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之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粉色袈裟
唐铭水皱了一下眉头:“死囚朱处长,弄个死囚冒充宪兵,会有很多破绽的。一旦被日本人发现了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啊。”
“我知道,但事急,顾不得了。”朱侠语气急促:“日方调查组的先遣队就快到了。我已经全部做好准备了。希望老天爷可怜我们,能让我们安然度过这一劫吧。”
唐铭水还是有些疑虑,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无力回天了。
“朱处长,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请尽管吩咐
第六十二章 事变 (中)
中日联合调查组日方调查组先遣队提前到达了。
这打了中国方面一个措手不及。
领队的,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武官谷源忠次。
而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唐铭水一眼就认了出来:
吉田木翔!
那个发誓要杀了自己,为董博安报仇的吉田木翔。
冤家路窄。
可是吉田木翔却好像完全没有看到唐铭水一般。
“谷源先生。”吉章简略有一些抱怨:“你们比约定时间提早到了。”
“非常抱歉。”谷源忠次的声音里,一点抱歉的意思也都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中日双方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私自酒后外出,让日本蒙羞。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调查清楚他们的死因,向领事馆和海军做出汇报,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平息这一事件。”
吉章简点了一下头:“那么,谷源先生是先休息一下,还是……”
“立刻开始工作吧,总领事先生还在等着我。”
“好的。”
吉章简对唐铭水使了一个眼色。
谷源忠次身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负责主要调查的,是吉田木翔。
“唐先生,又见面了。”吉田木翔主动开口:“刚才没有看到你,真是抱歉。”
唐铭水一笑,没有说话。
吉田木翔来到了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的尸体前,戴上白手套,让身边的人把灯光打亮,仔细的检查着。
唐铭水一声不响的站在那里。
过了很久,吉田木翔站了起来:“中国有着大量的达姆弹,在一九三二年上海事变的时候,大日本帝国为此还向国联提出过抗议,后来帝国又在四明公所与松柏里街缴获的中国大量库存达姆弹,没想到几年过去了,一个小小的保安队居然拥有达姆弹”
该来的总是逃不掉的。
唐铭水冷静地说道:“也许是当初没有销毁干净吧吉田先生,中国是反对使用达姆弹的。可是你也知道,我们的军队成分非常复杂,有些军官根本就不听从国民政府的指挥。这些保安队,我一定请示上峰,好好的调查。”
这是在那强词夺理了,可是吉田木翔笑了一下:“我相信,我相信。中**队派系复杂,这对于指挥系统来说不是好事,可现在……”
他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但是话里的意思谁都能够明白。
吉田木翔话锋一转:“中日在北平发生了一些摩擦,所以上海的保安队对日本人痛恨到了极点,恨不得扒下我们的皮,是吗那么,我想对于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身上的二次伤害,唐先生……不,中国方面一定也会这么解释吧”
唐铭水很认真的回答:“是啊,那些士兵太不像话了,虽然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擅闯军机场,但是人都已经死了,怎么还可以虐待尸体呢事情结束后一定要严惩不贷!”
“最好能够撤掉一名军官的职位,那才演……不,那才更加真实。”吉田木翔若无其事:“唐先生,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那个被打死的中国宪兵的尸体吧”
“当然可以。”
唐铭水语气平静,其实这才是他最担心的。
日本人来得太快了,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检查一下那具尸体。
朱侠和吉章简毕竟没做过这事,肯定会有破绽的。
自己甚至连弥补的时间也都没有。
对于那具“宪兵”史景哲的尸体,吉田木翔检查的更加仔细。
唐铭水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具尸体。
完了,全是破绽。
&n
第六十三章 事变 (下)
(春节期间初一到初三暂时每天一更,没办法,粉色也要去到处给人拜年。年初四恢复正常更新,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谅解。)
————————————————————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下午四时。
上海市政府、上海警备司令部、日本驻沪领事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就事件进行谈判。
在经过上海法医研究所的检验之后,大山勇夫、斋藤与藏等三人的死因,与吉田木翔判断的完全一样。
由此,日方态度趋向强硬,声称日本全国对该事件极为震动,要求保安队撤军并拆除防御工事。
中日双方态度强硬,谈判并未取得进展,舆论亦使事态日益激化。
八月十日,日本运送增援部队到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十二日晚陆续登陆,且在杨树浦、闸北、虹口一带布防。
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在十一日到达上海。
到十二日止,调集淞沪的日舰已达三十余艘,海军及陆战队一万五千之众。
十一日晚九时中方在得知第二舰队到达上海后,南京统帅部下令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二师补充旅推进至上海,并于十二日清晨到达。
日本领事馆指控调兵行为违反了《淞沪停战协定》,英美使节对此进行了调停,中方因而下令暂停攻势。
十二日,中日双方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会议厅召开了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会议,日方指责中方修筑防御工事违反停战协定,中方指责日方调动军舰、补充军备对中国产生了威胁,会议无果而终。
战争,迫在眉睫!
……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晨八时三十分,八字桥。
“易营长,情况吃紧,我的人在日军的压迫下,已于昨日大部退出虹口。”唐铭水的语气凝重:
“只有少量特工,在虹口一线进行隐蔽活动。目前根据掌握到的情报,在你营的正面,是日本上海特别陆战队。定员包括四百名军官和一千六百名士兵,军官占定员比例二成以上。进入八月,陆续增兵,目前已达兵力二千人。同时,还配属了主要由日侨组成的义勇队八百人,这些所谓的义勇队总数三千人,主要由退役军人组成。司令官大川內传七少将。”
配属在八字桥的易谨营长皱了一下眉头:“火力配属呢”
“非常强大,易营长,非常强大!”唐铭水特别强调了这几个字:“上海特别陆战队拥有四门150毫米重榴弹炮,四门120毫米舰炮、十二门山炮、四门步兵炮、四门速射炮、四门高射炮、八门150毫米重迫击炮,以及坦克和装甲车。”
易谨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火力。
就算日本的一个联队的火力也比不上啊。
这个所谓的特别陆战队,其炮兵火力已经可以和日本的旅团媲美了啊。
只是他对这个军统的特工不得不刮目相看。
日军在虹口对军统处处排挤,不断压迫,即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依旧弄清楚了对面日军那么详尽的情况。
本来,身为职业军人,易谨对这些军统的人是没有丝毫好感的。
不过,在大山勇夫事件后,唐铭水迅速在八字桥设立军统上海站前线观察处,把自己置身于最前线,这让易谨的态度多少产生了一些改观。
而在中日双方频频调兵遣将的时候,唐铭水根本没有离开过八字桥,每天就睡不到三个小时。
其余的时间,不是听取部下汇报,就是亲自前往虹口冒死侦查。
军统的也不都是那么可恶,易谨是这么评价唐铭水的。
“唐副站长,危险啊。”易谨忧心忡忡:“一旦日军展开进攻,凭借我一个营的兵力和装备,我没信心守住这里。”
“我知道。”唐铭水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我已经在附近配属了一百三十名特工,其中三十人为我军统上海站核心力量,在负责侦查敌情,指挥炮兵的同时,必要时,全部由你易营长指挥。武器弹药我都已经分发下去了。”
“你们”易谨有些疑惑。
这些军统的,搞搞情报还行,真打起仗来
还是算了吧。
&n
第六十四章 弹尽、人亡!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晨九时十五分,日海军军舰重炮向我闸北炮轰。
同时,日本陆海军沿上海北四川路、军工路一线发动全面进攻。
被后世称为“淞沪会战”的大战拉开帷幕!
这一天,这一刻,唐铭水就在最前线!
从这场悲壮的血战第一分钟开始,他就融入了其中。
他亲眼看到了日军对闸北的炮击,亲眼看到了那些悍然侵犯我中华领土侵略者的刺刀!
当炮声响起的那一刻,他甚至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军统身份。
他是一个国民革命军的少校军官!
他是一个军人!
如果不是因为理智战胜了感情,他几乎要端起武器和士兵们一起上战场了!
八字桥。
这座桥地处上海市虹口和闸北交界处的柳营路、同心路、水电路的交叉口。
八字桥堍通同心路和柳营路,桥呈“八”字形,故名八字桥。
这是沟通虹口和闸北的要隘,距离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上海火车北站和日本人墓地都非常之近。
在 1933 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长 8.3 米,宽 9.5 米,单孔,梁底标高 4.25 米,可通航 7.2 吨船只,桥上可通行载重汽车。
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的时候,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一部从四川北路西侧突然进攻八字桥区的中国守军,十九路军156旅即刻还击。
一二八淞沪抗战激战一个半月,日军多次打算通过八字桥迂回攻击上海北站,八字桥阵地三失三得,但最终直到停战,日军都没能完全控制八字桥。
**在八字桥附近还击毙了日军步兵第7联队长林大八,林大八死后被追赠少将军衔,他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位死在中**队手中的日军将领。
这里,也是日本上海特别陆战队的耻辱。
而现在,他们依旧选择了从这里发动进攻!
而驻扎在这里的,是**精锐部队第八十七师!
下午4点,在八字桥进行前进搜索的日本上海特别陆战队第3大队踩中了中**队事先埋设的地雷,日军随即向柳营路上的87师阵地开火。
最前线的易谨营长下令反击!
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此时的上海,除了精锐的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外,中**队还配属有两个150毫米榴弹炮团,以及坦克和空军作战力量。
而唐铭水指挥的军统特工,主要任务就是为炮兵指引方向,测评炮击战果!
当中国炮兵开始还击的时候,那些撤回来的,潜伏下来的军统特工们,骤然再度变得活跃起来。
唐铭水一直都在前线。
他举着望远镜不断的观察着前方的敌情,不断的收取着一份份汇总来的情报。
炮声始终没有停止过。
在淞沪抗战爆发后,第一名牺牲的,不是军人,而是一名军统特工。
“傅根生,男,二十八岁,民国二十四年加入力行社……军统上海站前线炮击指示员……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上午十时零八分,在前线观测时暴露,遭到日军枪击,阵亡……”
唐铭水知道,这是第一个牺牲的同志,但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
他强迫自己必须记住这个名字:
傅根生!
因为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后,他的名字会逐渐被人遗忘。
甚至在卷宗都都无法找到。
就如同即将牺牲的无数的同志一样,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可是自己不能忘记。
“蒋博海,男,二十三岁,民国二十六年加入军统……八月十三日中午十二时许,测评炮击战果,与敌遭遇。弹尽、人亡!”
弹尽、人亡!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
但没人知道这个叫蒋博海的年轻人,在那遭遇到了什么。
才只有二十三岁啊。
“唐组长,电话,炮兵第十团团部电话。”
唐铭水赶紧过去接过了电话:“我是唐铭水。”
“唐铭水,板马日的!”电话那头传来了浓重的武汉方
第六十五章 军统突击
下午五点五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