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星世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紫塞看门人
可是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弱势都是限制我们这些电影公司在海外发展的现实困难。当时嘉和在好莱坞折戟沉沙也和这些不无关系。”
“乔先生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就怕你会在公司的
第三百八十六章 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中)
“那片场呢”
听到乔含章说起打算恢复嘉和的电影制作,邹汶淮的脸上并没有即刻露出喜色。
而是直接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邹先生,虽然嘉和是在失去片场之后才失去了最后的一线生机,但是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港岛已经没有继续设立片场的可行性了。不说其他,只是港岛的地价就已经是天穹传媒不可能承受的负担。”
乔含章答道。
在港岛搞片场,那是脑子有坑的人才会实行的计划。
港岛的地价不说是寸土寸金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乔含章真要有那个闲钱还不如在内地再搞他几十个电影院来得更加实际。
至于说片场。
衡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基地等影视拍摄基地在未来赫赫有名。
全国各地其他可以选择的拍摄场地可不要太多哦
更不用说在内地还有一个基建队长——陈恺哥,不知道多少地方政府期待着他去再建一座秦王宫。
邹汶淮想了想,只得无奈地摇头道。
“是我想差了,片场在港岛确实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了。邵大亨在这个问题上的眼光不得不服啊!”
邹汶淮说的也是一件成年旧事。
邵氏电影也即是tvb的片场就在将军澳。
当年就是在清水湾片场到期之后,才搬到了邵六叔提前买下的将军澳。
如今地价上涨了上千倍,邵六叔可谓是做得好生意。
邹汶淮则是没有了这个运气,早年只是选择租用了国泰的片场。
等到片场的租约到期时,又被几家港岛电影公司狙击了他购买大片土地以兴建片场的计划。
纵横港岛几十年的邹汶淮在这件事情上遭受了人生中最惨痛的失败。
乔含章接着说道。
“目前内地已经在衡店、象山、怀柔等地兴建有影视城,租金也很便宜,其实也没有太大必要再兴建自己的片场。另外就是怀柔那个地方的影视基地,天穹传媒在里面也有两成的份子,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被人卡脖子的。”
“那就好,我也是人老了,想法也老套了。总觉得自己手上有片场更踏实点,既然乔先生心中有定数那我就放心。”
邹汶淮沉声道。
“邹先生老当益壮,我看再工作十年也不是什么难事。”
乔含章恭维道。
“不行了,七八十年代能抓住脉络,九十年代也能勉强跟上潮流,到现在已经把握不住观众们的喜好了……”
邹汶淮一半是怀念、一半是感慨地说道。
“老头子的废话有点多,乔先生不要介意。”
絮叨了半天,邹汶淮陡然醒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
“哪里的话,邹先生的经验之谈是对晚辈的提点。其实在这次收购完成以后,我希望邹先生能依旧保留一部分股份,并且出任嘉和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以及顾问一职,能够为未来的嘉和多提宝贵意见。”
乔含章说出他早已经想好的安排。
“让我继续保留少量股份,并且担任名誉董事长和顾问,你不怕我会干扰公司的计划吗”
邹汶淮听到这里,也是一愣。
收购完成后还要让自己这个嘉和的创始人保留股份,担任职务,乔含章就不担心他反客为主吗
“邹先生,您要是年轻二十岁,不,哪怕只是十岁,我也不会做出这个决定。以您的威望以及能力,股份再少也不会让您的影响力打折扣。但是现在的您已经没有那份争霸天下的心气了,我一点都不担心一个深爱嘉和的老人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
乔含章实话实说道。
邹汶淮这种人老而弥坚,当年和邵六叔斗了二十年,又和新艺城进行了十年争霸,后来的中國煋、寰亜等加入港岛电影的战团也没有让他有半分退让。
 
第三百八十七章 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下)
“也是,怎么说我也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也是不会就此放手的,在商场上与你们这些年轻人大战十年不是更有趣吗”
邹汶淮洒脱地一笑。
对于他而言,能够直接见证嘉和公司在乔含章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也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乔含章开始就他对嘉和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侃侃而谈。
“天穹传媒入主嘉和公司后,主要从以下几点推动嘉和的复兴:
第一点是加强嘉和与内地的合作,提高公司制作合拍片的比例。港岛的电影市场终究有限,未来的华语电影只有依托内地市场才有前途可言。还将会引入中影集团,使其成为嘉和公司的股东,毕竟他们在官面上的优势很明显。”
邹汶淮微微一颔首,对乔含章说到的第一点表示认同。
港岛电影市场是从1992年15.5亿的巅峰票房数据滑落至近几年的11亿多。
内地电影总票房是从1999年的8.1亿到了2006年33亿,翻了两番还多。
两者之间一升一落,趋势简直再明显不过了。
未来至少十年内,中国的经济都能保持现在的速度发展,电视市场的扩大速度肯定也差不了。
至于引进中影集团,那就更好理解了。
他父亲邹敏初就是当年粤东省中央银行行长,也是官面上的人物。
他本人在改革开放以后也没有少和内地政府打交道。
对于中国国内的情况再了解不过了,光有钱没有权是肯定不行的。
中影集团的加入不说是护身符,也差不多。
“第二点是重启如《警察故事》、《方世玉》、《黄飞鸿》之类的经典ip。经过更切合时代的改编之后搬上大银幕、搬上小荧幕。未来的娱乐产业是一个泛娱乐化的产业,必然会与互联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改编成游戏,并且尝试文字化、动漫化。最终与天穹传媒本身拥有的影视形象一起具象化,建设影视主题乐园,将这些影视版权的价值发挥到极限。”
“这个互联网和泛娱乐,我是不太明白的。不过建设主题乐园的确是一条好路子,迪士尼在港岛的主题乐园运营状况就很好。好莱坞在电影的经营上还是要比我们领先很多的,我们可以和他们多学习借鉴。其实我更想了解,嘉和公司的电影制作你会怎么安排”
邹汶淮听到这里,插了一句。
未来向多元化发展很好。
以天穹传媒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刚刚乔含章提到的这些内容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乔含章六年时间能打下这么一份基业,这一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
可是他最关注的还是嘉和未来的电影生产,这才是他念兹在兹的事情。
从1957年起到2007年,五十年的兴衰荣辱都维系在电影上。
如果嘉和的电影能恢复当年的荣耀,他才算是真正了结了心事。
“嘉和的电影生产已经停了三年多,以嘉和现在的状态可以先从几部小成本喜剧或者爱情电影着手,与星汉灿烂搞合拍片,逐步提高市场对嘉和的信心。”
乔含章最初的打算就是将一些在内地不容易过审的电影交给嘉和公司来拍,走另一种形式的合拍片。
再一个也是考虑调整和垠都机构的合作关系。
当初和垠都合作就是看重垠都在过审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是借用垠都的海外发行渠道。
与垠都的五年发行合同就快要到期了,而嘉和公司的东南亚发行网络只会比垠都强,不会比垠都差。
未来垠都机构只会是港岛合作方中的一员,而不是以前的唯一。
停顿了一下后,乔
第三百八十八章 波澜
有了邹汶淮的出面,李超人那里很容易就被搞定了。
本来就是看在邹汶淮的面子上充当嘉和公司的白骑士,解决嘉和被寰亜林健岳的恶意收购的问题。
现在能有近十倍的收益,已经是出乎意外的惊喜了。
而且收购方还是乔含章,这个在华人商界都能算是个人物的年轻人。
李超人对于乔含章在影视方面的成就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天穹传媒在内地影视圈的地位对他这个华人首富而言毫无意义。
和记黄埔一家公司的市值就差不多能打包整个内地娱乐圈大大小小的影视娱乐公司。
真正让李超人高看一眼的还是乔含章此时的身家。
趣游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后,市值飞涨。
虽然乔含章一直对自己的身家遮遮掩掩地,甚至还将一部分股份转移到女朋友的身上,但是这点问题难不住有心人的关注。
李超人就对乔含章的身家有过一个大概的预估,虽说还比不上港岛十大富豪,但是也差距不是那么大。
而且乔含章拥有的那几家互联网公司更是前途无量,说不定自己还要让他出一头地。
卖一个面子,以后肯定有用得到的地方。
拿到了李超人的17%,加上之前从散户手里拿到的20%左右,邹汶淮手中的24.78%,乔含章已经成为了嘉和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嘉和公司的实际掌握者。
还没能乔含章完成对嘉和公司的改组,就已经有消息灵通的媒体对此事进行爆料。
“疑似内地知名导演乔含章即将成为嘉和新主人,昔日电影王国将会何去何从。”
没有具体的交易细节,只是这一个消息就引起了娱乐圈的大地震。
内地的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
这可是嘉和啊!称雄港岛二十多年的影业霸主。
内地、港台的七零后、八零后中有多少人都在录像厅里看过嘉和的电影。
“登登登登”四声响之后那四个金色的长方块更是多少华人永远不能忘记的回忆。
李小龙、洪进宝、大哥成、李联杰这样的功夫巨星,周星星这样的喜剧天王,周闰发、梁佳辉这样的实力影帝,又有哪一个没有和嘉和公司有过合作。
神通广大的记者们直接在半岛酒店的门口堵到了乔含章。
“乔总,之前有传言称嘉和易主,天穹传媒将会收购嘉和,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一名记者兴奋地问。
“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这件事情是真的。只差最后的几道手续,嘉和就将被天穹传媒正式接管。在这里,我也要感谢邹汶淮先生和李家成先生,他们在收购的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帮助。我也从两位商界前辈身上学到很多。”
乔含章神色自若地回答道。
现在就差港岛证监会那边的手续,嘉和就将正式易主,也就无所谓消息走漏不走漏了。
“乔总,方便透露一下具体的收购金额吗”
记者追问道。
“这次收购中,我以每股2港元的价格,收购了邹汶淮先生与李家成先生手中40%多的股份,此外还在股市上收购了一些零散的股票。总计77%的股份,我大约花了5.6亿港币。在这次收购完成后,我将会让嘉和公司完成私有化。”
轻描淡写的口气,仿佛五个半小目标不是钱一样。
乔含章还真是已经有点体会到后来商界大佬的感觉。
趣游公司上市后得到的几十亿美元身家,
第三百八十九章 影响
2007年2月中旬,天穹传媒宣布收购嘉和公司,并且完成私有化。
原董事长邹汶淮依旧保留一部分嘉和股份股份,并且出任嘉和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以及顾问一职。
杜杨担任嘉和公司总经理,原总经理邹重琰担任公司副总总经理。
星火——嘉和院线公司完成重组,由张召担任总经理。
这一连串消息对于圈外人可能也就是看一个红火热闹。
各大媒体都像是过节一般,天天的娱乐版面上不是有关嘉和公司四十年辉煌历史的回顾,就是不少明星有关此事的发声。
洪进宝、大哥成、任达桦等人更是纷纷表示未来如果有机会愿意与新嘉和开展合作。
而且在话里话外不忘记对邹汶淮当年的大力提携表示感谢。
纵然当年曾经因为利益与邹汶淮之间有过一些恩恩怨怨,也都随着邹汶淮的退休而烟消云散。
又不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谁还会对一个八十岁的老爷子一直这么耿耿于怀的。
乔含章在嘉和公司中保留邹汶淮5%股份的效果开始初步体现。
留下邹汶淮,首先是对嘉和公司上下起到了极佳的安抚作用。
一般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裁员,还会牵扯一些列内部的派系斗争。
这些都因为邹汶淮的留下而迎刃而解。
连邹汶淮这样的大股东都没有被排挤走,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怎么担心自己的去留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