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墨顿露出一丝冷笑道:“那五姓七望可就失算了,江南之地气候四季温暖,日照充足,树木常青,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乃是绝佳鱼米之乡,大唐刚刚引进的柔佛水稻足以一年三熟,亩产数担,要不了百年,长江以南定然超越长江以北,成为大唐的财富重地。”
“夫君的意思是墨家村日后主攻江南市场?”长乐皱眉道。
墨顿点了点头道:“不错!”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哪怕江南市场广阔,那也是百年以后,眼下的墨家村怎么办?”长乐摇头道。
墨顿冷笑道:“没有市场,那就创造市场,如今江南财政落后,但是地理位置优越,那说明其市场前景广阔,如果正常情况下,江南赶超中原或许需要百年,然而在墨家的帮助下,定然可以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十年以内,只要墨家全力扶持江南,江南定然一日千里,赶上中原。”
“相公想要开拓江南市场,可是江南世家会甘愿冒着得罪五姓七望的风险支持墨家么?”长乐公主犹豫道。
“世家最为看中的乃是利益,中原各地世家之所以响应五姓七望,不愿意帮助墨家,乃是因为帮助墨家对他们并无任何好处,对于渴求政治经济地位的江南世家来说,墨家南下对他们百里而无一害,他们自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和墨家村合作,我就不信江南世家为了五姓七望而放弃如此发展壮大自己的机遇。”墨顿自信道。
“此策的确是可以一试。”长乐眼睛一亮道。五望七姓的根基在中原,对于江南的影响力较弱,江南之地或许是墨家唯一的机会。
“墨家需要江南的市场,江南需要墨家技术,此乃共赢,这一次墨家破局的关键就在江南。”墨顿豁然站起,仰天长叹,将心中的郁闷一吐而出。
:。:
墨唐 第九百八十七章 江南大开发
“江南大开发!”
当墨刊头版头条刊登墨家子最新策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长安城一片再次轰动。
墨顿多以诗词传世,策论却是极少,唯一流传出来的策论则是国子监大考时期的流传出来的乃是律学的司法独立,而太学岁考的少年大唐说,也偏向于诗文。
如今墨家子又有一篇策论,而且是关系朝堂百家大计的方向,甚至在策论结尾疯狂预言,不出百年,江南定然会超过中原,成为大唐财赋中心。
“怎么可能?”
江南不过是蛮夷之地,要说其超过中原,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国子监中,一个北方的士子摇头耻笑道。
一直以来,中原乃是天下的中心,现在墨家子竟然预言不出百年,中原的中心地位不保,将要转向江南一带了。
“怎么不可能?”来自江南的士子傲然反驳道。
“中原的确是平原众多,地大物博,墨家子并未否认,然而墨家子也指出柔佛稻已经在江南试种成功,可以一年三熟,单论亩产量,南方一亩田地的产量倍于中原,假以时日,墨家子设想的苏湖熟天下足、和两湖熟天下足计日可待。”另一位江南的同窗用最直接的证据力争道。
“柔佛水稻的确让江南土地增产不少,那又如何,据我所知,江南之地多丘陵少平原,可耕中之地极少,想要以区区百年就超过中原千年的积累,那恐怕就是个笑话。”
江南士子不由冷笑道:“若是正常情况自然是不可能,然而若是有了墨家子,那就不一样了,墨家子可是亲自出奇计,让江南之地彻底大开发,耕地面积倍增。”
“梯田!”北方士子脸色难堪道,梯田乃是墨家子江南大开发策论的核心,平原之地开垦众人皆知道,然而墨家子却独辟蹊径,提议将江南大量的缓坡丘陵开辟出犹如楼梯一样的田地,虽然地块小,但是架不住规模大,要知道长江以南的丘陵那可是数不胜数。
“不止,你们还是太小看了墨家子,墨家子为江南设计的乃是一整套模式,平原之地广种柔佛水稻,丘陵之地开辟梯田,山地利用农家的移植嫁接技术,广种果树,村落更是独创桑基鱼塘。”这简直是为江南贴身打造的大兴之路。”江南士子看着墨刊上墨家子江南大开发的计划,简直是惊艳至极。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
尤其是桑基鱼塘模式,更让一众江南士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此系统的生态循环模式第一次被完整的总结出来,立即散发出异样的魅力。
“如此一来,我江南之地定然丝鱼不绝。”同窗惊叹道。
“不知,远非如此,除了这些之外,墨家子还决定将其从西域带回精心培育的棉花良种广种松江府。”江南士子傲然道。
北方士子不由噗嗤一笑道:“据我所知,南方可是遍地养蚕,墨家子这次可是失算了,竟然要在南方种棉花。”
江南士子用看傻瓜的眼神看着他,不由冷笑道:“你不会没有看诗文专栏吧!那可有墨家子的最新诗篇。”
“墨家子的诗篇?”国子监士子大都被江南大开发所震撼,还没有来得及翻看,不由看向诗文专栏,要知道墨家子的诗文可是一绝。
“蚕妇!”众人一看名字,不由一皱,谁能想到墨家子竟然专为地位地下的蚕妇写诗。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众人低声诵读,越读声音越低。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尔等身穿绸缎,可都是自己养蚕织造出来的,而同理,江南之地的养蚕人同样也穿不起丝绸,棉花在江南同样大有需求!”江南士子看向国子监中一众监生身上的绸装,不由冷笑道。
不少身穿绸缎的监生不由一阵郝然,他们恐怕连蚕房都没有进过。
“有了墨家子之策!江南大兴计日可待。”
“要知道墨家的重心可是一直在北方,可是五姓七望亲自将墨家子推向了江南。”江南士子哈哈大笑道。
刹那间,为数众多的北方士子脸色一阵难堪,他们之中可有不少五姓七望的子弟,五姓七望的根基就在中原,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墨家子此举正是对五姓七望的反击,一旦江南发展如日中天,甚至超过中原,那五姓七望的地位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北方士子冷哼道:“我承认江南水热充足,柔佛水稻的确让江南又少许优势,不过在下听说,江南虽然水热充足,然而水中却有极为可怕的血吸虫,一旦下水让人染上,那就是必死之症,你确定有农夫胆敢下水?”
长江以南,气候的确是优于中原,然而并非是没有弊端,长江以南气候湿润,蚊虫蚁兽颇多,水土不服者众多,而且在手中更有极为可怕的血吸虫病,一旦下手都会被感染,最后大腹便便,痛苦而亡,据说如今江南之地感染血吸虫病的百姓不下数十万,这将是何等庞大的数字。
江南士子不由一滞,忽然看到墨刊上医家这一栏,不由眼睛一亮道:“这有何难?医家已经准备派遣华神医之徒墨五前往江南,研究根治血吸虫之症。”
“墨五!”
国子监士子不由惊呼,墨五可是身兼墨家和医家的真传,一身医术极为精湛,不但根治天下夜盲症,更是一手研制出青龙真药,外科之道极为精湛,甚至已经开膛破腹治人之术,隐隐已经有赛华佗之名,他若能够再创奇迹,将血吸虫病根治,那对江南来说,不亚于柔佛水稻的贡献。
北方士子不由脸色阴沉,墨家子说的并没有错,相对于中原,江南的确有不少优势,再加上墨家子一连串的献计,更是将此优势拉大,如果再解决血吸虫病,这个短板,那江南崛起恐怕是板上钉钉之事。
:。:
墨唐 第九百八十八章 阳谋
太极殿中。
刚经历丧父之痛中走了出来的李世民,并未将心思过多的放在朝堂之上,如今却被墨家子的一篇策论惊动。
“关于墨顿提议江南大开发之事,诸位都议议吧!”李世民朗声道。
顿时一众大臣脸色脸色精彩各异,北方的官员大多都是五姓七望的派系,自然知道墨家子提议江南大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五姓七望的围剿,为墨家破局。
而南方的官员则是心中兴奋,一直以来,南方空有优越的条件,但是却发展滞后,连带南方的官员在朝堂势力不显,墨家子提议开发江南,可谓是正中江南官员的心愿,一旦南方崛起,那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定然也水涨船高。
“启禀陛下,墨侯此策鞭辟入里,江南一来素来又鱼米之乡之称,然而人口较少,大量的荒地并未开垦,如果朝堂大力扶持,趁机推广柔佛水稻,正如墨侯所言,不出十年,江南财赋定然翻上一番。”冯智戴朗声道。
冯智戴虽然和墨家子不和,然而墨家子提议的江南大开发却是大大有利于江南,冯家作为江南世家的代表,自然要为江南发声,毕竟这还牵涉自己的利益,一旦柔佛水稻立功,那冯家亦有大功。
“不错,我等苏湖、两湖地势平坦,稍加开垦皆有大片的良田,如果再配合广种柔佛水稻,定然让天下丰足。”有一个南方官员朗声道。
“然而,除此之外,江南很多丘陵皆可开发成梯田,一旦江南大开发,南方耕地定然不逊色于中原之地,而且产量更高。”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桑基鱼塘模式推广江南,乃是何等的盛景。
……………………
一个个江南官员畅言,纷纷为江南大开发的美好设想而怦然心动。
李世民不由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大司农苏令侬,苏令侬立即起身道:“回禀陛下,柔佛水稻在两湖试种成功,两湖之地部分地区也可达到一年三熟。”
“好!”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道,柔佛水稻如果仅仅在岭南试种成功并不代表什么,然而如果能够对两湖之地试种成功,那岂不是说长江以南皆可以广种高产水稻,这其中的蕴含的好处让李世民也忍不住心动。
“以微臣看,推广柔佛水稻乃是其一,修建砖路也是重中之重,当初墨侯提出三纵五横图,如今皆在北方修建,而南方却寥寥无几,要想富、先修路,南方多雨道路泥泞,如果砖路不畅,就是再多的财赋恐怕也运不到长安城。”也有激进的南方官员直接引用墨顿之前的设想,公然的为南方谋好处。
“然也,雅州就是最佳例子,自从雅州兴修砖路之后,雅州的贡桔热销长安洛阳,江南之地盛产水果,如果能够修通砖路,再辅助农家的移植栽培技术,过不了三五载,定然平日昂贵的水果定然成为普通百姓日常食物。”苏令侬进言道。
一旦江南大开发,那定然是农家大兴之时,他自然迫切进言。
“此事并非工部之失职,长江以南河流众多,单单需要修桥就数不胜数,修建砖路难度倍增,再加上,砖路乃是持续铺设,如今最南的砖路不过是铺设到汉口三镇,再往南的砖路还在运筹之中。”工部侍郎张亮为工部推脱道。
“还要运筹到何时,如今陇海线的砖路已经畅通,修建一条南北畅通的砖路势在必行,于国于民皆有好处。”冯智戴昂然道。
一旦砖路往南修建到岭南,那他回到岭南快马加鞭最多半个月,可比原来的行程足足,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兴修一条贯穿大唐南北砖路的好处,然而朝堂之中大多都是北方官员担任,北方的砖道已经大量分支,连通一个个经济重镇,效果颇为显著,而南方的道路修建却几乎停滞,江南大开发的提议顿时引爆了朝堂隐隐有的南北矛盾。
“南方修路过于沉重,架桥过多工程量太大。”
“简直是可笑,且不说修建成渭水大桥,只需修建成曲江梁桥的规模即可,让江南畅通。”
“一座曲江梁桥造价上万贯,江南有多少河流,需要架设多少桥梁,恐怕整个国库填进去也不够。”
…………………………
顿时南北官员争吵在一起,不停的为自己的利益而争。
对于江南官员来说,只要朝廷同意江南大开发,再依造墨家子的方法,江南崛起计日可待。
而对于北方官员来说,尤其是五姓七望,一旦江南崛起,直接威胁五姓七望的地位,所造成的后果要比墨家子还要严重,自然不可能让南方如愿以偿,尽可能的压制和延缓江南的崛起。
然而毕竟江南官员势单力薄,面对人数众多的南方官员,很快就在这场争论中落败,
“臣等恳请陛下定夺。”江南官员心犹不甘,自得求助于李世民。
李世民张了张嘴,目光不由的看向一旁的戴胄,然而可惜戴胄却摇了摇头,所有人都知道墨家子的计划好处极多,但是人人也知道墨家子所有计划中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费钱,如果朝廷真的支持江南大开发,那所耗的钱财可是一笔天文数字,民部可是负担不起。
李世民不由一叹,宽慰道:“江南大开发之事,牵涉过多,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虽然对江南大开发颇为心动,然而大唐的重心毕竟还在中原,而且江南大开发所耗费的资金乃是一笔天文数字,哪怕是他想了想也不禁一阵咂舌。
“不过,要想富,先修路的确是至理名言,张爱卿,贯通南北的砖路已经势在必行,工部务必要尽快将其修通。”李世民话语一转道。
“是!”工部尚书张亮硬着头皮道,修通南北砖路早已经放在了工部的案头,他拖了这么久已经按不住了,如今只能顺水推舟了。
一众江南百官不由神色黯然,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现如今实行江南大开发恐怕是没有钱,他只负责将砖路修通,剩下的就靠江南百姓自力更生了,如果没有朝廷的大力支持,恐怕单凭江南自身的力量想要超过中原可谓是遥遥无期。
不少人不由将目光投向百官最前方的一个老者,此人乃是江南百官的领袖,宋国公萧瑀。
萧瑀名列凌烟阁,位高权重,如果他肯为江南谏言,定然可以为江南谋更多的利益。
“臣代江南百姓多谢陛下!”
让百官惊讶的是,萧瑀竟然毫不为江南利益力争,反而主动接受了这个结果。
一众北方官员不由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虽然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利益,然而却将江南的世家得罪死了。
“阳谋,这定然是墨家子的阳谋。”五姓七望的官员咬牙切齿道。
墨家子抛出江南大开发,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如果五姓七望主动配合江南大开发,那不亚于给自己培养一个敌人,如果五姓七望阻止江南大开发,那就将江南世家推到了墨家子那一边,无论如何,墨家子都不吃亏。
:。:
墨唐 第九百八十九章 一骑红尘公主笑
这几日,江南大开发一事,可以说在大唐飞快的传开,整个大唐都为之轰动,有人赞同,一旦开发江南大唐的财赋和国力定然蒸蒸日上,有人反对,认为此举靡费过多,过于好大喜功便会重演大运河之悲剧,江南大兴恐怕还需江南百姓自己努力。
天刚刚亮,长安城的东城门刚刚洞开,一个骑士快马加鞭的从远处风尘仆仆东方赶来。
骑士刚刚进去长安城中,立即换乘,直奔墨府而去。
墨顿中,墨顿正在陪着大腹便便的长乐公主散步,长乐公主怀孕的月份已经不小了,张氏就建议长乐公主多多走动,有利于生产,所以每日上午散步,墨顿和长乐公主的必备节目。
“江南大开发的确是利国利民之策,然而相公不和江南世家商议,就直接将其公开,恐怕会引起江南世家的反感呀!认为相公是在私心作祟。”长乐公主不由皱眉道。
墨顿却摇了摇头道道:“世家最重利益,尤其是自身的利益,如果为夫和江南世家商议,恐怕转眼之间,江南世家就会和五姓七望达成暗中交易,如今一切都摊在明处,恐怕就算江南世家同意,江南的百姓也不同意。”
长乐公主不由掩嘴一笑道:“就你会使坏!”
“这次还要多谢娘子,要不然墨家村还找不到破局之法。”墨顿松了一口气道。
长乐公主白了墨顿一眼道:“那你要怎么感谢妾身。”
“放心,为夫早就从江南为你备好了一份礼物,算算日子,也该到了!”墨顿哈哈一笑道。
“江南的礼物?”长乐公主心中一动,这到让她有些好奇。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墨府门外响起,随着一声急促的希律声,墨二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
“回少爷、夫人,墨二不辱使命。”墨二大手一挥,两个墨家子弟抬着刚刚从马背上卸下来来的包裹。
“夫人请!”墨顿伸手一挥道。
“这就是你说的礼物?”长乐公主伸手一摸,顿时觉得手中一阵冰凉。
墨顿点了点头道:“夫人打开便知。”
长乐公主不由心中好奇,满怀期待的打开包裹,只见,包裹上方还有一层薄薄的碎冰,扒开冰层,赫然露出一个个鸡蛋大小的水果。
“荔枝!”长乐公主见状不由惊讶道。
墨顿一愣,讶然的看着长乐公主道:“夫人认识?”
长乐公主点了点头道:“早些年间,岭南冯家向长安城进贡了一批荔枝,父皇就分了一些让我品尝,的确是极为美味,可惜由于路途遥远,需要快马加鞭方可送到,过于劳民伤财,就下令禁止进贡荔枝了。”
墨顿这才明白,点头道:“夫人身怀六甲,食欲不振,为夫听说荔枝极为鲜美,就让人特意从江南运回一些,供夫人品尝。”
长乐公主怀孕之后,极为喜欢水果,如今岭南荔枝成熟,墨顿就派人运回来一批。
“还是夫君懂我?”长乐公主迫不及待的拿起一颗荔枝,剥开外壳,露出里面鲜嫩的果肉。
“此次荔枝貌似要比以前妾身所食,似乎更加鲜美了。”长乐公主一颗荔枝很快下肚,长乐公主不由眼睛一亮。
墨顿点头道:“荔枝极难保存,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后色香味尽去也,然而为夫却将荔枝刚刚从树枝上摘下,就立即用硝石制冰将其冷藏。一路之上,不停的加冰,确保持续保鲜,而从岭南到长安城数千里路,荔枝之味却犹如刚从树下摘下一般鲜美。”
“啊!竟然如此奢侈,那要是传出去,那岂不是妾身岂不是要被说成奢华无度了,岂不是有损墨家女主人的形象。”长乐公主听到这小小的荔枝竟然耗费了如此精力,也是不禁吓了一跳,墨家如今本就风雨飘渺,如果她再传出不好的传闻,那岂不是雪上加霜。
墨顿笑着安慰道:“夫人放心,此乃为夫专门为荔枝而设计的保鲜储存方式,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大批的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城,娘子不过是先尝个鲜而已,有怎能说得上奢侈无度么?”
“真的会有大批的荔枝从岭南运来。”长乐公主惊喜道。
墨顿点了点头道:“那是当然,为夫已经向岭南下了大订单,最多半个月,就会有大批的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城来。”
“可是要是五姓七望若是从中破坏呢?”长乐公主担忧道。
墨顿狡黠道:“那就要借用一下公主殿下的名声,不知道公主殿下是否愿意为岭南百姓牺牲一下。”
长乐公主忍不住又往口中塞了一个荔枝,无奈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哪怕是公主也逃不过呀!”
墨顿朗声大笑,随手拿出纸笔,提笔写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公主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乐公主看着墨顿挥毫而就的诗篇,无奈的捂脸道:“为了吃荔枝,本公主的名声算是毁了。”
这第一批荔枝耗费糜多,乃是她最先试吃,无论如何她都解释不清。
墨顿哈哈大笑道:“为夫又岂能让娘子独自承担此恶名,既然如此,你我夫妻荣辱与共。”
只见墨顿更换纸张,毫不犹豫提笔再写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这一次,你我夫妻二人爱吃荔枝的恶名是怎么也洗不白了。”长乐公主剥好一个荔枝,恨恨的塞到墨顿的嘴里。
墨顿大口的品尝的熟悉的美味,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从岭南运来荔枝乃是他特意向江南世家展示的成果。
说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他再墨刊上宣传的再过于动人,也远没有荔枝实实在在的利益动人,而且连南端的荔枝,墨家子都可以将其保鲜运到长安城,更别说其他的水果。
如今他已经为江南铺好了路,一个个肉眼可见的利益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他就不相信江南世家不动心。
墨唐 第九百九十章 无人知是荔枝来
“萧公!你为何不为江南力争,此乃可是我江南大兴的绝佳时机。”宋国公府中,一众江南官员齐聚,纷纷道。
“是呀!一旦推行江南大开发,以我江南得天独厚的条件,江南之地胜过中原并非不可能。”冯智戴傲然道。
其他官员纷纷点头,作为江南士子,他们自然知道江南的优势,如果之前他们还可以按部就班的发展,然而墨家子却给江南连出奇计,让众人看到了江南在最短的时间内大兴的希望,他们又岂能按耐得住。
萧瑀看了看急不可耐的众人,不禁摇了摇头道:“尔等都是江南精英之人,怎么也会被墨家子如此轻易的鼓动,难道尔等不知道墨家子的目的么。”
一众江南官员不由脸色讪讪,五姓七望围剿墨家子之事,他们自然清楚,如今墨家落入下风,正在寻求破局的机会,可是此事牵涉到江南大兴,不由让他们乱了阵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