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皇上,这次女医考试真的有什么不妥么”看着长乐公主离开,长孙皇后这才担忧的问道,她发现李世民对于女医考试的细节热别关注。
“观音婢!不是不妥,而是太妥了!”李世民苦笑道。
“这么说女医考试没有考生作弊”长孙皇后欣慰道。
李世民递给长孙皇后一张墨刊说道:“何止是没有考生作弊,就连阅卷的医师也没有作弊的可能!”
长孙皇后看着这一期特刊的头版头条疑惑道:“糊名制!”
“这是墨顿这小子为了这次女医考试捣鼓出来的方法。一旦收卷之后,所有的考卷的姓名籍贯部分全部用纸糊住,一直等到改完试卷之后才能打开!”李世民叹息道。
不仅如此,每一个医师只批阅一道题,每一道题都有两个医师批改,如果最后分数相差过大,还要交给孙神医审查。如果不是时间不允许,墨顿甚至还想着把后世的那种誊录制弄出来。
“啊!”长孙皇后长大了嘴巴,惊讶道:“那岂不是比科举考试还要严格!”
长孙皇后这才恍然,李世民为何如此细问长乐这次考试的细节,很显然受到了打击,相比于这一次女医考试,李世民觉得大唐科举考试的流程简直是漏洞百出,到现在为止,至少有十名大臣上书,请求科举考试实行糊名制。
“这小子有这么好的方法,还不知道早早的呈上来!”李世民黑着脸说道。
“就知道欺负墨顿,你要再这样我可就不愿意了!”长孙皇后假嗔道。
墨顿这一次费尽心机创办女医学院,最初的原因就是为了长孙皇后的病情,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天下女子的福音。
无论是挽留孙思邈还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兼相爱
“文盲”
长孙皇后沉吟,看到这个发自肺腑的呐喊,顿时觉得这个词的确是虽然过于讽刺,但是确实入木三分。
“农村之中九成九的农民是文盲,长安城也有八成目不识丁。”李世民看到墨刊上的统计,叹声道,“不光如此,恐怕就是皇宫之中,也有不少宫女太监目不识丁吧!”
“这么说墨家村没有文盲”长孙皇后反问道。
“不能说,墨家村没有文盲,而是新一代没有文盲!”李世民指了指墨刊最后一段说道。
“墨家村义务教育!”长孙皇后盯着墨刊疑惑道。
李世民叹道:“墨家村好大的手笔,凡事十五岁以下的少年,无论是男女都要到学堂接受教育。”
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懂事就帮家里干活,除非是富裕家庭,哪里想到会送孩子上学堂,舍得这半个劳力。
“男女都要上学堂那岂不是要乱套”长孙皇后皱眉道。
“都是一个村庄的人都认识,十岁以下的男女同班,十岁以上的则会分开上!”李世民早已经看过,和长孙皇后解释道。
长孙皇后点头,十岁以下确实没有必要男女之防。
“这恐怕就是墨顿那孩子想出女医学院这个主意的原因吧!”长孙皇后恍然道,她还以为女医学院开了历史先河,没有想到墨家村竟然早有了女校。
“这也是墨家村这一次为何考入女医学院如此之多的原因。”李世民感叹道。光一个墨家村就考入女医学院近百人,而且这只是适龄女子而已,可见墨家村的全村义务教育并不是口头上喊着口号,而是真真实实的实行下去。
“不过如此,臣妾还听说墨家村实行全村免费医疗,现在又弄全村义务教育,那得花费多少钱财呀!”长孙皇后叹道。
“观音婢,忘了墨家的最重要的理念!”李世民买一个关子道。
“兼爱非攻尚贤!”长孙皇后脱口而出。
“兼爱、尚贤!朕现在总算知道墨家当年为什么衰落了,这些理念没有钱财哪一项也实行不起来呀!”李世民感叹道。
且不说墨家村之前的新婚送婚房,就是全村免费医疗,义务教育,所花费的钱财恐怕就是不少,普通的人家哪里负担得起!
就说尚贤吧!光是月薪百贯聘请女医,要是普通人,谁能够负担得起。
“陛下,可不要忘了,墨顿那小子可是出了名的小财神,每一次捣鼓出来的东西可都值钱的很!”长孙皇后提醒道。
“是呀!说不定,墨家还真的在墨顿这小子走出一条新路。”李世民叹道。
作为一名皇帝,李世民想的会更多,他甚至可以想象的道,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读书识字的成本大为降低,大规模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大批落榜的文人又找到了解决生计的道路。
教育的兴起,又可以给大唐提供更多的人才参加科举,再加上糊名制的实行,恐怕越来越多的庶族甚至是普通百姓家的儿子将会登上朝堂,打破世家门阀对官位的垄断。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暗暗将这些埋在心底,一切都还不成熟。
……………………
“读书之人分为三等,下等者只需要会识字运算即可,满足日常需要;中则学一技之长,一生衣食无忧,如学医者,算账,为师;最优者学而优则仕,大唐读书之人千千万,又岂能人人做官。”
国子监中。
孔颖达凝重的看着墨刊中李铎的读书三段论!这简直是对儒家历来奉行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最大的冲击。
平心而论,任谁都知道天下读书之人何其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寡人有疾
“哈哈哈,华兄!你都没有看到那些酸儒的嘴脸,老夫今日真的是大快人心!”
鱼状元中,李夫子意气风发的说道,因为招录风波,他专门从墨家村前来助阵,接着墨刊之风,连续拜访当年那些和他不对付的大儒,将当年狼狈退出长安的恶气全都吐了出来。
“恭喜李兄!名扬长安!义务教育这一创举定然流芳百世!”华老也是欣喜道。
当年他和李夫子一样,都是落魄的隐居在墨家村都是难兄难弟,两人关系最铁。今日在鱼状元,他特意将拉来了和鱼师傅,给华老接风洗尘。
“哈哈哈,那是自然!”李夫子畅快大笑道。
当时他心灰意冷到墨家村做一个教书先生,哪能想到会有今日的风光,当年他的对手现在成了名满长安的大儒又如何,百年之后谁能记的他们,还不是黄土一抔,而他李铎注定将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来,恭喜你老李!来来喝一杯!”鱼师傅举起酒杯劝道。
三人顿时举杯一饮而尽,只不过华老是以茶代酒,他作为医师,平时自控的很,滴酒不沾。
“老鱼,你这酒不行呀!”李夫子摇头道,一副嫌弃的样子。
“胡说,这可是长安城最好的酒了,我老鱼可是留了好久,等你过来特意招待于你。”鱼师傅怒声道。
李夫子爱喝酒,那可是在墨家村那可是大名鼎鼎,除了在墨家村最困难的时候,李夫子那一顿也都是无酒不欢。
自从墨家村富裕一来,李夫子更是如鱼得水,一些曾经教过的学生也纷纷买酒孝敬与他,更是好酒不断。
“老鱼,息怒!息怒!”李夫子一看鱼师傅生气,连忙道,“我不是说你这酒不好,这可是长安城最有名的三勒浆,老夫怎能尝不出来!”
“哼!老李你要是说不出来个一二三来,别说是三勒浆,就是张家庄的浊酒你也喝不到!”鱼师傅佯怒道。
张家庄的浊酒在长安城那可是大名鼎鼎,不是说有多好,而是价格极其便宜,是普通人的首选,当年墨家村贫困的时候,李夫子可是没少喝那浊酒。
“依我说,一滴就不应该让老李喝,喝酒伤身误事。”华老劝解道,他平时对李夫子劝了很多遍,可是李夫子从来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当一回事。
“别听药罐子的,他哪里知道酒中之乐。”李夫子神秘的从腰下取下一个酒葫芦,晃了晃说道,“你要是喝了老夫酒,恐怕再也不说你的酒好了!”
华老和和鱼师傅顿时露出好奇的神情,他知道李夫子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是要论喝酒那向来不输于任何人,能够让他如此赞誉的美酒,那肯定差不了。
“碰!”
酒葫芦的塞子打开,顿时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整个包间!
“好酒!”鱼师傅动容道,他也是一个酒中常客,光是闻着如此浓烈的酒香就已经心醉。
“来,好好尝尝!”李夫子得意一笑,给鱼师傅斟上一杯。
鱼师傅迫不及待,一饮而尽,顿时一股辛辣从喉倒胃,满脸顿时涨红,良久之后,鱼师傅才平息如此刺激的感受,只觉得到肚之后,更是浑身暖洋洋的,这才一杯,就已经有了微微的熏意。
“怎么样没有骗你吧!”李夫子摇摇酒葫芦,得意道。
“你从哪弄来如此好酒,还有没有,我老鱼有多少要多少,不,你把在哪买的告诉我,我现在就去订购!”鱼师傅激动道。
鱼状元从菜品到装修再到服务,无一不是长安城顶尖酒楼,唯一败在就是没有自己的名酒,鱼状元能够拥有如此好酒,那岂不是如虎添翼。
“那你可就要问问药罐子,我这酒可是从他那顺来的。”李夫子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指着华老道。
“我!我说你这个怪夫子可不要诬赖好人呀!鱼兄可是知道的,老夫历来都是滴酒不沾的。”华老连连摆手道。
不但华老,就连鱼师傅也是一脸不信的看着李夫子。
“好呀,你个药罐子,你到现在还藏着掖着,这一次老夫来长安城那可是跟着给你送酒的车队来的。藏得倒是严实得很,可惜碰到了老夫的酒鼻子,一闻就知道是好酒。”李夫子得意的说道。
“啊!你说的那是酒精,那是药,是用来医用的!”华老恍然道,这才想起之前墨顿给他提起的消毒酒精,专门用来处理伤口的良药。
“药,那就更好了!老夫正需要此良药救命!”李夫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你知道什么墨顿说过,此物一旦多喝,就会有性命之危!”华老焦急的说道。
“啊!不会吧,老夫昨日可是喝了一葫芦!”李夫子顿时大惊!
“就知道贪杯,这下坏事了吧!快!快给老李好好看看!”鱼师傅大惊道,连忙让华老帮李夫子把脉。
“咦!”华老一边把脉一边脸上浮现异色连连摇头道:“不应该呀!”
“怎么样老李不会没救了吧!”鱼师傅一脸愁容道。
“呸,别说不吉利的话!”李夫子怒声道。
“不应该呀!墨顿那小子明明说此物喝多,极易中毒,怎么会没事呢”华老疑惑道。
“墨顿!”三人顿时异口同声的道。
………………
墨顿看着三老直勾勾的盯着他,心头也是一阵发毛,他和秦怀玉四人刚来状元楼就被李夫子揪到了这里。
“墨顿这小子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早该修理了!”一旁的秦怀玉煽风点火幸灾乐祸道。
程处默和尉迟宝林齐齐点头附和。
“去,上一边去!”墨顿挥挥手,将这个三个损友赶到一边去。
“碰!”李夫子酒葫芦扒开塞子,重重的放在墨顿的面前。
刹那间,一股浓郁的酒香再一次扑鼻而来。
“酒精!”
墨顿闻到这种熟悉的味道,诧异的看向华老,这可是他专门让墨家村制作出来用于医疗消毒的。
“还说什么此物喝多有毒,是不是在专门防备着夫子的。”李夫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刚才让他心惊胆颤半天。
墨顿听到李夫子的叙述,这才恍然,不禁失笑不已。
其实这件事情墨顿也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后世常见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潜移墨化
随着墨刊的宣传,李夫子的不遗余力的在长安城嘚瑟拉仇恨,恶心曾经的对手,读书三段论在长安城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长安城作为帝都,可以说是大唐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光是书院就数不胜数,况且每年常年都有大量的读书之人来此游历求学,等待三年一次的科举制。
大唐虽然大开科举,但是很遗憾,录取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三年只有十几人,有的甚至都不取,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可是偏偏这些读书人屡次不中,还自命清高,根本不愿意放下身段。
“读书之人千千万,做官者又有几人,”
“人在十五至二十五岁,记忆力最佳,是进学最佳时期,超过三十岁,记忆力精力就会逐步衰退。”
………………
周臣放下手中的墨刊,心中纠结万分,他连续参加了四届科举,可惜屡次落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依旧是一事无成,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
而且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精力的衰退,再加上各种家庭俗事的牵绊,更让他力不从心。
“相公,可有心事!”周氏在一旁担忧的问道。
周臣摇摇头,看着周氏年纪轻轻就已经早生华发,家中贫寒无法度日的时候,忍着娘家的白眼上门,这才让这个家勉强维持下去。
“为夫想放弃科举!”周臣声音低沉,用尽力气说道。他甚至不敢看自己妻子的神情,因为最支持他的就是周氏,此刻的放弃,几乎让周氏之前的努力功亏于溃。
出乎意料的是,周氏确实并没有激烈的反应,反而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轻松。
“相公,无论是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周氏温柔的说道。
“夫人,你不生气”周臣不敢相信道。
周氏摇摇头说道:“做官与否,妾身并不看重,妾身只是看相公当时醉心于科举,自然鼎力相助,而如今相公决定另谋出路,妾身也是一并支持,相公可曾想到过有何打算。”
“为夫决定办学!”周臣坚定的说道。
“办学”周氏皱眉道:“相公并没有功名,恐怕没有多少人家的孩童愿意前来进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