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聘:重生娇妻入怀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原来你也在
一片土地都为之消耗,更甚至那些人居然还敢和南疆里应外合。
米飞又想起皇上的几个儿子,眉毛皱的很深,他不怎么皱眉,很不习惯,很难受,道:“皇上的儿子都不能当皇帝,他们会毁了天圣。”
这就是米飞,皇上的皇子们其实都送去给林老先生教导过,米飞没去南山书院之前,对那几个皇子很熟悉,一起长大,米飞却从来不和他们走动。
经历过那么多事,也度过那么多史书,米飞知道一国之君的重要性。
“七妹,太子真的救不回来了吗”米飞问道。
黄舟挽摇头,有几分悲痛:“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他可以当一个好皇帝。”
太子有仁君之念,即使不能开疆扩土,好歹也能当一个守成之君。
最关键是,太子当皇帝,秦王府及其相关人员不会担心被清算,剩下的那些皇子可都是相当的心狠手黑。
米飞趴在桌子上,忽然悲从天来:“太倒霉了,怎么就轮到我长大,就碰到这么惨的局面”
黄舟挽很早就和他们灌输过,只有国家稳定强盛,国民才会有好日子过,无论是平民,还是权贵都是一样的道理。
国辱臣民死。
“七妹夫,你是要夺回你的位子吗”米飞对着池寻问得认真。
何绍思倒是吓了一跳,真的是没想到米飞居然反应的这么快。
毕竟先帝已经去了多年,池寻当年的年纪太小,很多人都把当初的事刻意的、不刻意的忘记了。
米飞擦了擦眼角:“我知道这个其实不叫造反,是匡扶正统。”
&n
第723章 一起干大事
王志明道:“我们再次意见一致,只剩下大哥了……”
黄舟挽拿出一封信:“这个是大哥留给我的,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信纸展开,孙一鸣的字迹显露出来:若有大事发生,一切听七弟安排。
“不愧是大哥!”
黄舟挽很感动,孙一鸣即使是知道她失忆了,还是这么信任她。
这不仅仅是兄妹之情的信任,更是对她的志向和人品的信任。
几人站起来,抬起手叠在一起:“这一次,我们大家仍然共进退!”
七个人的手臂纷纷指向浩瀚长空,气势如虹。
商量完这些,他们坐在一起该吃吃该喝喝,南衣带着小老虎过来,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景。
“我还以为你们有大事商量”南衣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干脆不添乱。
黄文举赶紧过来牵住她的手,发现有些凉,立刻吩咐人:“拿头蓬过来。”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南衣总是忍不住羞涩:“别这样。”
“不用理他们,成亲了的自然懂,没成亲的以后也会懂。”黄文举如今真是要修炼成精了,他亲自给南衣把斗篷披上,又塞了小手炉给她。
“喝点热汤暖暖。”真是体贴的不能再体贴了。
米飞很羡慕:“真想楚楚快点及笄,她怎么就不知道长快点真急人。”
众人扶额,米飞总是让人很意外,意外的机智,意外的单蠢。
八皇子最近很心急,他很了解太子的身体,知道他撑不了多久了,他现在应该在太子身边表示兄弟情深,而不是被赶出东宫被人笑话。
这太危险了,他的外祖家如今对他已经没有那么的配合。
上官家说是八皇子的外祖家,其实不然,只是有些亲戚关系,京城的权贵世家,只要认真查查族谱,都是亲戚。
八皇子的生母是低贱的洗脚婢,高贵的世家可不愿和洗脚婢扯上关系,上官家只是一个末流家族,早已经沦落为商户,只是家里也有那么两个芝麻绿豆的官,仗着祖上的好名声,这才想着抱八皇子这条大腿。
只是这条腿也实在是太细了点。
以前的八皇子,除了是皇帝的儿子,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让人很难看见他,上官家对他也不是很亲近。
自从八皇子得了太子的看重,上官家瞬间对他热络起来,等到太子传出病重的消息,上官家的态度可以说是殷勤。
只是现在,八皇子被太子厌弃了吗上官家不敢确定,不甘心这么放弃,又不能赌上一切支持八皇子,就这么不干不脆的吊着。
八皇子在府上抄写佛经,这是他从小到大做的最多的事,很是得心应手。
每天清晨到深夜,八皇子除非必要,会一直抄写经书,抄完了就送去佛堂烧掉,第二天接着抄。
他做这些事没特意告诉过谁,也没特意瞒着谁。
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皇上知道了,太子知道了,别的皇子也知道了。
“嘭!”四皇子再次把书房砸的一片狼藉,这是太子闭宫静养后,他做的最多的事,之前四皇子几乎从不到书房来,四皇子府的书房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自从四皇子决定夺位,他几乎住在了书房,砸坏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多。
外面的人都在说四皇子的性情变好了,有仁义之风,颇似君子,只是颇似,也只是像,并不是就是了
四皇子把书房能砸的东西都砸的干净,心底的火还是没能消干净,反而越演越烈。
他的舅父在一旁想要劝道,一开口:“殿下,要以大局为重。”
四皇子这些时日听这话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舅父的大局,就是一个贱种也敢和我争了”
老六那个会尿裤子的丢人玩意也就算了,好歹亲娘是个妃子,身份也算是显贵。
“一个洗脚婢的儿子也敢肖想皇位贱种!”
国舅爷深吸一口气,如果不是看在自己女儿进了四皇子的份上,他真是
第724章 皇上发火了
又三日过去,正是大朝会,秦王池寻同样列席,只是周身气息冷冽,无人胆敢靠近一步。
山呼皇上万岁后,皇上根本没让众卿平身,直接开轰。
“朕在此,尔等刀斧手在何处”
这话严重了,不少人瞬间吓趴了,龙座儿上那位可是出了名的杀伐果断,皇上当年登基不同寻常,这些年多少心思不对的人动心思,皇上的手不曾软过,这京城菜市口的街市被染红了多少次
只是近几年皇上不曾暴怒,不少人都产生了错觉,皇上这是年纪大了,心软了。
今天这早朝不能善了。
皇上冷笑:“等盼着朕死啊!”
“臣等不敢,不敢!”群臣百官都恨不得把自己脑袋埋进地底下。
几个皇子相争,皇上从来不管,就像是在熬鹰,等着最厉害的那只脱颖而出,这本来是一个默契,没想到皇上如今不想要这个默契了。
皇上利眸扫过百官,他们一个个把脑袋埋的更低,忽然眼神一顿,唯有一人还是站立着,宛若白杨,挺拔玉立,那是池寻。
整个大殿唯一一个不受皇上喜怒影响的人。
皇上不止一次的想过,这如果是他的儿子多好。
世上从来没有如果。
“兄长,你的一切都让人羡慕,连儿子都是。”
皇上和先帝是亲生兄弟,甚至当年兄弟情义很深厚,只是无人知晓,皇上对先帝其实一直不十分服气。
先帝是嫡长子,皇上是嫡幼子,他们的父皇和母后虽然同样宠爱,但始终不一样。
身为嫡长子的先帝受到的关注太多,臣子、太傅、父皇母后眼里的先帝不仅仅是儿子,更是未来的皇帝,他们几乎是倾注了一切心血去培养先帝。
那种重视和信任不是疼爱比得上,更何况还是皇上和先帝一样天生聪颖,抱负远大,只是先帝的志向被人称赞,而皇上的志向只能压抑,从来不被重视。
先帝的功课总是会被太傅反复指点磨炼,而皇上的课业总是会被忽略。
当时所有的人看到先帝,总是希望慢慢,先帝满足一个明君、贤君所有的特质。
在那样鲜明的优势下,先帝果然登上皇位,真的不负众望成为一代明君。
皇上到现在还记得,父皇临去世时,拉着的是先帝的手,一次一次的交代他要看好天圣,要照顾长辈兄弟,要让天圣蒸蒸日上。
当年父皇那么殷切的眼神,皇上到现在还是羡慕,如同现在,他仍然会嫉妒皇兄的儿子。
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当父皇的心里其实很清楚。
老四就是个蠢货,真以为他能拿住国舅府上众人如此寡恩,还把事情做得这么明显,真当别人和他一样是瞎子
至于老六,算了,“吓尿了”出名的皇子真是旷古烁今。
老八,之前皇上对八皇子其实最满意,这个儿子别的不说,至少很有眼力劲儿,而且看的出来,其实他对兄弟也有仁爱之心。
不得不说,八皇子在东宫的一番作为,在皇帝心里还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后来太子忽然把他赶出东宫。
其中原因没人知道,就连皇上派人去打听消息,也被太子不咸不淡的推脱了过去。
太子不说,皇上的心里少不了就要犯嘀咕,要说了解儿子,皇上其实最了解的还是太子,那才是他亲自教养长大的孩子。
八皇子会被赶出东宫,绝对和太子没有多大广西,一定是八皇子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惹了太子恼怒,才会被赶出来,太子不会是那么小心眼的儿人,他是真正能够成为仁君。
皇上之前对八皇子的印象不错,太子忽然对八皇子厌烦,一定是因为发现八皇子背地里做了不该做的事,不然太子不会把他这么没脸面的赶出东宫。
皇上很清楚,太子的心有的多软。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是皇上一直知道太子很心软,只要不是做的太过分,太子都不会让人没脸。
&nbs
第725章 先帝当年
整个天圣上下,也没有人胆敢随意提起先帝,皇上以为池寻当年年纪那么小,他应该不会记得太多事,只是池寻为什么和皇兄那么像
不是长得像,而是神情,给他的感觉,有那么一瞬间,皇上都以为死去的皇兄回来了。
“父皇,儿臣等冤枉,实在是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惹了父皇不喜。”四皇子也发现了皇上今天一直在看池寻,心里暗恨。
皇位绝对不能给池寻,当初父皇敢造反,抢了先帝的位子,难道现在,他要把皇位还回去不成
四皇子心里暗恨,如果说皇子们还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嫉妒池寻。
分明他们才是皇子,是父皇的儿子,但是皇上似乎从来都看不见他们。
有什么能积攒政绩和名声的事,都交给池寻,秦王池寻能有天下第一公子的名声,都是皇上的纵容。
他们很不服气,太子也就算了,池寻凭什么和他们争
皇上当年为什么不在斩草除根。
几个皇子都向池寻死,但是他们都没有那个本事,就只能埋怨自己的父皇,还有太子,这些年太子对池寻实在是太好了。
之前燕地那件事,其实很多大臣都不满池寻的做法,堂堂一个秦王居然擅自跑到了燕王的封地。
天下有多少的封王,对池寻做法非常的不赞同,甚至是想要弄死池寻。
毕竟这家伙今天敢去燕王的封地,明天就能去他们的封地。
那一次,池寻可以说是惹了满朝的封王,以及所有的文官,满朝的怒火,那么好的机会,可以把池寻拉下水。
皇上放过了,太子更是主动为池寻背书,说是池寻奉了皇命。
等到燕地真实的情况传来,朝野上还没来得及反应,整个京城,甚至是整个天圣的老百姓都在为秦王池寻歌功颂德。
这时候,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跟着为池寻请赏。
秦王擅自去了别家的封地,本来是应该砍头的大罪,到了池寻这里,反而立了功,还收获了那么多的民心。
四皇子心里升起浓浓的危机感,他们最开始似乎都对付错人了。
池寻虽然不是皇上的儿子,但是皇上最看重他,甚至比太子也不遑多让。
更何况还有多年前的那个传闻,先帝不是要让皇上之后,登基的人应该是池寻,要把皇位还给秦王。
这可能吗
今天之前,四皇子认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可能,但是现在不一定了。
秦王池寻有民心,有百官的支持,更有不少支持者,不说别人,京城七公子都是他的倚靠。
如果父皇也动了还位的念头,他们怎么办
四皇子第一次和六皇子默契的对视,都从对方的眼里读到了一个意思——秦王池寻不能活。
早朝不欢而散,大臣们人心惶惶,出宫门的路上,不少人聚在一起商量。
唯有池寻,孤身一人,凌然而行,日出东方,池寻始终挺立如白杨,令人仰望。
很多人看着这样的池寻,想要走过去寻求庇护,但是又无人敢过去。
不少老臣看着朝阳之下年轻的男子,赶忙把脸藏在宽大的衣袖下。
那个背影实在是太像先帝了。
先帝当年也总是这般自信昂扬。
池寻的心思并不在这儿,他也在回忆,这么多年过去很多事都已经忘记了,只是当年有一件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