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做食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救火匠
林杨回到村里,还没喘匀实气儿,承联和他的小伙伴儿就扛着桌子来了。
当时说好的条件一概不管,三百块钱就买了。
“人家乐意卖”
林扬心里是不信的,这桌子看上去不起眼,可又透着朴实匠心。
承联几个每人点了一支烟,林扬就这点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一人扔一盒,全都美的屁颠屁颠的。
“老伯奏放心吧,那家人我们都认得,介桌子扔偏房搁着了,要不是看鬼子六面儿,三百都不给他。”
那就好,听着像捡漏了,不能让他们白忙活,粗暴直接点最好。
林杨给了他们两千,还有两条烟,“多少就这意思了,不能让你们白忙活。”
“老伯,您了介似揍嘛,我们……”
这几个小子心里早就乐开花了,他们的推辞很虚。
临走,从他们嘴里又知道了个消息。
前苏村出了个轰动的事情,来了个真土豪。
光听说过某某巨富如何花钱,那都是传说中的事情,发生在身边儿的几乎没有,至少没亲眼见的。
林扬听说后,也觉得是人家真有钱。
前苏的焰火才开始,正处于让林庆本肉疼的阶段,按照当时的设想,这玩意儿能勉强维持就不错,主要是当个吸引眼球的手段使唤,指望挣钱那是忽悠村民的。
好些天了,愿意掏钱凑礼花的没几个人,其实林扬的设定就有问题,老百姓最实在,能不花钱看,谁愿意傻乎乎的去付钱啊!
所以当有人过来说要办专场的时候,林庆本懵了好半天,以为有人把他当傻子逗着玩儿呢。
想要燃放焰火可不是简单的,有钱也没用,尤其是够尺寸的礼花弹,那东西想看,非常复杂。
必须要审批,还是省级的,若不是新区要扶持前苏村,林扬的那个想法根本就无法实现。
有钱人怎么啦
&
第一百二十九章,跟风的老曾头
全村里最能干的木匠之一就是子秀三伯,他的手艺不花哨,但绝对实用。
收拾桌子工序并不复杂,清洗、打磨、晾晒、上漆,因为是自己用,自然不会用工业漆,集上可以买到生物漆,子秀三伯很专业。
不是多大的事,却把曾教授给兴奋坏了,好像找到了新玩家一般。
他除了跟着林子秀干活儿,还特意跑来问林扬多少钱淘换来的。
这个价格为难了,怎么说都不合适,多了好像他从中赚了什么一样,少了,也不好,承联那几个小子没钱下次就不好使了。
寻思了好一会儿,林扬只能无奈的低声说实话,把其中关窍也明明白白的讲在前面,避免产生误会。
老曾对钱没啥概念,反而觉得很合理,听说那桌子的来历,这老家伙竟然笑得合不拢嘴儿。
林扬都纳闷儿,很好玩儿
曾教授拍着林扬的肩膀,“小林,一定当个事儿,不用多好,过得去就可以。钱不是问题。”
除了答应,还能怎么办呢
送走急着去接茬儿蹭活儿干的老曾同志,林扬溜达回自己家,抽着烟,举着电话出了后门,围着水塘转圈。
“承联,啊,是我,再想办法找一张桌子,对,别心疼钱。”
他不用说太多,就告诉承联,不差钱,一切麻利儿的妥!
对于承联那几个货来说,力气大了就是爹,钱是不需要力气的爷爷。
电话里,承联拍着胸脯保证,最短时间就搞定这个事儿。
他的保证,林扬是相信的,既然是混,肯定消息灵通,尤其是可以弄到钱,也有实际原因,炕桌这东西存世量很大,不是多稀有,玩老家具的看不上,否则轮不到他们,早就没了。
……
老爹老娘对看焰火毫无兴趣,老姐同样是如此,特别是姐夫告诉他,‘都看腻了。’
这样说真的好,林扬拿了个小本本给姐夫记上一笔,回头算账。
唐梓琪也没时间,理由就那一条,加班儿,林扬一阵劝,每个姑娘都有浪漫梦,夜空里绽放的礼花,吸引力十足。
没经得住诱惑,唐妞儿答应了,除了她想看,恐怕还有点林扬最喜欢的理由。
她来,胖子自然也来,这次不光他,还有他媳妇也要跟来。
胖子媳妇人不是多面热,林扬都没见过几次,为了看焰火也要出面,前苏村真是被扬名了。
让林扬意外的是许韶华竟然主动打来电话,埋怨他有好事儿竟然不招呼一声。
“啥好事儿”
许韶华不乐意了,“还跟我装,承江都跟告诉我了,大后天要放礼花,你敢说不知道”
林扬没奈何,“你赶紧安排时间吧,我哪儿知道你还稀罕这玩意儿。”
既然都来,那就彻底些,林扬给张大勇打了电话,他倒是愿意来,就是无法确定时间,说如果能来,肯定要来。
人不少啊,弄点啥吃呢
要不就弄个盆菜吧!
这玩意儿要说多高端大气上档次谈不上,却应景。
人多、围坐在一起吃,关系熟络,就吃它啦!
千万不要以为盆菜制作容易,难度不高,只是费时费力,林扬心里一盘算,都有些打退堂鼓。
太麻烦了。
……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始终在提速,每一个人都被迫跟着走,想要停歇很难。
或许只有躺在床上才可以缓上一口气。
张大勇就是资深职场人士,他的人生大道理只能有一个,努力!
累!
一切都累,每天回到家,张大勇整个人如同散了架,妙妙是唯一可以疏解压力的人。
哄着孩子睡了以后,张大勇媳妇来到卧室,“下个月咱妈生日,老舅的意思是大家凑一块吃顿饭,你看呢”
张大勇睁开眼睛,眉头一皱,“咱妈怎么说”
“没言语。”
这就是态度。
自己老娘的心
第一百三十章,关于吃的精神
最能打动一个吃货的永远是吃。
肉丸子,很普通的食物,想要做出档次来却不容易,既然黄阿姨问起,林扬自然不会藏私。
做很麻烦,说起来却简单,巴拉巴拉没多会儿就讲清楚了。
林扬的肉丸子做法有些特点,不是单纯的肉,是用猪肉和鱼肉做成的。
无论猪肉还是鱼肉,光搅碎了还不行,要用肉锤反复捶打,打成肉泥。
辅料有葱和姜,照样,也得捶打成碎末。
调料没什么特别的,加入适量的盐,白胡椒粉,油。
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的不是鸡蛋而是蛋清,另外还要一些水。
不仅是黄阿姨,连子秀三婶也听得两眼发直,“俺滴娘咧,咋琢磨出来的啊!”
听到三婶的惊讶,林扬止住了得瑟之心,没继续说最最关键的一步,搅动,要顺时针不停的搅拌,至少二十分钟,否则筋道弹牙的口感是不会有的。
算了,太专业的有些为难人,到此为止吧。
林子秀端起酒杯来,“喝酒,扬子这吃心思真是没办法。”
他的人生信条跟林扬绝不一样,吃的东西过于精细没用,饱了就行,若林扬是他儿子,绑在树上,柳条沾盐水,可劲儿抽,非把这毛病给改了不行。
吃过饭,林扬蹲在子秀三伯家院子里看人家干活儿,总归是自己的东西,关心是肯定的。
都是细致活儿,远没有传说中的有意思,也就曾教授老惦记着上手,坐得住,有耐心学,林扬觉得枯燥极了,他宁可拿个肉锤去捶个什么东西。
……
骑上车,林扬像个上档次的游客在村里闲逛,看着村子一点一滴的被改变,他也是很欣慰的,能够富裕起来,总是好的。
各处还都在施工,有些乱糟糟的,暂时有些影响,过后肯定会更好,原想着到承江那里去瞧两眼,结果他碰到了庆信。
林扬可不知道他竟然也摆摊了,卖的是小海鲜,本地产的,前苏村不靠海,但也不远。
都这个点了,东西大概也卖的差不多了,林扬准备打个招呼就走,没想到一眼搭上了样儿东西,死钳子。
所谓死钳子是当地一种土叫法,其实就是生长在滩涂的一种小螃蟹,个头很小,永远长大不,数量极多,没什么人吃,实在是肉太少,费半天力气,没什么能吃的。
大概是没啥价值,也就没谁愿意去抓,偶尔抓到,也是扔掉。
林扬就纳闷儿,庆信又不傻,弄这个干啥
不会有人买的。
林庆信可能看出林扬疑惑,指着装螃蟹的麻袋,“我看没人要,就自己装了些回来,又不是不能吃。”
好有道理,虽说极少有人吃,不代表不能吃,滩涂出产的各种物产,都有其特有的共性,那就是鲜美,方法得到,全是令人无法自拔的美味。
这种滩涂蟹洗干净了可以炸着吃,脆脆的也不错,更多的是做成蟹酱,蟹酱味道丰富,在南方很受百姓喜欢。
到了北方就略差了,也就是煮了,然后用极为大方的吃法,略梭些滋味儿就扔。
林扬不会那么土豪,他有个好办法,正好闲来无事,他打算试试,“这玩意儿怪新鲜的,我弄点。”
庆信是个实在人,把整麻袋都塞给林扬。
“我要不了那么多,你自己不也得吃”
林庆信哈哈大笑,他指着他的农用车车厢,“还有呢,你不够再拿。”
得,不要钱,是该多带些回来。
滩涂蟹不招人喜欢,还有个因素,清洗起来很麻烦,泥沙太多了。
麻烦不是吃货的阻碍,林扬更不在乎,他有的是力气跟耐心。
回到家,他把小螃蟹倒在大澡盆里,一盆也就半袋子,庆信真实在。
提水反复清洗,林扬估摸着没有个十来遍是不行的,别看螃蟹个头小,但是它们力气很大,钳子杀伤力十足,林扬只能带着胶皮手套干活儿。
正热火朝天,来了不速之客,死胖子跑了过来
第一百三十一章,顶级蟹豆腐
杵,是个自古就有的物件,神话里兔子捣药用的,民间用处极大。
材质多用木头,也有缺心眼儿的整石头的。
时间紧迫,林扬扔下手里的东西,抓过自行车,“你给我老家,我马上回来。”
“卧槽!你至于吗你!”,胖子几乎岔气了,没见过能如此瞎掰扯的。
杵得用稍微硬点的,临时抱佛脚,林杨就想到那天在承江买那破院子里堆着木头里有枣树,不知道能不能用,不去看一眼,总有些不甘。
锛凿斧锯,施工队那里都有,得亏有人在给许大厨盖房子,要不林扬空着手过去就特别显二了。
他运气不错,能够挑出一段来,勉强可以临时用用,以后肯定还得想办法去淘换。
力气大就是好,扛着有点像杵的枣木,林扬吹着口哨回家,今儿实在太有意思了。
家里,承联他们已经到了,石臼看上去不起眼,显得笨重。
林扬却很喜欢,仔细看看,似乎外边该刻了什么图案,得擦洗干净了才看得清楚。
那个不急,林杨假装进屋,拿了三千块钱,两条烟,东西多值钱他不知道,份量不轻,五六百斤了,多给点没毛病。
胖子瞧着欢天喜地的那帮混混,抠了抠鼻子,“行啊,你这就都有老大的范儿啦!”
林扬摆摆手,“没有的事儿,我就是取他们的优点,然后放大。”
赵刚笑了笑,指着石臼说,“赶紧干活儿,怪脏的,看着别扭。”
“看着脏还不动手,跟个大爷似地,水管子在那屋里。”,林扬一瞧胖子那模样,来气了,麻利儿的指使他干活。
石臼,死沉老大个儿,再加上承联这帮小子,闹出来不少动静,黄阿姨他们过来瞧怎么回事儿。
除了三婶看摊儿,都来了。
林扬很得意,指着石臼显摆,“三伯,看看这个咋样”
根本懒得搭理他的得瑟,林子秀直接从胖子手里接过水管子开始泚,边泚还用手抹。
工夫不大,他仔细观察后忍不住叹口气说,“还真是,你小子运气真是厉害。”
曾教授其实最上心,蹲下也跟着查看,好像个专家似地,“这是什么呢”
“刻的二龙戏珠,我小时候见过,说是有快一千年了。”
哎哟喂,林扬心里那个激动,随便出手,就上千年的老物件,真是了不得。
还好,他没立马问多少钱,也是因为院里就没有那样的人,不然他未必就忍得住不问。
彻底清洗干净了,林扬围着石臼转了好几圈儿,就是个臼,看不出有啥艺术气质来,心思也就淡了,时候不早了,赶紧干活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