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有益于天下,简直是可笑!”于志宁冷哼道。

    “前朝末年大乱,民不聊生,男儿战死者不计取数,留下大量的妇孺无人照顾,如果人人坚守绝对一夫一妻,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如何生存,如果禁止纳妾,那朝廷的人口如何才能恢复。”

    于志宁心中冷笑,你墨家子不是喜欢以事实辩驳么,今日他就将大唐的现状如实的托出,看你墨家子还有什么话可以说。

    于志宁说完,满朝文武纷纷附和,这的确是大唐的现状,大唐如果想快速回复人口,那就不可能禁止纳妾,而且在民间单凭柔弱的妇孺是无法独立生存的,只能依附在男人身上。

    墨顿冷笑道:“此乃大唐建国时期的现状,如今大唐建国已经近二十载,所谓的战损的男儿所留下的妇孺皆已经老去,新生代的男女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下官为公主兴建妇幼医院之后,已经为长安妇孺接生数千孩童,据统计,男女比例乃是五五分,也就是说,一个男孩出生,就会有一个女孩出生,如果有人三妻四妾,那就造成六个男儿成为光棍,如果人人效仿三妻四妾,假以时日,我大唐娶不上媳妇的比比皆是,据统计单单长安周围就有几万男儿娶不上媳妇,以此类推举国上下至少有上百万光棍,这些人孑然一身,无家庭牵绊,假以时日定然滋生动乱,触犯国法。”

    于志宁以事实辩驳,而墨顿同样以事实反驳,光棍问题何止是后市才有,在盛行一夫多妻的时代,大唐的光棍问题不容小觑,之前的墨家村就是最佳例子。

    “然也,在大唐历来判决的案例之中,光棍犯事的比例的确很高,尤其是穷凶极恶之徒,大多是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一旁的刑部尚书李道宗感叹道。

    “非也,犯罪与否乃是罪犯道德问题,并非是娶妻与否,此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可因此定性,而且我们今天所说的乃是婚前协议之事。”于志宁驳斥道。

    于此宁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任谁都知道有了家庭牵绊,若是走上犯罪那定然会三思而后行,这是必然的。

    墨顿郑重道:“婚前协议乃是为了保障墨家一夫一妻制所订立,无论是一夫一妻,还是三妻四妾,皆是我等自己的选择,别人哪怕是父母也无法干涉。”

    “然而墨家村签订的婚前协议已经引领长安城无数男女效仿,破坏婚约无数!民怨滔天,这就是民意!民意不可违!”于志宁以民意挟持朝堂,怒斥道。

    墨顿晒然一笑道:“那这些婚约难道是墨某撕毁的么,定然是男方想要三妻四妾,女方想要一夫一妻制,天下的女子都不愿意三妻四妾,这同样是民意,民意不可违!”

    于志宁用民意要挟,墨顿同样用民意反驳,二人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丝毫不让。

    “再说,为什么一个男人可以娶很多女人众人都习以为常,而女人则反过来有很多男人就是大罪,所以唯有一夫一妻无论是伦理上还是感情上才是最终之道。我相信总有一天,一夫一妻制将会在这片土地上盛行。”墨顿掷地有声道。

    于志宁冷哼道:“简直是荒谬,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可曾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

    墨顿不禁愕然,他竟然在大唐听到了后世颇为著名的茶壶理论。

    “茶壶岂能和人相比,那不过是男人为了一己之欲的托词而已,试问天下,那个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别人的小妾,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无名无分,就连生下的孩子也没有继承权。”墨顿环视四周反问道。

    百官不由心虚的低下头,以他们的地位,自己的女儿出嫁最次也会是正妻,若是传出去为妾,恐怕都会在百官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哪怕是自己的女儿是正妻,也不希望女婿三妻四妾。

    “这的确是同样是一个社会问题!”李世民沉声道。他出声并非是为了支持墨顿,而是为了为日后推广二次推恩做准备,二次推恩让一众子女平分家产,自然也会顾及到妾生的孩子。

    “陛下,婚前协议自古未有,全因墨家子横空出世,若是不加阻止,定然会乱了大唐婚姻大事,臣请陛下下令废除婚前协议。”于志宁疾声高呼道。

    “然也,房大人未签婚前协议,不是仍和房夫人相守一生,是一妻一妾还是三妻四妾全凭个人操守,又岂能有一纸合同约束,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一个御史昂然道。

    刹那间,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房玄龄身上,众人这才察觉,在他们之中还有一个异类,那就是房玄龄,哪怕是位高权重,却依旧守着结发之妻相守一生。

    “房爱卿,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念头一转,朗声道。

    房玄龄一愣,他没有想到竟然将火烧再了自己的身上,当下沉吟道:“无论是一夫一妻还是三妻四妾都是民间的私事、个人的选择,所谓是臣以为还是莫要干涉为好,否则也是吃力不讨好。”

    李世民不由一愣,随即恍然,的确如此,如果男人大多支持三妻四妾,而女子赞成一夫一妻,朝廷无论是支持哪一方都不妥,最好的结果就是不要干涉。

    而且正如墨顿所说,大唐已经度过了男女不均衡的时代,新生代的男女比例已经趋于平衡,这个时候流行一夫一妻也未尝不可,至于想要三妻四妾,朝廷既不反对也不支持,那就要看男人的本事了。

    “婚前协议此乃民间私约,男女双方自愿签订,一方愿打一方愿挨,此事不必在议!”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如果一夫一妻制真的盛行,能够将解决大唐的光棍问题,这对朝廷的统治也有好处,李世民自然乐见其成。

    “谨遵陛下之命!”于志宁虽然不满,但是也并未纠缠,毕竟今日他们还有更加重要之事要做。




第九百四十章 医佛之争
    “臣等听闻皇后娘娘病重,就连孙神医也束手无策,不知可有此事?”房玄龄早已经受到了李承乾的请托,当下脸色凝重道。

    李世民黯然的点了点头道:“既然此时已经传开,朕也不在隐瞒了,皇后的病的确是不容乐观。”

    今年因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李世民连每年一度的宫廷宴会都没有举行,而且孙思邈频繁的出入皇宫,自然早已经传开。

    “皇后!”长孙无忌闻言,顿时老泪纵横。

    此时长孙无忌并非作伪,他和长孙皇后从小相依为命,一同长大,自然是情深义重,听到李世民确认长孙皇后的病情再也忍不住了。

    “辅机莫要伤心,医家还在全力医治,说不定还会有转机!”李世民安慰道,连他也知道自己这句话是多么没有底气。

    长孙无忌擦干眼泪,请罪道:“是,老臣失态了,皇后的病情我也知道,从小就落下了病根,恐怕是神仙难医了。”

    于志宁抢先道:“非也,皇后娘娘洪福齐天,又岂能是短寿之人,臣恳请陛下大赦天下,为皇后娘娘祈福,定然可以让皇后娘娘病情好转。”

    “臣等恳请陛下大赦天下,以求上苍福佑。”百官也纷纷跟随道。

    “大赦天下!”李世民不禁意动,他之前大赦天下却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如今却满朝文武大力支持。

    他和长孙皇后情深义重,如今医家已经束手无策,如果另寻他方也未尝不可。

    众臣见状不由会心一笑,顿时知道此事定然**不离十,接下来提出度人入道,大修寺庙祈福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十拿九稳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彻朝堂。

    “不可,微臣以为大赦天下绝对不可!”墨顿突然昂然出列道。

    于志宁看到墨顿反对,不由勃然大怒道:“墨家子,你这是何意,难道你不想看到皇后娘娘康复么?”

    于志宁不由分说就一个大帽子扣了过来,墨顿却是丝毫不惧道:“大赦天下祈福本就是子虚乌有,历史上的帝王用过此策的数不胜数,然而真的能够让病情康复么?我看不然!”

    “哪怕有一丝希望,我等也不能放弃!”于志宁坚定道,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然也,如此良策,而已墨家子却只身反对,不知你是何居心?简直是不忠不孝。”不少御史怒斥道,直指墨顿不孝。

    就连李世民也疑惑的看着墨顿,他也不明白为何墨顿会出言反对。

    墨顿昂然道:“微臣并非是不想皇后娘娘康复,陛下想为皇后娘娘祈福,大赦天下恐怕会适得其反,不会招来福佑,反而会招来祸患。”

    “这是为何?”李世民眉头一皱道。

    “陛下之前大赦天下,赦免三百死囚,不知陛下可还记得此事。”墨顿问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此乃他最得意之事,他怜悯三百死囚准许其秋收后归来,结果三百死囚无一人逾期,李世民感动之下,将其全部赦免。

    “那陛下可曾知道这三百死囚赦免之后,是否是洗心革面改过自新,还是继续为祸一方。”墨顿反问道。

    “自然是…………”李世民张了张嘴,看到墨顿的表情顿时又一股不妙的感觉。

    墨顿沉重的点头道:“回陛下,法家韩政辞去律学博士,专门追踪这三百死囚的现状,结果却让人不寒而栗,三百死囚真的受陛下感恩,洗心革面的不过是寥寥数人而已,而重犯入狱者足足有一成,余则皆接着入狱生还的恶名称霸一方,在乡里作威作福。”

    “他们岂敢?”李世民气的浑身直发抖,他自己引以为傲的大赦天下,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漏洞。

    “刑部,真的确有此事?”李世民豁然转首看向李道宗。

    李道宗苦笑道:“自古以来,囚犯刑满出狱后重犯者大约三成,至于陛下赦免的三百死囚,的确已经有不少已经重新入狱,已经上报到刑部了,余则还未得而知。”

    “你怎么不早说!”李世民怒声道。

    “微臣知罪!”李道宗立即请罪道。赦免三百死囚乃是李世民最为得意之事,他又岂敢戳破此事。

    墨顿叹息道:“如果大赦天下之后,这些囚犯继续为恶,试问这些囚犯继续作的恶这恐怕并不是给皇后祈福,而是招灾吧!”

    满朝文武不由一片寂静,刚才他们可是一力支持大赦天下,可是谁能想到大赦天下竟然会有如此严重的弊端。

    “看来唯有最后一途了,那就是度人入道,修建寺庙为皇后陛下祈福消灾。”房玄龄感叹道。

    若是佛家再此,定然会朗声大笑,墨顿此番可是帮了他们大忙,事到如今,要为长孙皇后祈福,恐怕唯有此路可走了。

    “臣等恳求陛下度人入道,以为皇后祈福!”

    当看到满朝文武齐声主张大修寺庙,认为长孙皇后三十六岁,需要发放三千六百个度牒,剃度三千六百僧人侍奉佛祖,为长孙皇后日夜诵经祈福的时候,墨顿顿时脸色一黑。

    “佛家!”

    墨顿顿时恍然大悟,这定然是佛家在背后发力,他看着为首的李承乾微微摇头,虽然此事以李承乾的名义进行,然而众多官员之所以一呼百应,佛家定然是出力不少。

    无孔不入的佛家果然不会放过长孙皇后病重的机会,墨顿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愤怒,他愤怒的并不是佛家发展,他愤怒的是佛家在长孙皇后生病这个事情上做文章,长孙皇后虽然是他的岳母,但是一直以来对他极好,打心底他已经将长孙皇后当成母亲来看。

    在李承乾看来,他的此举乃是为了孝心,但是在墨顿看来,此乃佛家以病重相胁迫,这和佛家向本已病重、家庭潦倒不堪的贫户索要香火钱一样可恶。

    大唐僧人不过数万,此举一下子增加三千六百僧,佛家好算盘,但是他算错了人!墨顿心中一团怒火在熊熊燃烧。

    “度人入道,念经祈福!”李世民不禁心中沉吟,虽然朝中的政策乃是抑制佛道,然而面对病重的长孙皇后,哪怕有一丝机会他也不愿放弃。

    如果是平时他定然是张口应允下来,只要长孙皇后能够好转,三千六百僧人并不被李世民放在眼中。

    然而墨顿却给他提过神权和王权之争,他也多次暗中找到胡商探查过,其结果让他不寒而栗。

    “父皇,母亲危在旦夕,还请父亲应允孩儿的一片孝心。”李承乾祈求道。

    李世民心中一叹,这一次长孙皇后的病症并非是只有她一人,而是还有他和长孙皇后的七个子女,他并非是昏庸之人,自然知道念经祈福不过是寄希望于奇迹罢了,并非是真的治病救人。

    不过看到李承乾纯孝的样子,李世民不由心一软,正准备张口应允,忽然听到墨顿的声音道:“启禀陛下,墨家和医家联合,已经启动了青龙计划,找到了救治长孙皇后的良方。”

    刹那间满朝文武百官寂静,一个个死死的盯着墨顿。

    “当真!”李世民颤抖道。

    墨顿正色道:“此事由长乐公主亲眼见证,微臣自然不敢有丝毫的谎言,况且此时也关乎长乐公主,微臣又岂敢妄言。”

    “青龙计划!”李世民难以自控的起身走来走去,单听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此药方的重要性。

    墨顿郑重道:“此药若成,定然是百药之首,医治天下万病,若是此药无效,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也全然无用。”

    百官不由一震,若是真有此药,那岂不是他们日后生病,也能用的上?

    李世民不由意味深长的看了墨顿一眼,深吸一口气道:“好,那朕就等医家的好消息!”

    当下满朝文武齐声向李世民恭贺,刚才群臣大力主张的度僧祈福顿时被所有人抛在脑后,在医家和佛家面前,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都会选择相信医家,只有真的无药可医之时,再求佛不过是求一个心灵寄托罢了。

    医家和佛家的地位高下立判。



第九百四十一章 青龙真药
    墨府中,

    墨五和孙思邈身穿洁白的医服,郑重推开一间偌大的实验室。

    只见实验室中,一个个玻璃培养皿上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色霉菌,看着若大规模的青色霉菌,孙思邈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墨五,你做的不错。”

    这些培养皿上的青色霉菌都是墨五最近几日的杰作,在墨家大力支持下,墨五的培养计划进展的极为顺利。

    “孙老过奖了!此乃不过是最简单一步而已,接下来如何使用才是重中之重。”墨五不骄不躁道。

    孙思邈点了点头道:“不急,让我看看此菌有何特殊之处!”

    当下二人拿起放大镜,几乎凑到跟前观察霉菌,这要是在平常,哪怕是无知的乡村村妇碰的不会碰,然而在二人面前却视若珍宝,仔细的观察青色霉菌生长的状态,或者取出一些样品,拿到显微镜下查看。

    “墨侯的设想果然正确,此青龙真菌果然强悍,直接吞噬其他霉菌,所到之处诸菌尽灭。”孙思邈看着显微镜中的情况,不由神色激动道。青龙真菌就是医家为青色霉菌所起的名字,正好应和青龙计划。

    一般来说,只要是温度适合,霉菌生长得极快,而且种类很多,然而几乎所有的培养皿中都生长着青龙真菌,就是无意中生长了其他霉菌,也都会被青色霉菌一一击败,逐渐被占领。
1...283284285286287...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