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虽然脸上依旧没有笑容,但眼神却明亮了好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家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年关渐至,李沐兄弟除了读书练武,开始帮着母亲买些年货,准备过年。
路上有顽童正在烧竹竿,“啪、啪”声不绝于耳。
年三十那天晚上,一家人围着吃饭,上位依旧为李英节摆放着碗筷。
饭后,杨氏并没有直接收拾碗筷,“过了年,你们兄弟又长大了一岁,沂儿你即将从军,切不可只想着为你爹爹报仇,过于鲁莽,别让娘在家担心。”
李沂恭恭敬敬应道:“孩儿谨记。”
杨氏转头对李沐道:“沂儿从军之后,家里就只剩下你和娘了,娘准备把你爹爹的赏金和抚恤金全去买了地,然后租出去,也好多些进项。”
李沐道:“娘做主便是了。”
杨氏点点头:“你是长子,你爹爹活着时就说过,现在既然沂儿已经去从了军,每年都有饷银、赏赐,家里的田地就留给你吧。”
李沐心中一阵感动:“娘不必说了,爹爹不在了,田地还是留给娘养老吧,孩儿日后自己能找到赚钱的法子。”
杨氏也动起情来,她哽咽道:“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
一旁李沂劝道:“娘别哭了,孩儿和大哥日后都会好好孝顺娘的。”
杨氏更加哽咽起来,引得李沐、李沂也红了眼睛。
过了正月十五,李沂便去了都督府做了李大亮的亲兵。
好在都在一个城里,也能时时看见,到也没有那么不舍。
那天李沐陪着李沂去都督府时,听到一个消息。
去年年底时朝廷已经下旨,过完年就要准备征讨吐谷浑。
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联络突厥、契苾的兵马分道合击吐谷浑。
听到这消息,李沐更放下心来,如此阵势岂是一个小小吐谷浑可以抵挡得住的。
弟弟是亲兵,应该没什么危险。
回家将消息告诉杨氏,杨氏也更加放心了。
可世事无常,祸福难辨。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正月刚过,便传来紧急军情,吐谷浑可汗伏允率五万大军再寇凉州。
当这个消息在城里被传开时,全城一片混乱。
与前者完全不同,上次只来了三千人,城中百姓只是紧张了下,都认为唐军肯定能赢,可这次,是五万大军啊。
城中只有四千五百府兵,如何抵挡五万大军攻城。
城内各族胡人纷纷离开姑臧城,连汉人百姓也开始向东边灵州方向逃离。
仅仅一天时间,姑臧城城内十室七、八空,留下的大部分是年老走不动的、无处可的,家宅难离的。
 
第八章 伏允来寇
傍晚时分,梁仲业使人前来相唤,让李沐去常记酒肆。
李沐进了酒肆,酒肆内除了常玉和梁仲业二人在那喝酒吃肉,再无他人,甚至连伙计都不见了,或许也逃命了吧只是不解常玉、梁仲业为何不走。
上前与梁仲业见过礼之后,不待二人招呼,李沐便毫不客气地坐下,伸手抓起几片羊肉放嘴里嚼着。
常玉冲梁仲业施了个眼色,梁仲业开口道:“大郎该走了。”
“去哪”
“随便哪都行,只要离开此城。”
“家母尚在,弟子走不了。”
“可带你娘一起走,为师与常掌柜备好了两架马车,足可带上你娘和一些物事了。”?李沐闻言心中感激,起身施礼:“能得先生为弟子如此着想,我感激不尽,只是我劝过家母,她不肯离去。”
“为何”
“二弟尚在军中,家母哪都不去。”
“糊涂,令弟是李都督亲兵,战事若不可为,李都督肯定会撤退,令弟无恙矣。”梁仲业急道。
李沐平静地问道:“若是都督不撤呢”
主将死,亲兵何以存
梁仲业哑然,他突然急迫道:“不管怎样,你都得走,他们如何,与你何干”
李沐闻言大惊,直愣愣地看着梁仲业,先生语气的突然改变让李沐心生疑惑,而且这样的话不应该从一个先生嘴里说出来,母亲和兄弟怎会与自己无关
一旁常玉见梁仲业急切之下说漏了嘴,连忙补救:“大郎,令师是说,都督撤不撤、城守不守得住与你无关,也不是你能帮得上忙的。”
梁仲业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见常玉补救,赶紧称是:“为师就是这个意思。”
李沐虽然疑惑,却一时间不疑有它,“虽说与弟子无关,可家弟是都督亲兵,无论如何,弟子都不能丢下他了,家父战死,弟子身边只有两个亲人了,一个都不容有失。”
梁仲业闻听,脸色古怪。
李沐以为是梁仲业在怪自己不听话,倒不疑有它。
一旁常玉赶紧叉开话题道:“大郎,眼见此城已经守不住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应该带你母亲速离,否则,不但你兄弟不保,连你和你母亲都会死于非命,到时你如何向你父亲交待”
“二位心意,沐领受了,感激不尽。不过二位不必再劝,寒家四口人,已经死了一个,剩下三个要么同生,要么同死。先生和常大叔还是赶紧离开吧,若是封了城,怕是走不了了。”
说完,李沐不给他们再劝的机会,离席而去。
眼见李沐背影远去,梁仲业急道:“大哥,就这么任由少主留下”
常玉看着李沐远去的方向,苦笑道:“平常看他油嘴滑舌的,不想到了关键时刻竟能舍身就义。主公在天有灵,留下一个如此重情重义的儿子,不枉我等多年默默守候。”
“大哥是否提早告诉少主身世,那样少主或许就改变主意了。”
常玉闻言低头思索了些许时间,摇摇头道:“告知身世与事无补,反而徒乱了少主心思,不可。”
回过头来,看着梁仲业道:“少主不肯走,你有何其它办法”
梁仲业道:“不如绑了少主,强迫他离开。”
“二弟,什么时候你能替少主做主了”常玉语气突然变得冷深深起来。
梁仲业心中一惊,“我不是想做少主的主,只是不忍心看少主有危险,所以……。”
常玉拦住梁仲业继续说下去,“少主自小聪慧,留下自有他留下的道理,我等要做的就是追随,别的不用考虑。”
梁仲业又急躁起来,“可眼见少主陷入险境而不拦阻,何谈日后”
常玉平静地望向门外,悠悠地说:“可还记得少主出生时的异象,如果那就是天命,少主就必定会化险为夷。”
“可如果不是呢”梁仲业不服。
“如果……不是……。”常玉的声音飘忽起来,“那我们就陪他……去死,到了地下,也能对主公有个交待。”
“你……。”梁仲业被常玉的话惊到了,竟说不出话来。
常玉眼神古怪地看着梁仲业,“我们九年前就该死了,怎么,你如今不想死了”
梁仲业满脸涨得通红:“死要死得其所,谁会想莫名其妙地去死。”
常玉叹道:“二弟啊,看来你这舒适的日子过久了,忘记了我等只是主公的一柄剑,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死得值不值不该是我等考虑的事。”
梁仲业愣了半晌,突然跪下哭泣,“大哥,我错了!”
常玉叹了口气,弯腰拍拍梁仲业的肩膀道:“放心吧,你我未必会死,少主他更死不了。天命在身,小小吐谷浑岂能伤了少主的性命”
“二弟,从今天起,派人暗中跟随少主,护他周全,但不可引起少主注意。”
“喏!”
二月初三,吐谷浑可汗伏允命令大军攻城。
一天下来,攻了四次,损兵近千余,未攻下城门,唐军则死伤一百余人。
第二天,吐谷浑可汗伏允令大军垒造土丘,遂建起一个高台,几与城墙同高,后命士兵持盾在前,弓箭手在后,居高临下向城墙上的唐军射箭。
于是唐军战损失急剧上升,城
第九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
果毅都尉立时反驳,“敌我兵力悬殊,援兵又无法赶到。既然九死无生,与敌拼死一战,也总比困守,束手待毙要强上许多。
他回转头对李大亮说道:“都督,末将愿亲领一千骑兵前去夜袭。”
李大亮微微摇头,“折冲都尉言之有理,此计不准。诸位可还有良策”
果毅都尉见李大亮也不支持自己,只能赌气退回,不再出声。
一时间堂中又静了下来。
李大亮心中叹了口气,事不能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是手头兵力太少,奈何
这时,突然一亲兵站在门口禀报,“禀都督,府外有一少年名叫李沐,求见都督,说是有破敌之策。”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区区一布衣少年,也敢称有破敌之策,实在是大言不惭了。”折冲都尉上前谏言,“都督不必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叫人轰走就是了。”
李大亮也觉得有理,但他还是对李沐这名字有点印象。
回头看了一眼李沂道:“你兄长也好象叫李沐,你可知他来意”
李沂躬身道:“属下大哥确叫李沐,只是属下不知道其来意。不过家兄素来稳重,既然来了,必有其道理,还望都督召见。”
李大亮想想也是,既然眼下众将都无良策,不如听听那少年怎么说。
于是,李大亮道:“那就引他进来吧。”
亲兵领命而去。
没多久,李沐施施然走了进来。
抬眼一望,意外地发现李沂站在李大亮身后,遂对李沂笑了笑。
李沂见果然是兄长,不禁为他担心,赶紧施眼色,示意他快点离去。
李沐没理李沂,只管向李大亮躬身行礼,“小民拜见都督。”
李大亮微微点头道:“李沐,此处不比当日内院,你如果真有良策,本都督不吝赏赐,可如果没有,赶紧退下,否则当军法处置。”
李沐知道这是李大亮维护之词,可已经来了,又怎能无功而返。
当下,李沐道:“都督,小民欲献上一杀敌奇物,一旦施展,十丈内无人可免。”
李大亮闻言将信将疑,“不知是何奇物速取来让本都督一观。”
“抱歉,尚未造好。”李沐实话实说。
一旁折冲都尉忍不住喝道:“大胆刁民,竟敢军帐戏弄都督,来人,拖出去杖二十。”
杖二十,这是想打死自己啊
李沐并不理会,只是看着李大亮。
李大亮也看着李沐,他见李沐眼神清晰,并非发疯之状。
便冲刚要进来拖李沐的亲兵摆摆手,“那你是何意”
李沐不慌不忙道:“我要都督临时授权,一天之内,自都督以下皆听我号令。”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笑地看着李沐,心中皆在想,这少年估计是疯了。
莫不是有带兵的理想,也不挑个日子来这胡言乱语,找死来了。
那边李沂也被李沐的话吓了一跳,实在是忍不住,顾不得失礼,上前一步来劝李沐,“大哥,别说了,快回家去吧,别让娘担心。”
然后回头跪在李大亮面前道:“家兄可能是担心属下安危,以致胡言乱语,望都督念在家兄年少,饶他一回,所有属下替兄长分担。”
或许是李沐的话太过骇人,以致于所有人都当他是个傻子看。
连那折冲都尉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混然忘记了谏言李大亮治李沐罪。
一个布衣少年竟要让一州都督放弃军权,听其号令,这不是天方夜谈么
李沐倒不是信口开河,自己本来就不是这个时代之人,如今迫不得已要用火药破敌,需要大量人手,若不是令行禁止,如何赶在明天开战之前完成制造
李沐上前扶起李沂,抬头冷冷道:“诸位都是善战之人,不用沐多说也知姑臧城破在即,援兵又远水解不了近渴,除非今夜诸位领兵逃命而去,否则也就一两天,你我都要地下相见了。又何必讥笑于沐”
“够了!”李大亮喝道,“李沐,你再胡言乱语,勿怪本都督军法不容。”
李沐昂首道:“此时死不过早死两日,既然都督已知破城不可避免,何不信小民一次,或许可扭转乾坤也说不定呢”
李大亮虽然不信,但见李沐说话有条理,加上当日对李沐的印象不错,不想真砍了李沐的脑袋,“李沐,本都督最后给你一次机会,你若真有良策,不妨直说,别再说什么疯话。”
李沐道:“都督今日若信沐,沐明日送都督一个滔天大功,不说彪悍史册,也将震惊大唐内外。”说完,李沐从李沂身上抽出了横刀。
李沂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回过头顿时吓得汗如雨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