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敛财人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狗子才比丹阳大了一岁。

    要是林雨桐,她肯定是不放心的。至少就不敢叫丹阳带着援华去,万一出点事咋办。铁蛋每次上学,还主动的说要送丹阳,林雨桐也不敢。苗大嫂还说着两口子也太小心了。哪里能扒着孩子不撒手。为此,丹阳也表示了淡淡的烦恼!看!我爸我妈就是这么的离不开我。

    也不怪人家苗大嫂说,现如今的家长,好像都心大。孩子撒出去就不管了,爱怎么着怎着去,其实,像是桂兰这样的才是常态。

    别人家能吃个几成饱,林雨桐也不清楚。但这些粮食,对于自家来说,觉得也还行。

    到了月底,桂兰喊着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开始用各种的菜干做糊糊糊弄肚子,可林雨桐这边,其实还剩下一小半。

    等老太太带着她的口粮过来,照看已经随时准备临产的林雨桐的时候。她看了孙女家的过日子法子就说:“……你不看你家一顿得吃多少菜,多少油,多少肉。别人家没油水,肚子里的那点油都被刮干净了,这就饿的块!吃粮食哪里赶得上吃肉顶饿。”

    这道也是。

    老太太看着往锅放油的林雨桐就说:“你现在也学的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了。”

    四爷赶紧道:“不用太会过日子,她咋过都行,家里缺啥我总能给她弄回来。”

    老太太心里哼了一声,却不怎么信的。还想着,等吃苦的时候,就知道不听老人言的后果了。

    可没想到才两天工夫,她就被打嘴了。

    那天四爷回来都晚上十点多了,推着进门的自行车后面带着一塑料壶的油。老太太认识塑料壶上的字,那是二十公斤。

    哪来的

    给老太太吓的啊:“可不能走歪门邪道。”

    一点也没走歪路,这是四爷给人家榨油厂改良了榨油设备,提高了出油率之后,厂里的领导偷摸着送的。上面把关把的严,想弄到这些不容易。但像是油这一类,可都是从厂里出来的。厂里到底生产了多少这都是厂里说了算的。大面上他们当然不敢差太多,但是一天昧下两三斤,一月昧下三五十斤还是问题不大的。要是出油率更高了,这是功绩啊。四爷这种深藏功与名的,只占了实惠就好了,至于功劳谁去领,那就爱谁谁去。谁去他都不羡慕。反正设备出了问题你还得找我,找我你就还得意思意思。

    而且四爷他也不是一个人干啊,研究中心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的,都多少捞到点实惠。一两斤的油总是能偷着带回去的。人家单独留下四爷,就是知道谁才是主事的。这不,油就回来了。

    这四十斤油,够一家人吃上半年的。

    有了油了,四爷正想踅摸机会看从哪弄肉呢,结果赵平找他了,还是偷偷的,叫晚上去他家。

    他家除了他还有个陌生人等着,桌上赵婶还做了一桌子菜没动筷子。另外还开了一瓶茅台!

    看来,这是专门请自己呢。摆出这阵势,必是有所求的。

    三个人上了饭桌,四爷才知道,坐在赵平对面的这人,是肉联厂的厂长。也是赵平以前的战友。

    此人说话豪放,拍着桌子骂娘:“……一个冷库,就要那么多钱,国家哪里有那么多钱给咱们建冷库……”

    四爷在心里把他报出来的数换算成以后的新币,然后就了然了。也是,得花费一亿往上呢。

    肉联厂每天宰杀的猪得上千头,冷库肯定是需要的。请苏联的专家给设计,人家也给设计了。设计的不能说不好,但就是不符合如今的国情,建不起。

    四爷要看图纸,这人就拿出来给看。

    图纸上连厂里都规划了运输的铁路线,难怪花费那么多钱。

    这图纸,就是放在八十年代,没有外资,恐怕也是建造不起的。

    人家厂长就说了:“……你……我是知道的,我是林师长的老部下了。听说你给好些厂都设计了节能取暖设备,我就找来了……看咱们这冷库,怎么建能省钱……”说着,就倒了一杯酒给四爷,“我只求省钱,不想着省力。咱们现在是一穷二白,只要能省钱就行。至于力,咱们工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只要花费力气能省了钱的事,咱都干……”

    四爷想说取暖和制冷是两码事,但看看对方那样,估计是明白不了这里面的差别的。

    但要说是省钱,也不是不行。

    冷库原来的规模太大,设计了八层楼,这个其实不用那么高的,如今的施工条件,建个四层楼就足够了。设备还是那套设备,这个是国家给拨款从苏国直接进口。至于说那些运输线,什么铁轨之类的,完全不用。

    也可以设计一些简易的,好建造的,人力就能解决的运输线。

    他拿着图纸思量呢,那边就急着问:“怎么样行不行”

    “行!”其实花费不了多少。国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工人是没有什么不能干的。比如这建造冷库,需要砖,可以自己烧,需要人工,自己人上。真需要花钱买的不多。而且都是国家内部调拨,只要换成现有的材料,花费真的是很小的。

    他细细给对方算了一笔账,这人就拍手:“对嘛!这才是咱们需要的嘛。外国的专家……”




1218 旧日光阴(30)三合一
    c_t;?旧日光阴(30)

    范舒拉瞧不上的婚事, 怎么也没想到直接便宜了姚红。

    姚红跟林晓星是中学同学,年岁差不多。晓星的孩子都能送托儿所了,结果她现在还没结婚。别说结婚了, 连个对象也没有。

    这姑娘的事, 林雨桐也听别人说过。

    说起来,她也怪不容易的。

    别看别看人家问起来, 这姑娘总是说:“瞧着金工跟林科长这对模范夫妻, 我就觉得人家给介绍的都不怎么靠谱。这不, 标杆定的太高了,一般人都够不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是这么半开玩笑的说的,但其实,也是家里的条件不允许。

    她爹妈都是普通的居民,她妈好像在街道办办的劳保缝纫厂工作。那种活儿, 就是按件计工, 给厂里的工人生产工作服的地方。要是手脚麻利的人,挣的还多点。可偏偏的, 她妈不算是麻溜的人,毕竟半辈子都算是养尊处优的。想想也知道, 姚家的日子在解|放前, 应该算是不错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供的起一个姑娘家上教会中学。听人家说, 姚家以前家里是有铺子的, 做南北货生意的。解放前生意就不好做了。赊出去的货款人家用当时的擦屁股都嫌硬的金圆券给结账的。这边的货款收不回来,那边从人家那进的货, 货款又还不上。一边要拿金圆券给自家结账,要求自家去结账的那一头坚持只收银元。这么两头一削,把家里的货连同铺子一块抵给人家,这才算是把账还了。

    他爸气的,说是从铺子回家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的了就掉到水沟里去了,冻了一晚上才被人发现给捞起来。送回家就大病一场,把家里的那点继续全买药吃了。可就是这样,身体没好利索,还是落下了病根,得了什么肺病,见风就喘。做不了啥活了。

    她下面还有弟弟。

    没了铺子,就没了生活来源。唯一的好处就是划分成分的时候被划了个城市平民,而有铺子的都是小业主。

    平民这个成分叫她顺利的找到了如今的工作,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可家里人却不能扔了不管。每一次人家一介绍对象,她妈就哭:“……当年供你念书,供出来了,你如今翅膀硬了要飞走了。留下我跟你爸你弟弟干脆饿死算了。”

    愣了一年拖着一年,把这姑娘的年龄给拖大了。

    这姑娘早两年还有些浮,如今虽然还是爱八卦,但攀比之类的,却完全没有了。生活就是这样,能磨平人所有的棱角。

    婚事定下来的时候,林雨桐才听说的。

    一个科室的同事,结婚是大事,该表示表示的。恰好如今全国都开始使用布票了,外面的布匹可不好买,她干脆就送了姚红几尺红洋布,够做一件上衣的料子做贺礼。把东西递过去,说了一句恭喜。又问婚礼定在什么时候。

    这贺礼有点贵重,姚红不停的说:“这怎么好太贵重了不好收的。”

    林雨桐给塞过去:“没发行布票之前买的,没花多少钱。”

    没花多少钱是一句客气话。但林科长的工资高,在外面有补助这是真的。

    她接了过来,才说:“日子定在国庆。”

    哟!那可定的够紧的。

    正说着话呢,于友光进来了,手里拿着报纸,“来来来!学习时间到了。”他把报纸塞给姚红,“今儿小姚给咱们读,都坐下,认真的听。”

    这部第一部,从草案公布,就开始下发,叫大家先看看,听听,然后征集大家的意见。到现在为止,都四个月了。

    每次念完,于友光都会说:“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有意见建议都可以提,告诉我,我汇总一下报上去……”

    不光是厂里,就是居民也开会,就连田间地头都一样,要广泛的听取大家的建议意见。

    如此,这一节的学习课才完。

    感觉坐在办公室里说是工作一天,其实真就是半天。

    就是那种政|治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

    像是林雨桐,本职工作早早的能完,但各种的学习会议看报告的还不能少,还得定期给组织汇报思想,在厂里还兼职做妇女主任。

    这种兼职没多给一分钱的工资,也就是发福利的时候,妇联工会会给自己留一份,财务科也有自己的一份。就这点好处。但事不少,还不分时间的就找过来了。两口子打架要管,婆媳吵嘴要管,谁家困难了还要过问。整个一个婆婆妈。

    跟这份兼职比起来,林雨桐倒是更喜欢外面的那份工作。

    如今培养的,都是银行系统抽调出来的。本身就有一些基础。

    她呢,在黑板上挂个大算盘。下面的学生跟前,一人摆个小算盘。半天的时间就在那里噼里啪啦一顿扒拉。一个月也就是来四五天的时间,但给的补助能有林雨桐现在拿的工资的一半那么多。

    到了国庆前,就算是在这边上了一个月的班了。

    一个月里,领福利,这都已经是第二次了。头一次是之前的中秋节,发了福利粮票五斤,福利肉票两斤,福利油票半斤,福利糖票半斤,月饼供应票两斤。

    国庆节这次呢,没有月饼票了,却又换成布票一丈。

    这种票使用都有期限的,过期就作废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所以四点下班,赶在五点,林雨桐就把各种的福利都到指定的地点给领了。

    带上厂里的两份,林雨桐一个人就能得三份。再加上四爷的,过上一个节日,光是福利分下来的粮食就七八十斤。

    桂兰看的眼红:“……这得亏不是天天过节,要是天天过节,你家得过的比地主老财还富裕。”

    但每次过节前,林雨桐还是会给老家寄上几斤细粮,算是个意思。多的就不敢给了。

    其实农村的日子未必就差了很多。一家有点自留地还能种点粮食,家里也能养猪养鸡,虽然是统购,但你愿意卖几个鸡蛋几只鸡,却是你家的事。

    就像是李月芬,家里养着十几只鸡,一天至少收五六个蛋。

    就是留下一半给孩子吃吧,一天还能攒下两三个呢。

    这天刚从鸡窝出来,就见邮递员骑着车子在外面喊:“李月芬家吗李月芬在家吗”

    “在在在!”她把手赶紧在围裙上抹了抹上出门,刘铃铛在门口铡猪草就停下来看过来:“是我小叔子又寄东西了吧”

    邮递员笑着点头,说李月芬:“婶子可是养了个孝顺儿子。这个月都已经是第二回了。掂量着有四五斤呢。”

    李月芬不自然的一笑:“四五斤,够干啥的”

    邮递员就收了笑:“我说婶子,我这工作属于重体力,一个月才三十来斤粮食,里面的细粮也才拢共十来斤。你这一月寄了两回,这都十斤了。这可是你儿子从自己嘴里给省出来的。少了三分之一的粮食还不定怎么饿肚子呢。到您这里,怎么还嫌少了您这么着,可就过分了。”

    如今的人好讲的公道话。

    这一叫嚷,好些人就围过来瞧。这个说那个说的,都说李月芬。

    刘铃铛就赶紧说:“娘,把您攒的那些个鸡蛋,给疙瘩他叔他婶叫人捎带过去……”

    “那是我要留着换钱的。”李月芬这么嚷了一句。

    刘铃铛带着几分故意:“我小叔子每月可都往回寄钱了。您又不缺钱花……”

    李月芬一巴掌拍在刘铃铛的脸上:“有你啥事!这家里啥时候轮到你当家了。”

    然后拎着粮食,直接走了进去。

    好些人就说:“你婆婆以前可不这样。”

    &nb



1219 旧日光阴(31)三合一
    c_t;?旧日光阴(31)

    快过年了, 年底总结会一开,福利一发,大家放假过年喽。

    过年了, 老太太直接回林家了。

    林雨桐和四爷留她一起过年, 结果人家说了:“我想我儿子了,回去跟我儿子过年去。”

    常秋云架着驴车来接人, 就说老太太:“您就是偏心眼, 心里惦记着的还是您儿子。”

    “那你也只惦记你儿子。”老太太说她, “你多惦记我儿子一分,我不是就能少惦记一分了吗”

    这又是什么道理!

    婆媳两个一边拌嘴,一边往出走。

    林雨桐给带了两大包裹的东西。一包是给家里的老老少少的衣裳鞋袜,一包是精米细面油炸豆腐跟几斤猪肉。算是把年货都叫捎带回去了。

    常秋云也没客气,她也不是空手来的。一大包熏肉, 说是林百川的战友送来的, 叫给晓星分一点。一包是早前林雨桐叫她帮着晒的萝卜干茄子干的,还说这些家里没人爱吃这个, 都给她带来了。

    不爱吃,那是你们不会做。

    做好了一样好吃。

    萝卜干用水泡发了, 剁碎。再把板油炼制剩下的油渣拌进去, 加点粉条进去, 再调味。这么做馅,包出来的包子最好吃了。有嚼劲又不油腻。

    丹阳一顿能吃三个拳头大的这种包子。
1...803804805806807...8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