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骠骑尉
不过这事,一时还定不了,还得看潘学忠和石大公子运作得怎么样。
虽然让潘学忠带走了不少金银珠宝,王瑞手上的物资和金银还有接近两万多两。借着这次大胜的机会,王瑞决定再一次大规模征兵,再招一千五百名。让自己手中的士兵达到两千五百名。
有了每个月十多万两银子的收入支持,王瑞根本不担心自己经济能不能支撑。他现在完全就是有钱没地方花,有钱任性!
因为浮山前所才取得了大胜,又有了“胜战展销会”的进一步宣传,所有人都把去给王大人当兵作为了一个好差事。
王瑞招兵的三天时间里,七里八乡的人都赶来了,浮山前所顿时成了一个巨大的热闹征兵场。以至于,王瑞不得不下令半数战兵出营警备布防,以维持治安秩序。
王瑞这一次的征兵,还是采用了以前的流水式程序,折腾了三天下来,总算挑出了一千五百人。
而且为了以后更好招兵,王瑞对于未选上的人也很大气。整个三天时间,浮山前所的新
第三十九章 军国利器
王瑞和马举折腾的所谓“黑科技”,其实就是远程打击的武器。
王瑞想要去袭扰倭国沿海,抢钱抢粮抢物资,没有远程的打击武器,可是很容易就会吃亏的。而且他还打算让自己的海军在海上打劫海船,没有远程武器,就只能跳帮作战了。
和这些海寇血战拼伤亡,王瑞可是不干的。他还是后世军官的思想,不愿意自己的军队有太多的伤亡。
按照后世军队的战术战法,要尽可能地减少己方的伤亡,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实现非接触式作战。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武器,在这个时代,好象最犀利的就是火枪和火炮了。
火炮王瑞觉得暂时自己还玩不了。那就只有考虑火枪了!
这个时代的明军,其实已经在大规模地使用火绳枪了。王瑞到浮山前所后,就有从几个旧军官手上找来几支。
为了了解这个时代的火器性能,王瑞特意还让他们的一个很精熟于火枪的家丁,给自己演示了一番。
这个家丁的操作动作,看起来倒是颇为熟练。不过,在王瑞这个后世的军官看来,整个过程还是耗时太长,操作方式好象也很是不便。
折腾了大约一分半钟,这个家丁才装填完发射了一枪。虽然火枪射出的小铅弹,将五十步外的木块都有击穿,王瑞还是对这火绳枪有些不以为然。
打这样一枪的时间,敌人都不知射出多少支箭了。如果再遇上敌方骑兵一冲锋,那就完全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而且使用这种不成熟的火器,会让士兵对火器的使用形成依赖,时间久了就会失去白刃作战、刺刀见红的勇气。这样的战例,在大明和建奴的作战中实在是数不胜数的。
悲催的是:这个时代的火绳枪,还存在点火时易受风、雨影响,以及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和燃着的火绳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等缺点。
比如萨尔浒之战时,明军西路军在萨尔浒山上见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来攻,即令各队结营列队以待。当建奴军队进至山下时,即刻下令开炮轰击。战幕方一拉开,雨雪忽止,天降大雾,弥漫山谷,视线不清,咫尺之外,难分敌我。明军个个恐惧,人人心慌,便点燃松枝当火炬。
这恰好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建奴军队面前。建奴们利用明军的火光,使用弓箭攻击,箭无虚发,每发必中。
明军虽有火光易于点燃火枪,但因在明处,难寻目标,非但未能伤敌,自己反吃大亏。加之黑色火药惧潮湿,雨雪中使用不便。萨尔浒之战正好在雨后初晴,湿度最大时,不用火烤干,便无法射击。
所以,建奴八旗军愈战愈勇,步步逼近,很快攻入明营,一举夺取了萨尔浒山营寨。萨尔浒之战中,鸟铳(火绳枪)的缺陷暴露无遗。
王瑞前一时空是重点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他完全有信心在这个时代独立做出梯恩梯黄火药,而且作为击发药的雷汞其实也不在他的话下。不过,这都需要花费时间。
作为一个退伍的军官,又是一个家传的机械厂的创业老板,王瑞自认为还可以造出超过这个时代的火器。
以前自己的公司运转顺利时,他曾经偷偷地在自已的专用工作室里制作过一款枪。其实就是一种后装击发枪,同时制造过的还有定装的尖型铜制枪弹。
这算是在穿越前做过的一次预演吧有时王瑞都怀疑,这会不会是上天一个故意的安排。
穿越过来后,王瑞无数次地想过自己的军队最终要装备什么样的武器。经过若干个不眠之夜的思虑后,他终于决定,去仿造德雷泽式步枪。
德雷泽式步枪,是1835年普鲁士的德雷泽发明的一种采用定装枪弹的后装击发步枪。这种枪弹用纸筒作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集于一身。装填时用枪机从后面把抢弹推入药窒,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击针刺进纸壳,撞击底火。然后,底火引燃火药,射出弹丸。
这就使得整个装填和发射过程大大简化,可以提高射速45倍,达到每分钟12发,而射手还能以任何一种姿势或是在运动中重新装填好枪弹。
德雷泽式步枪一经问世,就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当时普鲁士政府马上收买了这一发明,并秘而不宣地进行了秘密生产。直到1848年才为世人所知。
在普法战争中,普军的后装枪就给了普军很大的优势,将高傲的法国佬打得一败涂地。
不过,王瑞计划造的枪,却是要采用无烟火药。如果可能,他还想强占倭国的铜
第四十章 长弓强弩
“大哥,难道就没办法了”王瑞失望地搓着手道。
“哎,也不是没办法。只是我却要违了这传诸十多代人的祖训了。”马举叹息道。
“啊!”王瑞还是有点不明白。在他这个穿越者看来,什么祖训不祖训,有本事还不让拿出来使
“三弟,让人给我布置香案,某要焚香禀报先祖及墨家一脉!”马举吩咐道。
“啊!好、好好!尽虏,快快!马上叫人给我准备香案!”王瑞高兴地命令道。
他有点怕马举反悔,催促着龙尽虏快去。当然,马举这个有魏晋君子风范的人,是不可能出言反悔的。
一刻钟之后,一个香案便在浮山千户所内准备好了。
马举沐浴更衣之后,一边念念有词地禀告先祖及墨家巨子,一边很是肃穆地三拜九叩。马举礼数周全地一通折腾,不下于小半刻钟,方才礼成。
王瑞在旁凝神观看,也受到了这个庄严仪式的影响。看来,这古人对这祖训什么的,可不是象现代人那般轻忽的!
“三弟,礼成了。这强弩,可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好东西。今日某便去造将出来,以为贤弟复兴大汉之业!罢了罢了,某哪怕舍去二十年寿命,也要助三弟成事!”马举完成祭拜之后,神情激昂地对王瑞说道。
王瑞一看马举如此神情,知道作为大明人的马举是极遵祖训的,也就明白了他心里的痛苦纠结。
他当即肃然起身,神色庄重地向马举深施一礼:“大兄高义!小弟代我汉家无数在苦难中挣扎的儿女谢过大兄。大兄祖师先辈,如有神明,亦当恕兄今日违誓之举!”
“罢了罢了!谁叫你我兄弟情深,俱是为我大汉一族做想,哪怕是粉身碎骨,某也去了!”马举扶起王瑞,满腔悲情地说道。
“大兄……”,王瑞突然觉得这个时代是如此的美好,虽然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灾祸在发生,但他却在这个时代收获到了满满的兄弟之情!
“我!王瑞,大汉子孙,天之后裔!今对天发誓,如能达成功业,复我汉家神威,定不负大兄一分!他日如违此誓,当如此箭!”王瑞手指苍天,说完后突然拿起边上的一支弓箭,“啪”的一声,箭支一折而断!
“三弟!何需如此何需如此”马举见王瑞折箭发誓,心情也是十分感动,热泪盈眶地和王瑞抱在一起。
周边的亲卫听到两人对话,也是眼中带着泪花!自己这些人平时只想着吃好点、穿好点,按时领到月饷,两位大人却想着如何舍身忘命,复我汉家河山!这是什么这就是大人平时讲的“境界”啊!
不过,王瑞和马举,可不知道这些亲卫们的感慨,他们马上就进入工坊制作了起来。
他们两个都是动手能力极强的人,马举又将祖传技艺拿了出来,在十来个木匠铁匠的配合下,很快便制造出一种长弓和一种强弩。
长弓的形状类似于王瑞见过的苏格兰长弓的仿制品,不过王瑞试了试,发觉用起来比苏格兰长弓却要更强悍更省力。因为苏格兰长弓,前一时空时,王瑞也是玩过的。
马举的这支长弓,却是比苏格兰长厉害得多,堪堪地射出了后世三百来米的射程。
王瑞一边想着如何运用这长弓作战,一边感叹不已道:“咱们大汉民族能在这个世界挺立千秋,果然自有不凡!瞧瞧,这些老祖宗的好东西!”
王瑞忍不住想起那些后些不学无术的草包奴才专家,吹嘘什么“女真满万不可敌”。
好吧,给双方相同的武器!让这帮野人和我大秦锐士对战一下如何和骠骑将军的大汉铁骑对战一下如何这可都是几千年前的军队!
而马举造出的强弩,就更加让王瑞觉得惊奇。一试之下,竟然射出五百多米的射程。我的天!这是何其强大的存在!王瑞心中感慨道。
其实王瑞并不知道:弩在汉代就发展至了顶峰,也许是太过先进,此后便没有太多根本性质的改变和发展了。
后世考古发现,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仍在沿用带机郭的汉式铜弩机。只是不知何种原因,唐宋弩机至今便再无实物出土,而弩也发生了缓慢的退化。
直至宋朝时,带机郭汉式铜弩机、望山刻度的消失,可以说是汉弩退化的重要标志。只是,这一退化可能在唐时业己发生,亦或
第四十一章 血汗工厂
“嗯!差池不了!”王瑞细细的将现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以及品检制度,和马举解说了一番。
马举虽然听不懂什么“流程”、“制度”这些从王瑞嘴中冒出来的新鲜名词,但他后来还是在走进制作弓弩的作坊时,惊叹不已!
王瑞将长弓和强弩的制作安排在了两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有一条完整的手工流水线。从原料进入作坊,就有两组人在进行着品检,每一组在找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毛病时,都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奖金。而这笔奖金,却是要从制作的工人和另一组品检的人的薪金中扣发下来。
在这样的制度下,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时时注意着每一个部件的品质。
一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够让全家老小吃上若干天的!
长弓和强弩上的各种器具,则被王瑞分解成不同的小组去制造。初看到这个状况时,马举甚至担心最后能不能组装得了。这各造各的,最后能拼到一起
马举可是和各种铁匠木匠打过交道的。他知道,这些匠人们,谁没有自己的一套规尺呢
但这个问题,却被王瑞完美地解决了。每个环节的墙上,都挂有一套全新的规尺和称盘。每个环节前后,都有一个王瑞称之为“品检员”的红衣人,拿着相同的工具在称量。
如果换到现代,王瑞军器作坊的管理可以说是最为严酷的血汗工厂。
每个人制作的部件都有识字的少年用“蚯蚓”般的数字作好记号,如果品检发现有失误或是疏忽,制作的工人,就会被鞭打罚钱。而罚下来的钱,则会成为品检员们的奖金。
品检员和每个环节的组长检查完,才可以传往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的品检员又要进行相同的品检。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上一个环节的品检员,则会被被鞭打罚钱。罚下来的钱,又会成为另一个品检员的奖金。
如此严酷地环环监控,层层品检,确保万无一失!
“三弟!你这可是秦制”马举问道。他少年时也曾跟着家中经商的长辈走过一些地方,可谓见多识广,觉得王瑞的这一套和古代的秦制很象。
后世考古研究人员发现,在秦国的兵器上刻着一些文字,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相邦吕不韦”。吕氏春秋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本历史文献,它的编撰者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当时秦国的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制造的物品上面。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正是秦事工业的管理机密。
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
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标准大批量制作高质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证。
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被荒蛮和蒙昧包围时,我大汉民族先秦人就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想到这里时,王瑞不禁一声叹息:纠纠老秦、煌煌大汉的子孙竟被野人般的满虏欺凌屠杀,另一时空中更是被西方邪教组织矮化为一朵小花,成为低贱的四等公民!
叔叔可以忍,婶婶不能忍!老子要以杀止杀!老子要让历史在这里转个弯!王瑞眼露凶光的暗暗发着誓。
“三弟!你又怎么了”马举见王瑞又习惯性发呆,知道他的思绪又飘到了九天之外。
 
第四十二 章 军营一日
“二妮!你就不能省着点吃把鸡蛋给你弟娃儿带回去!”人群中一个模样还算俊俏的小媳妇儿对着自家女儿吼道。
“娘,我要吃嘛!我要吃嘛,哇!呜呜呜!”这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儿哇哇大哭了起来,紧紧抓着手中的鸡蛋不放。
孩子的哭声顿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便一边吃着盘子里的东西,一边笑呵呵地看着这对母女傻乐。
“二妮,快拿来!二妮吃大饼,二妮乖!”小媳妇儿继续对自己的女儿软硬兼施地忽悠着。
“不嘛,我不嘛!我就要吃鸡蛋!呜呜呜!”这个叫二妮的小女孩儿继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大哭着。
“你这死妮子!你还要反了天不成”小媳妇生气地大吼着,就要上前强拿。
“嗯,嗯!呜呜呜!我不,我不嘛!”二妮双手抱着鸡蛋,拍打着两条小短腿儿,哭得成了一个泪人儿。
王瑞和马举也注意到了这有趣的一幕。这个让他觉得既欢乐又感伤的情形,立时把他带回到了前一时空的童年里。
王瑞前一时空是两兄弟,他自己是老大。他记得自己小时候,他那偏心眼的老妈就和这小媳妇一个样,可没少和他软缠硬磨地耍过花招。
想到这,王瑞苦笑着摇了摇头,走过来微笑着道:“大嫂!给她吃!一个鸡蛋嘛!等下还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