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有人甩着帕子打趣道:“那你怎么不开口向你公爹讨要一撮,也好尝尝鲜啊”
先前说话那女子甚是豪放,嗤嗤笑道:“这个茶包可一直揣在公爹怀里,我哪好意思开口啊况且,这茶包被揣了这么久,谁知道泡出来之后,是茶味还是体味啊”
这话意味深重,不但深重,口味还重。
于是,场面就有些失控了,名媛们也就没有了名媛的模样,一个个嬉闹着,呵着对方的痒,乐不开支。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倒是尝过那种茶叶。许多年前,当今陛下还是武功县子,每年送来府中的茶叶没有十斤,二、三斤总还是有的。”
这话一出,所有的声音都凝固起来了,那些嬉闹的名媛们,一个个凝目看向说话的李丽质,脸色变得古怪。
说实话,李丽质真没有显摆的意思。
她只是被那几个名媛的话,引起了心中的回忆、感触,有感而发。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所有听了的人都品味出一种郁闷、纠结,还有不甘和怨怼。
皇帝是县子时,送厚礼去长孙府的事,放在寻常人,说说也没什么。
但问题是,长孙氏如今是罪人,就算长孙冲、长孙涣还在朝堂之上,但长孙无忌是罪人,唐人恐怕没几个不知道了。
眼下,李丽质更是废帝李世民的女儿,又是长孙无忌的儿媳。
在大庭广众之下,突然言及当年皇帝潜邸之事,是人都会感觉突兀和异常。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n
第九百十三章 高阳一案
次日,常绿云回报。
“陛下,审出来了。”
“是何人指使”
“据长孙汲交待,指使他之人是……新宁县主李丽质。”
李沐的眉头瞬间蹩起,又很快松开。
这就解释得通了,对李丽质,李沐还是很了解的。
心高气傲、性格执拗,有着很强的权力欲和虚荣心。
当年在放生池放烟花那晚,李沐就已经看清楚李丽质的性格了。
可李沐有些为难,这是里通外敌之罪。
查了李丽质,势必将长孙冲牵扯进来。
牵扯了长孙冲,又会引来长孙涣,还有朝中长孙氏的姻亲们。
如今魏征过世,韩仲良病重,时日无多。
两大块的权力交接正在进行,李沐不想因小失大。
“令长林卫严密监控,李丽质之事,等过些日子再行处置。”
“是。”
……。
李沐想息事宁人,先渡过眼前这关再说。
这想法是没错。
人在长安,想什么时候追究就什么时候追究,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可李沐显然还没有醒悟,这绝对不是一个独立事件。
而李丽质,充其量就是一颗被舍弃的棋子。
一个月后,另一件事,更令李沐伤脑筋。
这事牵扯的不仅是皇家,还有房家。
御史台,七名御史联合弹劾高阳县主,也就是曾经的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
李沐在后世也听说过此案的。
但李沐却不相信,一直认为这是后世人的牵强附会。
房家也算是大唐名门了。
不说房玄龄资历深厚,就算房玄龄想家丑不可外扬,他的夫人,那可是河东狮吼,怎能容忍这等丑事
加上房遗爱还有三嫡子一庶子,说难听点,就算出口气,也不会容忍高阳如此胡作非为。
这种丑闻在房家持续七、八年不露,这已经很古怪了。
况且,做为李世民,如果得知此事,第一反应,也应该不是大张旗鼓,派长孙无忌公审此案、腰斩辩机,甚至诛杀高阳公主身边十几个侍女。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啊。
他应该第一时间封锁此丑闻,并想法遮掩过去,然后再秘密处死辩机,以维护皇家颜面。
史上此案很不正常,所以李沐一直就不相信会有此案,或者另有隐情。
但现在,李沐发现此案竟真的发生在自己面前,实在是哭笑不得。
不过,好奇是人的天性,当李沐亢奋地传召房玄龄时,常绿云投以鄙视的目光。
……。
房玄龄奉旨而来。
他一进甘露殿,便趴伏地上道:“臣恳请陛下,为臣及房家主持公道、以正视听。”
李沐上前搀扶道:“首辅年纪也大了,别动不动就跪。朕刚听闻此事,也深感荒唐。这才传首辅进宫,以释疑虑。”
房玄龄被李沐搀扶起身,可脸上愤慨之色丝毫没有消减。
“陛下难道会没有察觉,这是有居心叵测之人在背后搞鬼吗臣家虽然称不得百年望族,但羞耻之心,总还是有的,高阳县主平日心性有些娇纵不假,可要说她不守妇道,臣绝对不信。”
李沐微微皱眉,房玄龄有一句话引起了他的主意。
有居心叵测之人在背后搞鬼。就是这句话,令李沐心中一动。
这事来得太巧了。
房玄龄见李沐沉思,说道:“陛下,魏公刚刚过世,御史台便有了七名御史联名上疏。这事要在魏公活着,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李沐闻听,心头一亮,房玄龄点醒了他。
没错,如果魏征还在,他
第九百十四章 亲审辩机(一)
李沐摇摇头道:“这不过是件风化事,就算是真,也伤不了首辅在朝堂上的地位。此人花了这么大的心思,难道仅仅想让首辅声名狼籍”
房玄龄若有所思。
李沐是有了些想法,“虽然七名御史背后未必有人指使,但他们联名上疏,依旧有线索可寻。常绿云,派人对这七名御史进行单独询问。问清楚他们终究从何处得知这风化事,同时问清楚,七人是如何决定联名上疏的。其中可有人煽惑。”
“臣遵旨。”
待常绿云离开,李沐道:“传朕口谕,将高阳县主、房遗爱禁足于宗正寺,辩机、窃贼拘于大理寺。此四人皆交于长林卫专人看守。令李道宗领衔,宗正寺、大理寺会同刑部,彻查此案。”
孙华应声出殿传口谕去了。
房玄龄道:“臣以为,最关键之处,还是那窃贼。入佛门偷盗已是怪事,而正好入了沙门辩机的禅房,又正好偷盗到高阳的闺房之物,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沐点点头道:“朕也有此想法,所以才令长林卫看守辩机、窃贼,以防有人杀人灭口。只是朕并不觉得能从窃贼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正象首辅认为御史身后查不出指使人一样,这窃贼最多不过是枚已经被舍弃的棋子。”
房玄龄颌首认同,“陛下英明。主使者只要随便派人以利诱之,那窃贼就会依令行事。”
李沐此时却突然问道:“听闻首辅家中卢夫人甚是彪悍”
房玄龄一愣,呆呆地看着李沐,他不知道李沐为何突然问起他夫人来。
李沐微笑道:“不管是不是,首辅回去应该好好与卢夫人大吵一场了,别让那背后之人失望啊。”
房玄龄恍然,应道:“臣领旨,臣告退。”
看着房玄龄离去的背影,李沐脸色凝重起来。
他试图将李丽质通敌案和现在高阳风化案联系在一起。
可怎么样的放飞想法,也无法将二者联系起来。
因为这两件案子没有共通点,利益的相关方也各不相同。
百思不得其解,李沐只能选择暂时搁置。
……。
“玄奘拜见吾皇。”
玄奘来了,他不称臣,就算被迫就任四品佛教司监令,他依旧不称臣。
或许他只向他心中那个虚无飘渺的佛国称臣。
但这在李沐看来,并不重要。
在李沐心里,臣子的内心臣不臣服与他无关。
他要的是,你得按朕的意思去做。
人不依,那就用拳头打到你依。
国不依,那就用横刀和铁蹄教会你知理,知道朕讲的道理。
至于你躲在被窝里偷骂朕,朕没有意见。
李沐知道玄奘为何而来,出了这般大事,玄奘还当缩头乌龟的话,那李沐就得向天下佛教开刀了。
“大师这一年多,向大唐周边诸国弘扬佛法,劳苦功高啊。”
玄奘苦笑。
李沐话锋一转,“只是佛门出了个淫僧,让朕脸上很不堪哪。大师难道不应该向朕禀明些什么吗”
“玄奘此来,就是想向陛下请罪的。”
“这么说,大师是认下此桩丑事了”李沐目光闪动。
玄奘合什道:“玄奘请罪,是为管束教众无方,而非承认此事。”
“这么说大师是不承认此事,那就说说证据吧。”
玄奘沉默了一会道:“玄奘无证据,还请吾皇明察。”
“玉枕乃高阳私物,可为物证。窃贼如今正拘于大理寺,可为人证。高阳、辩机正值妙龄,此为动机。如此证据确凿,大师无凭无据,就想自证清白吗”李沐厉声喝道,“莫非大师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玄奘的脸上一阵抽搐,“天子
第九百十五章 亲审辩机(二)
听到辩机这番话,李沐的眉头渐渐皱起。
辩机却不管不顾地继续说道:“如果此事是真,小僧敢认,愿认。哪怕被陛下千刀万剐,小僧也甘如食饴。可此事非真,小僧却是万分失落,想及辱没了县主清名,小僧心中更添惶惶。”
说到此处,辩机突然下跪道:“陛下若要杀,便杀了辩机。辩机只有一个请求,请陛下还县主一个清白。”
李沐厉喝道:“不知死活的淫僧。这就是佛门所谓五戒十善平白辱没了玄奘为你担保的心意。”
骂完,李沐拂袖就走。
辩机在身后泣道:“辩机恳请陛下明察,还县主以清白。”
李沐闻听,没有回头,只管离开,扔下一句话,“就凭你方才所言,便是该死。”
……。
但李沐怎么也想不到,事情突然就发生了变故。
常绿去急报,那个偷出高阳玉枕的窃贼死了。
“怎么死的”
“死于自杀。我已经派人复核数次,仵作一致认定,自杀。”
“长林卫干什么吃的”李沐厉声喝斥道。
常绿云平静地回答道:“人若是要自杀,怎么也拦不住。”
李沐瞪了常绿云一眼,“说说是怎么自杀的。”
“窃贼在牢门栅栏处,用腰带打结,然后挂于颈上,背靠栅栏坐倒。”
李沐眉头紧皱,“难道就没有一丝可疑之处”
常绿云摇摇头。
这事变得非常诡异,一个窃贼,无非是为了些许财物。
就算是事发,按律最多也就入监、刑杖。
还不至于死罪。
但他却用这等少见的方法自杀了。
恐怕寻常人,连这方法都未必知晓。
这是何等决绝的方法
“依朕看来,这窃贼绝非普通人,应该是个死士。”
常绿云道:“那我将此人画像,张贴布告,重金悬赏识得此人的人。”
李沐神色一动,但还是摇头,“可以一试,但未必有效。如果此人真是死士,就不可能有识得之人。”
“那我令外卫携画像一家一户地去问”
李沐想了想道:“没必要。朕就奇怪了,按理说,如果此人真是死士,那就能抗住大理寺刑讯,为何要自杀呢窃贼自杀,反而让朕可以松一口气,毕竟人证死了,朕就可以用死无对证来压下此事。如果真有背后主使之人,他究竟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呢”
常绿云突然道:“万一他不想得到什么,只想将水搅混呢”
“也不对。现在的困局,正是他所希望的,窃贼一死,朕如果想掩盖,这事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窃贼之死,对朕有好处,对他反而无益。”
常绿云有些头晕,“那还查不查”
“查,当然得查,一切按朕原先的布置,查下去。不过也不必太兴师动众,朕倒是想看看,背后之人究竟想做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