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昔日大宋帝国的南京应天府,竟然和临近的徐州有了天壤相别的感觉。

    徐州虽然也遭受了钱引危机的冲击,但是经济的活力只是暂时受到了抑制,并没有失去。此时的徐州是中国第二大手工业中心,仅次于大周共和国的首都天津,超过了临近的海州。

    而支撑徐州手工业的三大支柱,则分别是石炭冶铁和瓷器。

    其中石炭,也就煤炭开采业,徐州排名全国(包括周国)第一!徐州石炭通过运河和京东海运,行销中原和东南。

    徐州利国监的冶铁业则在海州冶金学堂的推动下,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无论产品的质量还是产量,都可以和周国宣德府的冶金业一较高下。

    借助运河和海运便利,利国监的铁器,同样行销天下!

    徐州附近的瓷器业本就非常发达,因为徐州有石炭资源,而且又靠近运河淮河和海州口岸,方便出口。

    所以就逐渐发展出了面向国际市场和东南市场的瓷器产业。

    这三个支柱产业中,铁器特别是军用级的铁器根本不愁销路,所以利国监的冶场永远烟雾升腾。石炭是必须品,现在正是小冰河期,没有石炭取暖的冬天可是非常难熬的。至于瓷器主要是外销或销往南方的。中原的金融危机对海外市场没多大影响,对江南闵粤市场的影响也不太厉害。

    所以纪忆看到的徐州和海州的市面还算过得去,但是应天府却是萧条得有点不像话了。

    运河沿岸的榷场草市,无一例外都处于极度萎靡的状态当中。街市上冷冷清清,绝大部分的商铺都上了门板,无人经营。

    原本拥有二三十万居民的应天府城,现在也变得非常清冷。大街小巷上行人稀少,店铺纷纷倒闭,只有靠近应天府衙门和馆驿附近,还有那么一点人气。

    在应天府城的馆驿之中,纪忆遇到了新任的京东路安抚副使兼兵马都总管,判徐州事,平海军节度使潘孝庵。

    今年五十多岁的潘孝庵已经从昔日的禁军资本家变成了一位土木工程专家,先后负责营建了琼林宫开封新西城南京襄阳府城。这回又受命去营建徐州城。

    根据潘孝庵的方案(当然不是他自己做的,潘孝庵养了一大群营造业的都料匠和大匠),徐州州治所在的彭城,将会被扩建成一座拥有24个棱形出堡的阶梯式棱堡。

    作为棱堡核心的是在徐州旧城外围修建的12面堡,12面堡的12个角会延伸出12座棱形出堡。同时12个面的外侧,还会修建12座用飞桥联络12面城墙的棱形出堡。

    24个出堡会将徐州城团团包裹,布署在出堡上的火炮可以互相支援,形成绵密的交叉火力!

    除了这座24角棱堡,潘孝庵还计划在利国监沛县萧县和淮阳军的治所下邳修建四座八面八角的棱堡。

    另外,潘孝庵还会下大力气整治徐州淮阳军境内的运河水道体系,以强化徐州的中心地位,同时防止洪水泛滥。

    官家欲以徐州为东都吗?

    在馆驿中的一间净室内,听潘孝庵亲口说完了大徐州计划后,纪忆感到非常吃惊。

    现在朝廷的财政怎么都不会宽裕,还拨出巨款营建徐州,怎么不叫人怀疑?

    一个南京襄阳还不够,再要搞个东京徐州吗?

    不过话说回来,徐州倒的确比开封府更合适成为如今这个正处于分裂边缘的大宋帝国的首都。

    以石炭瓷器和冶铁中心徐州为都,朝廷至少可以保证东南的商业重镇不会脱离掌控——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掌控,而且还是经济上的掌控。

    至少京东商市是离不开徐州的石炭瓷器和铁器的!

    徐州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还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民风也较为尚武。还可以从临近的山东淮南募兵,能够募集到质量不错的兵募。

    如果再有棱堡坚城作为根本,徐州在东南经济崛起的情况下,也的确可以建都。

    当然了,徐州相对开封也有不足,便是不处于中原腹地。距离陕西河东河北太远,以徐州为都城的宋朝,会很难控制陕西河东河北等地。

    另外,建都徐州还有个麻烦,就是徐州是个真正的工商之都,附近的京东商市又是同天津不相上下的海港和金融中心。

    以徐州为都的大宋朝廷,就难免被新兴的工商业资本所控制。大宋也会逐渐变成大周第二不,甚至还不如大周。

    因为大周共和国是军事公民和商业公民共和的国家。

    而大宋的军事地主阶级非常弱小,又集中于陕西朔方河北,如果迁都徐州,那么朝廷的支柱就是工商资产阶级了。

    这样的朝廷有什么力量统御西北河北河南和西南的广阔疆土?

    官家并没有这个意思啊,潘孝庵摇摇头,官家只是想要分封郓王为东海郡王,以徐州为防御东海方向来敌的本据之地。

    这个纪忆听得一头雾水,分封的意思是什么?

    潘孝庵笑道:就是割取小半个海州为东海国,以郓王为东海国君,镇守东海。再以徐州为东海国的后盾,这样就能确保国家的东方门户无虞了。

    这纪忆想了想,似乎有点道理,可又有几分不妥。以东海王镇守东南沿海倒是个办法,可万一东海王不靖,该如之奈何?

    不会的,潘孝庵笑着摆摆手,郓王虽才高八斗,但并无君王气度,且醉心学问,绝不会有在东南割据的野心。

    东海王没有野心,就怕他身边的人啊

    那就更不会了。潘孝庵笑道,东海王将会迎娶本官的外甥女美娘为妃,美娘乃是大儒之女,知书达礼,一定会劝说东海王近君子远小人的。

    你的外甥女?大儒之女?纪忆一下子没明白,潘孝庵只有潘巧莲一个嫡亲妹妹,但是潘氏一门的妹子却有一大堆。不过纪忆记不起来那位潘妹妹嫁给大儒。

    就是大周元首武崇道的长女武美娘啊!

    啊纪忆翻了翻眼皮子,心说:这下可好,就算赵楷没这个心思,有武美娘天天吹枕边风,东南不乱都难啊!

    潘孝庵看见纪忆吃惊的模样,只是嗤地一笑,道:忆之,陛下春秋鼎盛,身体又好,再当三十年天子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到时候你我还在不在世都两说只要天子在世时东南不乱,你我便为大宋尽责了。

    置于天子龙驭宾天之后如何,你我是管不着的,让后人去操心吧!

    再说东南如今已隐约有周国第二的苗头,再过三十年如何,我是不敢想的。我知道东海王毕竟姓赵这还不够吗?

    纪忆皱眉:不至于如此,不至于如此天子招我入京该是宣麻,到时候一定会有办法的。

    办法也不是没有潘孝庵捋着花白的胡子,欲言而又止。

    纪忆看着他说:岘山居士(潘孝庵号岘山居士)有话就说嘛。

    说就说!潘孝庵道,如今大宋天下并不是弱,而是有了崩解之势。四方皆困于东南,士大夫皆困于工商。欲解天下之危,唯有二途,或抑制工商,或者依靠工商。

    而欲抑制工商,则必须迁都襄阳,以便收取荆湖之米,巴蜀之锦,陕西淮西之勇武,关洛四川京湖之风流。

    而欲依靠工商,则当迁都徐州,控扼东海,遥制江南。以东南工商贸易之财,养山东淮西之勇。

    在潘孝庵看来,如今的大宋已经分化成了士大夫和工商资本家两大利益集团。

    而且由于东南的工商集团依靠丝绸海盐铁器瓷器石炭以及金融资本的力量对内陆三百余州府军进行剥削,使得双方的矛盾尖锐到了难以调和。

    想要两头讨好,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

    纪忆听了潘孝庵的话,只是深深皱眉,不置可否。

    他虽然一直都是朝廷的高官,但是却长期在地方任职,特别是在东南和交趾多年,对中原和开封府的情况已经不是很了解了。所以根本不能想象大宋内部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需要用迁都来压制的地步。

    可是迁都是动摇国本的事情,那能随随便便就进行的?而且大宋到底应该依靠工商还是依靠士大夫呢?

    工商的力量看似强大,但是在全国来说,真正能确保占据优势的州府也不过是徐州海州泉州广州苏州杭州秀州明州越州等区区九个州,也许还有几个或十来个工商势力同士大夫均衡的州府军。以不到二十个州府军为根本,大宋能够统御全国的四百余州军吗?




第1302章 维新变法裱糊 一
    噺8壹中文網x8o哽噺繓赽捌1蛧

    八月的汴水两岸,已然有了几分肃杀,岸边柳树的叶儿慢慢变黄,继而掉落,让人感到了几分悲凉。

    河上的行船比起春季夏季稍微多了一些,但是和往年的秋季相比,还是显得萧条清冷。钱引危机引发的萧条还在继续,而大批开封宗室子弟的外迁又加剧了萧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开封府城中的商铺摊贩至少倒了三成!伴随着倒闭潮,开封府的失业问题也变得非常严重,城内到处都是衣食无着的贫民。而与此同时,城内的质库当铺高利贷还有人口买卖,都迎来了多年不见的繁荣期。

    在钱引泛滥的岁月中,利率被压得很低,而且因为通货一直在慢慢膨胀,所以平民百姓欠下的债务还比较容易归还。

    可是在钱引危机之后,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倒闭,大银行也收紧银根。市场利率也因为钱引基本退出流通而暴涨,质押借贷的年利率至少达到20以上!

    这是至少啊!是大商人大地主之间的借贷利率。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借得到的

    那些需要靠借贷度日的小民,在这个时候,可真是艰难困苦到了极点。

    其中有一些实在没有办法的,也只好卖儿卖女卖自己了哦,对了,开封府周围人类的价格居然没有因为供应的大幅增加而下跌。而是保持平稳,而且需求旺盛。

    无论是奴婢还是契约奴契约奴就是契约劳工,并不算奴婢,还是壮工女奴小孩,价格都在节节走高。而这些奴婢契约奴的去向,不必说,当然是大周共和国和南洋都护府的辖区了。

    周国的工商业现在也比较低迷,并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可是周国数量众多的骑士庄园府兵田庄却需要需要补充劳动力因为周国对高丽的征服,使得大量的农村壮劳力获得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不是通过当兵立功获得了田庄,就是成为十万户移民计划每户给50亩田,两免三减半的受益者。

    失去了客户的骑士府兵们,就只好去买人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宋国的中原地区又出现了大萧条,不少流民自己去了周国谋生,还有一些则作为商品被人贩子卖去了周国。

    人口买卖当然是需要严厉批判的!

    不过这种罪恶的贸易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原的阶级矛盾,也让周国的汉人人口增幅大大高于其他民族,同时也让周国的农业生产不会因为劳动力的匮乏而出现衰退。

    至于往南洋都护府的领土上贩卖人口的罪恶贸易,那毫无疑问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殖民者纪忆的过错了。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南洋都护府的主导权就在纪忆手中捏着。

    在他的主导下,南洋都护府一方面巩固了在三佛齐海峡的统治。利用战争和各种阴谋手段将三佛齐王国逐步瓦解,变成南洋都护府的直辖领地。

    另一方面,南洋都护府还展开了对爪哇岛的军事征服。

    经过了漫长而且残酷的征战后,终于将这个肥沃而平坦的岛屿纳入了掌控。

    有了肥沃的地盘当然要开发了!爪哇本地的人口在战争中损失巨大坏事都是纪忆和方腊干的,武好古是不知道的剩下的也不是理想的农业劳动力。所以南洋都护府当局就想到了花钱买地主的路数。

    对,花钱买到南洋去的都是地主!所以得一户一户的买,到了爪哇就给一百亩水田和耕牛农具种子口粮兵器和土著作战用的,然后就是两免三减半。

    看着不错,但实际上也是一部血泪史!海上翻船淹死的,水土不服病死的,在爪哇岛得疟疾死的,和土著械斗打死的,那可真是一群一群的!

    这还不算,领了土地耕牛农具种子口粮兵器的中原农民还有当兵的义务。

    他们是南洋都护府的府兵通常是海军桨手和甲板肉搏兵!不过和在中原周国当府兵不同,富得流油的南洋都护府会给他们支薪。而且军俸很高,参与抢劫的机会也很多总之就是生生落进了一个冒险家的乐园!

    纪忆的官船靠上码头的时候,正有一群未来的南洋大地主大恶霸哭着被凶恶的人贩子押上纲船。

    人贩子的头目是两个黑厮,一个魁梧高大,满脸钢针似的胡须,手里拎着根棍子,看见谁不肯往船上去就上去敲两下。

    一个是五短身材,满脸和善的在规劝:莫哭了,莫哭了,去南洋,又不是去充军南洋好啊,去了就不挨饿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都有上好的水田可以耕种,没有婆娘的还能得个土著娘子。俺宋江要不是年纪大了,都想去南洋了。

    纪忆听着这黑厮的话,只是苦苦一笑。

    南洋好是好,保证不挨饿,更不会挨冻,而且土地肥沃,最要紧的还可以免费领取,土著的娘子也可以免费领每次侵略战争打完都摊派,不要都不行啊,发横财的机会又多就一点不好,太容易死掉了!

    被这俩黑奸商驱赶上船的人,三年内得上死三成也许更多!

    贩人去南洋的营生,还真是大损阴德啊!

    纪忆心里面稍微有点内疚的时候,已经有人发现他这位从交趾而来的重臣了。

    纪忆的排场很大,随行人员有一大堆,多数都有着一副晒得黝黑的皮肤。而且还有好多仆役明显是岭南交趾一带的相貌,显然是从南方进京的官员。这样的排场肯定不是小官,而最近从岭南交趾北上的高官,也只有一个纪忆了。

    可是交趾相纪忆之纪学士吗?

    纪忆忽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扭头看去,只见一个三十岁上下,容貌堂堂的儒生正向自己走来,然后就是躬身一礼:晚生太学陈东,见过纪学士。

    陈东?纪忆想了起来,连忙还了一礼,你是丹阳陈少阳啊,久仰了。

    光复党陈东的名声可不在狂生康梁之下!纪忆虽然是高官,但是见到这等太学领袖,还是得客气一些的。

    要不然以后他就算拜了相,也会有许多麻烦。

    如果有可能,他还打算把陈东张浚这两个刺头收入帐下。虽然纪忆麾下能办事的幕僚一堆堆的,但是却没有能称得上士林领袖的人物。

    如果接下去能找到狂生康梁来相助,那可就更好了!

    元首,米相公从开封送来的书信。
1...746747748749750...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