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水起微澜
这时,突然有人在后头拉了拉他的衣裳,“怎么啦”王睿回过神来,发现对方应该是个二榜进士,叫什么名字,他一时倒是不清楚。
对方拉了他到后面坐下后,才开始跟他说话,“我叫刘昌。这个刘松,我认识,我们家离他们那不远。”他一边说还一边扫了人群中的刘松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他当年就有神童之称,不过家境贫寒,十三岁考上秀才后,学业就难以为继了。他岳丈看上他的聪慧,便将女儿许嫁,你不知道,他岳丈是个有钱的富商,当时给了好多好多嫁妆,真称得上是十里红妆了。那盛况,在我们当地更是被念叨了几十年了。”
王睿听着,稍微提了点兴致,“后来呢”此时,他的眼角余光看到杜科也出来了,他冲着对方点点头,结果杜科直接就过来了。
刘昌见了,说话的兴致就更浓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家的日子可好了,不愁吃穿,不愁前程,婚后三年,刘松更是成了举人,又有了长子。那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岳丈慧眼识人,连带着家里也要兴旺发达了。然而,他一考中举人,还没回家,就从外面纳了房美妾回来,之后陆陆续续地又纳了几房妾室。所以别看他家三子二女,可其实只有长子才是嫡妻所出,余者都是妾室所出。你们不知道,当时可多人笑话他老丈人了,说他给出恁多陪嫁,就是为了资助他女婿纳妾用的。”
说着刘昌又顿了顿,“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可后来,他岳家生意遇上了困难,想找他帮忙疏通,他断然拒绝了,说是不屑与商贾为伍。”说着很是气愤道,“哼,也不想想,他拿了人家商贾多少东西,现在倒说什么不屑与商人为伍了。他岳父恼火却没有办法,就说那就拆借一下银钱,周转一二。当年给了女儿很多嫁妆,如今自然是有能力让他周转一二的,可刘松还是不答应,说什么进了他刘家的东西,就是他们刘家的,他可不管什么嫁妆不嫁妆。他岳父气得直骂白眼狼,说他狼心狗肺,结果那刘松说了,他受了侮辱了,以后要跟岳家老死不相往来。
他岳家那时本就艰难,再传出跟举人女婿老死不相往来的话,情况就更是雪上加霜了。他妻子王氏眼睛都快哭瞎了,可人家刘松就是不松口,后来,王氏就将她所有的私房钱都偷偷地给娘家送去了。可惜最后,到底因为银钱不够,王家大败亏输,家业就败了,如今只留下个小作坊,维持一家人的营生。而刘家,刘松事后知道他妻子的所为后,虽然没休了她,可从那后,就正眼都不带看她一眼了,连带着长子也不受他待见。不过,也正是因此,诸子中也就长子有出息,余者都没什么能力,都是些败家子。”
王睿看了他一眼,“你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你跟他们家有关”
刘昌笑道:“他的妻子王氏,是我表姐,我姨母跟我家亲近,时常说起,我才知道这些事的。”
他们这边在角落里,念叨着状元郎的人品问题,人群却突然一阵喧闹,里面似乎谈成了一门婚事,这都开始以亲家相称了。他们三人相互间挑了挑眉,找人打听了一下,这都是谁跟谁成了亲家了。后来才知道,说刘松的闺女,说给了一个同进士赵秦的侄儿了,听说赵秦家境不错,想是有底蕴的,难怪人家一搭话,就看上了。
刘松打发了一个闺女,心情正好,看到他
第九十三章 族中困境
在王睿参加春闱的时候,族中正陷入了困局。族叔祖王彦身子到底支撑不住,因病致仕了。三月底,王彦辞了官职,带着一家老小,回了王家镇。事实上,这也不算太意外,此前半年,他几乎已经不能正常履职了,也是因此,王鹏当初才会接到烫手山芋的。
王彦刚回家的时候,周边叫得上名号的人,都过来拜访慰问,甚至连本县的父母官,县令大人也来了。而在确认王彦的身子真的不好,以后也没可能为官后,这些人流就跟潮水一样退去了,完全上演了一幕人走茶凉的戏码。
擎天柱倒后,总会有一连串的反应。果然,没多久,族中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纵然大伙都已经有了些心理准备,可事到临头还是有点接受无能。
看着这种状态,族长很是苦闷,他本有心找王彦叔父探讨一二的,因着在他看来,叔父在外为官多年,比他有本事。可最后到底也没成行,叔父的身子真的不好,精力不济,一天中,倒有大半天是在沉睡的,他也就不好打扰了。
前面说过,王家镇与柳家镇的人,长年竞争,时常因为同一个职位而大打出手。然而,还有些地方,其实王家镇的人与柳家镇的人是同时存在的,毕竟主簿县丞的位置是争死争活的,可如果只是书吏的位置,就没必要这么拼命了。所以,他们在同一个的地方任职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主簿县丞之类的,族中就没几个,倒是找个书吏的职位,混混日子倒是不难。
而如今,最先遭殃的也是这些地方的族人。在族叔祖致仕之后,他们的处境立马堪忧了,柳家镇的人可从来不是好伙伴,被针对就是个寻常事。可如今知道自己没有靠山后,他们立马就精神紧绷了,他们也是感受最明显的一批人。
除了他们外,其他的人显然也受到了压力,于是在外任职的人,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族中反应近来处事不顺。族长得到消息,很是焦头烂额,家族若是在他就任期间败落,他可就真要愧对祖宗了。
一方面,他期盼着京城能有好消息传来,另一方面,族中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他苦思冥想后,就把族中出名的精干人,都外派了出去,同时期盼着这些人是得力的,能帮着在外的族人们把位置给坐稳了。继叔父不在位后,如今这些官职对于族中,都开始有了分量。
可哪怕族里再怎么严正以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仅一个月后,就有一个族人被扔了回来,虽说扔回来有他自己的原因,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总是让人格外不安。
再来,王鹏的那个职司,陆县令此时都有了些微言,只是当初是他亲口应承的,如今倒是没有食言。不过,他对王家人却也没了好脸色,甚至频频询问王鹏半年后,能不能及时归来,若是不能,这个职司他就要重新找人了。其实就陆县令本身而言,他不见得就真的势利到,有意对王家人改变态度,只是王柳之争既然一面倒了,他自然也要相应地表明一下立场的。
这些都只是官场上的事,而其他方面的事情,也变得疙疙瘩瘩地不顺利了,尤其是经商的,他们经常到处走,感受更加明显了。
其中尤以王续家最是倒霉,他这段时间,刚好有批货要交,结果偏偏碰上了有人要例行检查,结果那批货硬是被压着检查了好几天。那几天,王续真是求爷爷告奶奶的找门路,大笔大笔的银钱送出去,最后才终于赶在交货期前,把东西都弄回来了。
事后,王续都抹了把虚汗,这要是没赶上交货,他们家就赔惨了,绝对要元气大伤的,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之后的一段日子里,王续显是心有余悸,都不愿意跟人交易了,尤其是大批量的交易,生怕又被针对了。
这件事情,原本家里是不知道的,后来还是三丫回了趟娘家,这才知道情况。可如今家里也是没有办法,能主事的王鹏跟大郎都不在,二郎尚小不担事,跟族里的人都没什么交情,族外的就更使不上力了。最后家里能做的,也就是倾听一下三丫的诉说,再安慰一二罢了。
钱氏二郎他们如今也在镇上,前段时间就从县城搬回来了,毕竟王鹏不在,他们住在县衙那边也不自在,干脆就回来
第九十四章 返乡
宴会的第二天,王鹏父子就要回乡了。一早,他们就登船了,那些尚未离京的同科们都过来相送,各自道珍重后,这才缓缓散去。
回家的行程,都是父亲一手安排的,因为朝中只给了两个月的假期,归乡的行程就安排得相当紧凑了。饶是如此,父亲还是一路兴致高昂的,沿途买了不少东西,号称是要送给家人当礼物,连家里看大门的李叔都有份。
其实王鹏是高兴的,一时又不知该什么表达这份喜悦,所以才不停地买东西。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去栽培儿子,如今可算是开花结果了,他们家也终于能改换门庭,能称为官宦之家了,他每次想起来就想哈哈笑两声。
这辈子走到现在,总算是顺心顺意了,大郎中进士光耀门楣了,他自己也有了功名,活得坦荡。如今,哪怕他只是个小书吏,可也算进仕途圈子了,至于将来成就如何,则全在于他自己,而他并不在乎这些挑战。心下更是暗暗想着,等将来自己老得干不动了,他就投靠儿子去,老父依附儿子,本是正理,这么一想,更是半点负担都没有了。
他们父子还在路上的时候,这日,镇上有船只靠岸了。大家猜测,可能是去京城的人回来了,为此,纷纷走出家门。
虽才几个月,可大家都觉得这几个月过得格外地漫长,如果,如果这次有人中了进士,他们就不用担心了。抱着期待,他们静候着族人归来,结果却发现在下了五人之后,船就开走了。
好在大家对王通都熟,上去纷纷询问是怎么回事,王通只说了句,其他人这次没一起回来后,就被族长派来的人叫走了。
此时族长家,还有很多族中的长辈在,族长他们满怀期待又小心翼翼地探问道:“你们考得如何了”
王显跟王炜面对众人的期待,很是难堪地相继摇了摇头,族长很是失落,身旁的族人更是一脸沮丧。王通见了,立马补充道:“不过,王睿中了,而且还是榜眼,我们族中可以先庆祝一下,算是为他们家的人提前暖场了。”
“果真”好几个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看到王通点头,大伙都是哈哈大笑,族长更是道:“不错,不错,我一直都知道他是个有出息的。去,给全族报喜去,放鞭炮,放鞭炮,好好庆祝庆祝去,哈哈哈。”说着顿了顿,还骂了句,“他娘的,谁说我们族中要断代的,这不就接上了吗哈哈,他才十九,十九啊,还可以在官场待个三四十年的,哈哈哈。”
在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大伙的心,就安定下来了。对大家来说,只要族中荣耀还有人扛起来就行了,他们就能在庇护下好好过日子了。不过,到底因为前段时间的不安,如今对待家里孩子的学业,还是更看重了点。
随后,县令也得到了消息,他很是庆幸自己沉得住气,没真把王鹏的职司给抹了。若不然,那真是平白得罪人,虽说一个新晋的进士,并不能把他怎么样,可怎么说,那也是他将来的同僚了,为了个书吏的职司,得罪同僚,怎么看都是件蠢事。
另一边,沿途顺顺利利地,他们父子很快就到了王家镇。
他们并不是一直坐船的,毕竟长时间坐船也不舒服,所以他们是坐马车回来的。不想他们一到镇上,就被人认出来了。“榜眼回来了”,这一嗓子嚎出去,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了,他们身边很快就被挤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了。
最后,父亲干脆拿出路上买的东西,其实就是些摆件挂件类的小东西,说是让大家伙沾沾喜气,这才让人群慢慢散去了。这也亏得父亲买得多,其实父亲纯粹是高兴的,一买就买多了,也没所谓是送给谁了,如今送给族人也正合适。
他们到家门口时,全家都出来了,连王续一家也来了,早早地守候在门口。王续见了他们父子一面后就回家了,只让三丫夫妇留在娘家多住些日子,对这份善意,王鹏他们自不会拒绝。族长他们也早早传话,让他们好好休息,明日去祠堂祭拜祖先。
随后,全家就拥着去了大堂,对着全家宣告了一下科考的名次,又随口问了下家中没有
第九十五章 王鹏的剖白
前几天去祭拜祖宗的时候,王鹏就有不少的感慨,不过随后又因为太忙了,一时没顾上,如今终于闲下来了,又想起了那些往事。
这日,他将大郎两兄弟都叫来了,开始讲述他的往事,这也是他第一次讲自己的事情。
王鹏五岁时,就跟四岁的程婉定了娃娃亲,之后,为了培养感情或者其他,总之程婉经常会到大伯母家玩。因为订亲极早,所以打小,他就认定了程婉会是自己的媳妇,是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他一直宠着她、哄着她,一路就这么青梅竹马地长大了。
他九岁那年,程婉家,同时也是大伯母的娘家,全家都被山匪杀害了,只有当时在大伯母家玩的程婉,幸免于难,成了唯一幸存下来的孩子。此后,大伯母就将对娘家的所有感情都寄托在她身上,将她视为了嫡亲的女儿,但凡自己女儿有的,都不会少了她的一份,甚至有时候待她比堂妹都好。
及至他十二岁,因读书不济,连续三次不过县试,夫子给他下了断言“科举无路”,这在书香门第,几乎是致命的打击。他那时饱受煎熬,甚至大伯母都有意要退婚了,只是碍于情面,到底没提出来,倒是程婉没有嫌弃他,还一直在旁边鼓励他。
再后来,老家遭了灾,他也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最后他们一家逃难后就没有回来,而是去了青山村。
到了成亲年龄,他因为放不下程婉,有意为她保留妻子的位置,后来就买了钱氏。他爹虽然不赞成,可架不住他的任性,到底还是同意了。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希望渺茫,毕竟当年在老家时,大伯母就蠢蠢欲动,不怎么乐意了,如今指不定已经为程婉重新安排亲事了,可他却依然想保留一份希冀。
王鹏缓了口气,才接着说道:“日子就这么慢悠悠地过着,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我就是个村夫了,儿时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
他想念老家,却没脸回去,不知道该怎么去见族人,更不知道该怎么跟人说,他从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堕落成了一介村夫。
他甚至不只一次地做过噩梦,梦中自己带着一堆村夫子孙回到老家,结果却被族人大肆嘲笑奚落,累及祖宗蒙羞,醒来后依旧惊惧不已。
他开始后悔,后悔当年为什么不回家,若是当年就回家娶了程婉,他就不会娶个村姑,也不会有子孙后代皆农夫的恐慌。
想到就因为他这一棒没有接好,家里从书香门第直接沦落成了乡野村夫,他就觉得受不了。为此,他并不怎么回家,宁愿躲在镇上麻痹自己,也不想去见那些将来会成为村夫的孩子们。
如果没有意外,那么到死都不会有人知道,他是书香门第出身,然而,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四岁的大郎,突然展现出了过目不忘的天赋,这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与惊喜。
王鹏如今想起,依然激动不已,“你们能明白我的欣喜若狂吗只要他读出来了,我们家这一支就不会沦落成村夫,我们就能风风光光地回家了。以后也能告诉世人,我们这一支还在,能给祖宗争光,这个家没有没落在我手上。”
大郎就是他生命的救赎,他那时突然感觉到自己活过来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了。事实上,在他眼中,大郎的命比他的命更重,毕竟只要大郎还在,哪怕他死了,他们家依然是书香世家,世人都知道他是大郎的爹。
当然首要的,还是好好把大郎栽培成材,让他在科举上大展拳脚,将来好风光无限地回家去。好在钱氏是有卖身契的,所以当他提出要亲自教养大郎,不允许她插手时,她连声都不敢吭。
“大郎八岁时的那场病,把我吓坏了,他是我最大的、可能也是唯一的希望了。我不放心将他交给任何人,自己时刻守护着,他病重时,我甚至向老天爷祷告,祈求老天留下我的孩子,哪怕用我的命去换都行。”
大郎听了震动了下,他从不知道这事,喃喃道:“爹”。他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当年,他只知道自己病了,还真不知道曾那么严重。
王
第九十六章 阖家团聚
族中的事情结束后,唯一挂心的倒是他的两个姐姐了,毕竟他这次的假期有限,要是她们赶不来,那下回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了。
当初也是为此,所以才在刚得知中进士时,王鹏就让人给大丫二丫她们捎了消息,让她们尽快回家来,一家团聚,不想她们竟是到今天都还没到。
以前,王鹏对几个闺女是真不在乎,如今似乎是年纪大了,心肠也变软了,渐渐地也开始关心她们了。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日子过得顺意舒心了,也有心思关心家里的其他人了,想让她们也能过得好,怎么说也是亲骨肉。
为此,王鹏甚至还第一次主动开口,让钱氏给几个闺女把屋子都收拾出来,务必要让她们在娘家住得舒心,还说她们来一回不容易,最好能让她们多住些日子。后来,王鹏更是让二郎时常到镇口转转,等候两个女儿的到来。二郎对这安排没有异议,毕竟相比大郎来说,他对这两个姐姐,一直都是更有感情地,去镇口接人,他自己也是乐意的。
至于王鹏自己,他倒是没去路口守候女儿,这段时间他也很忙。当初是为了去京城,才请了长假,可如今他都回来,就不能对县衙那边的事情不闻不问了。这日,他不情不愿地去了县城,不想去了县衙后,却发现今天的县令出奇地好说话,更是主动说,让他把家里的事都忙完之后,再销假去上衙不迟。所以最后,王鹏也就没销假,他打算等大郎离家后,再去上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