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想着想着,李世民看着耷拉着眼不言语的长孙无忌,还有似乎有点抽抽的尉迟恭,嘴角隐晦了一挑,继而眼睛一眯,深呼一口气,抓起案桌上的茶杯便往地上一摔,接下来,便出现了那熟悉得好似看过的一幕。
再说长孙无忌尉迟恭这二人,坐上了马车去拉萨……哦不对,是坐上了马车去长孙府。
天黑了,宵禁开始了,是那群巡街武侯们提溜着杀威棒显威的时候了,一路上,马车晃晃悠悠的走着,一群武侯远远的看见两辆马车雄赳赳气昂昂的驶来,顿时大喜,呆着俩肥羊了,可是放近了一看,只见两辆马车上插着两个小旗子,书着尉迟长孙二字,一群机灵的武侯又是默默退去,甚至还把路上挡路的一个不知死活的小石子给踢跑了。
到了长孙府,门卫一看,赶紧扶下胖胖白白的长孙无忌,而尉迟恭则是一个跳步跳下来。
看着胖墩似的长孙无忌这憨样,黑炭头大言不惭的笑道:“辅机你可得练练了啊,不说像某家这般万人敌,起码也得得上个床塌下个车马啊,哈哈”。
长孙无忌闻言气结,感情我还上不了床似的,劳资这是富态好不好,看看这大肚腩,你们有没。
再看看车夫门卫那憋着笑的神情,老脸一红,直愤愤道:“哼,莽夫,我不与你争口舌”。说罢甩着大袖进去了。
后面的尉迟恭见状更是得意了,哈哈笑着,得意的拍拍门卫的肩膀,“看见没,这就是那啥秀才遇见兵了,哈哈”。在门卫颤颤的应和中尉迟老黑也是赶紧跟上去了。
撵上气呼呼的长孙无忌,进了侧厅,只见得里面有两个人,都是一副打扮,标准的圆领长袍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长安乱(七)
259.长安乱(七)
几人听了长孙无忌这一问,顿时目光又是转向杜如晦,房玄龄也是对着尉迟恭狠狠地一瞪眼而后好奇的看向他那位老搭档,尉迟恭对此也是讪讪一笑。
在坐四人都不是笨人,彼此心里都知道,在座四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可以说是李世民手底下最强四人组,也是最得李世民信奈的手足,都是知道各自之能。
四人都是人中英杰无疑,各自长处也是各不相同,长孙无忌善政,一县一府一州一国之事,事无巨细,皆能妥善处理;尉迟敬德善战,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排兵布阵,可称当世名将;房玄龄善谋,布局谋划,对于大局有很好的掌控,也就是有大局观。总是能够对于事务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由于房玄龄谨小慎微,往往不能作决定。这个时候就需要善断闻名的杜如晦了,杜如晦善断,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判断准确精妙的定论,对于事实有独到的认识,善于分析判断,下结论。能够在众多计策计划中选定一个最好出来,对于李世民房玄龄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无疑是棒棒哒。
四人的辅佐可谓是相得益彰,各补其拙,此时四人也是很好奇,杜如晦是如何能够在长孙无忌尉迟恭二人还未归来的时候就断定不会有问题的。结果杜如晦一句话就解释了。
“一代天骄,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
几人听了好似恍然大悟,继而也是摇头自嘲,是啊,自己这一干人不就是为秦王之能折服的吗,既如此,却是去怀疑秦王有没有那个魄力决心夺嫡,何其可笑啊。
长孙无忌也是摇头苦笑道:“房谋杜断,善断之能,果真了得,我等却是深陷局中,太过慎微了,哈哈”。
房玄龄闻言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笑笑,而尉迟恭则是咋呼道:“都是被玄龄带的,顾这顾那的,自个儿吓着自个儿”。
房玄龄听了一怔,眉目刚一张欲瞪他,却是收住了,只是不在意的笑笑。
只是眉头一抬,不在意的左右一看,声音压着说道:“常统领如今怎么样了”
而长孙无忌闻言也是低声笑笑,安慰着说道:“一切安好,玄龄你就放心吧”。
而房玄龄听了此话却仍是不改忧虑之色,只是继续说道:“此事干系重大,成功与否,十之**便在此处,不可大意”。
“嗯,确是如此,但是我昨晚方才见过他,并无异样,应是无变”。长孙无忌闻言也是严肃的回道。
杜如晦就在一旁神神道道的想着什么,而尉迟恭就忍不住了,直接嚷嚷道:“哼,什么玩意儿,没有他常何某家也能杀进去”。
“嘘,禁声”。
“敬德不可乱言”。
“黑厮住嘴”。
尉迟恭这话一出,三个文士顿时变色,各自呵斥道。
最后一声不客气的声音则是胖墩长孙无忌的声音,刚刚被尉迟恭气着了气还没消呢。
长孙无忌气极的看着尉迟恭低声道:“你这黑厮,忒不晓事,常统领乃是弃暗投明,怎能如此不敬,再说此事乃是我等命脉,怎可喧哗”。
一向沉稳如山的杜如晦也是出声说道:“敬德再不可如此乱言了,言之必危啊”。
“不过一背主之贼而已,何以敬他”。尉迟恭听了也是郁闷不
第二百六十一章:长安乱(九)
261.长安乱(九)
苏定方三人接了李破军的命令,快马疾驰,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长安,趁着日落,在长安城关城之前进了城,朱成李正二人以为只在进城的启夏门附近寻个客栈便好,毕竟李破军说的是在城门处就近找个客栈,也好第一时间出城报信,结果进城之后,苏定方却是领着他俩直奔城北而去,在安化门附近找个间xx客栈入住了。
李正二人很是疑惑,然而对此苏定方却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声这是李破军的吩咐,然而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非也。
要知道长安城南北向便长达八千米,周长更是长有三十六公里,要是论出城去往蓝/田的方便,定是启夏门,明德门这这几个南门的方便些,为什么李破军要嘱咐苏定方三人南辕北辙,去往北侧门安化门附近呢,只因为一点,安化门一旁就是传说中的玄武门!
李破军在进行苏定方临行前嘱咐,盯紧玄武门,一旦玄武门有变,立刻出了安化门,绕过长安城,直奔蓝/田去报信。苏定方虽是有些不明白,但还是隐隐猜出来了一些,心中更是猜疑,玄武门可能就是惊天之变发生的地点了,所以,苏定方猜对了。
第二天,苏定方一大早起来便是去了修德坊寻了一间茶楼,坐了个临窗的地儿,眼睛直盯着那头。
这修德坊临近宫城,更是临着传说中的掖庭宫,而掖庭宫北门赫然便是玄武门,所以说若是玄武门有变,这个地点肯定是第一时间能够知晓的,苏定方只待了一上午便走了,毕竟这修德坊可谓是京城里的一环地段了,出没的多是达官贵人,若是长时间在这里盯梢难免引起别人注意,因此便和朱成二人交换着在这里盯梢了,至于为什么不让李正来,原因很简单,李正乃是李破军的跟班小厮,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很多都见过他,这个时节,李正肯定是不宜出现在长安城的。
这一天,一日无事,翌日,太阳爬上了天边,苏定方还是去干了那斥候的工作。
而秦王府却是有些不平淡了,李世民在长孙无垢的帮助下换上了朝服,威风的朝服穿在身上,更令本就威仪英毅的李世民添了几分凛凛威风。
李世民眼神中透露着坚毅,这一回不成功,便成仁了,必杀技都出来,父皇,你要是再能忍,那臣服你!
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李世民登上了马车,悠悠的去往太极宫太极殿而去了,秦王大驾,一路上自是畅通无阻,直接到了太极殿前的广场,下了车架。
朝阳下的太极殿虽然经过了隋末动荡但是依旧是那么雄伟壮丽.太极宫的正殿太极殿,座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个殿高于平地四丈.远远望去,背倚蓝天,高大雄浑,慑人心魄.皇帝在太极殿殿听政,可俯视脚下的长安城.殿前有三条`龙尾道,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阶梯.龙尾道分为三层,两旁有青石扶栏,上层扶栏镂刻螭头图案,中下层扶栏镂刻莲花图案,这两个水的象征物是用来祛火的。
一身威武朝服的李世民站立在太极殿之下,沐浴着朝阳,熠熠生辉,更是为本就英毅威仪的天策将军增添了光环。
 
第二百六十二章:长安乱(十)
262.长安乱(十)
而下头的百官听了李世民这生硬的正式得不带一丝感情的回答,心中也是一阵唏嘘,看来秦王是被夺嫡之争冲昏了头脑啊。
陛下这般示“爱”,以表达天家温情,你秦王却如此不知好歹,也太不懂板了吧,夺嫡之争争的是什么,争的不就是一个帝心吗皇帝属意谁喜欢谁那就是谁了,当然,你要是“动粗”那就另谈了,殊不知,李世民却是已经下定了这个心思。
既然是争帝心,那皇帝示“爱”就更应该积极应承啊,亲情牌感情牌的杀伤力可是不容小觑的,然而秦王却是如此不智,再一看温和洒爽的建成太子,众臣更是觉得此乃天定储君了。
另一头的建成太子面上毫无反应,心中却是很是疑惑,世民这是搞什么鬼,依他的性子不应该这样啊,莫非又是有何诡计
经过这一打岔,朝会也进行的差不多了,进去了尾声,渐渐的已经没有那个大臣再奏本了,李渊不着痕迹的打了个呵欠,继而便向那个侍立的小黄门打个颜色,小黄门秒懂了,立马气沉丹田嗓子一扯。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此声不愧是大内小黄门喊出来的,甭说这太极殿内的众位大臣了,便是外面守卫的卫士也是听的清清楚楚,心里皆在叹道:“还是特娘的这个声音听着舒服,俺们终于可以换班了,站着忒累……”。
李世民站在前列眯着眼似乎在打瞌睡一般,听得这个声音灌入耳中,便睁开了眼睛,正当小黄门要喊退朝之时,李世民猛的站起身来扬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启奏”。
小黄门一口气被人打断了,好险没憋着,心中一气,心中暗想是那个扯犊子打断咱家,他日定让你穿个小鞋,结果一看,呃……秦王,你老要说什么,请说吧……
“噢世民你有何事啊快快奏来”。上头的李渊也是睁开了昏睡的不得了眼睛,有些惊讶疑惑的看着李世民。
看着李世民这张寒冰脸,李渊忽的心里一咯噔,似乎觉得有些不妙。
李世民闻言抖擞精神,踏步上前,沉声奏道:“回陛下,此事干系重大,有损国家威仪,事及江山社稷,望请移驾侧殿密奏”。
李世民此话一出,众大臣又是一愣,我去……秦王脑子有坑吧,朝会之时有本启奏,出班奏请又说是要密奏,既然如此,皇帝是你亲爸爸,你为啥不私下里去找他说呢,还要在这正式场合绕这么一大圈子。
李渊也是一怔,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这龟儿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但是没办法,老李渊自是不可能破口大骂的,只得撇了一眼李世民说道:“既如此,先退下吧,退朝”。说罢之后一挥袖抬腿就走了。
只留下一干楞乎乎的大臣,小黄门赶紧高呼“退朝”而后三步并作两步撵上李渊,他可是知道,陛下龙体有点虚啊,毕竟昨晚的三个处子现在还没下来床的……
李世民面不改色的退下了,径自走在前头,出了太极殿一转身拐向了后殿,而在不经意间跟胖呼呼下楼的长孙无忌隐晦的点了点头。
去了后殿李渊临时休息之所,只见老李渊正依靠在案桌上喝着十全大补汤呢。
小黄门在门口喊了一声,“陛下,秦王求见”。
李渊一听,脸色一滞,似乎略有不喜,继而脸色恢复正常,朗声笑道:“哈哈,世民来啦,进来吧”。
&nbs
第二百六十三章:玄武门之变(一)
263.玄武门之变
(一)
李世民哭哭啼啼的从怀中掏出一物,他掏出的是一件腰带,而这件腰带一出现,李渊的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不同,因为这腰带上面居然绣着明黄色的五爪金龙,这就注定了这不是一件平凡的腰带,龙是什么人都能绣的吗,更何况是五爪金龙,皇帝的是九爪金龙,至高无上的,而绣着五爪金龙的就是东宫太子的了。
很明显李世民掏出的这条腰带就是李建成的腰带,李渊第一时间就认出来了,顿时老眼一眯,建成的腰带怎会在世民这儿
想不通的老李渊将眼睛一挑,露出询问之意,而李世民见了之后沉默一下,似乎在酝酿,果然,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就让老李渊如遭雷击一般。
只见李世民哽咽片刻,继而咬着牙愤恨的说道:“父亲,此乃孩儿拜访张婕妤时在其厅中发现的”。
啊什么老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焦雷轰顶一般,难以置信。
半晌,李渊脸色阴沉,眼神甚为不善,狠狠的盯着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说道:“世民,朕知你心向储君之位,平日争斗朕也是容忍了你,今日怎敢枉发狂言,若是捏造,朕饶你不得”。
李世民听的心里一跳,继而也是牙齿一咬,只是继续哭道:“父亲明鉴,那日孩儿去跟张婕妤请安,张婕妤却是房门紧闭,忽的,孩儿便是听见几个人细细碎碎的声音,还有案桌翻倒之声,而后……”。
李世民说到这却是支支吾吾的。
李渊听了,心想竟然有这般详细,心里不管是真是假便只是有一股子无名怒火在燃烧,阴沉的能滴水的老脸一动不动,嘴里直咬着牙吐出四个字,“而后如何”
“而后……而后张婕妤与尹德妃便是脸色潮红的打开了房门,当中除她二人并无他人,然而后窗却是打开的,张尹二妃推说方才起床,耽误了片刻,又是进去换衣服去了,孩儿,孩儿便在屏风之下拾到了大兄的腰带,父亲,这……这是大兄竟然与后宫私通媾和啊,此等禽犬之行,世民心中甚痛啊,呜呜”。一通话说罢李世民又是捶地痛苦。
然而上面端坐的李渊却是毫无反应了,直坐着呐呐无言,脸上一脸震撼之色。
继而直呢喃问道:“尹德妃也在”
“是的,与张婕妤在同一房”。
“……”。
李渊心中的震撼是毫无疑问的,在他心中,他的几个儿子都是人中英杰,大儿子李建成,温和真率,雅君子一个,此乃天赐储君;二儿子李世民威仪勇武,文武双全,也是人中典范;三儿子李元吉勇武决论,一马槊打遍天下英雄,可称当世黄须儿,比之魏武帝的黄须儿曹彰丝毫不差更胜一筹;四儿子李元霸更是天下第一勇,前后百年无人出其右。
我李渊四个嫡子皆是万中无一的英杰,怎么会……怎么会有这种……这种禽兽之举!
但是世民如今声泪俱下,言之凿凿,看起来也不像是诬陷,尚有证据在此,难道真的……
忽的,李渊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件事,咻的撇头,直盯着李世民,一口老牙快要咬碎
第二百六十四章:玄武门之变(二)
264.玄武门之变(二)
这份来自钦天监傅奕的奏折,在李渊心中的分量是极大的,因为谶言这个东西真的是很玄乎的。
光是李渊亲身经历过的就不知凡几了,隋末社会动荡不安,谣言四起,有一天洛阳街头突然开始传唱的一首民谣:“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