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弱鸡大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路人某甲
众人哄笑。
王大王继续戳火:
“所以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公输家和墨家,到底谁才是技术更强者
到底鲁班真的就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呢
还是墨家用了春秋笔法,毁他人名声呢
我们今天的这场比武,不仅关系到我们全侠派将来会和哪一方合作,更是公输家和墨家的恩怨之战、名誉之战、宿命之战!
俗话说得好,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让我们祝福双方都能无所不用其极,在比赛中比出技术、比出实力、比出高下!”
站在一边的苏琴忍不住看了看王大王,心里想你这也太不厚道了,这不是把他们两个架在火烤,非得像两只蛐蛐一样拼个你死我活么
王大王发现了苏琴的眼神,回送给她一个自信的微笑,以及一个大拇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然后他做出了最后安排:
“为了支持双方的比拼,我将我全侠派所有技术员分为两组。一组由庞大海带领,全力支持墨家;另一组则由魏二狗带领,全力辅助公输家……”
庞大海和魏二狗也对视了一眼,两个人互不服输的目光交汇出激情的火花。
“静一静!请大家静一静!”王大王挥舞左手,拿着稿子说,“接下来我宣布第一轮比试的题目:
蚕房改造!”
一百四十章 专业人士
这世界最拉跨、最掉价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王大王式的高开低走。
打个比方:两军即将对阵,双方摩拳擦掌,都准备将对方轰杀至渣呀。结果这个时候从天而降一个裁判,说,我们不比打仗,我们先比比谁疏通下水道更在行。
刚才还欢呼雀跃,等着看好戏的众人,突然就没声音了。
蚕房改造
王董你不是不久前才定下目标,要发展门派战斗力么王董你瞎了么
看到鲁多多那一身机关义肢了没有跟她要啊
看到墨英真那一套机关火器了没有跟他要啊
为什么你要让两个举世顶级的机关大师给你改造蚕房我们的厕所也很需要改造一下你怎么不说
就在众目睽睽之中,王大王走到了庞大海和魏二狗身边,抓住他们两个人的肩膀,把他们的耳朵拉到自己嘴边,低声说了一句:“跟着他们,好好看,好好学,尽量提出自己的想法。”
机关组的两名技术骨干对视了一眼,一瞬间明白了王大王的意思:
这两个机关大师,说到底不是自己人。
想要获得真正能够自己掌握的技术,就得想办法把他们的看家本领都学过来。
这次比试,明面是不仁教和鬼磨会争相拉拢全侠派,但其实王大王从来就没想过要依附哪一边过日子。他想的永远都是独立自强,独树一帜。
所以安排庞大海和魏二狗去辅助鲁墨两家,也只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全侠派机关组能够在这场比试中,把这两家的技术,尽量学过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庞大海和魏二狗看着王大王,会心一笑。
王大王也看着这两个小伙子,会心一笑:美苏争霸,兔子得利。这个智慧,不学不行。
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下一句话:
“比赛,开始!”
……
就这样,两位天下无双的机关师,在满肚子牢骚的情况下,被王大王带到了蚕房。
魏芷兰作为桑蚕组管理人,受邀前来为大家讲解蚕房目前的配置。当然了,墨英真看到魏芷兰之后,似乎还有点尴尬。倒是魏芷兰大大方方,没有把记仇的情绪表现出来。
经过一番讲解之后,参赛两人基本明白了整个碧玉天蚕的养殖方法。
“……目前就是这样。”魏芷兰结束了讲解。
鲁多多先提问,“所以说,你们需要采集村民的内功来养殖蚕种,是么”
“是这样,整个过程还挺麻烦的,需要王董的配合。”魏芷兰指了指随行的王大王。王大王也点了点头。
整个春夏秋三季,每天王大王都要在门派前负责采集内力,人都晒黑了一圈。
“可是你们是怎么储存内力的”鲁多多充满了疑惑。
“储存”王大王从怀里面拿出太极玉app下载地址xbzs盘,也同样满怀疑惑地问,“我从应天府那边弄到的一块玉盘,然后仿制的。那块原始玉盘面还刻着‘公输’两个字,我以为这就是你们公输家的技术,你怎么可能不知道”
王大王将那块从钟山拿到的原始玉盘放在了鲁多多手里。鲁多多手捧着这块沉甸甸的玉盘,放在阳光下,看到了内圈刻着的“公输”两个小字。然后,她缓缓地把玉盘抱在了自己的怀中。
“爹爹……爹爹没有骗我。”鲁多多的眼泪流了出来,滴在了玉盘。
惊了,怎么哭了王大王走前关切地问道,“这里面有什么渊源么”
“这玉盘……怎么来的”鲁多多突然急切地问。
“额,你过来我悄悄告诉你,”王大王想了想,鲁多多既是公输家传人,又是魔教中人,不怕把事情说出来,就伏在她耳朵,“我曾夜闯钟山常遇春幕,打碎了守墓的一个机关石人,从里面发现的这块玉盘。”
鲁多多听罢,泪如雨下,再也不发一语。
王大王一看鲁多多这边情绪这么激动,也就不好再多问些什么了,只得转头去关心墨英真:
“墨先生对于我们的蚕房,有何高见”
墨英真走了一圈,回身问道,“这间蚕房并没有蚕。”
魏芷兰前解释道,“蚕种不能在冬天严寒中养育,故而冬天这里是闲置的,正好可以进行改造。”
墨英真思虑了一下,详细询问魏芷兰,“如果给蚕种提供温度,能否使它们在冬天生长”
“这个……”魏芷兰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这种违背天时的事情,我也不清楚能不能成。”
“请取少数蚕种,以温润之气熏之,试一下它们能否出壳。”墨英真对手下的庞大海安排道。
庞大海一抱拳回礼,“这就去办。”说完屁颠屁颠地跑了。
“这不行吧”魏芷兰到底是养了十几年蚕的人,马发现了问题,“就算蚕种能在冬天出壳,也没有新鲜桑叶供它们采食啊”
墨英真笑了,“如果小小的蚕儿能在保温保湿之下,在寒冬腊月破壳而出,那么同样提供了暖热的话,桑树也同样能在冬天发芽。”
“可是,这一房的蚕,就好好几亩桑叶,你要多少火盆,才能在大冬天,把整个桑田都烤热”魏芷兰仍旧是难以想象。
“说到这件事情,别人做不到,我们墨家可就不同了……”墨英真摸着下巴笑道。
王大王听到这些对话,也在一旁陷入沉思:
冬天种植农作物的唯一方法,就是建造大棚。
工业社会的塑料大棚,成本低、效果好。但是塑料这个东西,明显不是这个时代的科技树能点出来的。
那么除了塑料大棚,唯一可以采用的透光大棚材料,应该也就只有玻璃了。
在联系历史,墨家在小孔成像等光学物理方面也有很多建树……
莫非……
王大王突然反应过来,震惊问道,“难道你们墨家已经掌握了无色琉璃烧制术”
墨英真回头难以置信地看了王大王一眼,眼神中满是赞叹之情,“不错,王掌门见多识广令我刮目相看。我们墨家的确掌握了烧制无色琉璃的方法,但烧制起来太费人工,价钱昂贵。”
他怀着歉意向魏芷兰说,“实不相瞒,鬼磨会意图吞并你们魏林百花谷,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墨家判断:这种无色琉璃,在昂贵的碧玉天蚕养殖方面,有很大的利益可图。在此,我正式向您道歉。”
墨英真深深的抱拳鞠躬行礼,以最诚恳地态度代替墨家向魏芷兰表示了歉意。魏芷兰倒是早就放下了之前的恩怨,前搀扶他说,“快快请起!既然墨先生早就已经有想法了,如今我们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再次汇集在全侠派,也算是命里有数。”
“魏谷主真是女中豪杰!若非面的命令,我定然辅佐你,而不是那没用的胡广。”墨英真很懂得借坡下驴,“这次,咱们一起合作,把我们两家的本事,都拿出来给王掌门看看!”
王大王不由的鼓掌,并对身边的人说:
“看到了没有这就叫‘专业人士’!”
一百四十一章 玻璃匠
王大王对墨英真所提出的玻璃烧制这一技术,其实内心是有极高兴趣的。从前世阅读到的技术种田流穿越中,几乎十本之中,九本都要依靠烧玻璃、做肥皂、制盐之类的工业技术积累第一桶金。
问题在于弱鸡的他不会。
于是他才被逼走了贩私盐这一条很容易掉脑袋的赚钱路子。好在现在已经脱离了那个时期了,不用再每天担心官府找门了。
就比如烧玻璃这一项工艺。他找过洛阳的老工匠,没有一个不摇头的。这东西不是不能烧,而是用土办法烧出来杂质多,不均匀,带气泡,强度低,产量低。
你看那琉璃五颜六色怪好看,其实那都是各种金属盐杂质混在里面造成的,根本就是工艺不过关的表现。
这东西只能拿来给王公贵族用一用,为他们装点一下门面。要做出经济、适用,还能透明、坚硬、光滑、均匀的光学玻璃,可以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王大王亲自去墨英真的工作间,学习了一下玻璃的制作。墨英真大方的答应了。
看过了王大王才明白为什么墨英真不担心这项技术被人学走:太麻烦了,需要大量人工。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技术的老师傅操作,最好是几十年经验的工匠,准入门槛不要太高。
从碎石、到筛矿、到锅炉的建设、到坩埚的烧制、到模具的烧制、熔炼的技艺、滤渣的技艺、吹管的制作、吹制的技艺、摊平的技艺、成型的技艺……
听不懂啊!明明都是华夏语,怎么连到一起就听不懂了呢
王大王听不懂没关系。好在“工匠技艺”这方面,全侠派有非常充足的人才储备。庞大海带领下的一批学过武功的匠人,都能够将内力对身体的控制调整到非常精细的程度。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在果核中刻舟,然后在里面写一篇《滕王阁序》。
这样一批匠人正好满足了墨英真对于大量高超技术工匠的需求,而且这些年轻匠人的悟性和求知欲也让墨英真赞不绝口。
最后,在第五天,墨英真才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块成型的玻璃。
墨英真拿着这块半平米左右的玻璃,胡子快要吹天了。王大王看着那块有点歪歪扭扭的玻璃,有点哭笑不得。
怎么说呢……毕竟拿来做大棚透光墙的话,只要基本透亮就行,要求不能太高。更何况这块玻璃除了某些部分有点发黄外,基本没有其他杂质了。这也是全侠派特色“功夫匠人”反复“人肉筛矿”获得的成果。
这么纯的琉璃板,怕不是京城的王公们也乐意花大价钱购入。
但是这个产量拿来做大棚可不行。
“这东西,日产能有几块单个工本多少”王大王询问。
墨英真掐指算了算,自豪地说,“不少,一天能有两块。工本大概……这个难算,你们全侠派人工成本奇低……大概一百两”
王大王扶着额头,“一天两块的话,我们要烧两年才能烧出足以覆盖五亩低的玻璃板吧”
墨英真听了也有点泄气,但是随即又振奋起来了,“但是这么剔透的琉璃,你运去顺天府卖掉,一块少说也能买到五百两呢!”
这话倒是不假。明代传统琉璃烧制,以王大王在洛阳粗浅的了解,应该需要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马虎,失败了材料就全废。最后二十天能做一个琉璃器就不错了。
墨家改良的这种吹制技术,已经是革命级的成果了,是个很好的生财之道,但是……
这东西还不如养蚕赚的钱多啊而且蚕丝衣物还好运输,需求量又大,为什么放着更好的选择不搞,非得去搞这个呢
如果是正常的商人思维,那么这玻璃烧制,大概就被掐死了。但是王大王知道这个玻璃这个东西未来对光学、航海、生物学乃至整个科学体系的重要性,所以捏着鼻子也要扶持了。
“说罢,该怎么改进,有什么困难”
墨英真也没想到王大王这么痛快,他本来还担心王大王觉得这个方向利益不足,直接否决。他想了想,说:
“首先第一个是锅炉温度。融化石英需要的炉子温度很高,仅次于铜铁。我们主要的日常消耗都花在了煤。要是能有优质的地煤就好了。”
“煤啊……的确是,烧炭很贵的……等等,你说什么”王大王突然眼睛一亮。
“啊优质的地煤王掌门可能不知道,有些地方曾经发现,地下也能挖出一些石炭,质地坚硬,烧起来烟火很少,用来在锅炉里面……”
“我很清楚你说的是什么东西,”王大王打断了墨英真,“这个东西能弄到,邹县西边,就有一个大煤矿。”
邹县西有一个储量非常丰富的煤矿,这个事情王大王还是知道的。山东省这个地方有很多煤矿分布,虽然数量和质量不比山西的煤,而且浅表矿不多,但是在目前应该已经够用了。
“改天我就带着人去邹县西边太平镇一带看看,估计能找到你要的东西。”王大王用炭笔记下了墨英真的诉求,然后继续问,“还有什么困难”
“还有啊还有就是……”
还没说完,墨英真手中的玻璃板,就在这么众目睽睽之下,“啪”的一声裂成了两半。墨英真很尴尬地看着手里的两半玻璃说,“还有就是,烧制温度不好控制,导致这东西出炉的时候质地不均匀,很容易就变成这样了。”
温度啊……王大王正想要记录,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你们现在靠什么估计炉火温度”
“凭感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