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炼香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学舌鹦鹉
原因很简单,康有为是gd南海人,在京的时间不长,最擅长的莫过于gd话,而光绪从小在深宫大院长大,讲的一口宫廷的官方语言,什么意思呢
就是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
康有为一口的gd话,让光绪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沟通尚成问题,更不要说相谈甚欢了,只能草草结束。
如此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是有多尴尬!这比不会说英语,却跟外国人对话,还要尴尬。
至少那是两种语言,不会很正常,可你同一种语言都沟通困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
“此事易耳。二十六字母本来就只有一个音,只要将它规定明确自然就可以了。”
“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吧,谁又能按着你的字音学习。”伊屠智不以为然,惯性是巨大的,谁会放着家乡的语言不说,专门学习一种用不到的语言。
“当年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为何不可字同音,一个字只有一个音,又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林云轻摇折扇,说的很是霸气。
“您可以说服一个人,说服两个人,但凭你一人之力,又如何能说服天下数以亿万计的百姓。”伊屠智直接反驳。
“我身为大儒,教化万民本就是我的职责,这种事自当义不容辞,郑兄,你觉得呢”
“应该如此。”
“孙兄,你觉得如何。”
“不错。”
……
林云连续问了在坐的四位大儒,然后转身看向理宗皇帝。
“既然四位大儒同意了此事,陛下我们何不以京城语言为根基,传播二十六字母”
虽是询问,但却是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连他在内五位大儒都同意了,这件事其实已经定下,现在只是给理宗皇帝一个面子罢了,谁让教化万民是儒家的权力,五位大儒同意,谁还能说出个不字。
“善。”
这件事就此决定。
伊屠智没想到他不过随便一句话就引起这样的事,心里那个后悔。
他多嘴什么劲,真要是让林云办成了这件事,南北沟通再无障碍,本来就对大唐有着极大认同的百姓,还不得更加认同。
他匈奴若想在入侵中土,建立王朝,必然更加困难。
“林先生身为大儒,我对您的学问非常敬佩,你可否指点我一二。”
“这没问题。”
林云表面答应,心里早就呵呵了,他这个大儒怎么来的他还不知道,跟人比学问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吧,他真要说出口,当场就得露馅。
想了下说道“我立志学贯儒释道三家,对于道家无为,有深刻的理解,你想问什么。”
伊屠智懵了,他是想问的儒家思想,什么时候扯到道家。
“不知先生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什么理解。”
“这不是道家吧,算了现在乃是国宴,你这有什么问题,可
第一百零二章 题字
在大殿举行宴会地方不大,当然不可能在这里让他们比试,就在大殿外面,让人清出了一片场地进行比试。
很快双方到场,一方是约有百人的使者卫队,各个部落的都有,看着杂乱,然而林云心里清楚,这些人既然早已准备比试,路上不知训练了多少回,早已跟身边的这群人配合默契。
兼且每一个都是从部落里面找出来的勇士,实力非凡。
一个个肌肉发达,膀大腰圆,仿佛是用肌肉堆砌而成,给人一种横向发展的趋势,看着就给人一种巨大的压力。
而对面则是林云的那二十个护法,只是看到他们,哪怕那些不通军事的文臣,都感觉眉头一皱。
这群人虽然同样身形壮硕,可是绝对无法跟对方相比,身上也没有一丝杀机,就像是没用的花架子。
唯有郑宇暗自点头,知道这是返璞归真的表现,他们在在虚幻空间当中身经百战,战死无数回,早已将战斗化为本能,视生死如无物,杀人如杀鸡一般。
将别人的生命,不放在眼里,连自己的生命也不放在心上。
这倒不是说他们真的能够做到无惧生死,而是已经知道死中求活的道理,在战场中没有人会手下留情,为了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死中求活,以最冷静的方式斩杀敌人,求得生路。必要时刻,敢以命相搏,争取活下去的希望。
“林先生,你这数量有点少啊,要不然我北疆诸部选出二十名勇士,跟你比试如何”
“不用就这样打吧。”林云却也不怕他们人数众多,这一次比试哪怕只是平手,也足以让整个国家震惊,看到百死之军的强大。
“要不然我们就比试一番如何。”
“好。”
双方在场中站定,随着命令冲了上去,不过一会功夫,林云手下的护法就取得胜利。
“林先生的护卫当真厉害,我甘拜下风。”
伊屠智脸色难看,但还是说道。
林云也不揭穿他语气中的病句,什么叫做他甘拜下风,这分明是你们北疆诸部精心挑选出来的勇士好吧,怎么到了他的嘴里,就是好像是他的护卫。
知道他是不想承认北疆诸部的实力太差,却也没有揭穿,他只要让这群大臣见识到百死之军的强大就可以了。
好好的宴会,出现这种情况,双方也没有了兴趣,草草结束。
第二天一早就有太监过来小心说道“林先生,陛下请你过去。”
等林云来到皇宫,就见到郑宇等几个大儒都在那里商量事情。
“你想要创办书院的事,陛下已经答应。”郑宇主动把让他来的原因说了出来。
“那就多谢陛下,不知训练百死之军”
“这件事容我再考虑一下。”理宗皇帝直接回绝,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林云知道这等军国大事不是那么容易,其实最害怕的还是将这百死之军训练出来,到底是他的私兵,还是国家的军队。
万一被林云借国家名义,训练出一支属于他的私兵,那不是亏大了。
“既然陛下已经同意,不知可否帮忙提个字,有陛下御笔亲书,书院必将引以为豪。
“书院准备叫什么名字。”这本不是难事,理宗皇帝就答应下来。
“岳麓书院。”
等理宗皇帝挥毫写下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并盖上印章,林云又说道
“陛下,我准备带临山县现建立分院,不知您可否提个字。”
一个是提,两个也是提,面对一个大儒的请求,这种小事,理宗皇帝没有理由不答应,说道“可以。”
好不容易等理宗皇帝写完,林云又说“书院文渊阁作为国家最大的书库,能否容许我带两本书回去。”
这就是想要寻求国家的支持。
孙言文直接站出来反对道“这不可能,文渊阁藏书数量数量虽多,但大多都是孤本,价值难以估计,怕是难以让你带回去。”
理宗皇帝虽然没有说话,但显然对孙言文的话,表示赞同,看在两位大儒的面子上,让地方出人出力建设书院,给予一些财物上的支持这没有问题。
可文渊阁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书库,哪能轻动。
文渊阁藏书有大量孤本,价值难以估量,岂能随便送人,即使是由何君治和林云两位大儒,创办的书院也不可能,他最多给予一些财力上的支持。
见理宗皇帝不肯答应,林云换了个说法
“陛下,文渊阁藏书众多,书院初建连个藏书都没有,怕是无法吸引到学生,还请陛下恩准,让我在文渊阁抄录三天的书籍。”
“可以。”
理宗皇帝想了一下,点头同意。相对于藏书浩如烟海的文渊阁来说,三天时间又能抄录几本书,即使是那些孤本交给他抄录又能如何。
一个大儒
第一百零三章 抄录
林云进入文渊阁,便见到一排排高大书架,数量众多,密密麻麻排列整齐,也不知有多少。
上面摆满了书籍,带着浓郁的文气,反应在现实中就是在文渊阁读书,必然文思如泉涌,念头通达,在此一日,比得上外面十日。
“林先生,文渊阁共分四层,除了这些之外,在后面还有,不知你打算先抄录哪本,我好给您寻找”
“就从这里开始吧!”
林云也不挑剔,示意他们退后两步,双手掐诀,忽然有一阵风从后面吹来,越刮越大一本本的书籍承受不住,向着天空飘去,很快形成巨大的书球,偏偏又相隔开来并不碰撞。
这一幕吓的文吏脸色发白。“先生先生,你不能这样,若是有所损坏,杀了我也赔不起啊。”
林云摆手示意他不要过来,忽然伸手一招,一张无形的大口,将所有的书籍都吞了下去,文吏差点没瘫倒在地,这是什么情况。
这么多的书籍,出点问题都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更别说全部消失。
然而在八卦丹炉当中,有无数书籍凭空出现,山神早已经在那里等着,经过这些天的修养,有无数的香火愿力供他吸收,又恢复到了巅峰时刻。
这也让林云对神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当初山神再怎么也是相当于三重天巅峰的高手,实力全无之后,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可见香火愿力对神道的影响有多大。
面对这些书籍,山神伸手一指堆积在旁边的墨条瞬间粉碎,混合泉水形成大团的墨汁,落在脚下准备好的池子里。
接着一挥衣袖,无数的纸张凭空飘起,毛笔在池中沾了墨汁,飞到纸张边对照前面的书籍一一书写,速度很快,写完一张纸,纸张落下,又有另一张纸替补上来。
一支支毛笔就仿佛有人握持一般,在那里写的飞快。
书籍数量虽多,但又哪里经得住这种抄录方法,很快就被抄录完全。
得到山神传来的消息,站在文渊阁大殿中间的林云,一挥手,大量书籍凭空出现,迅速向着书架上落了上去,一排排的书架上落满书籍,依旧是原来的位置,分毫不差。
林云抬头看向文吏。“走吧,我们去下一处。”
文吏吓的脸色苍白。“先生,我们不能这么干。”
“怎么有问题,连陛下都同意了,你有什么问题”
文吏欲哭无泪,现在才知道孙言文为什么会走。
“陛下同意你在文渊阁抄录书籍是一回事,可他绝不会想到你是这么个抄录法,照这个速度,别说三天,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将整个文渊阁抄录一遍。先生,真的不能这么干。”文吏几乎是带着哭腔说道。
这可是大唐自建立以来,举国家之力,费劲无数心血才搜罗到的藏书,现在让林云全部给抄录了一遍,泄露出去,这个责任他担待不起。
可他不答应又不行,林云身为大儒,这种事情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人家是为了岳麓书院,这个由两位大儒带头,上千位儒生支持,建造的大型书院,真的要建成,必然是大唐赫赫有名的书院,每年不知能为大唐培养多少儒生。
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怎能阻止。
只是苦了他,在这里左右为难,要是被上面追究下来,上面是没错的,还不全都是他的错。
“先生请跟我来。”良久,文吏才一咬牙,带着林云去了另一处藏书。
如法炮制,林云在三天之内就将,文渊阁数以百万计的藏书,抄录了个干净,乐的他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第一百零四章 孔圣手书
石碑上的机关虽然巧妙,可林云既然知道了,又怎能难得住他,摸索一会,伴随着啪的一声轻响,石碑裂开,漏出里面的竹简。
林云打开竹简,映入眼帘的就是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那文字一个一个清晰无比,呈现出奇异形状,与现行文体、构造大不相同,句子里蕴含着上下求索、永不停歇的意境。
这竟然是孔圣手书的论语,当然说是论语,也不恰当。
这只是孔圣对于儒家的一些感悟,真正的论语是孔圣的后辈子孙整理而出,算是论语的手稿。
没想到竟然是这本书,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浩然正气,林云怦然心动,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儒家至宝,仅凭此卷文书,就可镇压邪祟,万邪不侵。
其中浩然正气更是生生不息,带着一股永不断绝的意念,而这正是圣人手书的标志。
儒家所有力量都跟浩然正气有关,不成大儒之前,儒家除了心中碧血丹青之外,面对妖邪也只能凭借心中一股正气。
而大儒便能胸中温养一股浩然正气,凭借浩然正气,荷断鬼神,诸邪不侵。
等大儒死后便跟浩然正气断了联系,只能凭借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气。
儒家先贤同样能够调动浩然正气,更能够在死后也跟浩气长河,连接在一起,比之大儒也不差分毫。
而大儒和儒家先贤所书下写的文章笔墨,含有浩然正气,同样也有着镇压邪祟的能力,只是用一点,少一点,长时间下去,最终跟普通的文书并无区别。
两者并没有多大区别,最多也不过是儒家先贤书写的圣贤文章,能够蕴含更多的浩然正气,使之诸邪不侵,长时间保存使用。
而圣人已经到了,浩气长和即是我,我即是浩气长河的境界,早已是以身合道道即是我。
他书写的文章,就能够自动恢复其中蕴含的浩然正气,堪称儒家之宝,哪怕只是拿在手中没有诵读,林云都感觉心底有正气浮现,再也没有了什么龌龊心理。
何为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