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而墨家子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得来的大唐独一无二的书籍,竟然毫不犹豫的公开,这种心胸又岂能不让人敬佩。
“不过此次墨刊只是刊登一部分,实在是让人意犹未尽。”马嘉运叹道。
沈鸿才道:“据墨家所言,墨家之所以刊登一部分,乃是因为胡
第二百七十 章 棉衾
“吾道不孤。”
借助苏格拉底的大智慧学问,新一期的墨刊直接卖脱销,这让墨顿心中稍微有些欣慰,看来大唐真正的学问家并不少,
然而墨刊一期能够刊登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苏格拉底的学问,由于篇幅有限,只能戛然而止,要想再看,那就只能等到半月后的下一期了。
对于学问之人,一个圣贤般的大智慧的学问就在自己身边而不得,就像是太监上青楼一般,心痒难耐。
对普通人来说,那自然是只能苦苦等待,但是李世民可并没有这么多耐心,直接杀上门来。
“启禀陛下,这一已经是最新的了。”墨顿无奈的将最新的译出的稿纸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拿过来,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墨顿顿时无奈一笑,对与秒变书迷的李世民简直无语。
良久之后,李世民满足的长叹一声,放下手中的译稿。
“恨未能生于那个时代。”李世民回味良久,感叹道。
他自然也察觉到诸子百家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如果说仅仅是华夏出现诸子百家的人物乃是时代造就。
可是在万里之外的国度,竟然同一时代也出现同样堪比百家诸子般的人物,这样惊人的巧合岂不让人深思。
不过对于帝王来说,哪怕再好的学问对他来说,也只是工具而已,他真正关心的则是墨顿手中的种子,对他来说,再大的学问也没有能改变百姓民生的种子重要。
墨府别院之中,墨顿陪同着李世民进来,看见苏令侬正在小心翼翼的观察面前的种子,丝毫没有察觉李世民进来。
“陛下,你怎么来了”直到李世民走到近前,苏令侬这才恍然察觉,惊声道。
“大司农久久不上朝,朕这不是关心关心,特意前来看看。”李世民调侃道。
苏令侬顿时郝然,他这几日醉心于这几种新种子,根本不理外界之事,大司农的职务早就抛到一边。
“老臣耽误政务,还请陛下恕罪!”苏令侬道。
“大司农试验新种,更乃是大司农的本分,何罪之有”李世民笑道,走到苏令侬刚才观察的种子旁边,对着一一堆种子竟然看的津津有味。
“启禀陛下,这就是菠菜种子,此菜在波斯等地并不罕见,微臣已经询问过不少西域商人,包括大秦商人也都证实波斯等地的确有冬季可以食用的青菜。”苏令侬在一旁指着菠菜种子解说道。
“如此甚好!”李世民欣喜道,其他胡商的证实至少确定的确有此菜,菠菜虽然是小小的菜,那可是弥补了大唐冬季最大的短板青菜短缺。
要是能够普及开来,那对大唐定然有天大的好处,哪怕这一次失败,知道了这个消息,要想再获得菠菜种子也不过是多费一点功夫而已。
“此物何时试种”李世民问道。
“陛下,据波斯胡商所言,菠菜种子乃是秋季发芽,冬季食用,播种的时间乃是在秋
收以后。”苏令侬回答道。
“可惜时节不对!”李世民感叹道,眼下不过是夏季刚过,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
“秋收之后,一旦试种成功,朕亲自定然不吝奖赏。”李世民昂然道。
“微臣不敢居功,此乃墨侯爷的功劳!”苏令侬推脱道,这些种子可是墨顿花费重金买来的,他也是寄人篱下而已。
“陛下如果要奖赏的话,其他的就算
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饱
“果然很轻很软!”
苏令侬拿起棉被仔细一掂量,惊喜道,虽然比不上锦衾轻若无物,但是要比硬板厚重的布衾要好太多。
“而且很暖和。”
李世民将棉衾披在身上,不一会竟然有出汗的感觉,保暖效果要比布衾和锦衾都要好。
二人兴致大起,直接观察还不尽兴,直接将棉衾撕裂一个大口子,从里面掏出一团团白花花的棉花来。
墨顿看的嘴角直抽抽,这可是当世独一无二的棉衾,还没有来得及一用,就已经出身未捷身先死。
墨顿又道:“除了能够制作棉衾之外,这些棉花也可以填充于衣物之间,制作成冬衣,只要此物普及开来,我大唐百姓定然是再无需忍受冬季之苦寒。”
“此物产量如何”苏令侬追问道。
墨顿想了想说道:“棉花此物轻若无物,不能用重量来衡量,不过以在下估计一亩地种出的棉花就足以让一家人再无寒冷之忧。”
“好,此物别说是二十金,就是二百金、两千金,那也是物有所值。”李世民兴奋道。
大唐冬天缺少御寒之物,富贵人家都有貂裘锦衣,贫苦人家却仅仅缺衣少物,甚至连布衾都大都填充麦秸之类御寒。
每到冬天乃是大唐贫苦百姓最难熬的时节,一旦气温骤降,天寒地冻,每年都会因为寒冷而冻死人的事件发生。
“而且棉籽含油量很足,能不能食用还有待考证,但是至少当作油灯点燃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墨顿道。
在大唐每到夜晚,都是漆黑一片,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照明的代价十分巨大,富贵人家大都用蜡烛花费巨大。
而普通人家多用油灯,有的来源大都是食用油,普通百姓连吃的油水都不足,那里舍得点灯。
据墨顿记忆所知,棉籽虽然能够能够榨出油来,但是却含有毒素,没有经过深加工那可是会产生让男人后悔终生的遗憾,再说,照明用油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本不愁销路。
“此物全身是宝,早一日普及乃让大唐百姓早一日收益,朕立即派遣使者前去高昌国取种,在大唐立即大力推广。”李世民激动道。
而对贫苦百姓来说,最不缺少的就是土地,只要此物能够种在土里,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陛下不可”苏令侬连忙阻止道。
“怎么”李世民顿时疑惑道,要是墨顿反对,李世民还可以理解,这毕竟是墨顿这小子花了大价钱买过来的,要是朝廷出面购买种子,墨家子的这二十金岂不是白花了。
可是苏令侬作为大司农,如此利国利民的东西又怎么会反对呢
苏令侬解释道:“启禀陛下,种植庄家可与其他不同,而是根据天气土壤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高昌国与大唐气候各异,如果贸然推广,恐怕不妥。”
李世民顿时恍然,也知道自己心急了。
墨顿也是忍不住对苏令侬大加赞赏,此人才是真正的农家。
他明白很多时候拿来主义虽然简单快捷,但是遗憾无穷,其实我们只是听说后世什么种子传入中国,却不知道这些种子也是经过数代驯化之后,才得以大唐落地生根。
李世民缓缓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己有点心急了,当下深呼吸一口气道:“哪怕如此,尔等手中也不过是寥寥几粒种子,如何能够试种。”
墨顿顿时露出腼腆的表情,不好意思的说道:“陛下,小子自从发现棉花能够保暖之后,就已经向西域胡商下达了大量的订单,不过两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表法
“温饱,小康!”
苏令侬缓缓品味,眼睛渐渐亮了,同时心中顿时一股惭愧升上心头,其实解决大唐百姓温饱问题是应该他们农家解决的,
然而此刻并不晚,有此良种在,天下的温饱问题定然能够解决。
“那小康之后”李世民问道。
“富裕!”墨顿毫不犹豫的说道。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富裕”
“到那个时候,人们衣食无忧、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安居乐业。到那时起,人人都能住上高瓴广厦、所有的少年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人都能获得免费医疗。”墨顿描绘出一幅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
“这可能实现么”
苏令侬沉浸在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当然能够实现,十年八年实现不了,那就八十年、一百年,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墨顿沉声道。
李世民心中一震,如今的墨家村不就是如此么要是全天下都是如墨家村一般,不,哪怕达到墨家村的水平的一半,那他李唐的江山岂不是万年永固。
农家、医家、墨家…………,诸子百家在李世民的脑海之中一一闪过,心中暗暗思量,也许百家争鸣的时代,才是真正适合大唐的存在。
“当然最能够衡量百姓是否富裕的还是看他手中的钱财,每户能够存款十万钱大概能称得上富裕吧!”墨顿一句话直接将气氛全部破坏。
“俗不可耐!”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你还真敢想,每户十万钱,大唐哪里有那么多铜钱。”苏令侬也是摇头失笑道,
大唐三百万户,要是每户都存钱十万钱,苏令侬顿时算的头晕目眩,这么大的数字他们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李世民也是一阵失笑,要是如此的话,那得需要多少铜呀!
大唐历来缺铜,在日常的交易过程中,通常会用丝、娟、绸作为货币,《卖炭翁》中有一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虽然刻画了宫人剥削贫苦百姓的场景,但是证实了在唐朝的确是用丝织品充当货币的现象。
“以前是不可能,不过要是棉花在大唐普及之后,恐怕就有可能了”苏令侬突然灵光一现道。
“白叠子!”李世民突然灵光一现道。
此时的白叠子那可是堪比丝绸一样的奢侈物。既然西域那样的蛮夷之国就可以织造而成,那在墨家手中又岂能是什么秘密。
墨顿点了点头道:“棉衾和棉衣乃是小子得到棉花之后这才发现其价值,而小子最初的目的就是白叠子。”
李世民忙问道:“这么说来,墨家已经破解了白叠子的织造方法”
墨顿点了点头道:“此事并不难,微臣将棉花拿到了墨家村,短短几天,从棉花剥种,到纺线,甚至到织布所有的图纸都已经制作出来。”
“此织造墨家不能外传!”李世民急声道。
“这是为何”苏令侬不解道。按理说,如果白叠子大量的织造出来,那对大唐百姓来说可是一笔大大的收入,可李世
民竟然出言阻止。
墨顿解释道:“苏大人有所不知,大唐百姓铜钱短缺,采买物品有很多都是以丝织品代替铜钱。如果大唐百姓手中突然出现大量的价值堪比丝绸的白叠子,并用此购买货物,苏大人可以想一想会出现什么状况。”
这简直是和后世滥发纸币的原理一模一样,如果市面上暴增大量的纸币,势必会造成纸币的大幅度贬值,丝绸和白叠子虽然要比纸币的价值高一些,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货币。
墨顿将原理讲述
第二百七十三章 福祸相伏
“其实朕除了种子一事之外,今日前来是来专程来找大司农的。”李世民看向苏令侬。
“老臣恐慌,不知陛下有何要事”苏令侬忙道。
“从古至今,大旱之后必有蝗灾,今天初春天气大旱,虽然关中军民齐心协力,度过了旱灾,但是朕唯恐再次出现贞观二年那等惊天蝗灾,想找大司农探查一下情况,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李世民想起贞观二年那场普通盖地的大蝗灾,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启禀陛下,自从贞观二年之后,陛下吞下蝗虫,向鬼神明志,大唐从此之后,将再无蝗灾之忧。”苏令侬恭维道。
李世民听到苏令侬的恭维,顿时心中一阵得意,当年他吞下蝗虫灭蝗,乃是他一生之中最光彩夺目的事情。
李世民状似谦虚实则炫耀道:“朕虽然当时已经灭蝗,但是此事一过几年,却怕蝗神言而无信,再起反复再度为害。”
李世民在春季大旱时期,怒斩龙王,破除愚昧迷信,自然不相信自己吞一个蝗虫就能永远制服了蝗灾。
“微臣早已经下达了吩咐,如果遇到了蝗灾的迹象立即第一时间前来,微臣这几日不在朝政,但司农寺无一不知老臣就在墨府,并未前来禀报蝗灾一事。”苏令侬疑惑道。
李世民也是郁闷的说道:“非但如此,关内道各县也没有上报蝗灾的迹象,朕这也是放心不下,这才前来寻大司农一起前往长安城外一起探寻一下。”
大旱必有蝗灾,这乃是千年的定律,李世民不亲自确定,实在是放心不下,同时他也担忧有些县官隐瞒蝗灾不报,唯恐酿成大祸。
墨顿道:“陛下,此事小子却是略知一二。”
李世民看向墨顿,顿时道:“你不说我倒忘了,墨刊之上也丝毫未报道蝗灾的迹象!”
墨顿点了点头道:“此时的关中各道的确是没有出现蝗灾,一方面则是春季时分,军民一起大规模的抗旱,减轻了旱情。”
苏令侬点了点头,旱情减轻的确是能够减缓蝗灾。
“二来则是关中地区,自从墨家开创人工孵化技术之后,率先向关中各地售卖鸡鸭鹅幼崽,如今关中地区各家各户的养殖鸡鸭,这些蝗虫乃是鸡鸭天然的食物。”墨顿接着说道。
李世民顿时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盯着墨顿道:“你是说这些鸡鸭消灭了蝗灾”
墨顿凝重的点了点头道:“鸡吃虫子乃是天性,关中的百姓余粮不足,哪里舍得用粮食喂养鸡鸭,而漫山遍野的蝗虫就是鸡鸭鹅最天然的食物。在关中百姓之中,就大量的捕捉蝗虫喂养鸡鸭,甚至是将鸡鸭赶往田地之中,就像放牧一般,让其自行捕捉蝗虫觅食。”
“牧鸡、牧鸭。”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道。
墨顿赞道:“陛下的形容十分的贴切,百姓省了喂养的粮食,又消灭了蝗虫,此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