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后的现代纪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郁桢

    她喜欢骑着马儿恣意驰骋的快感。

    这里是骊山,有曾经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遗址,有闻名天下的温泉,也有大唐遗留下的绮丽传说,还有虚无缥缈的老君殿。

    李微抓紧了缰绳,身下的马儿慢了下来。她穿过了密密的树林,天气逐渐转凉,那些树叶也跟着变红变黄,这山林间到了一年里最绚丽多彩的时节。

    后来她下了马,牵着马儿在林间闲庭信步。层林尽染,鸟语喧嚣。

    她多想撇下一切选一个这样的山野里渡过余生,死了也埋在这样的风景里。树叶落在黄土上是她的被子,鸟儿的啼叫是欢快的歌唱。

    她不去想朝堂,不去想后宫,也想丢下太后的身份,只愿此刻的她是个平凡的女子。平凡的女子,她也做过平凡的女人。李微想起了那个家,想起了李明华夫妇的笑脸和曾经在耳边的叮嘱,李剑平的埋头苦干。她也想起了李剑波的那幢朴实的两层带花园的别墅,别墅里她亲手种下的那些花草也不知怎样了,李剑波和卞翎还有没有将来。甚至也想电视台,想起胡美娟,想起陈雅诗、齐静怡等等曾经陪伴过她,给过她帮助的好朋友,她还想起了因为事故而早早走了的林海恕。那些曾经无忧无虑的求学年代,那些单纯的小美好。

    为了生活,为了工作疲于奔波,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并不比太后容易轻松,但此刻的她却又动了想回到那里的念头。这些年了她在那里有了新的家人,也有了新的牵挂。她想回去拥抱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思念。

    可惜隔着时空,她垮不过去这道鸿沟。

    李微向天空伸出了手掌,指头上的那枚七宝戒指还稳稳的戴在上面,无论她怎样用力也拔不下来。透过指缝看去,太阳已经冲破了云层,露出了自己的笑脸。

    李微骑马出去散心,然而却让大家都惊惶了起来,都说太后不见了,然而谁都没有见过她。大家拼命的各处寻找。等到李微自己回来时,跟前




436章 进言
    “这个王朝已经历经百年,从国朝初定时的积贫积弱,几位君主的锐意发展之后,大齐的子民们的生活渐渐幸福起来。还出现了乾德年到永定长达将近五十年的盛世。就是熙康前些年大家的日子都还不错,怎么最近这几年的日子百姓的生活反而越过越回去呢”

    李微这些问话是问向一旁侍立的陆采苹的。

    陆采苹以前也是不问世事,养在闺阁中的女子,偶尔写几句无病呻吟的诗句聊以,但在乡下过了几年,她是真正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百姓的无奈。

    “太后,您不是知道么,拖累这个王朝的是近几年的战争,还有接连出现的灾荒,以及人民头上的赋税啊。百姓只想过安定的生活而已,可现在安定也成了一种奢侈。”

    李微道:“我何曾不知道,百姓穷,其实朝廷也没钱。从熙康十年开始,边疆的不安定还有几次对外的战争将那几十年盛世攒下的家底给耗得差不多了。这个国家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陆采苹含笑着说:“难得太后有这样的心性,有这样的胸襟。听闻太后广建惠医署,建造医学馆,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这些远远不够。必须得大力的发展农商,兴手工业,搞科技,这个王朝才能有救。如今我们也该效仿汉初的文景二帝。百姓需要修生养息,发展生产才是正道,也该推出相应的政策来。”

    李微看重了陆采苹的学识,便让她留在身边替她起草各种文书,给她做参谋,充当李微身边的女史,李微也给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封号,为一品崇文夫人,赏紫色绣文雁衣袍,自由进出内廷。

    此番旨意刚颁下之时,曾受到了内阁老臣们的激烈反对。

    “太后,那陆氏妇伤风败俗,不堪大任还请太后斟酌再三。”

    不就是瞧不起采苹当初的休夫行为么,李微倒要为采苹当初的举动拍手叫好,她淡定的应对道:“这是我的意思,已经定下来的事,你们也别再反对了。”

    “太后,陆氏品德败坏,影响深远。您若重用她,只怕会引起朝野不满,所以还请您收回成命。”郑光亮为首的几位老大臣已经对李微磕头请求了。

    李微视若无睹道:“我重用崇文夫人,是欣赏其才能,再有她品德也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不堪,诸位也不要人云亦云。这事不许谁也不许再议论!”李微面有怒色,少有的在大臣们面前发火。

    几位见劝说无效,转而又去求杜予。

    “首辅大人,太后干嘛要重用一个失德夫人,那陆氏所作所为桩桩件件都不光彩啊。”

    杜予见他们个个灰头土脸,个个都不甘心,便道:“太后或许看重了陆氏的才干吧,听说那个女人文章写得好,正好太后瞧得上吧。”

    “文章写得好也不是女人的本分啊,太后此举实在让人猜不透。”

    杜予微微一笑:“有什么猜不透的,那陆氏妇人早些年才名远播,大家都有所耳闻。太后想要笼络这样的人才在身边替她出谋划策吧。”

    杜予这话让在座的都深为震撼,廖奇道:“太后莫非想要夺权”

    又有人说:“女子乱朝纲,这是大忌啊。国朝建立一百多年,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实在是太不合适了。”

    杜予道:“合不合适还说不上,太后年轻,怕是有别的心思不安本分



437章 巡查
    “大夫,救命啊,救命啊。”

    将近傍晚,一对年轻的夫妇找到了京城一家医馆的门,让给治病。

    那位中年大夫却瞧也不瞧,极不耐烦的说:“去,去,去。我这里不治病。”

    年轻夫妇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但丈夫认得一些字,他抬头看了看那挂着的招牌的确是一家医馆没错啊。

    “大夫,我婆娘拉了两天的肚子了,今天开始拉水,还带红的,麻烦大夫给看看。”

    那位中年人语气有些不淡定了:“我都说了这里不治病,你们眼睛瞎了啊。”

    “可你这分明是家医馆,你就是大夫对不对”年轻丈夫有些不高兴了,语气便冲了一些。

    “滚,给我滚出去!”那个中年人突然抄起了门后的一根门闩就开始边赶边打。将病人给赶走之后,他却一下子跌坐在了门前的地上。

    这家医馆是他刘老汉从父亲的手上接过的家业,如今却败在了他的手上。这生意没法做了,自从惠医署建成后,前来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少,药也卖不出去,小医馆渐渐的就维持不下去了。像刘老汉这样的医馆被迫关门的可不止他们一家。

    小医馆生存不下去,其实就连大医馆也受到了波动。

    方家的保和堂位于朱雀门外东大街上,此处乃京城最繁华的地段。经过方家人几代的经营,不仅在京城,在杭州,在泉州几处都开有自己的分字号。

    保和堂坐诊的大夫乃方正的哥哥和弟弟,自己也偶尔过去看看,名声十分的响亮。两处惠医署的建立并不能撼动保和堂的影响力。保和堂背后有太医院的身份,百姓信任其医术,更重要的一点保和堂是靠祖传研制的一种益安丸起家的。那益安丸卖十两银子一瓶,一瓶只够吃一个十天量,但依旧不乏患者前来购买。

    方家握着祖传的秘方,自己的医术又过硬,所以不管外面怎么折腾方家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月那些小医馆撑不住关门歇业的不在少数,听闻最近又要三家关门了。”

    长兄方宏正向方正汇报此事。

    方正听后道:“对我们来说倒是件好事。如今太后有新政,那些小医馆生存的空间自然就给挤没了。”

    方宏笑道:“良币驱逐劣币,又道是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几家顶端的了。对我们反而有利。”

    方正道:“可从长远来看,对我们还是有不少的影响。这几个月的受益有没有受影响”

    方宏回说:“影响要说完全没有是不可能的,这两个月来受益比之前直接减少了两成。”

    两成这个数目还是让方正有些意外。

    方宏又说:“我和老三都商议过了,打算从下个月起益安丸开始提价,每瓶加卖二两,希望能挽救一下颓势。”

    益安丸,益安丸,这是方家的命根。只要这个秘方他们方家还保留着,在任何时代方家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方正茶也不喝了,便起身道:“店里的事还仰仗大哥多多费心操劳,手上还有事得走了。”

    方宏说:“二弟放心去吧,店里的事有我和老三,你就不用操心了。好好的应付好上面就行了。”

    “是,弟弟告退了。”方正向其长兄作揖道别。

    方家的祖上当初也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但在偶然中接触到了一个京中来的大夫。在那大夫饿得



438章 公然
    方正总算是将那些来闹事的人给压下去了,让控鹤监的人把那些寻事的全部给带走。这里又让人给统计了损失,闹了半宿。

    第二天上午,方正就此事去了一趟崇庆宫向太后说明。

    李微知道后无比的气愤:“这才多久就出医闹呢将闹事的,还有出问题的大夫统统控制住。另外无辜被烧伤、烧死的病患也要注意做好安抚工作,回头如何划分责任我可都交给方大人了。”

    想他方正堂堂太医院的一把手,皇帝跟前的首席御医,如今却被派去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觉得很是无奈。

    医学馆的地址已经选好了,下面的人还画了房屋的草图上来让李微过目,李微给提供了一次修改意见,让增加了医学生的住所,加设了食堂。

    在李微看来,增强大夫的队伍是当务之急,医学生求学不仅食宿全免,还比照廪生那样的规矩每月每人给增补两升大米。两升米对于殷实人家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贫苦人家却是莫大的吸引力。

    医学馆还没建成,但招生的告示已经贴了出去,加上门槛并不高,识字即可。所以前来询问报名的人一天天的多了起来。太医院的官员忙着一一登记。人数越来越多,怕是超出了医学馆的容纳。只好又出台后续的相关条件,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生,需要太医院的官员一步步才筛选。

    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定下了三十人的名额。

    下面的官员拟好了名单呈给了方正,方正又将名单给了李微过目。

    李微倒是认真看了,又问道:“招收的这些人普遍来自哪里”

    方正如实答道:“近郊一些农家子弟,还有药铺的学徒,远的也有从山西闻讯赶来的。年纪最小的一个十一岁,最大的一个五十四岁。”

    李微听罢道:“倒还好,只是人数有些少。”

    方正立马说:“才建成,怎样运作还得摸索,这么一批人员已经足够了。”

    李微才点头道:“培养技术人才干系重大,希望方大人尽心尽力,早日让医学馆走上正轨。”

    这是大齐的第一座医学馆,按照李微的计划,以后至少每个郡也要增设一座。京城还要建设一座全国最顶尖的医学馆,除了培养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是研究各种疑难杂症,大齐的医疗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光是发展医疗这一项,陆采苹帮她细算过了就需要一笔庞大的财力支出。这笔钱从哪里出,光靠每年裁剪官员和嫔妃们的薪俸是远远不够的,再有官员也要养活家人,嫔妃们也有自己的开销,不能削减得太过。

    “现在财政支出占大头的是军费吧”

    “是。”陆采苹答道,她抬眼看向了坐在上面的太后,暗道太后难道真有魄力能拿军队动刀子这个险也冒得太大了一些。如今朝中的那些权势滔天,威震一方的将军们哪一个是好惹的。

    李微盯着手中的五彩捧寿的茶盖看,看着入了神,思绪万千,良久之后才抬头道:“传我的旨意下去,明日未正,请内阁的大臣们到南书房议事。”

    庞大的军队能拖垮一个王朝,不仅如此还能生出别的事。伏光还年幼,要亲政大概还得十来年,可就是十来年后,伏光也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资历尚浅的他很容易被人给架空。

    酉正之时伏光来崇庆宫向李微请安。这些日子来的治疗和恢复,伏光的腿已经没有大碍了,也不需要借助拐杖。曾经受伤的腿会偶尔有不适,但走路已经没多大的问题了。

    &n



439章 退场
    李微端坐在宝座上,面色沉静,气定神闲的对下面的几位大臣道:“今天召集众卿来是为商讨一些重要事项。我年轻不大晓事体,倘或有言语间不妥当的地方,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请众卿多多指导。”

    李微一来就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比较低,摆明了是和诸位大臣商讨的态度。

    为首的杜予便说:“太后您太客气了,您有话吩咐就是。”

    一旁静坐的伏光身穿绣团龙的石青袍服,背脊挺直,一脸的庄肃。别看他年纪小,倒逐渐养成了一股不容让人侵犯的气势来,在李微看来伏光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

    李微平静的看了一眼身边的小皇帝。伏光刚满七岁,不过是个孩子,但他却是个最特别的孩子,注定比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要更早的懂事才行。

    李微环视了一眼屋里的几位大臣才又道:“先帝走得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实在可怜,幸好有几位老臣和摄政王帮忙辅佐,继续守着祖先给打下来的江山,不然要我们母子靠谁去。”

    那廖奇道:“太后您言重了,臣等也是谨遵先帝的遗旨奉命辅政。”

    李微又道:“不管怎么说都辛苦各位了。我们大齐自建立初到如今也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从起初的动荡不安,到后面的乾永五十来年的盛世。这些都是先辈们一点点的积攒下来的祖业。到了熙康初的时候我们大齐也是个富庶向上,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的时代,可到了熙康十年后,国力却渐渐的薄弱了,到了十五年后,战乱和灾荒拖累了大齐。先帝走了,我们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已经国库空虚,百姓贫穷的国家了。大齐的将来在哪里,在我们皇帝的肩上,在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肩上。”据李微在图书馆查阅到的史料中所知道的一点情况,大齐国祚只有二百零七年。后面的三十年里军阀割据,权利分散,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了。

    李微见大臣们无话说,继续又道:“如今我们站在这个位置,正是承上启下的点上。诸卿个个比我年纪长,大多都算是祖父辈了。不过是蒙先帝的恩赐,让我坐在这个位置上,让你们向我施礼。作为晚辈来说确实消受不起,怕折福。但作为这个王朝的太后,还是想做一些属于太后能做的事,为这个王朝,为百姓做点事,才对得起先帝对我的托付……”

    太后干政此事在杜予等看来已经是路人皆知,连遮掩也不必遮掩一下了。

    那杜予犹豫了下终于站了起来,微微的弯了腰,毕恭毕敬的说:“太后,先帝的遗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让内阁和摄政王辅政,一直到皇上亲政。忧国忧民是我们男人的事,太后您一介女流,只怕不大合适……”

    终于大家把矛盾摆到了桌面上来说。

    那陆采苹正在一旁充当文书在低头记录,听了大臣的话,心中有些恼意,但在太后和皇帝跟前却没她说话的地方,只是抬了头,向那说话的老者看去,要不是顾着太后的颜面,她真想此刻就怼了过去。
1...106107108109110...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