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三人听的一惊,三人自不是平常人,从李破军这简单的几句话中就听出来莫大的消息。

    长孙无忌也不顾房杜二人还有其他官员在场,直拉着李破军袖子说道:“虎奴,你告诉舅舅,太子殿下当真让你陪同一旁批阅奏折了”

    说着那胖脸上有着些许激动,细小的眼睛里更是神采奕奕的。

    李破军闻言心中暗笑,面上也是露出你懂我也懂的模样直回答道:“那是自然,还能欺瞒舅舅不成,父亲还准许我可随时去翻阅奏折,说是让我多加学习”。说着也是一副挤眉弄眼的模样。

    舅甥二人对视一眼,俱都是笑了,房杜二人也是对视一眼,都是从各自的眼中看出了讯息。

    长孙无忌又是说道:“来,虎奴,你把你折子给舅舅看看,嘿嘿,舅舅给你参考参考”。李破军看来也是掏出折子递过去,他这是第一次上奏折,也是有着不懂之事,万一要是犯了什么忌讳或者闹出了笑话可就不美了。

    看着长孙无忌在认真的看着奏折,房杜二人也是在一旁细声交谈着,李破军心中一动,走上前去一拜道:“二位伯父,破军有一事相求,还请二位伯父相助”。

    房杜二人见了说道:“不敢,殿下多礼了,但请吩咐”。李破军一听心中好奇,怎的忽然对我这般敬重了,往日不都是以子侄礼相见的嘛。

    李破军没想那么多直说道:“二位伯父,破军初次领军,掣肘之处多矣,经验亦是不足,故而想请遗爱,阿荷两位兄弟来军中帮衬一二,望二位伯父应允”。

    房杜二人闻言一愣,相视一眼,直说道:“此小事而,殿下自征辟便好,臣等无异议”。

    李破军听了心里愣是不得劲,怎的这般生分呢。

    征辟那是走的官方程序,李破军这开口跟人家父母邀请明显就更亲近些的,既然房杜都这么说了,李破军也是没话说了,只是寒暄着。

    房玄龄忽的说道:“殿下,日后君臣有别,在此等公众场合还请恕臣等不敢放肆”。说着眼中闪着莫名神采。

    李破军听的一愣,忽的心里一动,好似想起了什么,猛的看向房玄龄,“伯父是说……”。尽管话没说说完,但是那表情那眼神,房杜二人自是懂得。

    只见房杜




第三百二十一章:李破军登储(终章中)
    321.李破军登储(终章中)

    朝堂之上的众臣闻言自是心知肚明的,又是请奏,李世民又是请辞,众臣又是请奏,李世民还是请辞,一次比一次坚决。

    下首的李破军已经懵圈了,只能跟着众臣一次又一次的下拜,一次又一次的起身,腰都折腾酸了。

    心想着,这劝进登基还这么麻烦阿,这就是传说中三请三辞嘛,这一次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吧。

    好像这个习俗还是从三皇五帝的时候传下来的,在禅让制盛行的年代,众人推举领袖的时候,被推举的人都会拒绝一下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后来的封建时代推举新皇登基,也是这样做的,在李破军看来,这样纯粹就是装纯而已的,纯粹当了那啥还要立牌坊的。

    上首的李世民眼神烁烁,直接将巴掌竖起来,“好了,此议休要再提,陛下龙体安康,春秋鼎盛,不日便将还朝主事,诸卿各安其职便是”。

    李破军一愣,这种情况该要怎么办呢然而却是难不倒一众大臣的。

    只见得长孙无忌房杜三人出班表奏道:“为国事计,请太子殿下践祚”。

    李世民还是摆手,直请辞谦逊着,无非就是陛下身体杠杠的,陛下春秋鼎盛之类的,只是不受。

    然而这第三次长孙无忌等人却是没有起身,只见得这三名之首伏地拜道:“若太子殿下不进位,臣等请乞身告老,挂冠归去”。

    三人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出班奏道:“若太子殿下不进位,臣等请乞身告老,挂冠归去”。声音响彻大殿。

    李破军懵懵的跟着一起伏地拜着,就这样“威胁”吗,都是串通好的吧,一群老狐狸。

    门卫尉迟恭程知节二人听了大殿动静,也是在门口脱冠拜道:“太子殿下不进位,臣等请卸甲归田”。

    而后殿外值守的士卒也是铿锵拜道:“请太子殿下进位”。

    声音直震慑寰宇,响遍太极宫。

    上首的李世民闻言以手抚额,“尔等欲陷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乎”

    尉迟恭卸下佩刀递给门卫,一身盔甲携这铿锵之声走上大殿,来到李世民所坐的台阶之下,直把手一举喝道:“陛下诏书在此,众臣接旨”。

    李破军又懵圈了,这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在这太极殿里宣旨了,还是尉迟恭来念,老李渊呢小黄门呢

    也不敢耽搁随着众臣又一次的下座拜着听旨,李世民已经是国之储君,只是下座拱手一礼便一边玩去听着便是。

    只听得尉迟恭那粗矿炸耳的声音念道:“敕曰:乾道统天,文明於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相袭。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后昆,克隆鼎祚。朕膺期受命?,握图阐极,大拯横流,载宁区夏。然而昧旦丕?显,日昃坐朝,驭朽兢怀,履冰在念,忧勤庶政,九载於兹。今英华已竭?,耄期倦勤,久怀物表,高蹈风。释累遗尘,有同脱屣,深求闲逸,用保休和。

    皇太子世民?,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自雷缔构,霸业伊始,义旗之举,首创成规,京邑克平,莫非其力。乃皇极已建?,天步犹艰,内发谋猷,外清氛。英图冠世,妙算穷神,伐暴除凶,无思不服。薛举负西戎?之众,武周引北狄?



第三百二十二章:李破军登储(终章下)
    322.李破军登储(终章下)

    听的李世民这样说,众臣也就是暂时平静了,这个时候就该是尉迟恭这等莽夫出来的时候了。

    只听得尉迟恭出班说道:“还请陛下还朝颁旨”。

    众臣又是拜道:“请陛下还朝颁旨”。

    李世民回道:“陛下正在安歇,这如何使得”

    “此等大事,应速下决断,否则大唐危矣。”

    “若不早定,恐生曲折,望太子殿下以国事为重”。

    ………………

    李世民装作无奈的模样,挥手让小黄门领着尉迟恭和陈叔达二人去请李渊了。

    下面的李破军既是无聊又是郁闷,无聊的这种表面形式的做作真的好累,郁闷的是他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早朝,他可以表奏蝗旱之事,定是今日早朝焦点了。如今看来,这蝗旱之事算个屁啊,人家皇帝都要换人了。

    不过这似乎是个机会,因为就在这二人去请李渊的空挡,又是有着不少大臣上了奏折,不过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

    李破军看见空挡就是捏着奏折出班表奏道:“太子殿下,臣有本启奏”。

    “噢,不知李中郎有何事启奏啊”今日李破军是穿着四品武官服来上朝的,也就是以中郎将的身份来上朝的,是故李世民称呼其李中郎。

    “回禀太子殿下,昨日惊闻关中蝗灾已成大害,心甚忧之,恰逢臣喜博览杂书,对于防治蝗虫略有所知,故而臣宿夜整理出防蝗三策,请太子殿下批阅”。说罢了将奏折递给小跑下来的小内侍。

    李破军此言一出,满朝大臣也是一片哗然。有人称赞,“江陵王殿下心系生民,我等钦佩”。

    当然也有人嗤之以鼻,比如这位,“哼,蝗灾之事乃上天之怒,三皇五代以来,无有治法,满朝文武皆是无策,岂是你一个孺口子能定的”

    李破军一听,我去,这么大火气,一看原来是王珪那厮,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并没有杀他,留其官职效用,本来就是与李破军有仇,这下子更是专找李破军怼了,只是他不怕李破军登储之后对付他,也不知道是真有骨气风骨不怕死还是傻缺一个。

    李破军听了刚想辩驳,只听得李世民挥手说道:“哎,王卿此言差矣,无论是否有效,有这份为民解难,为君分忧之心足矣”。说罢又是对着小内侍说道:“念吧”。

    众臣见此,也是心知肚明,李世民这明显是维护李破军呢,同时也是远离了老王珪,这老头怕是越活越糊涂了。

    随着小内侍将李破军的折子一一念出来,众人脸色也是慢慢转变了,连老王珪都是一脸慎重之样。

    但是仍然是有人出班表奏道:“太子殿下不可,蝗虫乃上天之怒,怎能如江陵王殿下所言捕杀,请太子殿下速速践祚,祭天罪己,方能除害”。

    这名大臣此言一出,李破军便是笑了,还真有人会这么说的,看看上首的李世民,面色颇为阴沉,也是的,凭什么蝗灾一来,就是让皇帝去祭天罪己啊,而且还是让李世民登基后祭天罪己,这么说来,岂不是说上天是震怒他李世民了

    长孙房杜几人见状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支持着李破军,抛却私人身份不说,但就是这份奏折便是有分量啊,若是真能行,那可是救了天下生民的。

    李破军正在说话,忽的。一内侍于门口高喊:“陛下驾到,众臣恭迎”。众人忙是下座拜见。

    见礼罢了李破军抬头一看,只见得李渊脸色蜡黄,眼袋浮肿的,穿着一身略显松垮的龙袍在两内侍的搀扶下走进来了。

    李破军见了也是一惊,一月没见,没想到皇爷爷居然是老成这样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文贞?贞观?
    323.

    文贞贞观

    朝堂众臣听的这封诏书也是觉得突然,现在这个时候说这个干嘛,但是人家已经登基为帝了,第一封诏书自当是遵从了。

    李世民却是心知肚明了,看见朝堂之下面露喜色却是仍然蛋定的李破军,也是不自觉的点点头。

    呵呵,诅咒朕吗,放心,朕之子孙不可能如此的,有虎奴镇着高明青雀他们那个敢放肆。

    李世民心里跟明镜一样,他知道他的皇位得之不光明,可能会给后代做一个不好的榜样,但是他相信,他相信李破军镇的住。所以才让李破军区区十二三岁的年龄就执掌军权,允许与群臣交厚,更是允许李破军上朝议政,退朝后可以随意翻阅奏折。

    这一切都是在为李破军打底子呢,试问等李破军成年以后,以李破军的表现,谁又能动摇他的地位呢。

    李渊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看着雄姿英发的李破军,李渊心里明白,李破军一如其父李世民一般,英毅果敢,其余子孙却是不敢与其争锋的。

    同时想起李破军额头上那么银抹带,李渊眼睛阴翳一闪,莫非真有天命乎

    李渊已经走了,那佝偻的身躯已经表示这位大唐开国帝王雄风不在了,如今已经是幕后之人,其活动范围也是大不过这后宫的,属于武德皇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时代来了。

    李世民径自坐上了龙椅,虽是一身朝服加身,却是好似比李渊那身龙袍穿着更加威武。

    李世民刚坐上去,众臣便是拜道:“拜见陛下”。

    李世民见状哈哈大笑:“众卿平身”。伸出双手虚抱着这空旷的大殿,还有那目极之处巍峨的长安城,李世民只觉得心中豪情万丈,这天下……终归是他的了。

    哈哈哈,几声大笑,直震寰宇,响彻太极殿。

    走在后殿的李渊听的这笑声,脚步一顿,脸色愈加阴沉,直向后宫走去了。

    房玄龄出班表奏道:“陛下既已登基,新皇新气象,自当改元,还请陛下定下年号”。

    众臣闻言也是附议,这是常规的,不用多说的。

    李世民皱眉想了片刻,直说道:“年号一事,不知众卿可有何想法”

    朝堂里众臣议论了好半晌,各有各的想法,片刻,长孙无垢的舅父高士廉出班说道:“陛下,太上皇陛下与陛下以武定天下,以武建国,今陛下登基,我大唐定将更加兴盛,国祚昌隆,臣之意,既是以武建国,必是不能以武治国的,不若改元文贞或许是文兴如何以武定国,以文治国,岂不善哉”。说着高士廉直希冀的看向李世民,却是希望这定年号这等大功落在他头上的。

    朝堂众人听的高士廉的话也是各自细声讨论着,李破军却是听着暗自摇头,这位舅爷爷怕是太想立功了,这回却是要让他失望了,太宗皇帝的贞观年号是名传千年,震烁古今中外的,怎么可能是文贞或者文兴这些年号呢。

    这位舅姥爷李破军也是颇为相熟的,毕竟是抚养他母亲和舅舅长大的,不过貌似这位舅姥爷在贞观后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封李世民的命令编纂出了一个《氏族志》,不过即便是编纂这个《氏族志》也是受过李世民的骂的,因为这位缺心眼舅姥爷居然老实巴交的按照实际情况把五姓七望几个家族给排在皇族李家的前头,虽是事实情况



第三百二十四章:这个老头不一般
    324.这个老头不一般

    李世民看见百官朝贺的样子,直站起身来,接受这百官朝拜,心中直想对李渊说道:“父亲,我也是你之嫡子,自也有继承权,这天下是我打下来的,我又为嫡子,传位于我,天经地义,实乃天命所归也”。

    这么一想,李世民心里舒坦极了。

    李破军看着李世民那激动高兴的神情,有点懵,不就是定了一个年号吗,怎么看起来却是要比刚刚接受禅位还要高兴呢,李破军却是不知道李世民心中的心结的。

    可以说李世民绝非薄情寡义之人,从他厚待自己的文臣武将就可以看出来了,凌烟阁之臣基本都是善终,当然,像侯君集那样自己作死去造反的就另说了。

    简单说李世民对兄弟斩尽杀绝一事可以说是小节有损,但是大节绝对无亏的。不杀李建成兄弟他自己不得死啊,不杀李建成等人的后人,斩草不除根留着他们以后造反啊,话说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夺嫂的确是个人品德有损,毫无亲情可言。

    但是,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割接他们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片面的评价,甚至以现代人的目光标准来批判古人,无疑是很荒谬的。要是纠其结果下来就是德与才之争了,李世民纵使小节又亏,但是其历史功绩却是不容抹杀的。

    再说到底,李世民也并非是无德之人,至少他能够宽容对待敌人魏征王珪韦挺等李建成的旧臣。能够在李建成几个想要逆子谋反弑父的情况下没有杀他们,只是将他们流放了。这一切都说了李世民并非是隋粉唐黑所说的那般无耻无德无用之人。

    房玄龄不愧是李世民心腹谋士,知道李世民最需要最想要什么,故而才提出“贞观”二字,取之以正示人之一意。这无疑将李世民心中的那一丝丝彷徨,一丝丝对于逼父的愧疚给抹去了。我以正示人。何惧之有,所以李世民才会如此放怀大笑。

    眼见着房玄龄立下这个轻飘飘的大功,长孙无忌也是出班表奏道:“还请陛下着令太史局算出黄道吉日,择日举行登基大殿”。

    李世民闻言便是对着朝堂之上一位长胡子白发老头说道:“司天台监正何在”

    那长胡子老头忽的眼神讪讪,似乎有些惧意,虽是身着正三品的威武官袍但却是身形嗖嗖的,只见他强忍着惧意出班说道:“臣,臣傅奕在”。
1...7879808182...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