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造生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陌怀庭

    而且从伤口颜色来看,这个毒素很可能属火性。这石灰糊能起作用,首先就是解了火毒,也就是打破结界。

    这种功效和皇甫族的水隐草很像。虽然存在寻找替代品的可能,但是从你的描述来看,这种滴水石并不比水隐草易得,且时间上,那时水隐草还鲜为人知,他们根本没必要找替代品。”

    自从和董骏钦认识,皇甫和世家之乱就经常入耳。阿律是鬼,不管阳间事,所以这三百年里发生的大事她只是听人提起,其中细节完全不知。

    可如今的境况,她再不想管也不得不问问,世家之乱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过去了这么久依然有影响?

    韩掌柜没想到阿律对世家之乱一无所知,于是问她:“姑娘,你是哪里人?你们又是怎么认识的?”

    阿律含含糊糊给自己编了个身世并道:“之前在昌御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又在天青境遇到。之后一起下山我有些事要办,他正好顺路,最后就一直到这儿了。”

    韩掌柜和恭德顺互看一眼,沉默良久才道:“哦,原来如此,你不是中原人。这世家之乱啊,是一场至今都没结束的灾难。”

    要说世家之乱还得从皇甫一族入中原时,整个京城的局势说起。

    在皇甫归顺中原前,真正能称得上世家的只有夏侯氏一族和容氏一族。

    夏侯氏出身皇族旁支,几百年来陪着皇族历经起起落落。夏侯家家风严谨,又提倡博学,因而夏侯家的人为官,小至县丞,大至丞相,遍布中原,算是和皇族共兴衰的一族。

    与夏侯氏一族不同,容氏一族里几乎没有在朝廷出任要职之人。他们能成为世家之一凭的是后院智谋。三朝皇后,五朝贵妃,还有各个贵族府中的夫人。

    当时中原有句话:生子受教夏侯府,诞女愿为容家妇。说的就是当时众多人家都希望能把家中儿子送到夏侯府的学堂学习,以盼将来能成栋梁之材带动家族飞黄腾达;女儿就送到容府学习,以后能嫁个好人家为人正室。

    而皇甫氏一族和这两家的情况则是完全不同。

    他们原本是西关外的一个小国,比东麗还要小。不过皇甫像其他关外小国一样选择互通商贸。

    他们选择的是联姻。会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西关以西的地区常年干旱多风沙,生活条件恶劣,且小国之间纷争不断,所以皇甫皇族当时穷的叮当响,根本没有能通商甚至进贡的东西。

    除了人。

    因而联姻是最好的策略,一旦联姻成功,中原必定会在军资和物资上支持皇甫,以显大国风范。

    不过当初这个联姻开展的并不顺利。彼时西北一带好几个关口受周边小国侵扰,战火不停。而中原东北部罕降涝灾,东麗又选择在此时开战,打了数月,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皇甫要在这个时候联姻,中原根本拨不出多余的军队和物资;况且西边局势一向混乱,难保这场联姻背后真正的目的不是借机安插眼线。

    所以最初中原并没有同意这桩婚事。

    被拒婚后,皇甫派了一支队伍出使中原,不谈联姻只求成为中原属国。

    这么一说,局势一下子变了。

    西关连年小战不断,除了关外部族太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关外的族群大多男女皆兵,武力建国,天生善战。中原人在体能上占不到半分优势。

    若皇甫成为属国,边关安定也就成了他们的职责之一。比起中原自己的军队,皇甫小国能撑几十年,从体能和经验来说,他们无疑是最适合把守西陲边关的人选。而且西关原有的屋子军队还算充沛,皇甫附属也不需要再另开国库。

    朝廷因此动了。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皇甫族不仅骁勇善战,他们族的女子也不比中原的逊色。

    原本作为联姻的皇甫族女子,再被拒婚后跟着使团一同入京。这女子样貌普通,可是性子活泼直爽,和中原内秀的风格截然不同,让在场一众人记忆深刻。而宫宴上,她一曲双刀舞更是让正值壮年皇帝再也挪不开眼。

    如此一来,属国谈成了,联姻也成了。

    但是容氏就不高兴了。

    皇甫氏入宫后虽不是三千粉黛无颜色,但外族女子进宫才一年就获封四妃之首也是第一次。且这个皇甫氏不仅把皇帝哄的服服帖帖,更是收服了大部分后宫宫人的人心。

    据说容氏曾想拉拢夏侯联合大臣打压皇甫。可是夏侯的意思,皇帝对后宫妃嫔一直是雨露均沾且子嗣繁盛并没有明显偏爱谁。

    而皇甫属国培养了一批同样骁勇的中原军队,边关屡获捷报,皇帝晋位分以示赏罚也是应该的。

    夏侯找不到理由打压皇甫,各部大臣自然也不会多这个嘴。容氏的气没地儿出只能在后宫对着皇甫氏处处挑刺,可偏偏这个皇甫氏将恭敬谦逊做的淋漓尽致,让人一点错处都挑不出,反而惹得旁人编排容氏小气。

    两年后,皇甫氏诞下一个皇子。皇帝大喜,不等他成年直接封了亲王。皇甫氏建议皇帝安抚皇后,立其长子为太子,以免朝廷对皇甫族有看法。

    次年,皇甫再孕,皇帝出于稳定外戚和皇甫氏思乡的考虑,接受皇甫举国投降,并允许三位皇甫氏的至亲常居京城以便时常进宫陪伴,而其中一位就是皇甫砾的母亲。

    至此,中原世家从两族




第八十三章 世家之乱 下
    所谓后乱,就是乱世之后的遗留问题。

    大到恢复朝廷各部各司正常运作,小到每户人家埋尸上坟孤儿领养。

    但更为韩掌柜担忧的是皇甫一族给各家人留下的心病。

    韩掌柜:“你知道董骏钦的母亲和京城护卫打起来的事儿吧?”

    阿律点头:“听说过,好像是因为董骏钦不小心伤了晨阳皇子,皇帝把他抓了,这才闹出这档子事。”

    韩掌柜:“是,确实是因为这个。只是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宣宁帝目睹过皇甫族血洗皇宫,从此落下了心病。任何与术法相关的事都能让他勃然大怒或是惊恐至极。

    董骏钦被抓进天牢后,董家多次派人求情,甚至连晨阳皇子也亲自上阵。可太上皇他却说就是要杀鸡儆猴,叫大家好好正视那道禁法令。”

    阿律:“我不懂,别人也就算了,董骏钦的叔伯早年和太上皇关系不错,董家对他又有救命之恩,甚至牺牲了自家的孩子保护晨阳皇子。

    这样的情谊,他说翻脸就翻脸?难道曾经互相扶持,连性命都可以交托的信任,这么脆弱?”

    韩掌柜叹气将他父亲和水隐草的事告诉了阿律:“这事我也有责任。我爹死后我愤愤不平,这小子他爹又是个忠言逆耳也要说的性子,于是就在面圣的时候说了两句。

    我听说宣宁帝听到那些话后当场黑脸,可是当时并未发作。再后来,董家救了宋霁月的事传出来,明明是好事,可是朝廷上却有人说董家这是拿宋霁月邀功。否则为何不一早

    邀功造过,不就是当年对皇甫家的评断?”

    阿律不解:“就因为这个?那他不与董家来往不就得了,赶他们出燕郊也行啊,干嘛要假装关系好?”

    韩掌柜苦笑:“姑娘,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样直来直去,不喜欢就再见,喜欢才留下。

    在皇帝看来,不来往就更加不知道你私底下酝酿什么阴谋。越是猜忌,越是要来往,为的就是旁敲侧击互试底线。”

    阿律无语,这是什么逻辑?有意思么?

    韩掌柜:“那次董骏钦伤了晨阳,实际上是终于被皇帝抓住了把柄。只是我们没想到宣宁帝残忍起来会比当年的皇甫更加过分。”

    韩掌柜说到此,眉头皱得都快连起来了。他深吸一口气道:“因为被怀疑成反贼,董骏钦被押回天牢后受了酷刑……天牢的人对他严刑逼供,让他说出董家究竟在酝酿什么,董骏钦肯定是否认董家有二心的,于是……狱卒每天……砍下……他一根手指,再把断指送回董家……整整十日……最后把他母亲逼得……直接提剑杀到京城。这才有了……”

    回忆起当时的事,韩掌柜自己都说不下去了。当听说董骏钦被释放时,他和一些朋友第一时间秘密赶去董家。

    然后他们就看见一双血肉模糊的手,还有十根已经开始腐烂发黑的断肢。

    阿律只知道董骏钦和他母亲在那次事件中受了重伤,可是她以为是被打了,受了鞭刑之类的,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酷刑。这哪里是比皇甫更残忍,这简直是疯狂是变态!

    阿律听着韩掌柜的描述想象着那幅画面,手不停的抖,胸口不停起伏发疼,好像是自己的手被砍了一般。十指连心,董骏钦当时得有多疼?

    韩掌柜:“这还不是最疼的。董骏钦是董家独苗,他们定然要全力救治。所以他爹在不喜欢江湖人,也只好请玄清仙人下山。

    玄清仙人看过之后说,那些断指已经废了,不可能接回去。只能用法术再造骨血。

    我们当时还高兴,以为有救了。可玄清仙人施法后我们才知道所谓再造那得日日受断指之苦。”

    阿律皱眉:“日日?”

    韩掌柜:“对。日日。用法术再造骨血,不像是新生儿那般细皮嫩肉软骨一起长,而是先长骨头,再长血肉,最后覆皮。

    每一步都要耗时一周左右,这一周为了不让切面的皮肉骨坏死,必须



第八十四章 觐见
    董骏钦现在病着,气息虚弱。阿律没废什么功夫就进入他的身体里。

    同样是虚弱,董骏钦的虚弱和宋霁月不一样。宋霁月是空无一物的虚弱,董骏钦则是满载灵力在全身乱跑累的虚弱。

    倒是董骏钦的魂魄,和阿律以前碰到的都不一样。一般人的魂魄都是一个颜色的,活泼的时候是橘橙色,安静的时候为青色,愤怒是艳红,绝望是灰色。而董骏钦的呢,是五颜六色。

    阿律没见过这样的魂魄,像十个彩色的云团在漆黑的身体里游走一副流光溢彩。

    等她慢慢进入深处后,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蓝天。从蓝天望出去,有一坨坨黑色的三角。

    阿律认了半天才发现这里是天青境的望空堎。随后一段歌声传到阿律耳朵里。

    这声音很稚嫩,清脆中带着奶气,就是音准实在不敢恭维。阿律也不晓得他在唱什么,只听他嚎完这段后,突然叹气道:“哎,真没劲,连对山歌的人都没有。”

    阿律:……

    看来这就是传说中董骏钦被罚在望空堎面壁思过的情景。

    小董骏钦在望空堎呆的生无可恋,好不容易有只鸟落在石台上,他像恶狼扑食一般把鸟抓住,然后圈了个结界和人家聊天。从吃喝拉撒一直谈到人生感悟。

    这鸟开始还会扑腾几下,可是几次“越狱”失败后它索性不动了,站在那里配合小董骏钦的演讲。

    一个时辰过去,小话唠终于口干,他闭上嘴放了鸟,躺倒在地望着天空,再一次故作深沉的叹气。

    阿律心想,这望空堎还真是山如其名,除了望空,能做的其他事是半点没有,可不就要望到发愣?这不,把小董骏钦逼得都睡着了。

    这时,阿律的眼前再是一黑,几团彩云晃过,出现了一条石廊。阿律听到有铁链的声音,随后身体一沉,好像被谁丢到了木板上。

    阿律跟着小董骏钦抬眼,见到了年轻一些的赵叔。不知为何,赵叔眉目紧皱,一脸痛苦的样子。他看着小董骏钦,随后垂下眼,双手颤抖地朝他伸出,却什么都没抓住。

    可是当阿律跟着赵叔的目光下移,她看到一双血肉模糊的双手,说是手,可是指头已经没有了,像是两块生姜似的。若不是韩掌柜之前说过这事,她根本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阿律顿时头皮发麻,幸好她现在只是个魂魄,不然早就吐了。

    再感受小董骏钦,他虽然疼,可是大约疼得太久了,整个人都陷入一种麻木,只是全身滚烫,不知是因为当时发烧还是现在的烧。

    阿律实在没眼看,把自己从这段记忆力抽出来。继续追逐彩色云团。等她再次视物时,眼前依然是那条长廊。

    阿律原本以为又是当年受刑的事儿,于是想走。可是恍然间发现,这次小董骏钦是好好走着路,旁边还有一个提着灯笼的男子。

    二人走了许久,来到一扇高大紧闭的漆黑木门,门前站着四五个人,有的像是侍卫,有的应该是大臣,还有几个长生台道士。

    此时门内出来一人,阿律认出了他,是阿律附身宋霁月那日突然造访董家的晨阳。

    晨阳见到董骏钦很是欣喜。他拉着董骏钦到一边,轻声道:“阿骏,这么晚还找你过来,真是麻烦了。”

    董骏钦:“太子殿下言重。皇上情况如何?”

    晨阳摇头:“不太好。太医说时日不多了。”

    董骏钦:“殿下,若是太医这么说,草民可能……”

    晨阳:“没有可能,父皇必须活着。就算朝政有我和夏侯大人把持着,但父皇的遗嘱还没立,太多事情没有定下。”

    董骏钦看向晨阳,原本和蔼的脸显露出过于坚定的神色,有些瘆人。

    董骏钦:“殿下,龙体抱恙多年。陛下没法上朝,您代理朝政这么久又颇得好评,且适龄的皇子也只有您一位……”

    晨阳摇头:“你说的这个我都明白。但是我在意的不是这个。总之父皇不能这么早走。至少这几年还不行。我也知道太医院说回天乏术不是开玩笑,所以我才召你回京。”

    董骏钦不知道晨阳为何执着于他父皇的病。积劳成疾又心绪难平,早逝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儿。

    且政务上晨阳向来处理的不错,连夏侯太师都经常夸他。他完全可以提前登基,也不会有人反对。

    不过那时的董骏钦已经不会把这种话说出口了,晨阳自己不提他亦不会问。而且他的意思很明确,宣宁帝必须活下去。不管用什么法子。

    董骏钦跟着晨阳入殿,阿律透过董骏钦的眼睛,看见一个面色发灰的老者躺在床上。他眼睛睁开一条缝,像死不瞑目似的望着天。要不是他偶尔动动手指,阿律还以为他已经死了,还是那种被抽干精气而亡的死人。

    董骏钦在一众太医怪异的注目下来到床边,边上站着一个满目愁容的长者。阿律听见董骏钦朝他恭敬地叫了声“夏侯大人”。

    夏侯大人一看就是那种正经严肃,常年不苟言笑的人。董骏钦刚坐下准备搭脉,这位夏侯大人就打断他,随后他招来几个人给宣宁皇帝的手腕上绑上三根线。

    董骏钦在一旁冷漠地看着他们折腾,太监撤下后,董骏钦拉起丝线,手指轻轻搭在上头。

    阿律无语,这算什么龙体金贵到不能用手碰不过董骏钦本人倒是早就料到会有这出,所以内心毫无波澜。搭完脉后,董骏钦想看一下宣宁的眼珠和四肢,此时几位太监又上前一一展示。
1...3031323334...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