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武无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淡菊
任勇、姜楠楠、孟青青三人,见华老大再现强势的一面,情知已然无可更改,只得住口不言,表情很是愤愤不平。
至于风吹柳等五人,见新任统帅华枫如此威势,更是不敢再有妄议。
应对之策就此法埃落定,所缺者,任务分配而已。
此事华枫决定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华枫的这一决定,让任勇、姜楠楠、孟青青三人,再次深感失望。他们
第529章 整编军马(二)
余下一千五百人,包括那一百老兵和两门火炮在内,则尽归中军。
由华枫亲自指挥,廖家兄弟、多思过辅助。
虽各军皆有所属,但华枫认为一些基础性工作,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一个统一的标准,还是统一展开的好。
因此,他提议成立四个组。
……
决策谋划组,由华枫、罗战军、多思过组成,华枫为组长。主要负责情报收集,分析判断情况,作战计划制定,战时兵力分配,及战场组织指挥等工作。
军事训练组,由姜楠楠、任勇、风吹柳组成,姜楠楠为组长。主要负责基础科目训练、重点科目考核、弱项科目强训等工作。
执法监督组,由段今朝、孟青青、雷冲霄负责,段今朝任组长。主要负责纠察纠改违法乱纪人员,并对情形恶劣者,进行审判量刑。
教育引导组,由孟起、廖德远负责,孟起任组长。主要讲解一些搏斗技巧,生活常识,人生追求,道德品行,立世根本等。
筹备保障组,由肖云、雷冲天、廖德高负责,肖云任组长。主要负责筹备各类军需用品,其中以生活用品为主。
至于弓箭、战马、大刀、长矛等战斗物资,目前哪有条件筹集只能从敌军手中抢夺了。
……
华枫的提议,得到了与会众人的一致赞同。
他们认为,只有如此这般操作,北伐义军才有可能成为一支军事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才会真正形成战斗力、凝聚力。
这样的部队,才是一支能打胜仗、能打硬仗的部队。
尤其是带兵经验极其丰富的多思过,对华枫此举更是深感震惊。
此人心思缜密、大局观强、驭人有术,当真乃不世奇才。
然而却生不逢时,可悲!
如果条件允许,给他一支十万人的队伍,给他五年以上时间训练管教,其之一部,绝对会无敌于天下。
然而这一切均无可能,只能是如果,可惜!
一代名帅,尚未来得及崛起,就有可能就此陨落。
如此英才,却遭天嫉,可叹!
……
最后,多思过感叹一番之后,也提出了一条极为重要,但却被华枫等人所疏忽的建议,那就是制作战旗。
相较而言,不动声色的战旗,比激荡人心的战鼓,显得更加重要。
战场之上,高高飘扬的战旗,就是指路灯,就是航向标,就是定心丸。
旗在人在,旗毁人亡!
无论战斗场面如何混乱,只要战旗不倒,军心就不会乱,士气就不会减。
反之,如果已方战旗轰然倒下,或者突然消失,即便战斗场面占居一定优势,也会痛失好局。
……
多思过的一番提议,让华枫大加赞赏,让众人深以为然。
沉思片刻后,华枫大手一挥,决定制作九面战旗。
每面战旗均书上各军主将之姓,以示区别。
也就是华、孟两面,孟起、孟青青各一面、肖、任、段、姜、罗、雷。
其中,华枫之旗尺寸最大,并在另一面写上“帅”字。
其次,则数段今朝战旗最为显眼。
因为它不但尺寸较大,为示区别,还在另一面书上“无敌先锋军”五颗熠熠生威的大字。
其余几面战旗,则同等大小。
此项工作,就交由多思过完成。
……
这样,虽有可能暴露目标身份,但完全可以灵活处置。
在逞威之时,就让它尽情飘扬。
在伏击之时,也可偃旗息鼓。
至于掌旗手与护旗手,华枫早已有所考虑,就由新兵强训初期,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另外四十三名精兵十夫长担任。
每面战旗各配备二名掌旗手,二名护旗手。
九面战旗,共用去三十六人。
余
第530章 计中有计
他们商定的策略,共分五步。
第一步,利用炊烟迷敌、惑敌。
令中军的四批人马,每批两百人,在两两相隔十数里之外,挖造简易炊灶,放火生烟。
简易炊灶之数目,当然越多越好。以制造一支大军,刚刚在此地生火做饭之假象。
当然,不是同时烟起。
而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每隔三个时辰,燃放一次。
完成任务之后,立即隐蔽回撤、悄然归队。
此法,诸葛武侯也曾用之退敌。
……
第二步,乃是利用小股骑兵扰敌、乱敌。
此计华枫在二十日前,与多思过于牛头岭交手之时,也曾采用,效果奇佳。
不同的是,此次将增加两批人马。
与炊烟迷敌、惑敌一样,也是分兵四路,每路一百骑,分别在烟起之后数十息之内,于密林中来回驰骋、对空喊杀,制造有兵马行动之假象。
不过比筑灶生烟距离更远,时间更长。
因为,骑兵撤退速度快,完全可以离敌更一些。
这样一来,敌军不追心有不甘,追之却又来之不及,势必陷入进退两难之窘境。
如此,前两步谋略,才会产生草木皆兵、扰乱军心之效。
……
第三步,派遣精锐之兵袭敌、疲敌。
此法,华枫之前在会上已有所提及。
决定派出四组骑兵中另的一半,也就是每组一百骑,分别由各自组长率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对敌军进行袭扰。
出击时机,由各组相互商定,大致间隔半个时辰为妥。
出击次数,同一方向至少两次。
出击方向,变幻无定。
……
因为,间隔时间长了,敌军可能布防更加完备,有陷入重围之可能。
次数少、间隔短,不但达不到扰乱的效果,而且敌军很容易就可判定:先后袭击之人,绝非同一支军队。
偷袭方向如果像第一步、第二步那样,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也极易陷入敌包围圈。
因此,敌军绝对会有所准备:东南两个方位已然被袭,那下步是否就是西北呢
这样,随后袭扰的两支骑兵,很可能成为“虎口之羊”。
而间隔半个时辰,连续二次袭击,既可让敌反应不及,又无暇设防,只能疲于“救火”。
如此,“骑兵营”即保证了安全,还让敌无可揣度。
让敌不知义军到底有多少兵马,到底意欲何为。
从而进一步加大前面两步计谋之效果。
……
第四步,以“无敌先锋军”一部击敌、引敌。
分成四波次,每波一千二百余人。
段今朝所在一路,最后出击,成为引敌之主要力量。
至于其余三批次,其任务就是击敌。
一击即退,无论战果,绝不停滞。
撤退方式,不可直线而走,而是绕圈而回,让敌无可捉摸去向。
撤退方向,义军伏击地域。
这三批次袭击之目的,就是激怒敌军,让其“忍无可忍”,从而对最后进击的段今朝一路“无须再忍”。
……
第五步,集中优势力量围敌、杀敌。
前四步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都是为第五步打基础、作铺垫。
最终目的,就是杀敌。就是打击敌有生力量,削弱敌军。
如果前四步得以顺利完成,那么此计也就成功了大半。
如此接下的任务虽然繁重,但却极为简单。
而且,完成起来虽要付出代价,但却十拿九稳。
毕竟,敌军即便已经集中一处,也不可能举军追击千余之敌,最大的可能是派出前锋部队,最多也只会分兵一半。
这样一来,拿下此战,岂非比之牛头岭初战之时,更加轻松
……
当然,要想此计得以顺利实施,还有最关键的一环——伏击地点选定。
此刻,华枫正与罗战军、多思过一道,在附近勘察地形。
他们决定,尽快找到合适地形,尽快进入伏击地域。
因为,此时敌军尚未到达,他们完全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安排布署。
&
第531章 再现敌踪
客观而言,前四步即便有所失误,也不会对北伐义军造成多大损失。
而且,就连主动权,也仍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不过需要费些时日、费些功夫,重新寻找战机罢了。
……
华枫这位新官乍一上位,就“猛火”连连,烧得全军斗志昂扬、士气大涨。
虽然事务繁多、千头万绪,但一切却显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而且,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不过短短数日,华枫在北伐义军中的声望,就得以直线上升,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令必行、禁必止。”
名帅风范,一览无余。
因此,华枫之上位,也算是实至名归。
他能将统帅之本职工作,做得如此得心应手,是因为从身体心理、能力素质、知识储备等方面,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欲承君王之位,必承王冠之重。”
既有“承重”之能,又有“承位”之机,上位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
一日后。
北伐义军,除了少数任务特殊者,比如斥候、简易炊灶挖掘者等,其余人马已然全部潜入伏击地域。
当真做到了动如风、行无踪。
两日后。
五步行动俱已准备就绪。
负责利用炊烟迷敌、乱敌那批人马,甚至连柴火都已准备完毕。
……
三日后。
敌踪终现。
有斥候回转:“报告华统帅,发现敌军。”
“距离”
“六十里开外。”
“方向”
“之前中军来路。”
“数目”
“大约万余人。”
“有无骑兵”
“有,约五百余骑。”
“敌军可有分开”
“并无,集中一处。”
“好,辛苦了,再探!”
“是!”
……
斥候离去后,华枫并无丝毫犹豫,大手一挥,令各组人马立即各就各位,展开行动。
最终的打击目标:敌先锋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