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李恪将手往马背上擦了擦,垂下狭长的眼睑,抿了抿他那薄薄的嘴唇道:“本都督的好弟弟,李慎。”
……。
凉州。
姑臧城。
大唐三大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西北重镇。
李大亮守不住甘州,只能退守凉州。
然凉州是南下最后一道屏障,再无可退。
既然退无可退,便只能固守。
八万对三十万,李大亮就算是神仙,也无法胜之。
可李大亮决定固守凉州。
不为别的,就为身后中原大地。
李大亮无畏无惧。
凉州乃雄城,易守难攻,是为无惧。
大唐人口众多,仅长安城,一户抽一丁,可得百万军,是为无畏。
无畏无惧,便可死战。
李大亮不顾将领劝谏,赶在突厥到达之前,向姑臧城外派出了两支奇兵。
二万骑兵。
东、西各一。
不为杀敌,只为拢敌、袭敌。
一支一万人的骑兵,不求决战,只求袭扰。
便可动若脱兔,敌军想要歼灭,除非数倍,甚至十倍之人进行包抄围剿。
可如果真这么干了,那么突厥主力进攻凉州的时间就会被拖延。
这便是李大亮的目的。
事无不可对人言,李大亮不怕被朱邪克勒知道他的目的。
所以,此计为阳谋。
两支孤军陷入敌军重围,九死一生,绝无幸存之理。
然,李大亮认为值得。
慈不掌兵,这道理二十年前,李大亮就懂。
以二万将士的性命为大唐换得十天半月的应对时间,值!
送大军出城的那天,李大亮与将士们拜别。
跪而磕首,是为拜别。
受某一拜,安心上路。
二万将士虎目淌泪,跪拜还礼。
向南叩首,与国诀别。
愿大唐永存!
萧瑟古道风,铿锵汉儿郎。
毅然北向,再无归期。
……。
都说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敌人,这话他娘的太有道理了。
双方在西北对峙相伴这么多年,朱邪克勒太了解李大亮了。
自然能看明白李大亮派出这两支骑兵的用意。
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规模的两支军队出凉州城,就算是瞎子也知道了。
但,这是阳谋。
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应对是另一回事。
&nb
第八百三十二章 勇者无泪
唐有直道,既然第一支援兵到了,第二支还会远吗
况且,三万神机卫,可当十万兵。
这是大唐人人知道的谚语。
李师的到来,让李大亮松了一口气。
李大亮是最早接触到天雷的大唐将领,当年与李沐对吐谷浑一战,见识了天雷的威力,便把天雷奉为战场神器。
当他看到李师带来的二十四门火炮后,便彻底放松下来了。
二十四门火炮,这是江南历经两年,日夜冶炼的成果。
李沐奉行大炮主义,推崇炮火覆盖。
所以在他的影响下,神机卫将领对火炮的运用,都遵行集中使用原则。
李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远、中、近的火力覆盖。
当然,这个时代,这远中近的定义是,五里之外、三里、一里以内。
可就算如此之近,对付突厥攻城,也已经足矣。
姑臧城,稳如泰山!
……。
月黑风高,杀人夜!
房玄龄很着急。
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无法见到李世民,虽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既然无力阻止,只能劝谏李沐。
他之前数次向李沐进谏,需要在宫城留有驻守军队,以防万一,却被李沐断然拒绝。
房玄龄是真担心,担心大唐朝野动荡,国柞崩倾。
这不是因为房玄龄转变,开始忠诚于李沐,为李沐考虑。
而是为了李道宗临行前,那一拜。
这一拜,令房玄龄深感肩头之重。
房玄龄在不断反思,在自问,何为国士
士之才德盖一国,可谓国士!
房玄龄明白,此时长安任何风吹草动,社稷危矣,大唐危矣。
今夜,房玄龄心神极为不宁。
于是,他进宫,打算以死相谏,宫城必须留禁军防守,哪怕是长安城中刚招募的新兵,也可了胜于无。
可房玄龄到了承天门,却发现自己进不去了。
此时尚未到夜禁之时。
房玄龄站在朝堂数十年,前后三朝,出入禁中,是为常事。
不说守门士兵个个认识他,守门将总该认识他吧
可今日,房玄龄进不去了。
进不去,那就不进。
想传话通禀,却亦不得。
房玄龄依稀之中,在守门将士人群中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
纥干承基。
此人出身是个死士,后被派往李承乾身边做卫士。
当年李承乾因于志宁弹劾,便派张思政、纥干承基行刺过于志宁。
之后,李承乾还曾令纥干承基率豢养死士密谋刺杀李泰。
可皆不知是何原因,两次皆未成功。
纥干承基已经活跃在长安二十年了,但就算房玄龄也难窥其真貌。
只知道,此人身后一直有李承乾、长孙无忌的身影,但现在,李承乾、长孙无忌已经身故,纥干承基突然现身在城楼上,这让房玄龄心中震惊。
而在这一刻,房玄龄突然醒悟到,纥干承基身后另有一人身影。
只有他才能一次次化解危局,也只有他才能真正驱使纥干承基。
想到这些,房玄龄心中震动。
大变在即。
房玄龄没有迟疑,赶紧令随从转身即走。
离开朱雀门之后,马车转向卫国公府。
……。
白山黑水之间。
向下俯瞰。
一队数千人的骑兵,就如同一堆蚂蚁。
周围数十里外,有着数倍的敌军,渐渐地向这支骑兵包围而来。
急驰的马蹄,卷起蓬蓬雪雾。
马上的骑士,早已摇摇欲坠。
二十余天的追击,此时的唐骑,已经如同强弩之末,难穿缟素。
苏定方明白,今日便是最后一日。
他抬手示意,停止前进。
目的已经达到,目标早已超过。
能追击二十余天,这对苏定方来说,就是大胜。
既是最后一日,那么就不再需要遮掩。
面对着远方越来越近的强敌,苏定方无惧。
他心中唯一遗憾的,就是无法带面前这支骑兵,回归大唐。
“吃点吧。”
苏定方的命令。
将士们解开将自己与战马绑在一起的绳索,晃动着疲惫的身躯,从马上滚落下来。
开始吃雪。
干粮三天前就吃完了。
&n
第八百三十三章 又一次宫变
李沂率神策卫和苏定方麾下十万大军南下。
离开前,李沂违令了。
他终究不舍得、不忍心。
所以,在离开扶余城前,向北派出了一支五千人骑兵。
他不止一次违令。
另一次违令,是在辽东城。
苏定方的军令,是在辽东城留下三万守军。
李沂留了五万。
不为别的,只为心安。
不关对错,只求心安。
李沂从没有象现在这么希望苏定方能活着回来的,也从没有象现在这般尊敬苏定方。
所以,他宁可违令,也要违令。
……。
大军至辽东城时,已经急行军七天。
严冬之时,高强度的行军,令大军非战减员迅速上升。
只是担心长安局势危急,李沂只能先率神策卫离开辽东城,令苏定方部的十万大军尾随南下。
数千里的急行军,就算神策卫这样彪悍的精锐,也做不到无人掉队。
李沂却不能等。
因为大唐不能等。
所以,他一路整编,至长安城外时,八万神策卫仅剩六万人。
如果有人沿直道北上,便会发现直道边上,皆是脱力而瘫倒在地的将士和战马。
可李沂没有想到,就算如此,他还是没有来得及赶上长安城中,准确地说,是宫城中的变局。
李靖、李勣闻讯,亲出春明门,迎候回师大军。
房玄龄赶到卫国公府,才得知李靖去了春明门。
于是来不及喘气,再转春明门而去。
……。
天色已暗。
皇宫中已经安静下来。
相对于现在的长安城。
宫中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此时已是严冬,宫城内的风似乎比城外更大、更冷。
路过的宫女、太监们都不堪冰冷刺骨,抬手以袖遮脸。
甘露殿。
温暖如春。
李沐在闭目思考。
常绿云轻轻地为他捏肩。
袁仁国低头垂眼,侍立在殿门处。
“朱邪克勒,这又是一个变数啊。”李沐轻叹道,“不过有李大亮加上李师,想必突厥要突破姑臧城,不花个两三个月,不死上十万八万人,是无法得逞的。传朕口谕,向凉州再派五万新兵,一应粮草军械补给不得延误。”
“是。”袁仁国应道,随后将头伸出殿外,向侍立的太监交待着。
相比吐蕃,李沐更忌惮突厥。
倒不是忌惮朱邪克勒,而是忌惮这些年从大唐输出的军械。
“养虎为患啊。”李沐自责道,虽然形势危急,但李沐并不后悔。
有变数是常理,如何应变才是李沐需要考虑的。
既然凉州暂时安全,李沐的心思便开始南移。
西南战局,在僵持了一个半月之后,有了变化。
这变化来自于民间的抵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