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




第七百零四章 墨家村模式
    墨顿继续道:“此银行建设之时,墨家村将会请公输家设计一个最为坚固、最安全的银库!以保万全。”

    “公输家!”

    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脑洞大开,竟然想要让墨家的劲敌,公输家来为墨家村打造存放金银的之地。

    “少爷,那可是公输家呀!”李义忍不住的提醒道。

    “公输家又如何,难道他们不想做这笔生意”墨顿不解道。

    李义见墨顿装糊涂,忧声道:“万一公输家见财起意外……”

    李义虽然没有说完,众人自然能够理解李义的担忧,见财起意的事情太多了,公输家的确在机关密室方面有独到之处,此乃天下公认,但是钱帛动人心,再说公输家本身和墨家乃是竞争对手,谁也不敢保证公输家不会留下后门来坑墨家村。

    墨顿晒然一笑,解释道:“且不说公输家术业有专攻,本身就有独到之处,尔等就能保证墨家村自己设计的银库,公输家破解不了!”

    众人一片沉默。,墨家村在这方面的确是比不上公输家的工艺。

    “而且此银库的精密要求乃是就是公输家自己也无法破解,如果连公输家也无法破解,天下谁能破解,那恐怕才是最安全的之地,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份银库的设计还是需要墨家村来审核和亲自施工。”墨顿说着自己的要求,众人这才微微点头,如此一来,这倒也没有问题,他们虽然比不上公输家,但是公输家若是胆敢做手脚却是绝对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李义这才放心,点头道:“公输家虽然和墨家不和,但是也是注重名声,想来也不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墨顿点头,公输家的声誉和高超技艺、再加上墨家的监督,这样才能打造出最安全的银库,银行在他的设想之中,乃是墨家村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容有失,这才是他准备将设计银库之事交给公输家的原因。

    “此银行,墨家村准备同时兴建三个,长安城、洛阳、墨家村各一个,一个墨家子弟如果想要去洛阳,则可以墨家村中的银行开设的票据,则可以拿着票据只身前往洛阳,到了洛阳后去洛阳的银行取出钱财购买货物,如此一来,则可以不会再出现派遣众多人手押运银钱之事,大大方便了交易的流程。”墨顿大略的解释一下银行的作用。

    墨顿这采用的乃是唐朝中期飞钱的概念,飞钱在唐宋盛行,类似于现在的汇钱。虽然在后世看来极为落后,但是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时代已经是及其前卫的理念了。

    “这倒是极为方便!”

    独臂王叔点头赞同道,之前他押运银两从洛阳归来,一路上惊险重重,自然知道押运钱两的风险,如果墨家村在三地开设银行,定然可以大大降低押运的次数,减少成本和风险,而墨家子弟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以此来看,此银行的确是方便极多。

    许杰心中一动道:“不知东家可否允许其他商户使用墨家村银行,要是如此的话,哪怕是墨家村收取一些费用,这些商户恐怕也是愿意的,而且墨家村长安和洛阳两地同时收钱汇钱,不耗本金,不用押运,即可坐地收钱。”

    他之前乃是商户出身,自然知道商户携带钱两是何等的不便,墨家村的银行若是是对外开放的话,恐怕那些商户定然会纷涌而来,毕竟商户携带银两长途跋涉,极为沉重不方便不说,恐怕还要提心吊胆,墨家村银行如果允许其他商户使用飞钱,既方便了商户,墨家村又能获利颇丰,实乃是一举两得。

    墨顿赞赏



第七百零五章 贞观九年到来
    “墨侯真是好算计呀!”

    墨家村口,苏洛生看着不断涌入墨家村的长安市民,自然清楚墨家村挖长安城墙角的行为,不由冷哼一声道。

    他得到李世民的传令之后,立即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墨家村,经验还没有学到手,反而将墨家村这种公然挖墙脚的行为逮了个正着!

    墨顿哈哈一笑,完全没有当堂被抓的愧疚,道:“县尊大人这就小气了,长安城乃是帝都,自当胸怀天下,再说长安城周围各县哪一个不是仰仗长安城,又何止墨家村一个。”

    苏洛生苦笑道:“那至少他们没有墨家村做的这么明目张胆。”

    墨家村直接安排四轮马车,但凡前往墨家村的百姓乘车免费,自然会有无数百姓优先选择墨家村,单凭这一点上,墨家村对长安市民的吸引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长安各县。

    墨顿哈哈一笑道:“县尊大人今日前来该不会来兴师问罪的吧!等长安城建成之后,墨家村恐怕就是昔日的黄花了,哪能撼动长安城的分毫利益!”

    苏洛生一想到今日前来的目的,这才作罢,毕竟此刻他还是有求于墨家村。

    “县尊大人请!”

    墨顿伸手邀请道。

    苏洛生这才展颜,进入墨家村,看到墨家村马路虽然不及长安城一半,但是却规划成多种车道人行道,隔离绿化带,行人井然有序,商业区的有些路口甚至比长安城还要繁忙,然而在两个村卫的指挥下,却没有一丝拥堵。

    村卫和法院的形式,广场的规划,墨家村各个布局,在墨顿的带领下,苏洛生仔仔细细的将墨家村的里里外外看的仔细,甚至除了研发区之外,苏洛生一个都没有落下。

    苏洛生一会眉头紧皱,一会展颜一笑,一会若有所思。

    “受益匪浅呀!”苏洛生走出墨家村,不由一阵感叹。

    墨家村中在设计理念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长安城,当然墨家村的有些理念苏洛生自然不能用,例如以法治墨,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却有极大地借鉴的地方。

    墨顿拱手道:“长安城底蕴雄厚,县尊大人稍有改动,长安城定然大为变样,届时天下定然皆闻县尊大人之名。”

    苏洛生不由脸色一喜,长安城虽然是帝都,但是却有一个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那就是洛阳,一直以来,洛阳的经济地位都在长安城之上,直到砖路修通之后,长安城借此机会迎头赶上,再加上墨家墨技让长安城率先受益,这才渐渐和洛阳持平。

    然而随着陇海线不断的延伸,以荥阳为中心的南北线连接长江黄河,洛阳再一次突飞猛进,让苏洛生明显感受到压力,如果能够率先改进长安城,让长安城成为一个宜居之城,这样才能在他的政绩上大大的加了一次筹码,而且长安城赋税改革以来,也有足够的财力来完成长安城的扩建。

    “这些绿植还有多少长安城全要了!”苏洛生意有所指道。

    墨顿闻言顿时苦笑,他自然知道苏洛生所指的全要是什么意思,不过洛阳交通便利,想要弄这些绿植并不太难,只是花费多一些而已,耗时间多一些罢了!”

    “这是自然!只要县尊大人给莫新建村留一些种苗即可!”墨顿毫不犹豫道。

    墨家村毕竟是在长安城的管辖之下,理所应当要支持长安城。

    苏洛生闻言,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美轮美奂的墨家



第七百零六章 元日大朝会
    元日!

    今日的墨家村格外的热闹,整个墨家村到处都是敲锣打鼓的喧哗之声,显得格外的喜庆。

    每年的元日,墨家村外都会停放大量的马车,专门拉着墨家村民去长安城游玩,今年却好像有些例外,只有寥寥几辆四轮马车在等候。

    一来是今年墨家村并没有娶几个新妇,二来如今的墨家村修建的要比长安城还要漂亮,让不少已经经常来往长安城的村民觉得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墨家村还处于困难时期,村民自然不会再去长安城这个花钱如流水的地方。

    停留的这几个马车还是墨顿准备回长安城的马车,李义等人正在为墨顿送行。

    此刻村口杨氏带着武媚娘匆匆赶来,武媚娘看到墨顿的马车松了一口气,躬身行礼道:“徒儿给师傅拜年了。”

    墨顿意外的看着武媚娘道:“今日乃是元日,你不在家陪着母亲”

    武媚娘摇摇头道:“徒儿跟随师父一块回来,自然要一块回长安城,再说,母亲在墨家村生活的极好,徒儿自然不用担心。”

    墨顿见武媚娘一脸坚决,点了点头道:“我等还有一刻才会出发,你去和你的母亲告别一下。”

    “多谢师傅!”武媚娘这才一脸欢喜的起身,她毕竟才不过十岁,又岂能不留恋杨氏。

    武媚娘一脸欢喜回到杨氏身边,而杨氏却不忍离别之情,忍不住眼泪纵横。

    “母亲不要哭泣,长安城和墨家村相距很近,母亲若是想孩儿了,可以随时前来看孩儿。”武媚娘安慰道。

    杨氏摇摇头,提了提武媚娘沉重的包裹,泣声道:“天下哪个国公之女不是一生无忧无虑,哪里还像你需要读这么多书受这十年寒窗!”

    杨氏在墨家村生活的并不差,而且美丽的墨家村更有长安城所没有的安逸,她自然十分满意,然而自己的女儿此次回来,每天都是抱着厚厚的书籍读到了深夜,又岂能不让她心疼。

    武媚娘坚决的摇摇头道:“今日我侍奉乃是上古先贤的大道,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如今的她仅仅是十岁的女童而已,要力无力,要相貌没有相貌,当初她和杨氏被赶出武府的之时的那种无助至今让她铭记在心,如今的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力量,知识。

    她可不想再遇到了类似的情景,却像母亲一样只会软弱的坐在地上哭泣,而毫无还手之力。

    武媚娘挥手告别母亲,转身背着沉重的行囊,坚决的踏上了马车。

    墨顿在一旁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果然没有收错徒弟,历史上的那个武媚娘虽然轨迹已经改变,但是其心性恐怕被赶出武府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激发出来。

    “走吧!”

    墨顿登上马车,车队缓缓启动,迅速朝着长安城而去,今日乃是月日,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每年例行的元日大朝会。

    元日大朝会一年之中李世民会见百官规模最大、仪式最为隆重的朝会,但是并非是上朝,而是百官向李世民觐见,往往会百官朝觐,各地奉上贡物,甚至还有外国使者向李世民拜贺新岁。

    以往的墨顿没有官职自然无须参见元日大朝会,然而今年他已经是从六品的官员,而且独自掌管火器监自然需要参观元日大朝会。

    马车一路前行,进入南城门之后,其他马车纷纷赶回墨府,而墨顿则乘坐马车则直接赶往皇宫之中。

    当墨顿赶到太极殿前,不由一愣,只见太极殿前,只见殿前聚集了大量的官员,少说也有几百人。

     



第七百零七章 柔佛稻试种成功
    “陛下驾到!”随着庞德尖锐的声音,元日大朝会正式开始。

    在房玄龄的带领下,百官鱼贯进入太极殿之中,原本宽大的偌大的太极殿顿时被挤得满满的,里里外外站满了官员。

    “苏大人不去前列”墨顿指着前方的位置对苏令侬道。

    苏令侬的官职乃是三品,站在墨顿这个从六品的身边格外的显眼,而且刚才苏令侬还是说今日的站列乃是按照官位来排序。

    苏令侬嘿嘿一笑,犹如一个朴素的老农一般道:“老夫在朝堂之中,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多老夫一个不多,少老夫一个不少,站在哪里又如何”

    大司农的位置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革,已经变得极为尴尬,在大唐只是地位显赫,并无实权,苏令侬乃是农家的仅存的硕果,在朝堂的地位超然,站在哪里自然没有人计较。

    “恭贺陛下新春大吉!”

    在房玄龄的带领下,众臣恭贺道。

    李世民微微颔首,随即房玄龄拿出奏折,引经据典,歌颂李世民在过去一年取得的丰功伟绩,展望贞观九年的美好未来。

    一个个大臣听的是如痴如醉,而唯独墨顿却是一头雾水,他可是也钻研过儒学,可是听到了这些拗口的词语,也只是一知半解,也难为房玄龄能将这些抑扬顿挫的读的通顺。

    好在房玄龄很快的结束,紧接着,各地官员纷纷献上贡品。

    “剑南道送来美酒十坛!…………”

    “江南道送来珍珠一斛!…………”

    “淮南道……”

    一个个各道的郡守送来了丰厚的贡品,个个都价值不菲。

    “岭南道送来翡翠十斗,美玉十斗,宝石十斗………………”当冯智戴代表岭南道奉上贡品之后,整个朝堂不禁一阵哗然,在大唐十道之中,恐怕就数岭南道冯家送来的宝物最多。

    “陛下的改土归流,恐怕是吓住了岭南王,这一次冯家可是下了血本了。”苏令侬幸灾乐祸道,他在朝堂之中地位超然,但是看得却极为准确。

    自从墨顿献上改土归流的策略之后,朝廷一下子将三个僚人部落改土归流,为大唐新添了三个县,此举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僚人部落潜流涌动。

    然而朝廷早有准备,大军连连调动,并且派遣使者安抚,恩威兼施这才稳住局势,随后大阅兵展现出无敌的军威,这才将僚人部落压服。

    在一众改土归流之中,最为担忧的恐怕就是冯家,冯家已经连续几代把持的岭南道,如果在岭南道实行改土归流,恐怕第一个要动的就是他冯家。

    “冯家恐怕恨死小子了。”墨顿苦笑道。

    苏令侬摇摇头道:“这你多心了,冯智戴虽然不成气候,但是冯盎却是个精明人,哪怕没有改土归流,难道他冯家还能永远把持岭南道。”

    冯家这种地头蛇,恐怕也就只有在王朝交替的时候才有一席之地,如今大唐四海生平,朝堂又岂能容忍岭南道长久的把持在一家之手,冯家被调离岭南道恐怕乃是迟早的结局。

    “冯爱卿有心了!”李世民闻言也不禁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回陛下,此乃一些俗物而已,家父此次送来的还有一个捷报,相信陛下听闻之后,定然欢喜。”冯智戴躬身道。

    “哦!快快说来。”李世民意外的看着冯智戴一眼道。

    冯智戴顿时露出一丝的得意道:“柔佛稻已经在岭南试种不过一年,到现在已经收割了三季,每季水稻高达四担,而且极易栽种,耐涝耐旱。”

    “一年三季,每季四担,那岂不是一年可以收成十二担稻米”

    冯智戴说完,满朝顿时一篇哗然,一年十二担的收成,这恐怕是大唐最为高产的粮食了,一旦柔佛稻在南方推广,恐怕大唐再无缺粮之忧。

    “当真”李世民豁然而起道。

    其他的礼物就是再贵重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唯独柔佛
1...191192193194195...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