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他已经有点绝望了!
顺化城的一把火,已经烧掉了耶律延禧全师而退的希望。
沿着萧奉先说的路线退往复州城也许不是问题,不过120里路,走快点一天就能走完。
但是以后呢?
从复州退往辽阳还有四五百里啊!正常行军都要十天。如果再被幽州贼渤海奴和马家贼阻击一下,再遇上一场暴风雪,恐怕二三十天都走不完。
而军中携带的行粮,根本不足以支撑那么多天人吃马嚼的
大军一旦粮尽,那可就是全军覆没啊!
全军覆没了,他这个皇帝还当个屁?等着当阶下囚吧!
陛下!萧兀纳也有点着急了,跺跺脚上前就劝,陛下可以带着各军的具装甲骑和御帐亲军先走多备干粮马匹,若有万一,就弃了后军,全队冲向辰州。辰州有萧陶苏斡的一万精兵,还有不少存粮,陛下带着精锐过去,应该可以供应很长时间。
得了辰州的兵马粮草,陛下就能一边收拾辽东人马,一边直赴上京。如果还能搜罗起十万大军,也许还能退据西京道和上京道中西部,以待时机啊!
萧兀纳其实是个谋划全局的人物,不是拿来往战场上扔的。
现在他的一番谋划,倒是为耶律延禧指出了一条生路。
首先带领少数精锐快跑!
现在是万分的危急了没有粮食其实还是小麻烦!大黑山上的十几万汉人军队,还有已经占领顺化城的渤海军队才是最大的危险。
他们加一块儿有二十多万人啊!比旅顺城的辽军还多一点
所以现在不能奢望全军而逃,也不能指望大部而逃。只能带着少数精锐先走了!
辽军的精华,其实也是具装甲骑,差不多占到契丹正兵数量的三成。
耶律延禧在旅顺前线摆了不到二十万契丹精锐,其中一半是正兵,具装占三成,大约就是三万。
辽海冰原一战损失了7000,还剩下大约23000。
在辰州辽阳通州等地,耶律延禧还布署了三万以上的精锐正兵。加上配属的辅兵,可以达到六万。
在东京道的其他地方,还有些零碎部队,在上京临潢府也有不少兵马。
如果都能搜集起来,再凑成十万以上的大军是完全可能的。
有了这支机动兵力和宋朝的支持,耶律延禧就有继续在北地争霸战中玩下去的本钱。
当然了,退一步也是很有必要的。
退一步,把东京道这块肥肉,甚至部分上京道和中京道的地盘都丢出去,让幽州女直渤海和显州马家几方面争夺,辽国才有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的机会。
耶律延禧只是无语,这是他的文妃萧瑟瑟和行宫都部署耶律余睹一起上了城墙。两人都披上了甲胄,一副随时准备厮杀的样子。
看到耶律延禧,便双双行礼。
余睹道:陛下,22000精锐已经准备停当,一人双马,带足了十天的行粮和五天的马料
什么?22000?耶律延禧回头看了看余睹,又看了看萧兀纳。是谁说只带那么点人走的?
是奴婢萧瑟瑟含着眼泪道,是奴婢矫诏了!
你!你个贱妇,朕要贬你为奴!耶律延禧大怒,他说到这里,眼前又是一黑,嗓子口一甜,鲜血再次喷出,身子摇了摇。萧瑟瑟马上上前,一把扶住耶律延禧。
萧兀纳挥挥手,快走,快走!此间有老夫和兰陵王(指萧奉先,耶律延禧忘记削他的爵位了),我二人带兵往顺化城走,打着天子的大纛幽州军一定会跟着我们的。
一旁的萧奉先早就没了主意,只是叹气。
耶律余睹和萧瑟瑟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对萧兀纳点了点头,然后一起扶着耶律延禧下了旅顺城墙。
22000具装甲骑,已经在旅顺西门内列队,也没有打出大辽天子的神纛,只是打着耶律余睹的将旗。
余睹手中有萧瑟瑟盗出的令符,又是行宫都部署,自然可以号令这支甲骑。便立即下达了出城的命令。
22000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了城池,向着旅顺城东面的冰海而去。
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不会从旅顺城北面的山地通过,而是直接走冰海一路北上复州。
看着耶律延禧和耶律余睹萧瑟瑟一起离开。萧奉先长叹一声:又是一个承天太后啊!
其实萧瑟瑟在作歌进谏后,只是表面风光,实际上已经不被耶律延禧所爱。延禧带她在身边,只是做个虚心纳谏的样子。早晚会被耶律延禧秋后算账可是没想到耶律延禧屡受打击,好像要死的样子。
而萧瑟瑟又在关键时刻不顾自己的安危,窃符调兵,替大辽保存实力如果耶律延禧真的病死,或是被病死了。
即位的毫无疑问会是文妃萧瑟瑟的儿子,同时也是耶律延禧长子的文忠王耶律敖卢斡了!
而萧瑟瑟,就是新一代的萧太后了!
萧兀纳摇摇头:可惜文妃对上的是武好古的共和国不是宋真宗的大宋国!
兰陵王,老夫知道你不甘心。可是大辽国都到这个份上了,在上面的不一定是好事。不在上面,也不一定是坏事。
他顿了顿,现在该咱们带兵出城,向顺化城狂奔而去了!
出城了!这回看来是主力,黑压压的一大片,往顺化城方向去了!
大黑山山城上,马政望着山下旅顺城中如黑色洪流一样的兵马,终于长长出了口气。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暴风雪将至!
这可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候啊。
马政回头对身边的机宜们说:去个人问问马良嗣出不出兵?如果不出兵,那么本官就要派兵追击了。
喏!
一个军事机宜领了马政的话语,飞身上马,去马植的中军询问了。
不过他赶到马植中军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有点多余了。
因为马植的大军,正分成八队,浩浩荡荡的依次下山。不过不是去追击辽军的,而是走东关城那条路,也就是之前高永昌扑击顺化城的道路,去截击辽军的。
和辽军一样,马植的八万大军,同样是带着十天的行粮(不足部分是问共和军借支的)上路的。
和辽军的决战,不过是顺手而为的事情。现在高永昌的四万精兵应该已经到达顺化城了顺化城那边还有两万渤海奴。应该可以和辽兵打一场吧?
胜负都没关系,烧了粮草就行!
其余的事情,自有老天爷去解决。
而马植的目标,其实是辽东半岛东南沿岸的辽国镇海府府城。镇海府虽然挂着个府的名头,但实际上是个小地方,只是有不少渤海人在这一带开垦耕种。
马植的大军会在镇海府停留一段时间,搜刮一点粮草补给,然后再东进开定宣保四州。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马植就可以笑看辽东风云了,伺机从中取利了。
总管,马植出兵了!
马政站在大黑山山城上,已经看见马植大军出动,笑了笑又道:让武玄的骑兵部和完颜家的人出动吧,跟在辽军大队后面虚张声势就行了!
顺化城之战的胜负,他并不关心。只要辽兵无粮退走,在一片风雪中被习惯恶劣气候的假子骑兵和女直骑兵追击,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损兵大半。
至于损失十万还是十五万,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同一时刻,顺化城中的战斗,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被烧毁的粮食,并没有双方,哦,应该是三方将领想象的那么多。
因为被高永福和郭药师的人点燃的主要是干草,干草比粮食更易燃,一点就着,烧起来烈火雄雄。远远看着非常吓人。
但是顺化城内的粮食和干草是分开存放的,两者之间还有防火的沟渠阻隔,沟渠中还堆满了积雪,积雪被大火一烤都化成了水,形成了几道水沟。而耶律大悲奴则指挥部下,依托着这几条沟渠拼死抵抗。
因为被高永昌的家臣死士发动起来的渤海奴(民伕)不是专业军队,战斗力比不上破坏力。所以一时间也奈何不了顺化城的辽军。
但是随着高永昌的四万大军,在当天夜间赶到顺化城,大悲奴的几千守铺辅兵,终于支撑不住。在次日凌晨,不得不弃城而走。顺化城和城内还没有焚毁的存粮,全部落入了高永昌之手。
铺天盖地的风雪,也在这个时候,从天而落,仿佛想将被一场战争变得满目疮痍的辽东半岛南部的大地,彻底掩盖起来。
第1185章 共和国的崛起——没有永远的朋友
刺骨的北风挟着鹅毛般的暴雪沸沸扬扬的落下,天际当中乌云层层叠叠,完全挡住了月光星辰,能见度下降到了连十步开外的人影都无法看清的地步。
大队大队的辽军,就在厚厚的积雪当中翻滚。体型矮小的契丹一步一跌的在厚厚的积雪中挣扎前行,有的战马跌倒了就不再爬起。马背上的兵士如果没有副马可以换乘,就只能下马步行。可是两条腿怎么走得过四条腿?渐渐的也只能被大队抛下,走在了长长的行军队伍的最后。
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好像饿虎一样在风雪中穿行的生女真敢达和假子骑士,现在就跟着这支绝望的辽军大队。已经跟了整整四天。一开始只是小心翼翼地跟随,偶尔才会发动几次急促而迅猛的攻击。
但是当这支绝望的大军在顺化城下受挫,花费了一天一夜,都没有能攻下被渤海人占据的城池,只得狼狈逃窜之后,生女真和假子骑士的攻击开始变得大胆起来。
漫天的风雪对这些堪比特种部队的精锐,是构不成太大威胁的。精锐嘛,体力和忍受哭喊的能力当然超过普通人。而且他们出动的规模也小,总共只有1500人。人数一少,后勤保障也就容易了。人人都配足了保暖的衣物和耐寒的女真马,当然还有高热量的食物和可以抵御寒气的白酒。
所以连续的风雪天气,反而成了他们进行追击和发起进攻的最佳掩护。
这些恍如恶魔一样的战士,一次又一次从风雪之中冲杀而出,不断制造恐慌,驱赶着筋疲力尽的契丹战士在雪地中哀嚎着逃亡。
幽州贼来啦!生女直来啦
败了,败了,又败了
仓惶喧嚣的呼喊声,一阵接着一阵,从这支契丹大军的后队席卷着向前,惶恐的情绪也随着这呼喊越来越浓。
筋疲力尽的大军,被恐惧的情绪所支配,一次又一次的提前全部的力量快速前行。
为了能快一点逃跑,本来就没有多少辎重补给的契丹兵开始不顾一切的丢弃物资,减轻自己的负重。
道路两旁,丢弃的全是宝贵的物资,马车武器盔甲旗帜金鼓财物无力前行的伤者和弱者在风雪当中哭喊哀嚎,念着佛号大概想要超度自己
萧奉先和萧兀纳还骑在马上,身上披着厚厚的毛皮斗篷,但是心却是哇凉哇凉的。在逃跑的途中,这二位又一次犯了不会打仗的严重错误!
从旅顺城出来的时候,没有派遣精兵直扑顺化城。如果他们那么干了,这支精兵多半可以在高永昌完全击败耶律大悲奴前抵达。但是完全慌了神的萧奉先和萧兀纳根本忘记了这个茬。等他们全军抵达的时候,发现顺化城的大火已经被扑灭,渤海兵正在用粮袋修补损坏的城墙。
知道顺化城内还有粮食的萧奉先和萧兀纳不顾部队在恶劣天气中行军七十余里的疲惫,立即命令部队发起攻城。可是高永昌手中有六万人啊!而且士气正旺,补给充足,又依托城池,怎么可能被兵败的契丹人一打就打败?再说契丹人本就不善于攻城。
结果打了两天毛都没攻下,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的逃跑。这下真是败上加败,惨上加惨了
天色渐渐放亮了,风雪也慢慢停止了,萧兀纳环顾四周,发现行军队伍已经变得稀稀拉拉。不过他和萧奉先身边还是有不少亲兵在拱卫。
他抹了一下眉毛胡子上的冰渣,疲惫的问道:还有多久才能到宁州?
宁州在复州以北,距离顺化城有一百多里。这些辽兵之所以不去更近一点的复州,是因为他们从顺化城下败退的时候,通往复州的道路已经被生女真和假子骑士们给切断了。
所以萧奉先和萧兀纳就只得向北走(复州在西北方向),往宁州而去。
这一百多里,可不好走啊!
萧兀纳的一个亲信在旁回答:要不是这场大雪,两天就能走完。可是现在积雪太深,儿郎们又疲惫不堪,一日能行个二三十里就不错了。只怕还要三天才能到宁州到了宁州就好了,宁州有百姓,就能筹集到粮食了。
可宁州是渤海人占多数的地方啊!一旁的萧奉先插了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咱们大契丹,就是太相信他族人,才落得今日下场。
萧兀纳的回答,只是一声长叹。
在另一条被积雪覆盖的道路上,万余渤海人的步兵,正用两只脚在迂回包抄,插向复州和宁州。
不过他们这些人,却在郭药师的率领下走得飞快。什么寒冷,什么积雪,什么疲劳,统统不在话下!
所有的渤海儿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到辽阳府,再建渤海国!
顺化城一战,算是让这些渤海奴一夜之间翻了身。
契丹不过如此!
十几万大军被大渤海的六万儿郎击溃,仓惶北逃。辽海冰原之战中,幽州军也只是击败了和他们数量相当的辽军,而且还取了冰海碎裂的巧。
而顺化城一战,可是实实在在的大战!大渤海以一敌三(夸张一下),大破契丹。看来渤海三人成一虎的古语一点没错啊!
大渤海,才是东京道的主人!
血统上混合了汉人渤海人熟女真的郭药师,虽然也几天几夜没合眼了。可这个时候偏偏兴奋到了极点,一点都不觉得疲劳。他骑着一匹从契丹人那里抢了的毛色鲜亮的战马,走在行军队伍的前列。
几匹探路的游骑从前方飞奔而来,到了郭药师跟前才勒住战马,大声报告:郭总管,复州的辽兵都撤了!复州城内的渤海右姓豪族,已经控制了城池,就等着咱们去接管呢!
郭药师大笑了起来,拔出腰刀,指着前方,大吼道:前进,进复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