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秦王府,哦不,应该是镇西侯府里,李自成召集田见秀等一众文武正在商议出兵之事,按照同朝廷的协定,他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出兵朝鲜。
出兵多少并没有严格规定,但不能低于三千。
虽然常宇和朝廷那边并没有说明出兵朝鲜的意图和目的,但李自成这些人智谋丝毫不逊朝堂那帮饭桶,不说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自是为了灭鞑子做准备。
在打鞑子前,先把那个忠心的干儿子给解救出来。
与公,既然投诚了就得听朝廷的话,就得听令出兵。
与私,李自成想的可就多了,那可不是简简单单出兵,也不是帮那干儿子那么简单的事了,他还得为自己谋划后路,而且他觉得这个契机,这个机会都是天载难逢,他甚至都忍不住给自己一个大逼兜,猪脑子啊,天天在院子里闹腾个毛啊,这一亩三分地能折腾出个毛线,还弄得狼狈不堪,为何早就没想到,走出去啊!
天大地大,海阔任鱼跃!
朝鲜怎么来的,当年不也是那些前辈们走出去才建立起来的么。
想要在自家院子里自立门户,朝廷会照死的削,但出去之后想怎么祸害怎么祸害,哪怕你从朝鲜一路砍到日本,朝廷不光不罚搞不好还会提供支持,到时候挂个藩属国在朝廷那儿就是了,那才是一方之王,想干啥干啥,在国内除非你干掉了老朱家,否则即便你费劲心力折腾封王了,可国内的藩王和圈养的猪有啥区别啊!
从常宇提出让他们出兵朝鲜那一刻起,李自成这些人的视野瞬间就开阔了,他们开始庆幸当初和谈的决定,甚至有些感激那个原先发誓要抽皮扒筋的大太监给了这个机会。
常宇曾经点过李自成:外边的世界很大,李自成当然也知道常宇的心思,那就是利用自己安内攘外,但他给的这个价码或者说画的饼确实吸引人。
有多划得来呢,连原本反对和谈,且和谈之后非常不满的刘宗敏都反应过来了,觉得真尼玛不错!
特别是上次和李岩聊的那么一会儿,让这个铁匠的心也活了,他知道若再这么下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李自成要自己死,朝廷也会要他死!
如果不想死,那就两条路,一条接着反,但是自己单干估摸下场很惨,要么就投奔张献忠,可那厮也不是啥好人,而且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剩下一条路,那就是走出去为朝廷建功赎罪或者在国外打天下。
刘宗敏也想走出去,他知道李自成容不下自己了。
是时候给自己准备条后路了,只要走出去,各凭本事那朝鲜王未必就是你姓李的,那时候朝廷才不管是姓李还是姓刘,他们要的是那块地方有个听话叫干爹不祸害自己院子的人就行了。
最不济,你拿了朝鲜,老子去拿日本,那琉球总行了吧,再不济安南那边好几个小国呢,以老子实力总归能干掉一个吧。
刘宗敏的心思活了,烦恼也多了起来,因为他要防备李自成对他下手,还要想着怎么才有机会走出去,可这次出兵朝鲜,大太监点名田见秀去。
可田见秀是李自成的心腹部将。
若其在朝鲜成了事,那自己毛也落不着。
这让刘宗敏很着急,但他没有朝廷的旨意又不可能随意发兵出境,别说出国境了,他无令带兵过黄河界都会被视为造反。
朝廷不点将,那就得自己请战,这时候刘宗敏才意识到,自己人缘太差了,朝廷那边决然对他鄙夷至极,简单来说自己都够不着能给朝廷那边说上话,而且冒然请战,却被被调往别处那可麻烦了,刘宗敏不傻,若是调往别处剿匪什么的,十之八九就是借故杀自己。
他可以出兵打仗,但只去境外。
所以眼下自己急需一个能够得着和朝廷说上话的中间人。
于是他想到当朝八大柱国之一,黄河总督李岩!
李自成这几日在和心腹盘算商议朝鲜之行的种种可能,各种细节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虑周全,因为事关将来,事关存亡。
而刘宗敏这几日也足不出户,在府上召集一众心腹密谋。
这事瞒不过李自成,但也不过一笑置之,他料定刘宗敏现在不敢反,只要不反,就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无非是想着怎么提防自己杀他罢了。
还有一人,近日十分头疼。
那便是李过。
李过在秦王府里有一个独立的三进院子,这几日除了和李自成议事之外,他也是足不出户,因为他掌管的一个组织近日出了个麻烦。
朝廷有东厂,有锦衣卫,行刺探情报,监视刺杀刑罚官员及百姓之责。
而在贼军内部也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叫神策。
这个组织和东厂锦衣卫略有不同,他侧重点不是在监视刺探手下那些头目,而是朝廷的官员,且这些组织成员多是江湖和绿林道人物,头目隐藏各处监视官员,刺探情报,刺杀目标极为隐秘。
是贼军军方情报组织之外的一个情报兼行动组织,由李过全权负责。
神策之下,有天煞,地仙,两人掌管东南西北四宗,每宗之下有长老,龙头若干,据说都是武艺高超之辈,毕竟贼军都是绿林道起家,不缺绿林好汉,也不缺江湖高手。
神策在成立之后,秘密建功无数,比如攻城掠地之前,他们也会潜入城中刺探情报,收买叛徒内奸甚至说服,刺杀守城官员。
很多城池,因为奸细内应或者守将官员身亡而破城,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有野史记载李自成东征,打太原时策反内应张雄,以及后来提前联络大同的姜瓖,都是神策的人所为。
而在这一年来,神策最成功的手笔,则是歪打正着接触到了李自成集团最痛恨的头号敌人,东厂督公常宇!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自成等人都激动地浑身起鸡皮疙瘩,因为他们太痛恨常宇了,太想让他死了,可是正常手段根本杀不掉他的。
地仙竟偶然和常宇成为了朋友。
不过李自成等人商议之后,决定不可冒然行动,不能轻易暴露了身份,必须要有万全之策然后一击即中!所以他们一直忍着,徐徐图之以求一剑封喉。
只是还没等到极好机会时,和谈了。
但这并不影响,李自成集团继续暗杀常宇。
理由很简单,常宇若是死了,他们更安全!
朝廷如今若依仗的不过就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太监,以他来打压平衡局面,就像当年以魏忠贤对抗文官集团一样,但若他死了,没了常宇的朝廷就是一个烂摊子,不论李自成是否再反,朝廷都不敢怎么滴他!哪怕他依然是投降了,朝廷还得好言好语哄着,连个冷脸都不敢甩。
所以,自己降没降都不重要,但常宇死了,就绝对是一件利好的事。
可哪知,突然之间那地仙就失踪了,说是在河北境内孤身跟踪入了城的常宇,然后就失联了。
结果直到十余天才发现就埋在城外。
被杀了!
有的说自杀的。
厉行天是李过的左膀右臂,关系也非常好,闻其噩耗,垂泪哀嚎。
随后又有东宗宗主中了套被擒!
时间正好是在常宇来潼关和谈前,这让李过震惊不已,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大太监以毒攻毒,他除了东厂和锦衣卫的外又豢养了一股势力,同样以江湖人为主的势力!
这段时间在西安城搞暗杀的那股势力,或许也是他的人。
短短时间内失去两员大将,让李过心痛震惊,正盘算是否要调整部署时,噩耗又来。
西宗派往武昌的两个龙头,竟突然失联了!且很快就被发现了两个埋在荒野的坟头,而根据线索现实,应该是大太监亲自动手的。
理由有二,和厉行天一样都刻木为碑,都以义士相称。
大太监竟和他们巧合同路,难不成是去武昌?去哪干啥?
李过一拍大腿,就了然了。
他派人去武昌就是因为常宇露了口风说左良玉死了。
左良玉死了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处理不当就会爆发大乱,大太监怎么可能亲自走一趟,只怪自己当时蠢,还以为他和李岩一起北上回京了呢。
只是……这太监怎么那么大的心,老喜欢自己瞎溜达,还有他杀了神策三人,都给立碑还称之义士,好像毫无恨意,反而相敬,这又是为何?
李过想不通,所以他快要发疯了。
因为他发现他对这个大太监有着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是大顺军的头号敌人,杀了不知道多少义军,于私,他杀了李来亨,李过对他痛恨至极。
而另一方面,他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太监又佩服的很!能文能武,运筹帷幄和冲锋陷阵都一样的所向披靡,玩谋略阳的阴的信手拈来,这种人就是天之骄子,你不佩服都不行。
这种心情实在太矛盾了,所以李过觉得自己真的要疯了。
你很出色,但不并不影响我要杀你之心,李过在心底怒吼。
扶明录 第1922章 蛋糕就不给你吃
西安城里的三个大佬各自被烦恼所扰,北京城的帝王至尊何尝不也正皱眉抓狂。
武昌城里头出了大事,左良玉死了,这个消息常宇第一时间就八百里急报崇祯帝,初闻之下崇祯帝也是惊慌失措,他知道左良玉突然暴毙可能引发的乱局。
这不同于刘泽清的死,可即便是刘泽清死那会儿他手下也差点暴乱,若非李岩黄得功等人都在旁边以大兵力死死压住,毫不夸张的说,若换个地方,若换了别人,马花豹那伙人当时必反!
好在送这个消息的同时也送了颗定心丸,常宇亲自去了。
可随后,春祥说常宇在洛阳之后,就断了消息。
确切说是,不能实时跟踪实时定位了。
崇祯帝心里头就开始打鼓了,都啥时候了,你这小子还这么贪玩。
果真是你担心啥就来啥,袁继咸和吕大器的密奏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般的奏疏送到皇帝跟前都是要经过内阁的,但这密奏则不同,而且他俩用的不是邮政,是东厂顺风。
这条线不经过内阁。
崇祯帝一看,你大爷的,左良玉都臭熏天了,那边眼瞅着就捂不住了,可常宇还慢吞吞的不知道溜达哪去了。
那边是快瞒不住了,这边也没必要瞒了,崇祯帝急召内阁,左良玉完蛋了,你们说怎么办。
我类个去,阁臣炸锅了,这么大的事,你现在才说,你可知道处理不当的后果。
各种吧啦皇帝的不是。
崇祯帝也懒得辩解,别比比了,说咋整吧。
当然要先稳住他们啊,比如先派人去安抚去吊唁……崇祯帝冷冷一笑:“常宇早令袁继咸和吕大器去了”。
众阁臣一惊,常宇不是在黄河那边么,这太监也太神了,能提前知道左良玉死了,且立即做出反应部署,尼玛,不服不行。
既然都派人去安抚稳住了,那还要咋地?
你当左良玉麾下那几十万将士都是三岁小儿啊,说两句好听的,丢颗糖果,就啥事没了?
得拿出些实在的!
得给些什么好呢?
武昌城。
左良玉病重,袁继咸,吕大器前来探视顺便巡视军务,召集在外将领回城议事。
这些将领一开始不疑有他,纷纷回武昌探病,却都止步病房外,好在有两位大佬在周旋拖延,每日以各种军务问询为由分散诸人注意力,让他们忙于应对。
不过这年头哪有吃干饭的,左良玉病重成这样子,那是活不久了,诸将心里头都开始各自盘算小九九,左良玉只要一死,人心必散,就看朝廷给什么价码了。
这个时候也逐渐有人回过味来,袁继咸和吕大器真的仅是来探病和巡查军务的么,真的这么巧合和这么简单的么,怎么感觉这俩人就是来问价的。
而且,左良玉真的还活着么……
左良玉死了。
就在这日,回城的众将领突然被紧急召至总兵府,然后大门一关,左梦庚披麻戴孝哀嚎不止,众将恍然,惶然。
死了!
随后吕大器和袁继咸召众将于大堂说左良玉病故此事体大,为免生乱诸将不得离开总兵府,静候朝廷圣旨。
诸将这才反应过来,被软禁了。
总兵府已被金声桓的人团团围住,另有武昌城内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违令杀无赦。
别说想趁机翻墙溜走或者传个口信与外界,哪怕是上个茅厕都有人盯着。
这个时候,原本就有疑心的人也确定了,左良玉绝非刚死,从袁继咸和吕大器前后脚赶来巡查军务,到有风声说黄得功和王体中率部沿江西进,以及左良玉这才刚死,两个老狐狸就能从容不迫的按部就班,滴水不漏,这说明他们早有预谋!
只不过现在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两个老狐狸在武昌城内和左梦庚密谋了快半个月,方方面面的细节都做好了准备。
这个时候众将不管心里有什么小九九,也只能干瞪眼。
干瞪眼等着,他们也想看朝廷如何应对,皇帝的圣旨开了什么价格。
左良玉病故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武昌城,全城为之哗然,消息随即往外蔓延,街头巷尾百姓议论不绝,麾下各部兵马也是蠢蠢欲动,但因为各部将领都在总兵府内,说是要商议军务以及善后之事,所以暂时还都在可控之中,并没出现什么乱子。
也有的手下怀疑上司被软禁,前去总兵府试探,果真被拦着不让进,但依然见到了自己的上司,就站在门里头挥了挥手:吾安好,有要事相商汝等先回勿再来扰。
手下想了想也没再怀疑什么,毕竟都知道左良玉一死会有很多事棘手事情,处理后事还是次要的,如何重新洗牌分蛋糕要好处,奔前程才是这些将领们最关心的事,想必他们现在就是关起大门讨论这事呢,至于是留下是走还是反,那还要看商量的结果能否满意。
而事实上也如他们所想那般,两个老狐狸大门一关,天天在里头给诸将洗脑,收起你们那些小心思吧,老老实实的给老板打工,别总想着做带头大哥,如今李闯都投诚了,混江湖没前途咯,难不成你自以为比李闯还牛逼么?
东厂大太监打仗那么厉害,在朝廷最困难的时候都能拳打李闯脚踢多尔衮,如今他又多了李闯这把大砍刀,还有谁收拾不了的,张献忠?
那您瞧好吧,且看他还能蹦跶多久。
警钟天天敲,一天敲三次,次次不一样,原本有小心思的将领被他俩越敲越是一身冷汗,而且更震惊的是在他们吊唁左良玉的时候闻到那香料都无法抑制的冲天臭味就知道,这少说也死了半个月了!
这说明啥,至少半个月前朝廷就知道左良玉死了,而且左梦庚也偷偷透了点底:确实死了好久,可前脚死,后脚俩老狐狸就来了,朝廷就像提前知道了一样,早做好了各种准备,这又说明了啥?
说明朝廷的眼睛一直盯着这里,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而且早就做好了万全之策!
你有别的心思,那就好好掂量掂量着吧。
当然了,左梦庚为了拉拢人心不承认自己故意对他们隐瞒消息,说是一早就被城中锦衣卫暗探给控制了,逼他不准泄露消息。
众人听了更是胆寒。
这也忒吓人了啊,锦衣卫当真是无孔不入。
被软禁的第四天圣旨到了。
总兵府内,众人激动又紧张。
朝廷痛失大将,皇帝如何伤心等等一番说辞之后,便是兵不可一日无将,武昌重镇不可无主,念左良玉生前之功,荫其子左梦庚为显武将军,守备武昌……
额……众将哗然。
从四品的军衔,正五品的军职!
这啥呀!
左梦庚和他的一众幕僚的脸,顿时就黑了!
心里的小九九落了空,被两个老狐狸和朝廷给算计了。
要知道他爹可是手握数十万大军的武昌王啊,人走茶凉的也太快了吧,若是树倒猕猴散你们落井下石倒也罢了,问题是这猕猴都还在呢,你们就敢这么下手!真的不怕乱么?
虽说我年纪轻也没啥军功,但就凭我是左良玉的儿子再怎么着也得给弄个副总兵或者正三从三品吧。
你现在一个守备就把我打发了,别说老子不乐意,就是手下那么多人也不愿意啊不服气啊。
果真,诸将心里是各种不服不爽啊,左良玉之前干恶心事是多,也曾有反心,朝廷对他厌恶痛恨至极众人心里也都是明白的,但是你们这样也太心急了,就不怕烫着嘴么。
真当俺们是摆设,不敢生事?
“加王允成总兵武昌,马进忠为副……”随着宣旨太监望下读,众将先是哗然随后瞠目结舌,面面相觑用眼神交流!
架空,分化!
左良玉手下以王允成和马进忠实力和势力最为强大,朝廷顺势给他加官进爵,然后给左梦庚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意图很明显,你俩斗去吧。
王允成和马进忠势力本就大现在朝廷又给了甜头,他自然不会反,从而还会吸引一批小山头追随,而对于左家,朝廷并没有真的直接给拍死,这样既不会落人口实也还给王允成和马进忠留了个绊子,可谓一举两得。
两人自此之后不可能再一条心了。
之前我给你老子打工,现在你给老子打工。
而左梦庚你若想往上爬,那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了,你爹死的早算他走运,活着朝廷早晚收拾他,至于你,要么就继续给大老板当个中低层领导打工,要么你有本事就自立山头当江湖大哥去。
你敢么?
你爹在的时候一呼百应,你爹死了,你呼有几个会应的。只怕是现在手底下人都在想着怎么去巴结王允成去了吧。
一道圣旨,众相缤纷。
左梦庚和一众幕僚面若死灰,他知道一切成空,且很快连着总兵府他都要搬出去了,王允成和马进忠两人看似面无表情实则仔细看便可瞧出两人脸上都有若有若无强忍不住的笑意,而余下诸将但凡能叫的上名的大小也都有晋升,有人甚至都要忍不住立刻去给王马两人道喜,只是突然意识到这边还在办丧事呢。
而表情最丰富的还当属袁继咸和吕大器,从皱眉,惊讶,意外,到面无表情到似笑非笑。
这安抚之功,两人是稳了。
但这道圣旨还是出乎两人意外,本以为朝廷会给左梦庚一块大蛋糕,然后余下人一人一块糖来安抚,可谁知,蛋糕给王马,左梦庚落了块口香糖,也就刚嚼着那几口舔,之后索然无味。
仔细想来又觉得朝廷这棋下的妙。
左梦庚无功无德仅靠他老爹生前那点余威服不了众,给他蛋糕反而容易惹出乱子,而且朝廷本就厌恶他父子,倒不如重新提拔一个听话的龙头大哥,既能稳住局势还能拉拢人心,更重要的还能打压左梦庚派系,多少能解点心头之恨,还能给王马添堵让他俩不至于飘。
总而言之,左梦庚一派,暂时算是无出头之日。
左良玉一死,左家没落了。
他辛苦经营数年,都给王马做了嫁衣。
你说朝廷坏不坏。
朝廷一定会说,这坏主意是别人出的。
忙活了半个多月,终于尘埃落定,吕大器和袁继咸总算松了一口气,但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俩知道,山雨才刚来!
扶明录 第1923章 辩真
两个老狐狸坐镇武昌城将一场极有可能出现大乱的风波有惊无险的给压住了,而这个时候东厂那位爷还在游荡他的江湖呢。
江湖哪来那么多人情世故,就他么的是打打杀杀!
走出二百里山路的常宇恶狠狠的骂了一句。
这一路又遇到几股小毛贼拦路索要财物,常宇气不打一处来,拔刀就要干,毛贼不是强盗一般都是拦路恐吓勒索过往商旅弄点小钱花,极少来真的,而一般商旅也都花钱买平安,何曾见过常宇这样的拔刀就冲过来,毛贼见他凶悍落荒而逃,常宇懒得追也追不上,气的骂了一路,同行商旅跟着附和不已,这一路他们简直快喜欢死这个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打架又喜欢吹牛的少年了,和他走一起太有安全感了。
出了山便进入孝感地界。
后世这个地方有两个城市,孝感和孝昌,但这时候就只有一个城池叫孝感,出自东汉董永卖身葬父原本叫孝昌后来为了避唐朝某个君主名讳改为孝感,隶属德安府距离武昌差不多两百里地,这儿已属于湖北,同样也属于左良玉的势力范围了。
出了山距离孝感城还有数十里地,常宇这几日在山中没吃好没睡好,便想着早些进城大快朵颐一番,于是驱马急行,眼见那黄道人赶车技术娴熟,好奇问他:“你真的是道士?在道观里不修法学驾车了?”
黄道人再三肯定自己就是个道士。
“那你度牒呢,拿来咱瞧瞧”很多人以为度牒只是官方给僧侣的身份证,其实道士的也叫度牒。
“早丢了”黄道人一脸苦涩:“少爷,您瞧贫道有必要说谎么?”
“确实没必要,但是你们这种野道人满嘴跑火车嘴里没句实话”常宇哼了一声,那黄道人一怔,火车?
蒋发在车里头大笑:“少爷这话说的没错,那李慕仙嘴里十句话有半句是真的都不错了”。
嘿,倒是有点想他了,常宇遥望孝感城又扭头看了一眼黄道人:“你骗的了我,但绝对骗不过他”。
孝感周边水系发达城西有河,名滚子河又叫磙子河,城南还有一条澴河,河套河最终都入了长江,天近晌午时常宇奔至城外,却没着急入城,而是在磙子河边歇脚,黄道人忙着饮马洗马,干活是相当的勤快又有眼力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