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秦琰已经率领三万吐蕃骑兵由高原出征,将与我军会合于葱岭之西,大食人很快就会被赶出西域了……”
秦晋对苗晋卿报以了极大的期望,巡抚河西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这次经略西域安西四镇,亦有打算令其随行。
酒宴很快结束,毕竟现在还是战时,即便喝酒也不是放开了量的喝,主要目的只是激励张掖城内各级官吏军将。
入夜之前,来自张掖之西的军报一封又一封送了回来。不过,秦晋看了以后却是眉头紧锁,派出去的探马游骑十之七八都被大食人的骑兵所猎杀。
这不是个好兆头,但在摸清楚大食人的底细之前,很难再有进一步的大动作。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解了张掖之围,已经超出了秦晋的预料。
在克复凉州以后,秦晋本打算与大食人在张掖城下进行一场决战,可这场准备中的张掖之战就好像重重一拳打在空气中,闪的人有些难受。
很显然,大食人的主帅优素福是个深谙统兵之道的人,之道唐朝西征军士气正盛,现在正面硬碰硬肯定是不明智的,如果能在河西渐渐消磨唐兵的士气,使之锐气颓丧,然后再起而反攻。所以,问题并非像表面上那么乐观。
不过,这些问题秦晋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商议,不会摊开来影响军心。
“丞相,阿布有消息送回来了!”
进来的是张元佐,他自打收降了哈西姆和阿布以后,便一直负责与这些大食降将之间进行沟通。
秦晋看了军报以后,抬起头来。
“哈西姆现在何处让他来见我!”
很快,哈西姆就见到了鼎鼎大名的唐朝丞相。
让他有些意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葛罗禄叶护
优素福排兵布阵,静等消磨掉唐兵的锐气以后,就打算发动反击。可东方送回来的却是坏消息,夏沃什果然造反了,不但造反,还接连袭击了葛逻禄部和突骑施部。
葛逻禄部不堪一击,联军中的葛罗禄人几乎全军覆没,而突骑施人就强得多,在经过初时的慌乱以后,打退了夏沃什的袭击。
现在,夏沃什已经领着部众离开了福禄镇向东而去,应该是投奔唐朝了。但这个人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坏的,联军中的波斯人在三万上下,甚至超过了作为精锐骨干的大食人,夏沃什叛乱以后,难保其他波斯人不会人心惶惶。
优素福当机立断,召集了联军中所有的波斯人万夫长,商议追剿夏沃什事宜。
之所以将追剿的任务交给波斯人,这就是优素福的计较了,波斯人的事由波斯人解决,一方面表示了自己对他们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对他们的考验。
追剿造反的夏沃什,正好可以让众人撇清与夏沃什的关系。如果哪一个敢怠慢,便会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些波斯人当然不敢怠慢,纷纷表示愿意提回夏沃什的人头来,以惩戒那些敢于造反的人。
优素福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便挑了两个万夫长,让他们带兵去追赶夏沃什。
不过,夏沃什的去想却让人大是摸不到头脑。按照常理,他本该一路向东,直奔张掖。可追兵却扑了空,直到两日后才得到了真实的具体消息。
原来,向东而去的只是疑兵,真正的夏沃什所部已经直扑咸池烽,那里驻扎着五千粟特人,结果可想而知。整个咸池烽的粟特人都被波斯人围歼。
等到优素福得到这些具体消息的同时,夏沃什已经率领部众直奔酒泉而来。
优素福大笑起来,这笑声里有困惑,也有不屑。困惑和不屑都是出于心底里对波斯人的鄙夷,现如今的波斯人早就是绵阳一样,根本就没有能力和如狼似虎的大食人抗衡,如此以卵击石的扑奔过来,岂非是愚蠢至极
以优素福了解的夏沃什可绝不是这等愚蠢之人。
不过,既然来了,便让他尝一尝什么是兵败身死!
优素福调兵遣将,打算将夏沃什消灭在酒泉。
然则,一夜过后,夏沃什却又收到了一则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夏沃什已经进入沙漠,直往酒泉以西的金山而去。优素福大为愤怒,他料到了所有,并一一安排,却独独认为酒泉北部的那一片沙漠不会是夏沃什的选择。
夏沃什偏偏选择了风险极大的沙漠,如果出现大风和沙暴,他的部众很可能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稀里哗啦的摔了大大小小的瓷器茶壶茶杯,满地都是细碎的瓷片,这些可都是从唐朝传过来的,价值不菲。但在优素福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伊萨小心翼翼的问道:
“还追吗”
优素福没好气的说道:
“还追什么追让他们死在沙漠里好了!”
伊萨又低声问道:
“如果他们走出了沙漠呢”
优素福想了想,说道:
“派人告诉驻防瓜州的阿里,务必将夏沃什歼灭在玉门关以东!”
……
阿布领着七千多葛罗禄人一路向东疾奔,经过了福禄镇外的一场灾难与叛乱以后,默棘连作为叶护对部众的约束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唯一能笼络住部众的便只有一个许诺,投降唐朝,每个人都会得到大量的牲口和奴隶。
确实,葛罗禄人在背叛唐朝之前,在天山以东拥有大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拔汗那叛乱
拔汗那国起兵造反了!
看到这则消息以后,阿巴斯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和惊惧,而是面带着不屑的笑意,拔汗那国的阿悉烂达汗是个无用的糟老头子,如果不是哈里发曼苏尔出于刚刚继位统治不稳固的顾虑,早就将河中一带那些草原蛮族悉数剿灭了。
阿悉烂达的造反,正好给了大食一个合理的借口,呼罗珊只需要派出五千精骑就可以将那个不自量力的家伙杀掉,并将他的首级带到木鹿城,向各部族昭示,这就是反抗者的下场。
阿巴斯的身体虚弱,当然不会亲自提兵去灭了拔汗那,但他手下的猛将也不止优素福一个人,伊普拉辛这个名字很快出现在他的派遣名单上。
伊普拉辛是个比优素福还要年轻的王朝贵族,也是阿巴斯最为器重的侄子。他的儿子们都不争气,只能做享受富贵的人,所以就只能将家族所有的期望放在了侄子身上。
“伊普拉辛,剿杀调拔汗那人是一次机会,如果能成功带回阿悉烂达汗的头颅,叔叔可以许诺,来年东征便让你取代优素福做东征联军的统帅!”
伊普拉辛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焰,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的望眼欲穿了,优素福在东方征服了大片的土地,任何一个王朝的贵族都艳羡不已,他自然也不能例外。
阿巴斯又叮嘱道:
“拔汗那国向来与唐朝亲近,如果不是怛罗斯之战王朝击败了唐朝,他们也不可能向王朝称臣,缴税。据说,拔汗那的王后还是来自唐朝的公主,他们敢于在这个时候造反,一定是闻到了什么味道,你去了以后,不能轻视阿悉烂达那个狡猾的豺狼,明白吗……”
啰哩啰唆的交代着各种注意事项,阿巴斯不厌其烦的叮嘱,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伊普拉辛郑重的点着头,他知道,只有让叔叔高兴了,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呼罗珊总督的继任者。
毕竟阿巴斯的身体已经很不好,说不定哪天黎明之时,就再也见不到太阳了。
所以,伊普拉辛必须尽一切可能的抓住更多的兵权,率军出征,既是掌握兵权的捷径,也是建立功勋和威望的最佳手段。
……
药杀水的北岸,拔汗那都城渴塞城,阿悉烂达汗召集了全族的部众,他已经下定决心彻底与大食人决裂。
“拔汗那的勇士们,从今天开始,杀光你们所见到的任何大食人!”
阿悉烂达汗的呼喊得到了震耳欲聋的回应,每一个可以弯弓射箭的拔汗那男人都对大食愤恨不已。
从前,他们作为唐朝的藩属,不但可以得到唐朝边军的庇护,每年还能从唐朝的使节那里得到丰厚的赏赐。可自打怛罗斯之战以后,唐朝的兵锋再难翻越葱岭,他们便无可奈何的归顺了大食人。自此以后,拔汗那不但要频繁的派出青壮跟随所谓联军东征西讨,每年还要向呼罗珊总督进献大量的牛马。
大食人还对这种明晃晃的强抢勒索行为还美其名曰“缴税”。
再加上这几年雪灾旱灾不断,部落的牛马财产都锐减,许多帐篷里甚至不断发生新生的幼儿被饿死这种惨剧。如此对比之下,拔汗那就更加怀念向唐朝称臣的日子了。
但是,仅仅怀念还不足以让阿悉烂达汗做出冒险反叛大食人的决定。真正让阿悉烂达汗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支由北方而来的唐朝军队。
&nbs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攻略昭武地
郑显礼打了个喷嚏,起事的议事在白天很盛大,但到了晚上以后,渴塞城却静的与往常一样。拔汗那的精锐部众自打定居以后,渴塞城就成了重要据点,几乎全国的部众都围绕着渴塞城定居,因为这里的水草也是最肥美的,他们甚至学着粟特人开始进行耕种。
麦收的时节刚刚过了,家家户户的口袋里都满满当当的装着粮食。每个人心底里对饥饿的恐惧都降到了最低。阿悉烂达汗在此时发动对大食的反抗,也正是瞅准了粮食最富裕的机会。
而反抗大食人的第一步就是进攻拓折城,那里的土地比就在药杀水的东岸,甚至比渴塞城还要肥沃。大军由此向西,直到木鹿州,这里都是粟特人最传统的粮食产地。
如果拔汗那的军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这些土地,那么随之而掠夺当地的粮食的数量,就足以支撑他们坚持到来年的夏季。
趁着漆黑的夜色,郑显礼与阿悉烂达汗的儿子薛裕分兵进攻两河流域亦即是河中地带最富庶的地区。
这里也是大食人极为重视的税赋之地,此消彼长之下,一定也会对大食的东征联军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郑显礼深深的吸了口气,他丢掉了安西四镇,没能完成秦晋的嘱托。原本打算以死谢罪,但是一死虽然容易,可却也毫无意义,他只能忍辱负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在河中之地搅动大食人后方的安定,让大食人的东征联军前后不能相顾,如此以来,秦晋的西征军一到,不但可能收复西域的失地,还极有可能将河中之地也纳入囊中。
只要计划顺利,在大食呼罗珊总督的援兵来到河中之前,便可以将两河流域的粮食产地都搜刮一遍。
河中的粟特人都是些首鼠两端的人,谁的实力强大便依附于谁,只要没有屠族灭族的仇恨,谁他们便会毫无心理障碍的倒向任何一方。
倒向大食人便是如此,在大食人的势力之手伸向河中之前,唐朝在此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粟特人便与唐朝暗通款曲灭掉了盘据此地的西突厥,使得突厥最后的强盛仅仅昙花一现。
骑兵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机动,之所以趁夜行动,一是为了达成袭击的战术突然性,二是为了抢时间,大食的阿拔斯王朝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兵力也空前的强盛,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意料之外以以与以往的速度进抵河中地区。
而在大食人进抵河中之前尽可能的搜刮这片肥沃之地的粮食才是制胜的关键。
郑显礼甚至已经做好了打算,一旦他们来不及搜掠全部的夏收粮食,宁可放一把火,付之一炬。
当然,这是背着阿悉烂达汗的想法,但就在出发之前,阿悉烂达汗的儿子,薛裕却第一个提出了与之相同的意见。
薛裕是阿悉烂达汗的儿子在唐朝做人质时使用的名字,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名字也成了他异于其他王子最特殊的荣耀,即便在六年前返回拔汗那以后也一直使用着这个令素有拔汗那贵族艳羡不已的名字。
当然,阿悉烂达汗也有一个唐人的名字,叫做王忠节。父子不同姓,却是他们身为草原蛮族不了解父子一脉相承恶传统,对于姓氏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概念。
拔汗那汗父子二人使用唐人名字完全出于喜好,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也就不予揭破,任由父子二人使用了不同的姓氏,在他们的册书上请用了天子的玺印。
&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统帅
伊普拉辛率领五千骑兵并没有走寻常的路线,而是绕过了乌浒河从吐火罗北部诸州北上奇袭,按照预想中他遇到的应该是惊慌失措的叛贼。但是,却在铁门关狠狠的吃了个小亏。
两军遭遇于晚间,他本打算在次日黎明予以痛击,但谁又想到,那些叛贼并无意在此坚守,等他带着军队进行计划中的奇袭以后,才发现铁门关内叛贼已经逃散一空。
伊普拉辛深深的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他决定狠狠的教训这些叛贼,这些人的鲜血来警告那些敢于发动叛乱的人。
在临行之前,阿巴斯曾拉着他的手一遍又一遍的嘱托,河中地区是呼罗珊赖以维持庞大军队的产粮地。这次平乱不能耽搁持续的太久,否则对东征的联军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正是基于此,伊普拉辛才急于将奇袭弄出轰动效果。只是精心的准备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让他有如一拳重重的打在了空气中一样。
即便如此,伊普拉辛也没有气馁,而是派出了大量的侦查奇兵,锁定了那股叛贼以后继续追击。
大食的精锐骑兵在河中地区所向披靡,就连葛罗禄和突骑施这种最难缠的草原蛮族都俯首称臣,何况拔汗那这种并不比粟特人强了多少的部众呢。
另外,伊普拉辛的底气在于,他不仅仅拥有五千最精锐的骑兵,还有总督阿巴斯从呼罗珊西部高原上调集的精锐步兵,总数足足有三万之多。
而前几年,王朝征服整个河中地区,所用的大锐,步骑也仅仅两万余人。
阿巴斯坐镇木鹿城调集了呼罗珊几乎所有的精锐步骑,平灭河中的叛乱也是迟早的事。
伊普拉辛不傻,他也明白,叔父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为的就是尽快扑灭河中各部族的反抗苗头,否则一旦势头形成,想要在彻底平息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更何况,呼罗珊半数精锐都远在唐朝的河西,这个时候作为后方粮草支柱的河中地区可不能有什么意外。
对此,伊普拉辛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忽松忽紧,忽快忽慢,以此来迷惑那股叛贼,让他们在冷热交替中彻底丧失斗志,然后在尽起一拥而上,将之尽数斩杀。
很快,伊普拉辛就发现,那股逃窜的叛贼似乎并不仅仅在逃窜,居然在他故意放松之际展开了对葱岭西部重镇俱密的攻击。
这让伊普拉辛极为恼火,因为俱密是河中地区通往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镇的必经之地,如果让这股叛贼攻下俱密,对大食在河中的统治势必要造成不小的影响。
这也与从速解决河中叛乱的初衷背道而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