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董卓之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帅绅

    董凡摆了摆手,打了个圆场“好了,跟你开玩笑的,至于明天的处罚吗,老规矩,愿赌服输,不过,我可不一定会输啊。”

    不过,转过天来,进行力量训练,这是董凡的弱项,他还是输了,虽然没有垫底,但依然高居“后五名”

    董凡哭笑不得,倒也光棍,往前一站“说吧,真要让老子光屁股跑回去吗”

    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陈明,陈明想了想,开口道“昨天少将军没有赶尽杀绝,我很感激,我看这样吧,少将军你只需要光着膀子跑回去就行了。”

    陈明看向其他人,高声问道“怎么样,兄弟们,咱们总不能真的把事情做绝吧,少将军丢了面子,咱们弟兄也不见得风光吧。”

    原本大伙也没想把事情做绝,昨天董凡没有要陈明的——家伙,大伙都看在眼里,今天自然没人要故意难为董凡。

    “好,我们答应,就让少将军穿着裤子跑回去吧,不过,必须得有人跟着,免得少将军偷懒耍滑。”

    董凡昂首挺胸,重复了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愿赌服输!”

    “少将军,我们服你了,你真是个男人。”

    “少废话。”

    现在已是深秋,夜里冷风刺骨,刚把外衣脱掉,董凡就冻的一哆嗦,幸好天已经黑了下来,董凡不想浪费时间,大伙倒也好心,给董凡找了块黑布蒙在了头上,免得被人认出来。

    董凡迈步如飞,往家里跑去,马宝带了十几个人沿途陪同,一边监督,一边助威,美其名曰,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一个铮铮铁骨的男人即将出现。

    眼看就要进入铜驼街,前面有一条河,这是为了方便城中取水,从城外的洛水引的一条干渠。

    河水清澈,泛着幽冷的月色,水温很低,隐隐有一层寒气从水面上冒出。

    前面不远处,有一主一仆两个女人迎面走来,街道上突然一阵嘈杂的喊叫声,那两人吓了一跳,本来就不敢走夜路,见突然出现了一群满身横肉的西凉兵,这两人心中惊慌不安,忙躲到了路边的柳树下。

    两人的心里砰砰直跳,紧张到了极点,西凉兵一向军纪散漫,经常发生劫掠财物和妇女的恶**件,尤其是夜里,大伙都不敢出门上街。

    那些大兵并没有留意这两个女人,一会就过去了,




第13章,袁绍见董卓
    在董凡救蔡琰的当天夜里,袁绍便把家小都召集在一起,袁绍今年已经44岁了,早已成家立业,并有了四个儿子,他先后娶了两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是李膺的女儿,第二位夫人刘氏,刘夫人是刘岱的直系亲属。

    大儿子袁谭,次子袁熙,年纪都不小了,老三袁尚,老四袁买年纪还比较小。

    之所以四个儿子年纪相差悬殊,是因为中间袁绍有过六年的禁欲苦修,当时正是袁绍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母亲却因病离世,袁绍为母亲守丧三年。

    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服丧并不需要守丧三年,《礼记三年丧》曾提到过:三年之丧,只需服丧二十五个月,后来汉文帝又下了诏令,以日代年,本该服丧25个月,只需服丧25天。可袁绍却坚持守丧三年,这还不算什么,给母亲守丧刚一结束,他又替早已离世多年的父亲守丧三年,前后加起来,整整六年,72个月。

    要知道,袁绍是当时政坛最闪耀的一颗新星,第一次出仕,就担任濮阳令,濮阳虽说是县,但人口众多,地位举足轻重,比一个郡也不逊色,袁绍有着最雄厚的背景,有着人生最好的起点,可是,正是年纪最宝贵的时候,他却过了六年近似苦行僧的生活。

    这六年,他不近女色,不见外客,两个小儿子年纪比较小,原因就在这里。

    当时的曹操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屁孩,可袁绍却红的发紫,却突然放弃了最显赫的仕途,过上了近乎隐居避世的生活。

    因为当时爆发了第二次党锢之争,不少文人学士遭到逮捕和陷害,其中就包括最有名气的李膺,而李膺是袁绍的岳父,袁绍身为年青一代党人的代表,他对朝廷的做法很不满,用守丧六年的做法表达对朝廷的抗议。

    袁绍的牺牲很大,以至于让两个小儿子晚出生了六年,舍弃大好前程,让身边的女人独守空房,袁绍的举动近乎自虐,可正是这与众不同的举动,让他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敬佩,为袁绍赢得了极大的政治声望。

    袁绍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将会谱写一个极为辉煌壮丽的篇章。

    六年苦修再次回到洛阳后,袁绍具有了多重的身份:三公的侄儿、太学的毕业生、清廉的前濮阳县令、被禁锢的党人、含冤遇害的李膺外亲、全社会公认的孝子、两个儿子的父亲、一家之主、亿万富翁、道德的典范、出色的学历、高干的子弟、庞大的财产、不幸的仕途……一言以蔽之,袁绍身上的光环,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圣人!

    为什么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追随他为什么袁绍振臂一呼,万人响应原因正在于此,袁绍的资历和威望,无人能及,他身边的本初俱乐部成员实际上就是袁绍的忠实部下,袁绍是京师当之无愧的太子党领袖,而以他为首的本初俱乐部能量大的无法估量。

    何进仰仗他,董卓不敢动他,因为一旦动了袁绍,必然会触犯众怒。

    袁绍叮嘱家里人马上收拾金银细软,随时准备搬家离开京师,安顿好这些事,再无后顾之忧,袁绍刚要去见董卓,董卓却派人主动来邀请他去家里做客。

    袁绍欣然前往,见到董卓后,一向飞扬跋扈的董卓,出奇的放下了所有的架子,满脸堆笑,对袁绍甚是客气。

    奉茶之后,先叙了几句家常,随即话锋一转,董卓压低



第14章,刘备加入
    ps:这本书演义的成分少一些,尽量多写一些正史的情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尤其是袁绍这个人,并没有演义中那么逊,光是曹操心甘情愿当了袁绍那么多年的小弟,就能看出来。如果不是出了一点意外,掌控汉室的将会是袁绍。

    两人意见不同,最后不可避免的吵了起来,董卓一向脾气暴躁,性情刚烈,之所以耐着性子对袁绍如此客气,这已经是破例了。

    董卓拿出了足够多的诚意,想跟袁绍一起辅佐刘协,共掌天下,不料袁绍油盐不进,就是不肯答应,一气之下,董卓气呼呼的站了起来“天下之事,岂不在我一句话,我想做的事情,谁敢不同意,难道你觉得我的剑不利吗”

    董卓怒目横眉,把剑拔了出来,袁绍冷然一笑“这天下,还不是你董卓一手遮天的时候,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袁绍毫不示弱,虽说在兵力上袁绍不占上风,但是他的人脉和声望,绝对有跟董卓叫板的实力。

    这次谈话最终不欢而散,袁绍阴沉着脸离开了董府,刚一回到家中,便派人给曹操等人送信,正要离开,有人来报:刘备在门外求见。

    “刘备”

    袁绍对这个名字并不怎么有印象。

    试想,曹操是曹嵩的儿子,从小跟袁绍一起长大,在本初俱乐部也算是老资历了,可曹操在袁绍身边,依旧不是核心成员,而刘备在袁绍眼里,更是无名之辈。(曹操之所以地位不高,是因为自从曹嵩辞官离京后,曹操身边就没什么靠山了,而袁绍则不同,家世显赫,背景雄厚,曹操只能仰仗他的鼻息。)

    刘备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之前袁绍让毋丘毅去丹阳募兵,半路途中正好遇到打了督邮逃难避祸的刘关张三人,于是刘备便暂时加入了毋丘毅的队伍,刘备心里很清楚,毋丘毅仅仅是个跑腿打杂的,袁绍才是背后掌控一切的掌舵者。

    刘备来拜访袁绍,正是为了纳投名状,向袁绍主动示好。

    袁绍见了刘备后,对刘关张三人的举止言行,经过一番仔细打量,虽说心里非常轻视刘备,但袁绍并没有从脸上表现出傲慢不屑的表情。

    袁绍要带人离京,身边正缺少帮手,便邀请刘备一起,刘备欣喜若狂,忙点头答应。

    一切准备就绪,袁绍连夜带人离开了洛阳,临走之前,他悬节东门,做出辞官不做的假象。

    刘备深受震撼,悬节东门看似是袁绍不想和董卓‘同流合污’拥护刘协,实际上,袁绍此举连汉室朝廷也没有放在眼里。

    汉朝的节杖其实就是根木棍,上面系着牦牛尾,却象征着皇室赐予的权利。只有身负重要使命的官员才能拥有节杖,节杖的来历要从那些外交使臣说起,因为他们经常出使塞外,跟中原远隔千山万水,通信来往很不方便,许多事情都要临机决断,不便向朝廷请示,节杖就应时而生,表明可以不必向朝廷请示,使臣拥有临机决断的权利。

    如果丢掉节杖或者失去节杖,就等于是丢了朝廷赐予的尚方宝剑,问题非常严重,等于是对朝廷的侮辱,当年苏武被困匈奴长达19年之久,连节杖上面的牦牛毛都掉光了,可他依旧把节杖带在身边,成为外交使臣的典范。

    后来,失节演变成了丢失民族尊严和节操的代名词,以至于有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

    女人失节,等于丢了清白,也源于此!

    袁绍主动放弃节杖,这可不单单代表他向董卓抗议,也表明,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朝廷。

    刘备是加入本初俱乐部末班车的无名小卒,就算他一直自称汉室宗亲,也不敢指责袁绍的做法,只得按下心中的这份震惊,默默的跟在袁绍的队伍后面。

    &n



第15章,蔡邕到来
    董卓把眼一瞪,沉声问道“刚才是怎么回事为何回府如此狼狈”

    “父亲,孩儿在军中操演兵士,定下了一个规矩,孩儿训练表现不佳,理应受罚……”

    没什么好隐瞒的,董凡如实把事情说了一遍。

    “混账,你是军中主将,是他们的统领,就算要定规矩,也只能你来赏罚他们,岂能让他们反过来处罚你,简直是胡闹。”

    董卓气的一拍桌子,勃然大怒,胡子都立了起来,犹如钢针一般。

    “父亲,国有国法,军有纪律,难道军中的纪律都是为下面的将士制定的吗俗说话,人无信不立,孩儿不想言而无信,被人耻笑。”

    这还是董凡第一次出言反驳董卓,董卓气的直瞪眼,猛的一拍桌子“你这个逆子,竟敢出言顶撞为父。”

    董凡表情认真,并不示弱“父亲,孩儿说的实情,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能失信于人。”

    “哼——”

    董卓脸色越来越沉,屋里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许多。

    董群也趁机讥讽道“小弟,你刚才说什么,不想让人耻笑,难道你光着身子回来,就没人耻笑你吗你别忘了,父亲是当朝司空,你做了丢脸的事情,我们都会跟着丢人,你这个蠢货。”

    董凡埋头开吃,毫不理会董群的冷嘲热讽。

    牛辅忙打了个圆场“都是一家人,下不为例,小弟身子受了风寒,我看今日之事就这么算了吧。”

    其实牛辅本不愿意插话,生怕会惹得董卓不满,可是董凤偷偷的冲他使眼色,牛辅也没有办法,如果不站出来帮董凡说几句,夜里指定董凤不让他上床。

    董卓哼了一声“算了,吃饭吧。”

    为了缓和一下气氛,董凤站了起来“父亲,刚才我们说到何进一家,小弟一向口才伶俐见解独到,不妨听听他的看法。”

    董凡楞了一下,心说“我什么时候口齿伶俐见解独到了”

    不过,转念一想,他也知道这是二姐在故意转换话题,好让自己稍稍的表现一下,好把大伙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董卓抬眼看了董凡一眼“别光知道吃,让你说,就说!”

    虽然在外面董卓说一不二,动不动就宰人,但是在家里,他多少有所收敛,虎毒不食子,毕竟谁都无法忽视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何进”

    董凡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何进一家,关系有点混乱,他是何真的亲生儿子,可是何真后来又给她娶了一个后娘,何苗是他后娘带来的,本该姓朱,而何后则是何进的后娘和何真生的,这样一来,何进和何后是同父异母,何进和何苗则是异父异母,何苗和何后则是同母异父。”

    “还真是够乱的。”

    董卓点了点头,也是哭笑不得。

    “何进别看是个卖猪肉的,但是很有心机,而且他的时运也不差,正好赶上宫里派人下去选秀女入宫,而何后又颇有几分姿色,何进用钱财铺路,贿赂选秀女的宦官,之后更是和宫里的大宦官郭胜攀上了关系,硬是让何后有机会出现在灵帝的面前,否则,那么多秀女,没有门路疏通,到死何后也未必能见灵帝一面。”

    都是一家人,说话也不用忌讳。

    董卓频频点头,董群问了一个问题“那何后究竟



第16章,袁绍离京
    董凡皱了皱眉“该不会是来找我算账的吧,我可什么都没做啊。”

    “伯喈,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吗”董卓神色和缓的问道。

    “司空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

    “哦”

    董卓一愣,随即一摆手“那好,我们出去说。”

    董卓以为蔡邕有要事找他商量,不便被外人听到。

    董凡匆匆扒了几口饭,转身也离开了,可是没等回到东跨院,就听到了董卓那炸雷般的怒吼“这个逆子马上叫他来见我。”

    时间不长,董贵便来到了东跨院“少将军,老爷请你过去。”

    “请”董凡苦笑不得,那是请吗嗓门大的跟打雷一样,全家上下都听到了,这摆明了是要让我过去挨训。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董凡也没必要躲躲藏藏,便跟着董贵一起来到董卓的书房。

    虽然书房里摆满了书简,但董卓几乎从来没有翻看过,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他识字不多,放在后世,那就是一个十足的文盲,但既然当上了司空,军政大权都挑在肩上,书房里也不能太空荡。

    “跪下!”

    刚一进门,董卓便气呼呼的吼了一嗓子。

    董凡没有办法,只好跪在了地上。

    “说,今天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把你做过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出来。”

    见蔡邕也沉着脸,董凡知道他是来兴师问罪的,索性承认“孩儿夜里跑着回家,路上遇到了蔡家小姐,大概是受了惊吓吧,蔡家小姐和丫鬟失足落水,孩儿自然不能见死不救,便把她们从河里救了上来。”

    话刚说完,董凡冷不丁打了一个喷嚏“孩儿也是因此才受了风寒。”

    “就这些”

    “董凡,我来问你,你可曾对小女做过什么”蔡邕见女儿浑身湿漉漉的跑回家,当时就吓了一跳,从女儿嘴里什么也没问出来,他只好去问扣儿,扣儿没有隐瞒,虽然人工呼吸她没有看到,但董凡把手放在蔡琰的胸口,扣儿却瞧的清清楚楚。
123456...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