的山坳处,放眼看去,只见一处平坦的山谷跃入眼中。
邢金指着那山谷中若隐若现的巨大沟渠,朗声道:“那一处叫龙翻身,据说曾有巨龙碾过,因此便才有沟渠从山腰蔓延至山脚。”
“这几年放牧的人少了,沟渠周围长满了杂草,有时候马都会不小心摔下去。”
“我就在山谷的中间等你们,四周的山上都可以去采雪芽,不过你们要小心一点。”
邢金说完,便赶马到山谷中去。
这一处的地界太宽敞了,四周都是山峰,唯独中间十分平坦还有沟渠险纵。
赵玉书看向纪少瑜道:“我带子桓走左边,你带玉娇走右边,咱们一会就在山谷里汇合就行了。”
纪少瑜点了点头,带着玉娇拿着他们俩的布袋子和镰刀就走。
宋子桓摩拳擦掌,对着身旁的长安道:“等会你别大惊小怪的,要是不小心惊着我摔下来摔断了腿,我就把你四肢都切了。”
长安背着个小背篓,委屈得都快哭了。
他不是怕自己会大惊小怪,他是怕等会他家公子下不来,要他背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