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聘:重生娇妻入怀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原来你也在
经过黄舟挽手段一番运作,江家织造坊已经是起死回生,再次担负起江南织造龙头。
黄舟挽抬手:“江家这一次活了,江公子可有打算”
这话不是很吉利,这一次活了,下一次呢
江流年却是一点都不生气,千百年来王朝都能兴替,更别说一个江家。
“启禀明公子,在下倒是有些想法,只是还不成熟,说出来,还请明公子指点。”
“说,不过要我指点,可不便宜。”
“自然。”
做生意吗人家出了别人不能出的主意,赚了钱,自然是要给人报酬。
生意人,最讲究的就是有来有往。
“江家这一次被江家多家织造坊群起而攻之,不仅仅是因为江家织造坊是江南第一,更是因为我们抢了他们的生意,惹人眼红,仇家多了,自然是被盯上。”
“再者,民不与官斗,江家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清清白白的商人,并不怎么同官员打太多的交道,人心贪婪,我们不和人打交道,被人钻了空子,江家就落了下风。”
“这世道在变,江家也要有自己的靠山,明公子是最好的选择。”
江流年捧出了一个锦带出来:
“这里有江家织造坊从采丝开始,到织布、染色、刺绣所有的秘法,我江家多年来所有的织染方子都在里面,另外还有两名我们江家老师傅等候,有他们跟着,传授技艺,这是我江家最大的财富。”
黄舟挽把锦带接过来,这锦带也很讲究,居然是金鳞戏莲。
“我之前只要你了刺绣的方子,江家的诚意很足,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江家最大的财富不是这些。”
江流年诚实道:“还有什么”
身为江家的继承人,江流年很清楚,江家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些先辈留下来的秘方。
只要有这些秘方,江家有技艺在身,什么时候都饿不死。
“江家最重要的还是,江家人,你明白吗”
江流年不是很明白。
黄舟挽手指轻翻,手里的锦带晃了晃:“这些是什么”
“没错,这些方子是很值钱,但是再值钱,也是你们江家人琢磨出来,江家先辈能够探索出这些秘方,江家现在的人,以后的人就不能吗”
“还有,已经知道这些秘方的江家人,有一技在身,即使家族中落,凭借着这些手艺,江家人始终吃喝不愁,那你们害怕什么”
“任何事时候,江家只要有人,就有希望”
“哪怕这些秘方泄露出去也无妨,这些方子已经活在江家人的血脉之中,比外人更了解这些方子的江家人,难道不能写出新的秘方”
“宫廷供奉丢了怎么样江家织造坊龙头老大的位置丢了怎么样被同行群起而攻之怎么样甚至江家家道中落,被人把秘方敲诈去又怎么样”
“只要江家还有人,那些东西难道回不来”
黄舟挽把手里的锦带重新抛回给江流年:“你们江家的先辈,开创这一份家业时,可是赤手空拳”
“江家后背难道就那么不成器,不能在富贵之时,振兴江家”
“我实话告诉你,这一次江家织造坊被人攻击,是因为你们只是江南第一,而不是天圣第一,更不是这天下第一。”
“江南已经盛不下江家,你敢走出来吗”
&nb
第211章:布局天圣
马车外面时不时的飘过一道道身影,接过一道道命令。
“除了燕地的布置,把京城安眠的势力唤醒一半,让他们适当的弄出些动静,不要吸引人瞩目,该注意的人还是会注意。”
“不能只有陶瓷大家,香粉大家,还有茶叶大家、酒水大家那里,让醉霄楼起个头,机括世家那里替我注意,我要亲自上门。”
……
一路上,黄舟挽比池寻还忙,之前在小岛上,池寻还能处理自己的折子,黄舟挽积压的太多。
她现在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来处理这些事。
“十二,新一轮紫卫的训练怎么样”
“比紫卫低一级的该称号为青卫,等到他们磨砺的够资格了,再进入紫卫。”
“除了暗卫之外,别的刺探、传递消息的暗卫训练的怎么样以后那些暗卫,单独挑出来成立一个组织,独立于黄门之外,名字风雨楼,由紫十带领,以后紫十就是风雨楼楼主。”
“紫卫中紫十的位子,重新找人补上。”
……
一直到了京城,黄舟挽才算是勉强把最紧急的事给解决了。
还好京城的商铺没出什么幺蛾子。
离开这么久,京城还好没出事,江南那边的如今也算是平稳,黄舟挽却知道,那是因为烟雨楼等还没有让人感觉到威胁。
等到烟雨楼、醉霄楼、珍宝阁等店铺在江南彻底的铺开,更甚至江家织造坊席卷江南,席卷京城,继而席卷整个天下,那些大商家,感觉到威胁。
那将是一场灾难。
黄舟挽无法相像,被整个天圣的大商人联合起来抵制,她名下所有的商铺会怎么样
席卷天下,形成大势,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而那些商人的嗅觉太灵敏,随时都有可能嗅出不一样的意味。
天圣建朝廷百年,各家的商业大局早就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大商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一种制衡。
在正中制衡之下,任何一家大商都不可能完全的脱颖而出,成为天圣第一大商人,即使陶竹公,他确实有能力成为天圣最有钱的商人,但是他占据的市场却不能垄断太多。
你的钱可以是最多,但是地盘是我们大家的。
谁想打破这个默契,谁就是想要我们联合起来狙杀他。
黄舟挽现在还不想要打破这个局面,她想要分一杯羹,如今这天下有四个财神,她想要做第五个,白家不会阻拦,但是另外三家却不会甘愿。
自己手里握着的地盘儿,绝对不能分给一个毛头小伙儿。
商人,说来说去,还是重利的最多。
黄舟挽现在被人承认一个京城第一商人,那是因为京城和整个天下比起来,也只是众多商业地盘中的一处。
而且,京城其实并不是经常最赚钱的地方。
京城确实有最精美奢侈的货物,在这里能够把价格卖的很高。
但是做生意,从来都不是靠一件商品定输赢,关键还是地盘儿,地盘儿,去开阔更大的市场。
只要发现一个新的地方,就有精明的商人能够发现那个地方最能赚钱的生意。
京城势力太复杂,对于那些大商人,京城是他们结交关系的地方,纵然每年在京城赚的金银是不少,但是更多的是去上下打点。
一个京城,被分割成那么多的势力,想要来占地盘的人那么多,可以赚的银子,有那么多人来分。
真到自己手里的银子,对于一个人而言或许不少,但是对于那些号称财神的商人实在是不够看。
想想看,如果发现一个城镇,那里还只是一些小商人,一个大商人进去。
如果那个城镇有矿产,很好,直接和京城的人通气,一道令书下来,这城镇的矿产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或者,这城镇有什么别的特点,比如惠州的砚台,惠州地方不大,但是它的砚台确实非常的出名,整个天圣都以惠州的砚台为上好。
惠州因为砚台出名,每年过来买砚台的人来往不绝,客栈、酒楼、车马行等生意也跟着起来。
当年最先发现惠州砚台的商人,可是赚的盆满钵溢。
 
第212章:吃烧饼
“我这里还有别的味道,咸的烧饼是肉馅儿和野菜馅儿,估计你也不喜欢吃,甜的你也不喜欢,有机会,我给你做一种烧饼,保证你没吃过。”
“你会做烧饼”
“不会,不过我可以学,我知道有一种味道的烧饼,你应该会喜欢。”
“嗯。”
池寻现在已经习惯黄舟挽对他的了解,他的口味她都了解,挺好。
黄舟挽咬了一口桂花馅儿,眯着眼睛很享受。
马车走上朱雀街街口,黄舟挽在一次隐蔽的地方下车,当然是提着烧饼下去,驾起轻功,几个呼吸间就到了黄府后墙。
紫七已经在等着:“小姐,你终于回来了。”
黄舟挽看见家门,一颗心终于定了下来:“回来了,家里都还好吧。”
“请小姐放心,家里都很好,老太爷的身体在恢复。”
“嗯,那就好,我带了好吃的回来。”
黄舟挽晃晃手里的烧饼袋子:“有咸的,有甜的,不过,要先让紫七辛苦,送几个烧饼去王御史府上,好长时间没去看爷爷和奶奶了。”
紫七笑盈盈的接住了,小姐出门还记着他们,给带好吃的,好像他们是小孩子,这么在细节上用心,才更亲切。
“这烧饼很香,小姐给紫七留下一个桂花馅儿的吧。”
“我也喜欢桂花馅儿,我给你留着。”
王御史年纪大了,早上起床早,去的晚了,黄舟挽担心赶不上饭点儿,紫七运起轻功只是几个瞬间而已。
门房认识紫七,知道这是干孙小姐的侍女,当即笑眯眯的就让人进来了。
紫七递了一块儿茶饼过去,这不是行贿,只是个礼貌的意思。
人情往来就是这样,王御史清廉,府上即使是一个门房也是清廉,你如果敢递银子,那门房前一眼还是笑呵呵,接住了就给你扔脸上。
这茶饼小小一块儿,也不是太好的茶,只是城郊今年的新茶,喝着新鲜,是个意思,门房自然领受。
紫七被人领着,刚好赶上王御史一家要用饭。
佳慧夫人喜欢黄舟挽,也很喜欢紫七:“七丫头来了,可是舟晚有什么事,她身体怎么样了”
紫七一来,饭厅里的丫环侍女都退下去,只剩下主家和紫七。
“回夫人,我家小姐没事,今日小姐让丫环给府上送来些烧饼。”
“烧饼”王启明有些囧,给他们家送烧饼,是那个烧饼吗
“正是,小姐说这家的烧饼很好吃,就让丫环送过来尝尝。”
王御史已经闻见味儿了:“老夫闻见野菜味儿了,快拿来,这东西得趁热吃。”
紫七笑着把野菜馅儿找了一个送过去。
佳慧夫人笑道:“老头子的鼻子还是那么灵,这是哪家的烧饼,还有野菜馅儿,别的还有什么馅儿”
紫七道:“丫环也不知道小姐是在哪里买来,这里面总共有四种馅儿。”
“这是舟晚去买的”
“是啊,小姐出去了一圈,就提了烧饼回来。”
如此小女孩儿一般的做派,几人都笑了,着实可爱。
“我也来一个,猪肉馅儿。”
“夫人试试桂花馅儿,小姐说您该是喜欢这个。”
“不错,不错……。”
王御史已经把野菜馅儿的吃完了:“多少年没吃过野菜了,鲜!”
“最后那个,老夫闻着是白糖馅儿,给我带上,我今天事忙,赶不上饭点,就拿它垫肚子了。”
王启明抱了个猪肉馅儿吃的香,听见这话儿不干了:“祖父,您事忙,家里可以过去送饭,这烧饼还是趁热吃的好,您吃不下了,我就代劳了。”
偶尔吃一次烧饼,还是挺好吃的。
紫七最后行了一礼:“小姐说,好几天都没过来看过御史和夫人了。”
“好孩子。”佳慧夫人很高兴,外面的人都知道舟晚去了庵堂静养,不能直接说过来,不过悄悄来还是可以。
王御史严苛归严苛,对自己认这个孙女还是很通情达理。
“好孩子。”
……
黄舟挽回去黄府,把烧饼给隐卫分了分,还有两个,一个白糖馅儿,一个野菜馅儿,和祖父、哥哥一起吃了早饭。
&nbs
第213章:好大一觉
紫六哼了一声:“用智谋的人,都是特别呢能睡,你不懂没关系,没事,就好好去做杨山长的题目。”
“小姐,还等着你进了朝堂,成为她的臂膀。”
“不要浪费时间啊你,一年之计在于秋。”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于时时刻刻。”
“哼。”
黄文举果然在书桌前坐下,摆弄着一些机括,杨山长给他留了很多东西,他必须完成。
而这些东西多半和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关系,先前,黄文举还有些不明白。
后来摸索了一阵,发现进入朝堂需要通过科举考试,但是以后做官,学的是为人处世的法子,要先做人,再做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