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向前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命刀师
其实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就是她气量小了点,觉得周少玉以前对她毕恭毕敬,自从孩子入了学之后,就接二连三敢给她脸色看了。
这还了得!
偏偏她的儿子还被周少玉的儿子比了下去……
这就更是让她难以接受了!
一个农村来的乡里娃,怎么能比她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孩子还优秀呢
王成明沉着脸,脑子里不知在想着什么,沉默了好久才说道。
“找回来就找回来了嘛,你要气成这个样子干什么,难道你希望他们家的孩子出事啊”
“不是……”
孙金兰皱着眉头:“我也不是非要咒他们家的孩子,就是……就是看不得他们现在的那副嘴脸,明明是上不得台面的乡下人,却非要和我们这些城里人来比,有这样的吗”
“行了,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这是办公室呢!”
王成明不愿和儿媳妇纠缠,挥手就要赶人了。
孙金兰却没吃他这一套。
“不行!”
她一把跳了起来,扭着小蛮腰走到办公桌前,两眼直接对上了公公的目光。
“你必须给我个准信,一是加大对陈学平的处分,他们家现在不是在建私房吗,我就不信他背了个处分还建得起来,二是帮王志请个好一点的家教,今年下半年王志也要跳级,不然我忍不下这口气!”
处分还好说,厂里反正是王成明一个人说了算。
前几天怕陈学平发疯来找他拼命,所以才暂停了处分,这时候没有这个顾虑了,上个会提一下就行。
至于跳级的事……
“你这不是胡搅蛮缠嘛……”
王成明脑袋后仰了一点,有些躲避儿媳妇的眼神了。
孙金兰却一点退步的意思都没有。
“我不管,反正我只看结果,如果你不答应我的要求,就不要怪我出去乱说了!”
“行行行,怕了你了!”
看到儿媳妇不管不顾的架势,王成明立马服了软,摇摇头后叹了口气。
“你真是个祖宗!下周一的班子成员会上我就把处分重新提出来,行了吧”
“哼!”
孙金兰双手抱在胸前,冷‘哼’了一声,显得不置可否。
王成明又说道:“王志的事你自己去找人吧,我哪来时间管这种闲事,不过我觉得你还是要慎重一点,不能为了攀比耽误自己的孩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要你管!”
孙金兰鼻头一翘,得意的扬了扬下巴,像个得胜的将军一般,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办公室。
看着儿媳妇摇曳的腰肢,王成明心里却是苦涩无比。
怎么就昏了头,招惹了这样一个人呢
孙金兰没急着回财务室,而是溜达了一圈,来到了基建科长的办公室。
基建科长郑铁生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也是王成明的嫡系人马,两家关系也一直都比较融洽。
所以看到孙金兰进门,他立马换上了一副热情的笑脸。
“哟,金兰,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呀”
孙金兰也没客套,一进门就直接坐到了墙角的沙发上。
“老郑,听说陈学平建房子你帮了不少忙,好些供货商都是你联系的,对吗”
听她这样说,正在泡茶的郑铁生手上一停,诧异的转过头来。
“是啊,砖头、钢筋、水泥这些都是我联系的,怎么啦”
&n
第057章 处分继续
转眼便是周一。
机械厂的班子成员例会照常召开。
一番例行的情况通报后,王成明再次把处分的事抛了出来。
“最后,还有件事需要和大家通报一下!”
他轻咳一声,缓缓扫视了一圈。
“前段时间我们开会,决定对钳工班班长陈学平进行处分,后来他家里出了事,儿子不见了,张书记来找我,说这个时候处分他不太合适,我从爱护职工的角度考虑,就同意了暂停处分的意见!就在上个星期六,陈学平的儿子找到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
他嘴上说着高兴,脸上却一丝高兴的表情都没有,话还没说完语气就变得更严厉了。
“理是理,法是法,陈学平的儿子找回来了,暂停处分的客观原因就不存在了,所以我才把这件事带到会上来,决定处分继续,相关程序由纪检线上的同志去办,谈话由金书记主持进行!”
纪检组长金建国事先通了气,当场就应了下来。
总支书记张兵却觉得有些憋得慌了。
“厂长,本来就是件小事,中间还闹出了这么多事,依我看,这个处分就算了吧”
“算了”
王成明两眼一瞪。
“张书记,这是组织的集体决定,举手表决过的,怎么能说算了就算了呢如果都这样,那我们这个领导班子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有你这样一个厂长,本来就没有什么威信!
张兵撇撇嘴,也没真把心里话说出来,只是暗自叹息了一声,有些为陈学平担忧了!
仿佛觉得遗漏了什么,王成明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和财务上说一下,陈学平的工资奖金从这个月开始扣,到明年五月份截止,六月份再重新登记造册。”
“知道了!”
主管财务的副厂长应了一声,会议就算是结束了。
张兵回到办公室,本来想把陈学平喊来当面交代,却又想起了上次他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又有些心烦了,想了想后喊了个厂办的年轻人过来,要他向陈学平去通报情况。
折腾了几天,陈学平其实早就忘了这件事,一大早就照常去上班了。
钳工班的几个人不是他的徒弟,就是带过他的老师傅,感情一直都非常好,所以看到他来也没人提起这一茬,纷纷恭喜他找回了儿子。
几个年纪大的老钳工甚至还笑话他,怎么放心来上班没去守着儿子。
陈学平也没当真,笑着骂了回去,就提起扳手开始修机器了。
他的手艺在厂里是最好的,不在的这几天里,二号车间已经停工好几次了,几个钳工鼓捣了好久,都没能让机器顺利运转起来。
他一来就找到了原因。
原来是新换上去的螺丝标号弄错了,里面短了一截。
这样的问题自然是很容易解决的!
几个人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让二号车间的机床重新动了起来。
厂办的秘书找过来,正好就是这个时候。
“陈师傅,可算是找到你了!”
这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姓刘,是前两年分配过来的中专生,也住在厂里,相互之间还是认识的。
陈学平转过身来,诧异的看向了他的额头。
“小刘,你这是……”
刘秘书先是去了陈学平家里,发现家里没人后又去了一车间,一车间没找到又去了一墙之隔的三车间,最后绕了一大圈才问到人在这里。
尽管快要入冬了,白天太阳还是很大的。
怕耽误领导交代的事,刘秘书跑得很急,这么一圈下来,额头上早就冒出热汗了。
“张书记要我来通知你,刚才领导们开了会,决定继续对你的处分,纪检线上和财务线上也都通知到了!”
“继续”陈学平沉吟了一下,追问道:“处分没有别的变化了吧”
“没有!”
刘秘书摇摇头,转身就要离开时,却被一个老钳工拦了下来。
“等等,你刚刚说什么处分学平怎么了”
刘秘书只是厂办的秘书,领导们决定的事他也不是很清楚,摊着手解释了半天,都没
第058章 上门讨债
陈学平好说歹说,总算是把这群又老又顽固的老家伙劝住了。
但他的心里,却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轻松。
房子开建以来,手上的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的流了出去,总共不到一万五的启动资金,到现在已经不足五千了。
买宅基地用了两千多,下基脚用了五千多,一楼行墙又是两千多。
这还是两家平摊后的数目,接下来还有一楼的楼板,二楼行墙,二楼的楼板和三楼封顶,每一项都是好几千的预算。
偏偏这次南下找儿子,又多出了个接近两千的窟窿。
这半年的工资奖金说多不多,却也有接近两千块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能起到非常大作用的。
不想个办法,这个年怕是过不好了!
要材料钱的都会堵在他家里,让他出不了们……
陈学平想到了这个问题,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当天晚上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周少玉吃过晚饭就出去串门了,父子俩围在一个不到十寸大的黑白电视机面前,陈凡还在那里抱怨晚上的菜不好吃,抬头就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
“老李,你怎么来了”
陈学平诧异的拉开了纱门,把人请了进来。
这人是个砖厂老板,已经往他们的工地上送了两万多块红砖,一直都没结过账,算下来也有两千多块钱了,所以陈学平对他还是很客气的。
李老板进门后左看右看哼哧了半天,才问了一句。
“就是你们父子俩在家啊”
“对,我老婆出去串门了,你怎么来了”
陈学平端上一杯热茶,把儿子赶到里屋后,坐到了李老板对面。
李老板脑袋圆滚滚的,看上去有些憨厚,哼哧了半天才道明来意。
“那个……那个……陈师傅,我来就是想问一下,我们的账什么时候结啊”
“结账”
陈学平眉头一皱:“不是说好了建完一层结一次账吗我们现在一楼还没盖楼板呢!你怎么就急着结账了”
李老板搓搓手,有些不好意思了。
“是这样的,我想着你们家一楼要的砖已经都送过去了,而且现在离年关也近了,我手头上也紧,请的好几个帮工都没发工资呢!”
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陈学平也没多疑,想了想后站了起来。
“这样啊……行吧,你既然急着要钱,我就先和你把账结了,等我去看看账本!”
周少安两口子都是领导干部,平日里事情要多一些,所以记账结账的事就落到了他们两口子身上。
每天进出多少材料,是什么价格,都是要记下来的。
陈学平拿出账本刚翻到那一页,就看到门口又多了两个人。
卖水泥的何师傅也来了,身后还跟着卖钢筋的袁老板。
看到这几个送货的老板集体登门,陈学平这才感觉几分异常,赶忙收起账本走了出来。
“何师傅,袁老板,你们两位也是过来结账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尴尬,虽然红着脸,最终还是点了点脑袋。
“陈师傅,你也体谅一下我们这些做建材的,快到年关了,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每天晚上基本上都在外面讨账!”
说话的是何师傅,他也没急着坐下,而是和袁老板一同堵在了门口,反倒是像是怕陈学平跑出去一样。
陈学平都快被他们的架势气笑了。
“不是……我说你们三位一起登门,这是在逼宫啊!”
他说着脸色也有些不善了,目光从三人脸上一一扫过之后,才冷声道。
“现在还不到十二月,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呢!怎么就叫快到年关了而且……何师傅,袁老板,我记得你们做水泥钢筋生意的,应该是等别人家房子建好了,再来算总账的吧我们一开始谈好的供货量,可还没有全部送过来呢!你们要结账,又是个什么算法呢是算已经送过来的,还是把没送过来的也算进去”
这些事情虽然没有规定,却基本成了行业内通行的规则,而且陈学平联系这几家供货商时,也约定过结账的时间。
一家提前来结账,还能说是意外的话,三家主要的供货商齐齐登门,事情就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了。
李老板脸上露出一丝苦涩来。
“陈师傅,你也别问了,我们三个今天过来,是有不得不来的原因的,你也体谅体谅我们,做生意不容易啊!”
在市场经济还没完全开放的年代,这些做生意的个体户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不仅仅是经营上面的风险,政策上的风险也不小。
所以,他们在一些正式单位面前,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