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行庭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应如故

    明启书院这次特地隐藏身迹的皇城中观礼,趁着夜幕间出城登上渡船,在第二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座扬州城。

    城中世俗百姓对武纪朝廷中那位待嫁公主殿下,此番大声旗鼓的招婿,疑惑不已。

    按照他武纪王朝如今身为琉璃洲三大王朝之一的强横国力,不至于至今还未曾有人上门提亲才对。

    事关一国公主出嫁,消息定然传遍全国,可武纪王朝境内的世俗百姓,这些年来并未提及到赐婚之事,与以往皇室公主出嫁大为不同。

    有心人猜测,这位隐藏于深宫之中的公主殿下,是否容貌有异,或者身存暗疾,以至于朝中大臣一直并未向皇帝陛下谈起提亲一事。

    而明启书院前往观礼,倒是历代皆有先例。【!! 最快更新】

    从明启书院建立以来,便一直有此通俗,没一任武纪王朝的当代君主,皆会担任书院副山主,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便是书院读书人的先生,而先生之女,便是师妹,再加上书院与朝廷的运作,便有了这场“观礼”。

    在明启书院建立以来,历经三任皇帝,后宫妃子颇多的皇帝,子嗣自然也颇多,继而每隔几年,便有公主出嫁,书院便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观礼。

    大多数前往观礼的书院学生,会被朝廷趁着机会,在皇城中大肆招揽,成为天子近臣。

    而这次黄道吉日选在年前,在扬州城世俗百姓饭后茶点谈资的招婿,在隐身于市井之中的修行人眼中,颇含深意。

    再加上近期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些感官灵敏的谱牒仙师,以及别国远游在扬

    州城武纪王朝的修士,则感到了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一袭青衫的中年书生宋守礼将手中书籍翻阅至最后一页后,将书本合上,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沿着走廊前往院子之中。

    长凳之上小碟子内吃剩下的瓜子,以及在木柱根堆积成一小堆的瓜子皮,自然有府中丫鬟收拾。

    今日恰逢信佛虔诚地百姓,出城拜佛求香的日子,宋府中除了他宋守礼之外,上了年纪的宋老夫人也乘坐马车出了城,前往那座十数日前他回来的路上曾经前往看过一眼,并未进入其中的一座规模不小寺庙。

    佛光高涨,禅法极高的佛门高人,确实是有的。这一点他宋守礼虽未进入寺庙中,却也看得见。

    身为读书人,好读书之人,他宋守礼可以不在乎自身运势福分,可也不能阻挡其他人为了追求平安富贵,前去白白“送财”。

    他这次路过那座闵兰镇,与那位祭酒老大人协商之后,被许诺可借阅家乡这边,那座明启书院书楼二楼以上所有书籍,代价便是需要成为书院教习。

    曾得知了那位祭酒身份神色如常的中年书生,沉思片刻,欣然应允。

    他念及那座传言中几乎收录整座武纪王朝历史典籍的书楼,可不止是一日两日了。

    至于附带的小条件,他也毫不忌讳的照做了。

    那位阻拦一位剑修御剑远游未果,气急败坏的年迈儒士,要他在扬州城找到一位名叫李太易,身具福特气运的少年,顺道观看一下见到少年之时,身上所具的气运走向,之后以飞剑传讯给他。

    那位谈之少年,脸色恢复有趣神色的年迈祭酒,曾与中年书生笑谈,如若这位少年侥幸入了明启书院之后,要他成为那位少年的先生,将来定然与文脉之争,大有裨益。

    仅仅喜好读书的中年书生,在当时,手持行山杖,点了点地面,笑着摇了摇头,与老儒士拱手拜别。

    如今站在院中的宋守礼回想起来,初见那位少年之时,身旁陪伴着一位剑气萦绕少女的负剑少年,似乎已入练气三境。

    中年书生抬头望着湛蓝的天幕,呢喃道:“成为那出身古怪的孩子先生,似乎也不无不可”

    中年书生来到石桌前坐下,从衣袖中摸出一枚娇小玲珑的酒葫,扒开酒塞,凑到唇边喝了一口酒。

    读了一早上的书,他倒是有些渴了。

    中年书生望向院中某一处,再次喝了两口酒,盖上酒塞之后,低头盯着青石桌面细致纹路,怔怔出神。

    一只从远处屋檐下飞来,体格娇小玲珑的麻雀,腹中空空,落在宋府那座围墙之上蹦跳两下,旋即用圆润可爱的喙梳理了一下羽毛。

    一阵风吹来,带来一股从院子中吹来的浓郁酒气,小麻雀望向院中那

    个人,只来得及伸长脖子鸣叫一声,旋即便一头栽倒在院子之中。

    琉璃洲。

    一座荒无人烟的山川石流小道之上,一道身影款款下山。

    女子芳龄之姿,容貌出众,身段曼妙,腰间琳琅满目悬挂着十数只绣花锦袋,满满当当的全是珍贵药草。

    此时日暮西垂,夕阳即将落入山川,女子望着远处一川又一川的荒凉山脉,有些欲哭无泪。

    &




一百一十章 山上山下,并无区别
    李太易等渡客,乘坐的这座出自墨家之人,精心打造的仙家渡船,从扬州城地界出发,到达航线的第二个停靠渡口,已是第三个夜幕时分了。

    李太易与梅远贵二人作伴,在这两日之中,几乎将整座庞大渡船,对船客开放之地,逛了个遍。

    这座名为‘宏渡’的庞大渡船之上,除了几座与武纪王朝签订协议,朝廷入股的方式,开设的酒楼外,还有一座多宝斋,深受一些初出游历,在家中长辈陪同下的世家子弟喜爱。

    多宝斋的掌柜是一位性情温和的中年修士,境界不详,不过以李太易当初前往店铺闲逛感知下,围绕在其身周欢悦的天地灵气程度来看,那位对客人笑呵呵,和气至极的中年掌柜,修为还在上官燕之上,最少也是一位中五境练气士。

    多宝斋之中兜售的一些下品天材地宝奇趣古玩,以及从各个渡口停靠处收购的一些残破灵器法器。这类多数中出自五境修士或于人打斗,不幸身陨,遗弃人间的兵器,很是受一些家境虽殷实,却也难有机会得到的人家稀罕。

    这些家大业大的仙门宗派看不上眼的神仙破损物件,以李太易随身携带的神仙钱,却也是购买不了几件。

    同青年读书人,一块儿前往渡船上这座唯一兜售神仙物的店铺,有好几件李太易瞧得上眼,想买给书院中三个小家伙当做礼物的玩意儿。

    奈何在之前听闻梅远贵一番话,皇城中那条规模更大,机会最多,兜售山上神仙之物的街道,更加适合捡漏赚钱。

    少年犹豫好久,终于下定决心,等回来之时,赚足了银钱,再行购买。

    他看中的三件东西,在这座铺子中,从头到尾,几乎无人问津。

    一件是拜访在店铺门口处木架上,一只外表铜漆掉色严重,打开之后却内有乾坤的九层存宝盒,长宽高均约莫二尺,每一层小格子中能装不少东西。在少年看来,很是适合存放胭脂水粉。在涂抹一层红漆,送给小静萱最适宜。

    第二件是一把握柄圆润的寸长戒尺,多宝阁标注的价钱是六十六枚雪花钱,一些登上渡船远游做生意,眼界不凡的生意人,在瞧过这把体内灵气稀疏的戒尺之后,在那位面带笑意的中年掌柜眼前,毫不避讳道店家想挣钱想疯了,一把不知哪儿流落而来的书生戒尺,定价高的没边儿。

    那位中年掌柜闻言只是微笑不语,不做辩驳。

    天下机缘,有缘者得之。

    求之不来,挥之不去,冥冥中自由天意。

    李太易之所以瞧中这把模样不显,在诸多客人眼中一文不值的陈旧戒条,也并非无的放矢。

    在少年古怪的灵识感知中,这把戒尺之中似乎有一丝丝气息流动,初始看到这把悬挂在木墙之上的

    戒条,少年神色恍惚,如同看到了家乡那位已仙逝的李书文老先生。

    当年于九里村私塾中教书的老先生,腰间长年以红绳系着一把类似的戒尺,在他上私塾的记忆当中,老先生用腰间那把戒尺打手心的措举,屈指可数。【… …免费阅读】

    唯次动用,似乎还是用在了当时在私塾中,最为听话的师阮身上。

    具体情况时隔这么许久,他早已忘却,可他却清楚的知晓,错的不是那个当时经常哭鼻子的小家伙。

    用家乡那边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今在明启书院中读书的三个小家伙,谨守规矩,做则严禁有耐心的师阮,最有可能在将来当一位教书先生。那么这把在他看来,颇为古怪的陈旧戒尺,买来送给师阮还算合适。

    少年最后看上的一件奇巧,还真就是奇巧物件了。

    多宝阁中每一件摆放售卖物品附近,皆有一块儿木牌描述此物品的来历以及用途。

    就是一些逝去凡人巧匠打造的物件,除了明码标价之外,也会详细记载一些多宝斋从何处花费多少钱收取,又卖多少钱。

    除了李太看上那件戒条,只是模糊记载从一家渡口山下,一位读书人手中购买,具体花费了多少神仙钱,以及这把戒尺是否为仙器,倒是并未详细记载,只有不详二字。

    世间当中,无论凡俗夫子还是山上修士,对于读书圣人一事上,多少都会心存敬意。

    以至于某些仙家铺子兜售与读书人有关的书籍或物件,皆会多少持保留看法,而购买之人也鲜有大肆贬低。

    如同渡船之上那位修行之人,就这把明码标价的戒尺,大肆嘲讽店家想挣钱想疯了的措辞,在浩然天下,也还算少见。

    李太易看上的这最后一件物品,是一只约莫两只合并拳头大小一般的风车小人儿。

    一眼望过去,雕刻栩栩如生,浑身涂抹彩漆的小人儿,呈金鸡独立状,立于一块儿木牌之上,小人儿背后是一只方形木盒,上方留孔。

    看木牌上介绍,只要将一枚世俗铜钱从上方的圆孔投进去,轻轻拨动风车轮叶,那只小人儿便会自行旋转,小人儿背后的盒子之中,便会传来一阵如同溪流山涧的美妙奏乐。

    同李太易一块儿,弯腰看上许久介绍的梅远贵曾笑言,这家仙家铺子可真是亲民,一只民间经常见到,从武纪王朝番邦流入的音乐盒,竟然也被拿来摆买。

    李太易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犹豫片刻,小心翼翼的投入其中,拨动叶片儿,果不其然,那只小人儿开始于轮盘之上,按照匠人刻画的既定线路,开始随着盒子中的美妙乐声,翩翩起舞。

     



一百一十一章 萤烛之火,日月之辉
    夜幕下,这座悬浮与半山腰,其下是百丈深渊的渡船之上,留在渡船木楼栏杆处的船客,约莫还剩下数百人。

    少年二人所在的客房之中,两盏油灯一左一右,摆放在烛台上方,从屋子内二人盘膝而坐的楼台上,吹来一阵温度适宜的清风,灯火摇曳。

    得知事实真相的李太易,抿了抿唇,有些不知该如何劝慰眼前这位初次见面便给他观感极好,在这数日相处中,真正在心底当做朋友的青年。

    似乎察觉到少年神情异样,名为梅远贵的读书人抬臂指了指天幕之上的星辰,笑着转移话题,道:“醇安可知这天上星辰,为何唯独在夜间方才被我等看到”

    正不知该如何开口的李太易,闻言微微一愣,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学着读书人的模样,仰起头,望着满天星辰沉思。

    这个问题,曾年幼时分,他在家乡那边,也问过书生刘仙侠。

    思起刘仙侠,李太易不免对书生的不告而别,颇存怨念。

    当时在秘境之内,丢下昏迷期间的他,独自带着三个小家伙和那位老夫子,出了秘境前往明启书院。

    虽给他留有书信,信中承诺必然在书院之中等候他出了秘境之后,再行原路返回九里村。

    可等他李太易历经一场生死之战,侥幸存活,好不容易出了秘境,来到书院之后,方才得知书生在送三个小家伙入了书院的第二日,便已返乡。

    在李太易的记忆当中,这是书生刘仙侠对他第一次失信。

    心中虽然存着些许书生不告而别怨念的少年,却也并未真正的对书生心生埋怨之意。

    这次出门在外,一路旅途之上,在少年眼中,变的愈发神秘莫测的刘仙侠,此次失信于人,想必自然有他的道理。

    在明启书院那座书楼当中读过不少书籍的李太易,这才清晰的认知了家乡那边的太和福地,于人间意义有多么重大。

    而福地的坠落,守矩人的身死道消,以及新任守矩人那位吕姓道人,在那时冒着被牵连的风险,接过必然有众多势力视线投放的破碎福地事宜,种种事情。

    他李太易虽然初涉江湖,经历尚浅,对整座武纪王朝,乃至整座浩然天下知之少之甚少。可也知晓,必然与书本之上不曾记载却被读书人熟知的三四之争,有莫大关系。

    梅远贵话出口后,便一直面带笑意,静等少年心中答案。

    抬头望向天幕的少年收回思绪,喃喃道:“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

    话音落罢,在读书人梅远贵诧异的目光之下,少年猛然惊醒。

    这句突兀出现在他识海之中的句子,任由少年如何思及,都记不得何时何地曾看到过,可却又是那般熟悉。

    少年抬头望向昏黄灯光

    下,坐在木桌对面梅远贵异样的眼神,深手挠了挠头,腼腆道:“太易才学识浅,大字方未识得几个,哪里知晓师兄所问是何缘由。”

    喜好读书,腹中先人所著诗词千百首的白袍书生梅远贵,使劲儿拍了拍手,笑道:“能够说出‘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这样的千古绝句诗的才学识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太易闻言再次微微愣神,意外道:“这句难道不是某位圣贤所做的诗句吗梅师兄不曾读阅过”

    梅远贵张了张嘴,旋即神情异样盯着少年片刻,见少年依然神色如常,方才苦笑道:“原来真不是醇安所做。看来我书读的还是太少,孤陋寡闻了某位诗仙著作。敢问醇安这句诗是何人所做,全诗可还记得”

    李太易抹了一把额头汗珠,嘴唇嗫嚅半晌,面色尴尬,道:“应该是在家乡那边童年时期,听过故事当中出现的句子,方才听闻师兄那个问题,灵光一闪,就脱口而出了。”

    梅远贵见少年所说,神色颇为遗憾的摇了摇头,道:“可惜了,这首绝佳诗词在武纪王朝之中,并未出现,想必诗词之人,必然不是我朝文人,不然按照这两句句子所表达的宏伟志愿,必然在天下文人之间流传甚广,不至于如此默默无闻。可惜了。”

    满脸遗憾神情的梅远贵猛然一呆,似乎想到了什么,旋即急切的望向少年,问道:“醇安之前所说,这两句诗词是听故事之时听到的”

    李太易迟疑了一下,还是点点头。
1...3940414243...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