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武松要救潘金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红掌清波.QD

    潘金莲依然戴着面纱,但从她那美丽的大眼睛里,可以看得出她的心情很是愉悦。因为,她清早起来,是为了去取那只鸯鸟。老板没有食言,果然连夜赶制了一只和被踩碎的那只一模一样的鸯鸟。

    见到武松,潘金莲有些娇羞,但还是忍不住欢快地举起一对鸳鸯鸟给武松看,说:“武松哥,你看!”

    武松笑着说:“嗯,真漂亮,就像活的一样。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潘金莲虽然没有念过书,但还是听懂了武松后面脱口说出的这句诗,美丽的大眼睛顿时更加一亮,更加神采奕奕,却又双耳赤红,娇羞无限,垂首轻声道:“武松哥要记得今天说过的话才好!”

    武松心头猛地一跳,顿时大囧。其实,他刚才只是脱口而出,并无深意。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个用得泛滥成灾的句子,他此时也没有多想,纯粹是前世记忆导致的条件反射,才随口吟出这句诗的原句。

    可是,听在潘金莲的耳朵里,这却分明是武松在向她表白心意啊。

    为免尴尬,武松连忙转移话题,问道:“金莲,你看到我哥哥了么”

    潘金莲道:“大郎哥哥啊,没有呢。我们这些天一直忙着赶路,也许他想多休息一会儿,现在还早,不打紧的。”

    武松却心头有些不好的预感。因为,世界上他最了解哥哥武大郎。武大郎素来勤劳,以往总是天还没有亮就会起来做炊饼卖,从来不赖床。武松毕竟是个青年,过去习惯游荡,睡懒觉是经常的事情。记忆中,自从父母去世后,就没见哥哥武大郎比他后起床过。

    如果武大郎比武松还后起床,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病了。

    武松正要上楼去问,却见和武大郎一个房间的马车夫从楼上匆匆下来,一见武松,便急促地道:“哎呀,大郎一个人走了!”

    武大郎并没有什么文化,但居然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大意是:“二郎,哥会卖炊饼,你和弟媳放心!”

    意思当然是:他能够用卖炊饼养活自己,要武松不要担心他。

    马车夫对武松道:“昨天晚上,大郎悄悄地告诉我说,他要一个人离开,免得跟着你连累你,夹在你和潘家小娘子中间碍事,等你没事了,和潘家小娘子成亲。。。。。。”

    潘金莲无比娇羞,武松连忙断喝道:“住口!我和金莲清清白白,断没有别的关系!”

    马车夫道:“反正大郎是这么说的。他还说,现在你和他兄弟俩没了父母,长兄为大,他已经代表父母同意了你和潘家小娘子的婚事。。。。。。”

    潘金莲更加娇羞,武松急得连喊:“别乱说!住口!你只告诉我,我哥哥到底说他要去哪里”

    马车夫道:“这个他却没说。我当时还只道大郎是随口说说,还劝他,如果你要和潘家小娘子成亲,他做哥哥的难道不该在场主持,怎么可以独自离开大郎说他知道你和潘家小娘子要去仓州,到时候自然会再来寻你!”

    武松大急。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事有转折
    武大郎在闯破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后,就是威胁她:“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正是这句话,导致潘金莲和西门庆动了杀机。西门庆知道武松是打虎勇士,害怕武松回来找他报复,这才听了王婆的唆使,同意和潘金莲一起毒死武大郎。

    因此,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武松间接害死了哥哥。

    当然,这只是前世书中所写的那个武松。

    但正因为如此,这一世穿越过来的武松,就心怀愧疚和警惕,不敢再犯前世的错误,轻易丢下哥哥武大郎一人,让他再遭到别人的欺负。

    此前,武松曾经留下武大郎一个人在贝州,自己独自回清河县闯张家堡。但那也是为了救潘金莲、铲除张大户这个恶魔而不得不然。事实上,回来后,武松就是很后悔很担心哥哥的。

    现在,哥哥武大郎一个人独自离开了,怎么能不叫武松特别担心忧急

    武松甚至担心,昨天晚上自己出手惩治了那个意拳门下的“师弟”,夺得了拳谱,会不会因此导致哥哥遭到报复。若是那样,自己就更加罪过大了。

    忧急归忧急,武大郎就是找不到。过了一天一夜,居然没有半点头绪。

    潘金莲不忍心看武松那焦急的样子,想劝他,却不知道从何劝起,想了想,道:“武松哥,我们初次来到深州,人生地不熟,找人很难,要是能够请个熟悉本地情况的人来帮我们找,也许就能发现一些线索了!”

    武松一听,不禁自觉惭愧:我这是关心则乱,因为过于担心哥哥,反而失了方寸。沉吟了一下,有了计较,对潘金莲道:“金莲,你说得太对了,提醒了我,我去去就来!”

    武松又离开旅馆,去到街上,却是去找了街边一个年纪虽大、身上虽脏、看起来却人很精神的乞丐。

    给了他一粒碎银,对他说明了自己的要求。那老乞丐见到银子大喜,笑得露出满口黄牙,立即点头哈腰,满口答应,笑眯眯地去了。

    黄昏的时候,那个老乞丐带着两个年轻乞丐,来到旅馆,找到了武松,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有人看到,一个长得极矮极丑的人,清早就搭上了一辆出远门的马车,却是出了深州城的南门,往南方去了。

    武松一惊,道:“往南方去难道我哥哥要回清河县”

    其中一个年轻乞丐道:“却不知是不是回清河县。小人当时就在路边,依稀听得那赶车的人说,这次是出远门,要去汴京!”

    武大郎独自离开,居然是要去都城汴京武松想了一下,哥哥知道自己在清河县犯下的事情不小,想必不会是要回清河县。倒是武大郎很少独自出门,未必分得清东南西北。而汴京此时乃是大宋的都城,民间传说是比天庭还要繁华,过去武大郎闲谈时,也曾经提起过,他听人说汴京如何繁华,若是到汴京卖炊饼,一天就是做一万个也不够卖。

    因此,不愿意做武松和潘金莲的电灯泡、拖累武松的武大郎,反正无处可去,也分不清方向,随便搭辆车跟人去汴京看看,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武松现在颇有些金银钱财,自然给了不少让武大郎拿着。因此,武大郎只要不再遭遇在贝州被人抢的情形,身上带的钱大可以支撑他去汴京。而有了在贝州被抢的经历,武大郎自然会更懂得财不露白,这点武松倒略可放心。



第一百七十章 清河终章
    怪不得,武松带着哥哥和潘金莲这一路逃来,居然始终不见官府有追捕的风声。原来,是有徐恩在清河县善后,彻底解脱了武松的罪名!

    这也就意味几件事:赵尔果然是在与马奎的一战中,被马奎杀死了;张家堡已经彻底灭亡;知县徐恩谅解了武松,仍然赏识他;徐恩又变成了从前那个一心要推行变法改革、救济百姓报效朝廷的难得好官。

    徐恩的这种转折,看似突然,其实却不难理解。

    当日徐恩和武松同陷张家堡,武松昏死过去,徐恩势孤力单,又被蔡京密使赵尔和张大户联手逼迫,一时心灰意冷,答应了赵尔和张大户的全部条件。

    如果,赵尔和张大户不死,徐恩将和过去许多在清河县担任过知县的人一样,从来时的意气风发,颇想有一番作为,变成后来的与地方豪强沆瀣一气,沦为行尸走肉。

    但是,徐恩毕竟是个少见的有情怀、有志气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或许也会向现实低头,在权势面前选择明哲保身;但是,他们的心中毕竟仍然保留有一份良知,如果有机会,他们也还是会想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百姓做点实事。

    一方面心有良知,一方面随波逐流。在官场上,这种“人格分裂型”的官员在所多有,也是中国这类传统威权社会里的一大官场特色。

    在官场上,即使你有良知,面对比你更强大的权势和现实,你不同流合污,那就只有被彻底清洗一途。

    所以,要想在官场上立足,有时候就不得不把自己的良知包裹起来,与肮脏的现实混同一色。

    徐恩当初在张家堡屈服于赵尔和张大户,就是出于这种心理。但是,赵尔和张大户都死了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去了张大户这个清河首霸,地方豪强一时间群龙无首,就又以徐恩这个知县大老爷权势最大了;赵尔一死,则如何向蔡京报告,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徐恩手里。

    这样一来,原本一败涂地的徐恩,瞬间又翻过来成为了清河县政局变动的最后胜利者。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又会良知复萌,要继续推行自己的变法改革理想。同时,他一直是真心赏识武松,既然赵尔已死,现在他徐恩在县里最大,他当然就可以为武松洗脱罪责。

    人才难得,徐恩其实还是希望武松再回到他身边,协助他变法改革。

    不过,武松能够理解徐恩,却再也不会回到清河县去了,更再也不会屈居于徐恩之下。毕竟,徐恩在张家堡那么快就屈服了,就把潘金莲送给了张大户,这样的人,不值得武松再为他拼命。

    哥哥武大郎应该也不会回清河县,因为,他还不知道清河县现在的局势。从乞丐们讲的情形来看,武大郎去汴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武松为什么会去找乞丐们帮忙打探武大郎的去向呢

    穿越前看多了武侠小说,虽然知道,金庸小说里所写的北宋丐帮势力强大,有九指神丐洪七公、大侠乔峰等英雄好汉,这些可能都是杜撰,但是,既然穿越过来了,情急之下,也就不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这个时代的丐帮是不是真有那么神通广大。

    其实,乞丐们未必真的成立了帮派,更未必都有武功,不过,说到找人这项本事,找乞丐帮忙却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捷径。

    道理很简



第一百七十一章 美好前程
    远山如黛,长河如练。大宋的江山,万里如同锦绣。

    官道上,一骑二乘,疾驰而来。马上一男一女,男的虎背熊腰,面目俊朗,充满阳光英武之气;女的虽然蒙着面纱,但明眸善睐,身段窈窕,气质独特,一看也是少见的美女。

    这对俊男美女,不用说,正是武松和潘金莲。

    两人一路边走边查访,希望能早点追上武大郎。武松挂念哥哥,眉宇间始终有点郁郁之气。虽然坐在马上环保着潘金莲,却心无旁念,只是想着哥哥。

    潘金莲坐在马上,感受着身后武松传来的那强烈的阳刚男子气息,心摇神动。她,毕竟是个已经到了怀春年龄的美女女孩!

    突然,她又展开宛如天籁的歌喉,唱起来: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曲唱词,从潘金莲那美丽的樱唇中唱出,真是极尽婉转灵动,让人感到入耳入心。

    武松开始是一愣,随即便听出了,这正是苏轼苏大学士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写得太好了,以致在千年之后的穿越时代,依然脍炙人口,十分有名。武松纵然不是文艺小青年,对这首词也是非常熟悉的。

    随即,他也理解了潘金莲特意唱这首词的心意。这首词的主旨,是苏轼怀念在远方的弟弟,表达了“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的豁达情怀。显然,潘金莲是在用这首词,宽解牵挂哥哥武大郎的武松。

    武松的心里,还真的因此豁然开朗。

    他本来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事情拿不起放不下虽然心中牵挂武大郎,但这首词却让他意识到,牵挂也是无用。用心去找哥哥武大就是了,却没有必要因此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想到这里,武松终于眉宇一松,由衷赞叹:“金莲,这首词,你唱的是我听过的中最好听的!”

    潘金莲心中一宽,道:“这首词也是奴最喜欢的。奴虽然没有念过什么书,却最喜欢苏东坡先生的词。他的词,真的一唱就让人觉得心都被他照亮了似的!”

    武松道:“对,苏东坡的词,确实是世上最好的,就是千年之后。。。。。。。也一定会流传的。”武松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潘金莲:“那你喜欢李清照的词吗”

    潘金莲沉吟了一下:“李清照李清照是谁”

    武松暗道:莫非我记错了年代了,这个时代李清照还没有出生可是不应该啊。便又道:“李清照是个女词人,又号易安居士,词也是写得极好的!”

    潘金莲恍然大悟,道:“原来你说的是易安居士!她的词,奴当然也是最喜欢的!”

    原来,潘金莲知道李清照对外的名号易安居士,却并不熟悉她的真实闺名。她随即便又唱起了李清照的一首词来: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第一百七十二章 拦路何人
    连马都似乎受不了这一吼,嘶鸣一声。武松赶忙一紧缰绳,才把马停住。

    前面山坡上,一个高大的人影腾地跃下,拦在路中。武松一看,那人披着一头短发,满脸胡须拉扎,鼻子阔大,双眼却似虎目一般炯炯有神。身材高大不亚于武松,背着一个包袱,身上衣服风尘仆仆,腰挎一把戒刀,右手握着一柄长长的奇形怪状的铁东西,像是兵器,全身上下透露着一股让人见之生畏的煞气。

    这样子,一看就是拦路劫财的土匪。

    武松心中戒备,却沉着冷静,神色不动半分,淡淡道:“你待怎的”
1...3738394041...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