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太上宝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炁化三清




第四十六章 黎山算计
    天地核心,冥冥之中,漆黑渊深的长河贯穿现在过去未来,在这里天地万物都只是虚幻,哪怕长河本身也只是李浩成个人的观念而已。

    而这条蜿蜒的长河唯有过去恒定,未来却是无限,重重叠叠的投影,代表着无限的未来。

    李浩成站在长河上方,周身缭绕在一轮圆满的青色宝轮之中,他缓缓行于长河之上,观测着种种未来变化。

    其中一个未来之中,他选择支持太平道,在太平道事成之后,被尊为等同于黄天大帝的至高神祇,演化出无数灵性,顶替了天地当中的一切的灵魂。

    从此以后,他就是此方天地灵性的源头,天地间一切变数的初始,至高无上的道德天尊。

    同时,那个未来之中,中原大地已经成为了人间道国,设道学为显学,培养万千修士,仙道代替了人道,甚至成为了天地意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整个社会似乎都处于一种安宁秩序的状态。

    “不好,不好!”李浩成摇着头,叹道:“山医命相卜,哪怕是我都不敢说完全吃透,更何况是普通人,他们能学会一个就需要花费一身的功夫,更何况样样精通人人如龙虽好,却也不是我的追求。”

    “可这不是你想要的场景吗成就道德之尊,执掌一切变数,为仙道始祖,万道源流”一声诧异响起,一个虚幻的人影从虚空当中走出,他身穿土黄色的帝袍,脑后悬挂着一轮近乎圆满的光辉,大地厚德之道和苍天冥冥之道在他身上产生了完美的融合。

    “黄天大帝不,或者我该称呼你为天地意志”李浩成目光中升起些微涟漪,然后点头道:“原来如此!当年黄天大帝崩溃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你的化身。不过,从无有自我的天地意志,转化为拥有人心的个体后,你还能做到大公无私吗”

    “我便是我并非天地意志,或者说我是天地意志,但天地意志不是我!”来人笑道,说着绕口的话语:“比起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我的疑惑。”

    “有什么好奇怪的”李浩成冷笑一声,看着那样的未来,伸手一抹,望着这个快速演化的未来道:“虽说修行之道在于顺逆,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仙道修士的成就,都意味着大笔的元气支出,哪怕我带来的道统能够加快天地从外部接引元气,也无法改变天地消耗过大的事实。非要如此行事,不是天地支撑不起,被万千修士拖累崩溃,就是天地自主反击,洗涤众生,重新来过。早就知道的未来,何必去追求”

    “那么这样呢”黄天大帝伸手一点,又是一个未来演化而出。

    依旧是太平道成事,还是道国成立,但不同于刚才那样,这一次的人间,仙道虽然立于人道之上,可人间的主体依旧是人道,仙道随着人道繁衍,术法仙道融入人道各方各面。

    炼器之道融入凡俗,造出种种技巧机关,辅助生活;炼丹之道融入凡俗,推动医学,解除无数疾病的困扰;修行之道融入凡俗,化作种种神通武技,增强人道自我能力的同时,筛选一个个精英融入仙道之中。

    这样的未来可谓是人道盛世,因为物产极其丰富,人道气数千百倍于现在,凡人生活衣食无忧。

    “不好!”这一次,李浩成没有给对方开口的机会,直接将这样盛世背后的黑暗揭露出来。

    人道的鼎盛,物质的丰富,让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但人心鬼蜮,最是莫测,多得是走入极端的存在,无数对于当今百姓根本无法想象的丑陋罪孽衍生而出。

    丝丝缕缕的黑气纠缠在那个未来之上,只是被更加强盛的气数镇压而已。

    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些黑气一般纠缠在人道之上,一般纠缠在仙道之上,而仙道气数虽然凝实,却不够浩大,人道气数虽然松散,但量确实仙道的数百万倍,日后黑气挣脱束缚,必然是仙道泯灭,人道延续。

    “那这样呢”黄天大帝又是演化出一个未来。

    ………………

    “道友也不用做那么多,我想要的并非你看到的,你就是演化出再多的未来,也不是我的追求。”李浩成在拒绝对方第四次的建议后,叹息道。

    眼前的黄天大帝作为天地意志的化身之一,虽然有着自我的灵性,但本能还是比较倾向于天地意志,他现在的举动,其实也正是天地意志希望的。

    天地意志希望李浩成留下,为此祂许下了十分丰厚的待遇,直接将此方天地的最高位格拿出来。

    但这方天地总归只是一个地级的天地,哪怕特殊了一些,也就和一些低端的天级天地差不多,核心本源最多也就略胜于真正的天仙境界,对于李浩成而言根本没有太大的补益,他自然不愿意牺牲自己,成全这个天地。

    “好吧!”黄天大帝叹息一声,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手底下见真招吧!若是我输了,你可以拿走你想要的一切,若是你输了,你就留在这里,作为此方天地的道德天尊,如何”

    “对赌吗”李浩成笑了笑,点头道:“我和警幻有一场赌约,在和你进行一场,倒也无妨!”

    黄天大帝闻言,从冥冥之中退去,李浩成继续观望身下的河水,看着不断推进的未来。

    大晏王朝在多方挤压下,原本是想要以屈辱的和亲方式,暂时缓解一方的争斗,获取喘息的机会。但大晏王朝这一代的公主或者同辈的郡主不是已经嫁人,就是还未及笄,根本无法和亲,而若是义女,却又是骗不过那些人。

    因此,大晏王朝这些年来,却是被压着打。

    不过,大晏朝整体局势虽然落于下风,但其本身已经立国数十年,根基浑厚,数次战败也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但问题是,这次争斗,不少功勋世家也是加入其中,比如贾家贾代善在这次战争之中,表现出色,拿下了好些功勋,再加上他作为太子一系的人,在天子眼中也算得上是忠臣,贾家二府隐隐有再次兴起的迹象。

    贾家二府作为开国元勋的表率之一,他们的兴起,意味着太子位置的更加稳固,这不禁让其余的皇子倍感威胁,他们一个两个开始仔细谋划。

    其中除去广微支持的那位皇子,在广微的暗示下,依托于太子旗下外,其余将近十位皇子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两个今天托别人的后腿,明天被人拖后腿,相互之间关系十分的复杂。

    让大晏对外争斗的局面时好时坏,气的大晏天子不得不亲自下场,将几个儿子消去爵位,软禁在宫中,方才消停下来。

    而后,大晏天子也是因为国库跟不上消耗的问题,不得不更加倚重世家之力,经过晏太祖打压的开国元勋再次复兴。而这些开国元勋也是各有各的心思,或多或少都有自己选定的皇子,加上广微和一些因为太平道兴起而在此出山的地仙真人插手。整个大晏的局势变得更加的莫测,



第四十七章 对弈天地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林英手持一卷儒家经典,头顶之上三尺清气缭绕,隐隐有一种鬼邪莫近的奇特气息,按照九洲的说法,则是心理二学有成,文气初生的迹象。

    随着林英逐渐领悟李浩成赠送的心理二学经意,文气逐渐凝聚,冥冥之中李浩成所在的长河之上,也是逐渐生出一颗古树。古树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其枝如松柏,其根如古榕,宝树上每一片叶子都绽放淡淡的智慧宝光,叶子的脉络上,也是有着一枚枚墨色纹路浮现,互相纠缠化作儒门经文。

    这棵宝树,却是李浩成以先天道德之气,仿照九洲百家学宫中神木铸造的灵根,代表此方天地儒门根本教义。

    日后,此方天地之中,只要有人跨入儒道,那么就会在这棵树下生出新的幼苗,根据修为的精进,幼苗会不断的成长,最终化作一片儒林。

    宝树成型的刹那,远在南方原本在闭目运气的黄天大帝睁开了眼睛,作为天地意志的化身,他能够感觉到天地的气数正在流失,属于道德和智慧,教化和传承的概念,已经被撕裂,正在向着另外一样事物上凝聚。

    “道德之气已经开始变化了吗看来,我也是需要加快一下脚步了!”黄天大帝伸手一抹,原本有些混乱的天机顿时分离出一个支流,冥冥之中天意出现了变化。

    顿时,他顶上升腾起一抹云光,光呈金黄,其中有着一青色华盖,顶端镶嵌着一枚紫色宝珠,四面八方有无数白气汇聚而来,落入金黄云光之中后,就是化作了赤色纹路,镶嵌在金色的云光上。

    金云赤纹,青盖紫珠,道道炫光之中,还有一尊宝鼎升起。宝鼎一出,原本流动的白气短时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向着黄天大帝的身边汇聚而来,冥冥之中的天命也是出现了偏移。

    “想要彻底扭曲天命,想得美!”站在长河之上的李浩成,看到属于黄天大帝的气数即将从混乱的天命之中挣脱而出的瞬间,长袖一甩,直接打乱天地气数,但那片刻的错漏还是让一些人察觉不对。

    “这是”卧佛寺、释迦塔、虎丘寺等等佛道寺庙之中,一位位得证罗汉金身的佛道大德纷纷站起身。

    随后道道佛光涌动,互相之间交流了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卧佛寺当中,重新横卧在莲花台上的白眉老和尚借助佛门神通,发出了自己的疑惑。

    “天命竟然偏移了!我等先前推算出来的命数,明明是大晏天命未尽,黄天大帝虽然有一时的气数,却没不可能持久。三征之后,黄天大帝气数衰败,最多也就是一个南北分制的结果,但如今,黄天大帝气数暴涨,冥冥之中还有龙气凝聚。这架势,他成事的可能性在三成以上。”虎丘寺内身材壮硕,宛如将军的高达和尚双手合十,脑后重重佛光浮现,显露出伏虎罗汉的虚影,眼中流露出一丝丝的金光,看上去威势十足,但外泄的气息,却表明他的修为比不上卧佛寺的老和尚。

    最终释迦塔中,宛如苦行僧一般的枯瘦僧人,再次合上双眼,慢慢拨动念珠,丝丝缕缕的佛光流转,想要透过李浩成布下的层层迷雾,看到其中的真相。

    但李浩成的太虚元炁已经有部分和此方天地的核心纠缠在一起,二者互相影响。

    天地意志牵扯住李浩成不让他离开,而李浩成则是借助太虚元炁影响天地意志。

    可以说,李浩成现在和合道此方天地也只差最后几步,对于天地的干涉,也是仅次于还没影子的天帝。

    加上李浩成拥有的种种秘术,他演化出的迷雾,比天地劫数自行衍生出来的迷瘴还要麻烦,别说苦行僧,就是仙佛合力,也不可能查出些什么。

    但查不出来,不代表佛门不表态,苦行僧手中念珠拨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他传音道:“此事虽然还没有一个定数,但天命既然偏移,必然有原因,正好大晏存不下我等,黄天大帝一方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可若是黄天大帝失败了呢”卧佛寺内的白眉老僧,呼吸匀称,一手放在腹部,指尖生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一呼一吸间,有丝丝缕缕的佛韵流转,他的背后同样浮现出一尊睡梦罗汉的虚影,罗汉气机变化,同卧佛寺相连,于冥冥之中沟通一方净土。

    这是此方天地的佛道修行法门,就如仙道因为无法借助外力,加上天地的限制,无法更进一步,而选择依靠地脉创立福地洞天,借此获得长生。

    此方天地的佛道修士,因为早年被仙道打压,三山五岳诸多上乘地脉都没有他们的份,虽然后来借助五胡乱华的时候,占据了部分灵山宝地,但比起佛门广大的数量,依旧是远远不足。

    因此,佛门大德就是根据神道香火和仙道的灵境构建方法,创造了佛门传说当中的净土。

    这些净土,超过一半的力量源自于对应的佛门信仰,两成多的力量源自于修行之人的加持,只有不到两成的需要是来自于地脉。

    比起仙道的福地洞天,这样的净土好在,能够只有移动,并且慧力不消,信仰不绝,哪怕失去地脉的支撑,也不会那么容易破灭。而坏处是,太过于依靠信仰愿力,净土之力不可轻动,每一次的动用,都意味着大量的愿力消耗,需要更长的时间弥补。

    但,此时对于卧佛寺的老僧而言,显然是天命的偏移更加重要,他以佛门因果推演之法,结合自身睡梦罗汉一脉特有的梦占之法,推演自己等人选择黄天大帝是凶是吉。

    这种迂回的探查方法,对于天地意志倒也能够发挥些许作用,但对于李浩成而言却只是一个笑话,伫立在长河之上的他,望着长河中升腾起的佛光,佛光中生有一朵莲花,花中有一罗汉。

    罗汉双目紧闭,横祸在莲花之中,一手支撑头颅,一手持拿莲花,花朵半开不开,其中又丝丝缕缕的因果线条流出,随着河流走向,向着未来衍生,从不断变化的未来之中,分析出吉凶。

    李浩成望了望代表黄天大帝的宝鼎,又望了望大晏的气数,同时看了看北方游牧民族和周边几个附属国家的气数。除去黄天大帝外,无论是北方游牧民族也好,还是几个附属国家也罢,气运只能支撑得了一时,难以长久。

    随着晏太祖在阴间不及代价的推动对于他们几个阴世势力的镇压,以及一些仙道修士的在军队之中的辅助,北方游牧民族和几个附属国家的攻势已经衰落下来。照这架势,他们几个最多祸害大晏边境数地,



第四十八章 洪泽佛阵
    大晏王朝的南征旅途并不顺利,冥冥之中的气数纠缠更是麻烦。

    特别是到了一些关键的地点,黄天大帝和佛门中人还会特地布下阵法,借助气数,在两军交战之中展露出来,阻拦军队前进。

    这一日,大晏王朝的军队在洪泽湖附近的时候,突然升起道道云雾,雾气空濛,变幻莫测,阻拦军队前进。

    跟随大军前来的仙道修士一看,就是知道黄天大帝借助洪泽湖之力,演化了一方大阵。

    但,因为这只是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大家都是很有默契的没有派出地仙真人一级的人物,仙道这边坐镇的四位地仙真人中除去黎山老母是全程跟随外,其余三个也只是前来指点破阵之法,不曾亲自插手。

    一位地仙修士,远远看到湖中升起海市蜃楼,冷哼道:“果然是外道邪术,擅长玩弄光影,华而不实!”

    “道友此言差矣!”另外一位地仙,眼中流露出一丝丝的宝光,同样观望着洪泽湖,此时湖中数座岛屿已经变了模样,那些岛屿裸露在植被外的山石岩壁之上,雕刻着无穷无尽的佛咒图像,一道道痕迹互相联系组合,从冥冥之中引动佛门诸多净土之力,化作浩大的佛光笼罩在洪泽湖上方。

    璀璨光辉之中,隐隐有净土虚影浮现,其中世界中遍地七宝,处处菩提,功德林,舍利塔环绕八宝功德池,金霞祥光涌动,映着池底金沙闪烁出道道炫光。池中朵朵莲花盛开,诸色光辉不一,香气习习,净化人心,周围又有各种与佛门有关的神兽虚影,如六牙白象、迦楼罗、极乐鸟、青狮等,诸神兽托菩萨、尊者、罗汉,细看更有无数比丘、比丘尼,伫立在菩提树下低头诵经,配合上方层层围绕的飞天,虚影展露出了重重无相清净,以无垢无净无形无相的色空真妙,展露出至高的沙门佛韵。

    这位地仙摇头道:“此阵法看似依水而建,其根基反而是湖中岛屿。但你说其核心在山也不对,若是我猜得不错,这湖水之中应该有九处根基,每一处当中都已一钵源自于佛门净土的八宝功德池水以及配对的佛门灵根,否则这阵法不会如此玄妙,更能引动净土之力。”

    “也不知道黄天大帝给了佛门什么好处,竟然让他们下如此血本,佛门就不怕大晏胜利之后再来一次灭佛行动”第三位地仙有些好奇的开口。

    “此事暂时无需深究,我等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破阵!”黎山老母开口阻拦三位地仙继续探究,正打算继续推算,就是听到对面传来叫喊之声,确实让人前去观阵。

    “何人愿往”黎山老母望着下方一众阴神境的修士,问道。

    “贫道愿往!”一个坤道从人群中走出。

    周围人群望去,有几个暗暗在心中发笑,原来这坤道乃是南海普陀岛慈航一脉的修士。
1...168169170171172...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