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好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向晚葵
站起来去擦饭厅的桌子,准备帮妈妈把菜拿出来,准备吃午饭。
擦好桌子,望了望墙上的时钟,已是十一点多了,现在只剩下胡向阳没有来了。
忽然想到前世警察的作息时间,跟普通公务员一样,都是早上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二点半到五点半,如果他十二下班,那到这里至少十二点一刻了,还要等好久呢
叶纤红走进厨房,看到妈妈正把最后一个菜装进盘子,于是问道。
“妈,向阳平时几点钟过来吃饭”叶纤红接过妈妈手里的菜,放到旁边的台子上,看妈妈拿着锅去洗涮,问道。
“一般十一点一刻就到了。”叶知书随口答道。
“哦。”听说时间跟自己想的不同,马上就可以过来了,叶纤红应了一声。
这才想起以前他在市里上班时,也是这个时候下班,到自己家里吃饭。
看来九十年代初,虞城公务员的上班时间,跟普通的公司员工差不多,还没有像前世一样,固定在那八小时里。
或许要等八小时工作制出来,或者公务员法实施,才会改成那个标准时间吧!
叶纤红放心了,把菜一个个端出去,又去拿黄酒和饮料。
“酒就不喝了吧”王茂琳看到叶纤红拿酒,小声地问了一句。
“在我家你随意就好。”叶纤红笑着说了一句。“有兴趣就陪大家喝一点,不喜欢喝饮料或直接吃饭,没关系的。”
说完,把酒杯和筷子拿出来,分到桌上。
众人走过来,在饭桌上坐下来。
叶纤红回到厨房,先给弟弟和许康苹两人各盛了一碗米饭,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就听到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扭头,就看见一身警服胡向阳,从外面走进来。
大盖帽被他拿在手里,进屋后随手放在茶几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升了职,担心下面的人因为他年轻,而缺少威严,所以经常板着
第五章上门帮忙的人
吃过午饭,叶纤红帮妈妈收拾好桌子,回到客厅,陪小苹苹看电视。
经过一顿饭的时间思考,她找到了自己刚才失态的原因。
说到底,其实就是类似于发现孩子长大,父母突然产生失落感的情绪差不多。
当某个一直需要你照顾的人,突然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不再需要你时时陪在身边时,就会涌上来这种失落感。
想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情绪总算调整过来了。
弟弟长大是好事,以后可以把家撑起来,这不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吗
反正过几年,自己就得结婚生子,有的是机会照顾自己的孩子。
“阿姨,吃得好饱。”许康苹揉了揉自己的肚子,不好意思地对叶纤红说道。
“那阿姨帮你揉揉——”叶纤红望着她的小肚子,好像真的有点鼓出来,又担心地问:“肚子难受吗”
“不难受。”小姑娘笑嘻嘻地说道。
叶纤红这才知道她是在跟自己闹着玩,笑着要去呵她的痒。
小姑娘倏地跳下沙发,咯咯笑着跑开了。
王茂琳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看到叶纤红陪着自己的女儿打闹,脸上的笑容不自觉地浮起。
或许是自己平时表情太沉重了,女儿跟自己在一起时,很少听到她笑,现在能看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她这个做妈妈的,感觉特别满足和内疚。
第二天清晨,叶纤红起了个大早,下楼时,看到妈妈已在煮早饭了。
“妈,爸呢打稻机已借好了吗”叶纤红记得以前每次割稻,都要一早把打稻机抬到田头,然后再来吃早饭。
因为妈妈身体不好,没法和爸爸一起抬打稻机,所以总要请别人帮忙。
现在自己有这个力气,弟弟估计也做得到,应该不必请人帮忙了。
“你爸在柴房里拿东西。”叶知书随口回答。“打稻机是借了你建兴叔家的,他们昨天用完后,就帮忙直接抬到我家田头了——”
“哦。”叶纤红应了声,心里暗暗惊讶。郑建兴虽然是父亲的堂兄弟,两家关系并不好,以前向他们借东西,总给自家脸色看,这次怎么这么大方
忽然记起自家现在已今非昔比,村里那些沾亲带故的,已变得客气了许多,又觉得可以理解。
这时候只有五点多,天才蒙蒙亮,如果在虞城,恐怕还在梦里,而农村割稻,怕中午太热,一般都会很早出去,中午尽量早一点回来。
记得前世村里有个人更夸张,晚上吃饭后,在月光下割稻,一晚上下来,能割一亩多。
“今天割稻,有叫人帮忙吗”叶纤红又问了一句。
这些事一般都是爸爸在安排,她只负责去田里割稻就行,不过重生后,她习惯家里什么事都管一管,所以忍不住问了一声。
“这个时候谁家不忙哪里有空来帮咱家干活”叶知书觉得女儿在城里呆了一段时间,有些傻了。
“哦。”叶纤红不好意思地应了声,又自我安慰起来:“没关系,我们一家四个人,一天割一亩稻,应该没问题吧”
前几天还非常兴奋,要回家干活,今天真的要动手了,突然有点心虚。
她的记忆里,差不多有二十多年没有接触农村生活了,所以有些向往。
但是真实的农村农忙,肯定没有想像中的有意思,前世一些不好的记忆,慢慢地清晰起来,她对自己的想法就有了些后悔。
割稻最痛苦的事,除了整天在太阳下晒得皮肤发红发疼之外,还要一直弯着腰,挥动胳膊,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全身无力。
接近中午时,太阳照在头顶,一身都是汗,那时皮肤都是火辣辣的,被稻穗的叶子碰到手臂上的皮肤,也有种刀割般的疼。
叶知书白了女儿一眼,没有理她。
叫她不要回来,她偏偏不听,现在倒是知道害怕了。
“我们都去割稻,到时谁晒谷”叶纤红又问了一句。
这个时候村里还没有水泥路,刚打下的稻谷,必须晒在竹子编的晒垫里,为了让稻谷均匀晒干,还得隔一两个小时,拿晒谷耙不停把谷子翻一翻。
刚打下的稻谷,还带着大量的稻叶,等初晒一天后,稻叶先晒干了,再用专门的筛子把它们扬掉。
“这个中午回来再弄也不晚。”叶知书回道。
楼梯口传来脚步声,叶纤红转过头去,看到安安也下来了。
“姐。”因为要下田干活,安安今天已换了一身旧衣服,虽然只是上半年才穿过的衣服,现在穿在身上,袖子和裤退明显都短了一截,看起来有些滑稽。
“起这么早,困不困”叶纤红关心地问。
“没事。”安安现在心态真的成熟了,不在意地回答道。
“那你们快去刷牙洗脸,吃了早饭就要下田了。”叶知书在一边催促道。
姐弟俩人急忙走进卫生间。
新房子这边,卫生间面积非常大,不但干湿分开,漱洗用的水糟,也装了两只,方便两人同时使用。
姐弟俩匆匆漱洗完毕,准备吃早饭。
郑建国已把装谷用的麻袋准备好,卷起来用绳子扎紧,放在扁担上。晒谷用的晒垫已背出去,整齐排放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几把前几天已磨好的镰刀,随手放在茶几上。
“抓紧时间,快吃饭。”叶知书看郑建国进来,匆匆把饭菜端出来,又催促了一句。
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这样,早上的时间抓得特别紧,就算再懒的人家,也不会等出了太阳,再下到田里,那肯定被人笑死了。
 
第六章这就是人脉
“你放心好了,是柴油打稻机——”小舅子是什么德性,郑建国岂能不知,在前面大声回答了一句。
“那就好,比脚踏机省力多了。”许启明讪讪地回答。
心里却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很快走近田头,忽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
几人走过去,看到自家放打稻机那边的田里,有近半分的稻田已割好了,定神再看,只见田间有三个人,正低着头飞快地挥动着镰刀在割稻。
“老三,你们怎么来了”郑建国认出在帮自家割稻的人,是自己的远房堂弟郑建平一家,惊讶地叫道。
“建国哥——”郑建平看到主人一家来了,挺直身子憨厚地笑了笑。“听说你家今天要割稻,反正我们家还没开始,就想过来帮点忙。”
“那怎么好意思”叶知书见她们一声不响地就过来干活,比自己弟弟活还没干,就牛皮吹破天的行为有诚意多了,心里激动,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郑建平老婆也是个直性子的人,笑着接话,“建平现在有个好工作,全靠你们帮忙,我们别的没有,力气还是有的,出点力不是应该的吗”
又对低着头有点局促的大儿子说道:“兴旺,快叫大伯,大妈啊!”
“大伯,大妈!”郑兴旺叫了一声,马上又低下头去。
他跟安安都在乡中,不过他是初三,安安的初二。
因为都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平时在学校见了面,也不过点个头就过去了。
本来两人在学校的情况差不多,没想到安安突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个子一下子超过了大多数男同学,穿着打扮也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就连他们初三的女同学,也有不少人暗暗议论这个堂弟。
这样一来,他就更自卑了,有时候在学校跟安安无意中碰到,也会装作没看见一样,快速避开。
“辛苦你了,兴旺。”叶知书看他的样子,不过一米六七,跟儿子没长个前差不多,就埋怨起来:“兴旺还这么小,你们怎么叫他也来帮忙呢”
叶知书是老派的人,以前舍不得儿子干农活,同样地,看到瘦瘦弱弱的郑兴旺,就有些心疼。
“他也不小了,比安安还大一岁呢!只是个子长不高。”郑建平笑着解释道。“男孩子嘛,总得替父母分担一点。”
其实有一条他没说。
前天去平原村,无意中听儿子的同学说起,郑兴安最近和几个同学在虞城卖衣服,赚了不少钱。
那几个安安的同学,只是帮忙卖衣服,就给一件一块钱的提成,第天只干半天时间,差不多能赚三四十块,把他听得都傻了。
回家后他问儿子,平时跟郑兴安熟不熟,听儿子说两人在学校也没什么交流,他就有些泄气。
他感觉得到,郑兴安跟他姐姐一样,都很重感情,愿意关照身边跟他关系好的人。儿子跟安安是堂兄弟,如果求上门去,是不是也有这个赚钱的机会
可是建国哥家刚刚给自己介绍了工作,工资也比较高,他非常满意。这时候再上门开口请他们帮忙,是不是有些不知进退了万一他们对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就麻烦了。
想到这里,郑建平就有些犹豫。
晚上躺在床上时,把这件事讲给老婆听,倒是他的婆娘反应快,说老大家明天要割稻,就带儿子一起去帮忙,看能不能让儿子跟安安多交流交流,他们再找个机会试探一下
郑建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一早就带着儿子过来了。
他也算有点小聪明的,没有预先上门告诉他们,而是提前一声不响地到田里干活了。
大多数人都这样,收到惊喜总会被感动。
现在看叶知书的模样,就知道自己这样做,算是成功了。
建国哥家说到底,真正当家的还是这个大嫂,如果她同意了,建国哥也好,侄女侄子也好,都会听她的安排。
“哦。”叶知书应了一声。
看郑兴旺的模样,她一时忘了儿子今天也才十五,确实比郑兴旺还小了一岁。这样一想,就觉得没有理由阴拦,让他下田帮家里人干活了。
“没关系的,男孩子吃点苦,才能懂事。”郑建平倒是想得开,在旁边又解释了一句。
“也对。”叶知书想想女儿,确实是吃了太多的苦,才一下子开了窍,变得这么能干。
如果一直窝在家里,说不定跟村里那些姑娘一样,只能老老实实找个农村男人嫁了,重走他们这一辈的老路了。
叶纤红看了看小舅,又看看三叔,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上次回家跟爸妈商量办圆屋酒的事,这个远房三叔主动上门示好,希望进爸爸的工厂,被爸爸拒绝了。
叶纤红考虑到他一个四十岁男人的面子,就帮他在诗诗姐家的工厂里谋了个好工作,三叔也知恩图报,这次自家割稻,都没有请他帮忙,就不声不响地主动来了。
从这一点来看,他比小舅会做人。
虽然同样是帮忙,事前大包大揽跟做了再出声,在叶纤红看来,完全是两个概念,叶纤红更喜欢三叔家这样的回报方式。
原先她还担心今天只有一家四口割稻,不知道一天里能不能完成,现在一下子多了四个壮劳力,动作快一点,这块不过一亩的
第七章赚钱之道
“没关系的。”叶纤红笑了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
现在才割了不到两小时,身体真的没那么累,所以还可以坚持一会。如果真的累得受不了,她也不会客气。
见她不愿意回去,要继续干活,几个长辈看她的眼神就有些不同了。
在农村,一个女孩子如果找了个出色的男人嫁了,或者考上大学,赚了大钱,吃上公家饭,只要是出人头地了,一般就会被家里娇惯起来,不让她下田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