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空间闯古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创海一粟

    就连客印月跟着魏忠贤也一并受到了朱由校的冷落。

    以前的时候客印月之所以跟着魏忠贤,最大的原因还是看重他的能力,现在魏忠贤不仅没有给他带啦好处,还基本上连累了她。

    魏忠贤和客印月的关系自然是沉到了谷底。

    这些事情还是苏诚在锦州城私下里与王安一起喝酒的时候,听王安讲的。

    以前的时候,王安与苏诚的关系虽也算是比较亲密的,但王安是绝对不会主动把一些事情告知给苏诚的,现在能这般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苏诚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收复了被努尔哈赤占据的四十余座城池的缘故。

    人就是这样,你默默无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看得上你,你若是落魄一些,有的人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与你讲,但你一旦有了本事,愿意与你说话的那真是数不胜数的。

    苏诚在王安亲自押送着朝廷派下来的抚恤银之后,这批银子苏诚都没有经手,便请王安按照抚恤新军将士们的标准给了那些牺牲将士们的家属。

    苏诚定的这个标准着实是很高的,那些百姓在拿到这批银子,开始的时候都是很不可思议的样子。

    苏诚相信当这次苏诚分发完这批抚恤金的手将会有不少人家的子弟愿意为大明军效力的,当然他们看重的并不是这份高昂的抚恤金,而是大明朝廷对这些将士们的重视而已。

    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还是觉着,有多少钱也都不如人在要好。

    既然王安帮着苏诚分发抚恤金,但苏诚作为元帅自然是不能避讳的,也只能是安安静静的在一旁坐着等着。

    人家王安又不是苏诚的人,苏诚真的就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王安的,再说了,苏诚他即便是不担心王安不高兴,也在乎下面的这些百姓的感受。

    有一句话叫作百姓是当官之人的衣食父母,当苏诚真正的做了官才知晓这话的分量。

    有苏诚的重兵在,王安在派发抚恤金的时候,自然是没有引起任何的混乱,时间虽然长了一些,足足用了大概有一个时辰,但还带也算是把这个事情给圆满结束了。

    其实这个事情自缩影能够这么顺利的解决,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陆三把这个事情做的周到,名单统计的也着实是够详细的了。

    从幸存将士们的口中,陆三还直接打听到了牺牲将士是如何牺牲的,这样对于苏诚抚恤这些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了。

    在王安帮着苏诚把锦州城牺牲将士的抚恤派下去之后,苏诚便吩咐了几个传令兵把这些银子快马加鞭的给其余几座城池的守将送去,并且让自己的人帮着新上任的官员把这个抚恤给发下去。

    &




第391章 准备回京
    对于苏诚能得到朱由校这般的信任,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羡慕苏诚的,在以前的时候他们或许还有些愤愤不平,觉着就苏诚这样一个少年又何德何能皇帝引做幕僚。

    当现在看到苏诚的本事之后,他们自己都护觉着他们连羡慕的资格都没有。

    试问满朝文武上上下下谁能有这样的本事,能一日之间破四十余座城池的。

    苏诚不仅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且还能把身边的人都带出来,就他所提拔的那几个千户,在以前的时候哪个不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白丁,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能跟着苏诚破城了,这可不是几个人能办到的。

    苏诚对王安的这句话笑了笑不置可否。

    “王公公,皇上所言那个事情在下无能为力,在下带带兵也只不过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若是真的就让在下把一城的军政都肩负起来的,在下还真就办不到,在下并不喜欢被束缚着。”

    苏诚的拒绝到也在王安的预料之中,他笑了笑道:“呵呵,骆都司和杨大人在咱家离开京师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他们都说区区一个锦州并不能被你小子看上。”

    他们也算是与苏诚共过事的,对苏诚的性子也是有所了解的。

    “其实皇上对你拒绝也早就已经猜到了,在咱家准备启程离开的时候,皇上就已经吩咐了信王去准备这个事情了,估计他们现在就已经在路上了。”

    王安道:“还有,你与皇上汇报的那个要与努尔哈赤在联合经商的事情,皇上也已经召集了大臣们都商量了,以杨大人为首的一众东林党之人自然是答应的很快,另外一股跟着魏忠贤的持了反对意见,双方争执不下。”

    王安就这个事情之上倒是也并没有一味的站在杨涟的那边,一番话讲得倒是也还算很公正的。

    “其实这个事情依咱家之见魏忠贤那方也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他们所讲的也都是为朝廷考虑,毕竟在我们中原最为倚重的就是农,这若是朝廷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商上,这一时之间的确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更何况,从古至今,无论变更过多少的王朝,也一直都把农放在首位的,突然之间要打破这个常规了,这的确是不容易办到的,在老奴出发的时候,他们一直还在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因而苏先生所提及的那个使节并没到。”

    努尔哈赤派来的使节还在锦州城等着大明的消息呢,而大明的使节又迟迟的不到,这个事情若是办不好的,很有可能会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

    双方之间一旦产生了矛盾,那用不了多久便还会有一场大战要爆发的,即便是大明有先进的武器,但一站开战,那于双方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的确,要打破以往的常规也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看来,我得尽早的回京师了,皇上有讲让我的大军何时开拔吗”

    苏诚可以不受朱由校的约束,但是他的那些兵丁却不能,因而何时开拔回京师还真得朱由校同意的。

    “你小子,皇上并没给你下圣旨就是为了让你自己考虑的,皇上说了,等你觉着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开拔回京了,快到京师的时候,提前派人告知一声,他要亲自带着满朝文武,以及整个京师之中的百姓迎接你的凯旋!”

    “我自己决定”苏诚下意识的惊疑着问道。

    朱由校的确是给了苏诚很大的自由了,这带着将士们回京的时间还要他自己决定

    “你没听错,皇上的确就是这么讲的,当时下这个旨意的时候就咱家在皇上身边,皇上也担心把这个自由决定的机会交给你会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吧”

    苏诚对朱由校的这个信任心底里也是暖和和的,他是为了时空管理局而出来执行任务的,但却也为朱由校做了不少的事情,能得到朱由校的感激,苏诚心中当然也是比较开心的。

    “皇上这几日不沉迷木工了吧”

    重要的事情说完了,苏诚便与王安开始了闲聊,其实



第392章 庆功
    苏诚与王安就这么坐在了那个使节的面前,由苏诚开口道:“其实这位公公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若是他与你谈这个事情的话也绝不会让你受了屈辱的,只是现在我们空还不能就这个问题谈任何事情的。”

    “为何你不会是诓骗我家可汗吧若真是这样,那就别怪我全族与你大明不死不休了。”这个使节开始放出了狠话。

    本来游牧民族民风就比较强悍的,绝对不会与你虚与委蛇的。

    在这个事情之上本身就是苏诚有些失礼,只能是心平气和的道:“放心吧,我苏诚也并非是那种言而无信之人,既然是答应了你们可汗的事情就必然会给他一个交代的,也不必担心,只是为了把此事顺利办好,还请你们给在下一些时间。”

    “时间那你需要多久”

    这个事情本就是双方都有利的事情,这个使节若是不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的话,努尔哈赤也不可能把他给派来,因而在他的认知里还是特别希望这个事情能成功的。

    苏诚已经听王安讲了有关于京师的事情了,现在在整个京师之中的意见分歧真的是很大的,苏诚还真就没办法保证把几天完成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也实在不好保证,若是在我保证的那个时间之内,我没能办成此事,对我双方的交往也不利,不如这样,我尽快,如何”

    “你大明皇帝不会不同意这个事情吧”苏诚道。

    “我大明皇帝并不是偏信之人,即便是我大明皇帝愿意达成此事,可朝中的大臣一旦有人反对,我皇帝陛下也得考虑一下他们的意见,不是,你放心,在下定当努力促成此事,你看如何”

    苏诚与那使节的身段已经放的很低了,就像苏诚那桀骜不驯的性格能与那使节这般的说话已经是给足了他面子。

    那使节在考虑到最后的时候倒是也领了苏诚的这个面子,道了句,“好,那我便等着,希望苏帅莫要让我家可汗失望才是。”

    苏诚为了他的任务能尽早的完成,也只能是点头道:“好,放心吧!”

    碰到这个事情的苏诚他又能怎么办

    苏诚给那使节面子的事情还真是没有白做,在最后的时候,那使节就留在了锦州城等着苏诚的消息。

    这对大明来讲道也这算是个不错的消息了。

    那使节能答应苏诚留在锦州等着恐怕也是因为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命令,而努尔哈赤在自己吃了大亏的情况之下还能答应苏诚合作的事情也算是比较大度了。

    就像苏诚当初所设想的那样,在外守城的将士们陆续回来之后,就在锦州的城外修整了那么一日之后,苏诚便直接带着他的将士们赶回来了京师。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能这么快就回京,还是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的前提之下,因而所有的人自然就很是欢喜了。

    差不多七八日的时间,苏诚才到了京城。

    快要到京城的时候,王安便亲自去向朱由校汇报这个情况去了,既然朱由校有这个心思,那苏诚自然是不可能拒绝的。

    即便是苏诚他自己不在乎,他身边的那些将士们也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迎接啊。

    说实话苏诚能打出这场胜仗那都离不开这些将士们的,这些人日后还要在大明混下去的,该给他们的东西必然还是要给的。

    许是朱由校早就已经做好了迎接苏诚他们一行的准备,在王安与朱由校汇报这个事情没多久,大概也就是两个时辰的时间吧。

    朱由校便已经真就像王安所说的那般带着文武大臣和朝中的百姓出城十里去迎接他们了。

    朱由校乘着御撵,在他身边跟着魏忠贤和杨涟,他们两个作为现在朝中两大势头正旺的带头人物,自然就有资格一左一右围拢着朱由校。

    在朱由校乘着御撵过来的时候,苏诚带着全军将士行礼。

    &n



第393章 详谈
    在庆功酒结束之后,苏诚便与朱由校一起进了宫,那个与努尔哈赤合作的具体事宜还得与朱由校当面谈谈,另外还有有关于他此次带兵出去作战的具体事宜都必须要与朱由校汇报一下。

    虽然有苏诚派过去的传令兵带去了他的奏折,把此次行军的事情基本上都讲得差不多了,但却还必须要他亲口汇报一下才行的。

    苏诚跟着朱由校进了乾清宫之后,厉洪便为他们上了茶。

    茶这个东西那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先生,此次带兵出征不足一月便替朕收复了四十余座城池,这样的功绩真是可喜可贺啊!”朱由校在坐下来之后便又是对苏诚此次功绩的表彰。

    苏诚所做的这个事情功劳的确是很大的,朱由校他就是表彰苏诚在多次也说明不了问题。

    说实话,苏诚再刚刚坐下这个事情的时候着实是有些骄傲的,后来倒是觉着这并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他若是再缜密一些的话,那八百将士也就不会那么白白的送命了。

    那八百将士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但却也有八百个家庭要为他们的离去而落泪的。

    有了这个想法的苏诚对朱由校这次的表彰之后自然也就看淡了很多,因而在朱由校问起苏诚想要什么的时候,苏诚拒绝了。

    反正他日后也是要离开,很多东西又都带不走,即便是讨要之上又能如何,与其是这样,还不如把这个功绩给了一直留在这里的其他人呢。

    “皇上,今日大明能创下这样的战绩也并非是在下一个人的功劳,这都是全军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若是陛下论功行赏的话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些他们,在下也只是带兵打下了锦州一座城池,剩下的那些可都是新军中的那些千户们的功劳,而且经过这场战争的磨炼,他们也成长了很多,日后他们必当是大明不可多得的良将。

    还有,新军之中的那些兵丁们配合默契,作战勇猛,他们也值得皇上提拔的。”

    朱由校对苏诚的这一番话笑了笑问道:“先生说了这么多,只是为新军之中的其他人讨要功绩了,为何不给自己也寻求一些呢”

    “在下并不是个喜欢被束缚之人,受不了朝廷之中为官的那些规矩,在下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只想着为朝廷培养出几个精兵强将,到时候大明的国富兵强了,那时大明在陛下的手中也就真正的实现了中兴盛世,在下也可放心离开。”

    苏诚才从最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要离开的想法了,这个想法也不止一次与朱由校讲过。

    但当现在朱由校再从苏诚的口中知道了他要离开的消息之后还是很惊奇的,“先生,还是要走”

    苏诚现在算是朱由校的大红人了,前程那可谓是一片大好,带在朱由校的身边完全是可以干出很大的一片丰功伟绩的,完全是没有必要离开的。

    “皇上也大可放心,在下即便是离开也绝不会为任何一方效力对抗大明王朝的。”苏诚明知道朱由校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为了避免朱由校日后的怀疑还是说出了这样的话。

    虽然这话可能会让他们彼此信任的关系封上一层寒冰,但这样的话苏诚却是不得不讲的。

    “苏先生,你知道朕并无此意。”

    “皇上,在下是不想让你怀疑,在下本就不喜欢被束缚,能留下这么长时间也是在下最大的限度了。”

    “先生,真不能留下”

    “不能!”苏诚对朱由校可怜兮兮的请求又言词拒绝了。

    说实话,苏诚从第一个任务去了宋仁宗朝,与赵祯也是那种惺惺相惜的,那时候他所生活的那个地方病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地方,他还是义不容辞的选择离开,甚至是盼望着任务能够尽早的结束。

    到了大明朝,苏诚不仅与朱由校的私交很是密切了,而且能让朱由校放弃他所挚爱的木工,专心做好这个皇帝,其实已经算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但是奈何现在家中已经有了娇妻,苏诚怎么着也不能让王翠竹在那里孤独终老吧。

    “好,朕明白,到时候等大明真实现了先生口中难办的国富兵强,朕也绝不会再阻拦先生的离开。”




第394章 重商
    苏诚就朱由校的那个问题回答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便就是让各支军队做个清查,可以从新军之中挑选出出众的兵丁派过去,他们过去之后一方面可以培养将士们使用火器,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监督火器的使用,严防他们把火器泄露出去。
1...122123124125126...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