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文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香港大亨

    虽然,林棋不是专业的金融投机者,但拥有赚钱的机会不去把握,这不符合企业家精神。

    没错,企业家精神就是给企业创造价值,能够给整个人团体创造更多的效益,就果断去把握。更何况,林棋又不是那些神经病,外汇市场保证金交易,几十倍百倍保证金,涨跌千分之几财产就损失的大半,涨跌百分之一就爆仓的那种赌徒玩法。

    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所以全世界大部分的投资者,有的不使用保证金交易,百分之百使用自己的本金。即使用杠杆,往往也就接入几倍杠杆,这样投机者可以承受30左右的波动。

    而外汇市场很多投机者认为波动太小了,所以,为了扩大波动的收益率,所以,采取了拆借几十倍几百倍的资金,来放大涨跌的波动。以至于,外汇市场的投机风险,往往未必比股票期货市场要小。

    尤其是港元这么疯狂的波动,别说几百倍杠杆投机汇率了,就是几倍杠杆投机,判断失误早就爆仓跳楼无数遍了。

    林棋可以想象,81年以来香港的投机者有多惨,股市的投资者排队上天台之后,投资地产的投资者是差不多走上类似的道路之后,即使是持有现金吧,妈蛋,港币也从58跌破了8,而且,还看不见底部

    所以,最好的做法的保守,林棋在企业界看来,已经相当激进了,比如,盘古主机激进到了亏本销售,一分钱毛利都没有,这种做法还悄悄的憋在心里,绝对不能对外宣传说我亏本销售,否则,会引发反倾销的诉讼。

    但比起疯狂的金融投机者,林棋就是比较克制了,即使信息比谁掌握的都多,也只敢通过正常的企业信贷的方式借款,而不是找高盛摩根士丹利之类的机构开外汇投机账户搞复杂的投机和对赌。

    毕竟,企业家被挤兑破产的规程的缓慢的,即使失败的企业家,从露出败象到破产,往往也需要几年时间。这个规程,给予优秀的企业家足够反败为胜的机会。但是,金融投机失败爆仓破产的效率却是一瞬间,远远比正常的生意的效率要高的多。

    大型机构机构,大致上等同于全球开连锁赌场,提供几千万上亿赌徒下注服务。有时候赌场自己也下场赌博,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后来的雷曼破产,以及德银疯狂的投机金融衍生品,造成了连续巨亏。

    这些金融机构长远而言,最好就是不下场自己赌博,只对赌徒提供服务,这么一来即使生意冷清,也不过减少收入,还算是低风险的生意。但一旦金融机构从服务者,变成了自己也下场赌博,那么一旦投机失败,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远远超过普通赌徒赌输的后果。




第228章 既当裁判又下场踢球
    1983年9月末,新创业电子公司临时股东会议和骨干员工会议召开。

    由于公司实行的是股东和员工身份重复,所有的员工未必都是股东,但所有的股东都是员工。

    正常退休的情况下能够持有股权,但是,去世的股东不能把股份让其财产继承人接受,而是折算现金,由公司收回股权。

    离职的员工,也是一样处理。一旦离职,手持的股权,都要卖给公司,不允许任何非公司员工持有公司的股权。

    这种激励机制固然留住了大部分的一流人才,在公司取得成绩的员工,一般都不会轻易的离职跳槽,即使其能力已经不能负担重要的职位,但也可以做也一些简单的工作,只获得股东的权益,也可以让其混的很滋润。

    当然了,这样一来,公司的业绩亏损,也必须要向员工,尤其是持有股权的骨干员工解释。

    虽然,多了一层束缚,林棋不能做任何决策都不让大家知情,但实际上,让员工和股东参与决策,长远而言,对公司是有利的。

    尤其是,新创业电子公司这样的企业,长远而言,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逐渐让人才有当家作主的感觉,比自认为是打工,完全没有主人翁意识要好。

    这种混合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激励制度与一身的制度,成就了华为。90年代的华为还未很弱小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也只能是低端产品,主要向想乡镇市场销售。但是转眼到了21世纪,华为画风突变,逐渐成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巨头,电信设备行业的老大。这种科技含量很高的领域,也能获得竞争优势,可见华为的激励制度,确实有独到之处。

    各大比方,后来全世界的同行都是懒懒散散,很少有更高科技公司拼命加班,只为了比竞争对手领先一部。而华为内部的员工,几乎把加班拼命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而且,有才华的人,拼命确实能获取巨大的回报。这种狼性的做法,用利益激发内部有上进心的人拼搏。最终的结果,就是华为的人比对手更辛苦更累,所以在行业登顶,从很弱小的一家公司,成为最强大的巨头。

    新创业公司制度的设计,不完全跟华为一样,有着大量的差异。比如,林棋目前持有股份超过98,每年向内部出售1股权。想要减持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1那么少的股权的程度,还需要九十多年。

    所以,林棋虽然让员工有知情权,但是,真正拍板还是他自己。只不过,相当于是古代开明皇帝,通过早朝奏折等等方式,让手下大臣感觉自己能通过影响皇帝,从而影响国家大事。这样,一些虚心接纳大臣的良好建议的皇帝,会被认为是明君。明君不需要顾及老百姓的利益,反正民不是老百姓,是这些官员读书人地主富商等等阶层,这些基本盘如果稳住,局面肯定不会一下子彻底崩掉。而一些看的太透彻,太脱离统治阶级的皇帝,则会被统治阶级抛弃,并认为其是昏君,然而统治阶级离心,大部分这种昏君就崩盘了。

    以公司的角度来看,统治阶级自然就是这些股东和骨干,留下上升通道,让后备的优秀人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并且获得激励,这就能保证公司基业长青。

    美元储备留1亿就够了,其他的美元陆续通过市场交易,逐步卖给需要的人。林棋在公司内部开会时候,对骨干员工和股东们说道,每天减持美元不低于1500万!

    老板,真的这么做?虽然,提前一年把公司大量的现金换成了美元,甚至,借了20多亿港元的贷款。之后,以不到1美元兑换6港元的成本,换回了超过547亿美元的的储备。

    以1美元兑换8港元计,也能赚取超过近11亿港元的利润。实际上,现在1美元兑换港元,还9港元也并不是难事。

    从这一点就足以让整个公司高呼,老板英明!

    不过,如果现在把美元换成了港元之后,港元依然暴跌,并且,外商不接受港元的话,那么,公司可就要亏惨了。

    当然!林棋毫不犹豫的说道,实际上,我们短期需要偿还11亿港元的债务和利息。长远还陆续要偿还10多亿本息,按现在这个汇率换,绝对不亏。反正,迟早都是要还债的!另外,港府恢复联系汇率制估计也快了,外商就会重新接受港元支付总而言之,依据我个人的判断,现在港元被低估了,未来联系汇率制之后,会比现在的汇率要高!否则的话,汇丰银行它持有外汇部分创造的收益,还不足以抵消其持有更多港元资产造成的损失,你觉得,政府会让汇丰亏本吗?

    肯定不会!在座的都知道,汇丰真实的影响力,可能在港督之上。

    汇丰不仅仅是香港最大的银行,也是准央行,而且,这家准央行还是上市公司,持有汇丰股权的股东不仅仅有传统的英国资本,以及香港当地资本,更有很多股权是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持有。

    通过汇丰就能够分润大量的香港经济成长红利,这些资本怎么会让汇丰亏本呢?

    普通的香港中小型银行,想要不亏损,港元汇率要到1美元兑换7港元左右,所赚取的利差才能对冲掉汇兑损失。但是,汇丰渣打之类的银行,之前就大规模买入了美元,虽然不能完全对冲掉港元贬值亏本,至少,港元贬值到8,也一样不会亏。

    而考虑到这些大银行的利益,让其稍微赚一点,那么,港元和美元的联系汇率不会低于8!

    这么一来,众多的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会陷入亏损,反而给大银行提供了兼并和收购中小银行的机会。

    所以,港元汇率最终肯定是大部分的银行会亏损,但少数有准备的大银行的汇兑收益能对冲掉港元资产贬值的损失。

    这个判断,并不是林棋自己推敲出来的,而是新创业电子公司的财务智库,通过大量的资料和专业知识,从而推断出来的。

    结合林棋对于后来港元联系汇率制所制定的固定汇率,也难免有点恍然大悟的味道。这些准央行级的银行,果然是牛逼,可以通过自己当裁判员或干涉裁判员的判决结果,制定出对自己有利,同时削弱竞争对手的判决。



第229章 看穿底牌
    1983年9月26日,港元汇率当天最低跌破1美元兑10港元的最低点,其后急速反弹,并且,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换81港元至88港元之间,其后一段时间内,美元和港元的汇率再也没有跌破1美元兑换9港元的大关,即使是不实行联系汇率制,港元之际上也是逐渐企稳。

    当然了,问题是大部分的外商还是处于观望状态,拒绝接受港元。所以,实行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用制度来确定港元汇率稳5再出现剧烈波动的风险。

    倘若是真正的考虑目前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应该是在81~88之间选取一个数值。不过。如何固定汇率选择在这个取决,整个香港的银行,包括汇丰都将会出现巨额亏损。正是因此,港元和美元的汇率,应该是会比目前市场交易价格要高一点。

    10月15日,经过港府和香港金融机构和大企业代表不断的磋商,当然,银行的话语权,尤其是汇丰渣打中银这样的大银行话语权超过其他的机构。之后,港府正式宣布了新的汇率制度——废除从74年开始执行的浮动汇率制度,重新恢复跟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新的联系汇率制,美元和港元的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78港元,并且,发钞银行发行港元时,必须要按照固定汇率向政府成立的外汇基金缴纳美元作为发行港元的准备金,外汇基金向发钞行发行同意发行港元的负债证明书。而如果港元从流通领域退出,也是由发钞行将负债证明书退还给外汇基金,之后,取回等额的美元。而其他的金融机构,想要进行美元和港元之间的兑换和结算业务,需要在发钞行设立账户,也是按照1美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汇率执行。

    而目前香港的发钞行主要是汇丰和渣打,至于,中银香港则是要到94年才成为第三家发钞行。毕竟,发钞业务看起来不赚钱,一分钱利息也赚不到,反而占用了外汇资金。但实际上,发行出去的港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收回来,客户损毁丢失的港元现钞实际上,等同于发钞银行的隐含的利润。除此之外,发钞也是对于实力的肯定,直接能够提升其信用,信用提升也会转化为业务和收益。试想一下,每发行出去的一张港元,上面都有某某银行的名称,长期使用钞票,自然会增强消费者对于该银行实力和信誉的认可。

    联系汇率制确定之后,新创业系无疑是这个香港发行政策改变的大赢家。

    无论是一年前就开始布局,把公司大部分的现金都兑换成美元享受的港元贬值的红利,还是9月份以来抄底港元,享受到了港元升值红利,这都给公司年度贡献了不菲的利润。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依陆续恢复了对港元的信心,陆续宣布接受港元结算。

    一方面是因为港元的汇率跟美元捆绑,不再担心港元的汇率波动。与此同时,发行港元需要百分之百的拿出美元作为准备金,理论上,发钞银行和外汇基金不存在被挤兑的可能。所以,通过发钞银行开设的结算账户,理论上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把港元兑换成美元。

    也正是因此,联系汇率制度实行不久,香港的外汇交易市场上,港元日渐接近官方汇率。毕竟,无论的低于78,还是高于78,都存在无风险套利的空间。正是因此,无论是发钞银行还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都自然而然盯着汇率的波动,一旦出现了偏差,必然会有套利资金降其抹平。这种机制,也对港元和美元交易,提供了巨大的流动性。

    在这一波汇率风波之后,香港大部分的企业能不受损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要火中取栗赚到利益的恐怕是极少数。毕竟,即使是一些大银行,之前投机买入美元也不过是为了做风险对冲,实际上,并没有几个机构能美元资产升值创造的收益能超过港元资产贬值的损失。

    但是新创业系却是极少数低调赚钱的公司,汇率的一跌一涨,直接让新创业公司的实力飞涨,相当于是贡献了相当于82年一整年的利润。

    而在10月份,新创业电子公司陆续偿还了一批短期贷款之后,各大银行对于新创业电子的信用额度增长到了32亿港元。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各大银行对于新创业电子的资金流水心知肚明,了解到其公司外汇操作上赚了一大笔,偿债能力有所提升,正是因此,银行主动提升信用额度,也是情理之中。

    信用额度提升当然是不用白不用,外汇方面的投机到一段落,但是,地产和股票方面,却是可以继续买入。

    尤其是地产市场,受到83年香港很多资金出逃和抛售不动产离开香港的大潮影响,以及地产商和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遭到重创,很多机构既没有钱又没有信心去拿地。所以,整个83年,香港政府的官地出售和招标收益,仅得不到6亿港元的收入,其中官地拍卖甚至不到1亿元,创下30年来最低纪录,大量的土地拍卖会都是比较冷清,很多的参与者,全程沉默,罕见出手举牌。

    不过,新创业电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新地置业公司,近期却是频繁出手,对于香港政府出售的官地,按低价拿下,这些拍卖会上,新创业电子是唯一报价者,连续出售拿下200亩商业和住宅开发用地,总计才花掉了27亿港元,平均每亩地才135万元,相当于2000元一平米。

    这么便宜的价格,让林棋连连呼太值了!虽然,公司主业不是要做大地产,但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因为,现在的价格已经跌至70年代初的价格了,香港地产十年涨价打回原型。可以说,找不到比83年地产价格更低廉的时间段。而83年,即使是李嘉诚也不像60年代和70年代那么大胆拿地,毕竟,李超人越老越谨慎,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敢赌。

    但林棋却是看穿了未来的底牌,知道这是百倍暴利的稳健投资,不存在任何风险。

    84年《中英联合声明附件里面关于《土地契约的条款里面规定:从《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根据本附件第三款所批出的新的土地,每年限于50公顷,不包括批给香港房屋委员会建造出租的公共房屋所用的土地。

    这个条款不限制政府建设公共房屋的用地,但实际上,在地产商利益集团的操作之下,香港政府建设的公共房屋建设进展迟缓,与此同时,地产商开发的物业由于每年土地供应上限是50公顷,自然是造成了香港的住房和商业地产是供不应求。

    正是因为这个条款,让地产商近乎可以稳赚不赔,土地供应稀少,永远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供不应求当然是一涨再涨



第230章 有钱的没胆,有胆的没钱
    新创业置业公司属于新创业电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原本注册资金2亿港元,现在增资到了10亿港元以上。

    这家公司低调了很久之后,在82年~83年却是异常活跃,因为,过去活跃的地产玩家没钱或者没胆了。

    看着市场上的前五名的地产公司佳宁置业神话破灭,假设没有香港地产和金融市场崩盘,可能,这个骗局有可能被坐实了。但是,骗局在潮水退去之后,才能看出其裸泳的本质。

    相对而言,地产行业的老大,香港置地公司,这段时间也是暴露出了裸泳的状态,其债务规模一百多亿港元,并创下近几十年来破纪录的15亿港元巨亏。这也是其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激进投资的惩罚。原本是保守谨慎的一家公司,长期以持有庞大的物业资产收取租金为主,虽然,短期的利润不如那么积极卖房的新锐地产商,但是其胜在细水长流,每年都能收取数亿港元的租金。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其即使什么都不做,租金也能增长几十倍甚至百倍,然而,这家公司眼睁睁的看着李嘉诚包玉刚等等华人商界,发展的比其晚,却是一个个露出利润超越置地公司的架势,之后,置地就不断的受刺激,举债投资举债再投资负债率原本很低,根本不需要借钱收租佬,却成为香港欠债最多的债王!

    其他的各大地产公司,陷入亏损和破产的也有不少。可以说,目前的世道是香港地产行业近几十年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这个世道下,即使没有亏钱反而还是盈利的李嘉诚旗下的和黄长实,也捂着钱包,没有出手。

    老板,这是公司目前的土地和开发项目储备新创业置地公司的总经理黄有道说道,另外,恒隆地产公司提出转让一批原本他们15亿签下的项目,不知道是否接手。
1...105106107108109...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