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钱礼德喊道:我们是湖广武昌县来的,是你们知州的亲戚。这次来是拜见知州大人。我们有知州大人的弟弟马明远的书信一封。

    城墙上的人喊道:上前一个人,把你的信物放到篮子里。说完上面放下一个篮子。

    钱礼德上前把马明远写的两封书信放到篮子里,然后回到队伍里。

    朱宏三在城下等了好半天,上边也没有动静。钱礼德说道:大哥,是不是你大舅哥阵亡了,现在城里不是他管了。

    朱宏三怒道:放屁,你大舅哥才挂了呢。那是马如烟的父亲,不要瞎说。

    钱胖子一吐舌头,心想:忘了你个色鬼把人家姑侄通吃了。

    又等了一会儿,听到里面有动静,应该是里面正在搬开城门的堵门石。一会儿大门打开,里面出来个白面小将,大概年纪十七八岁,穿着一身明军的鸳鸯战袍。骑着一匹马来到朱宏三面前,拱手问道:那位是朱宏三姑父。

    朱宏三一听叫姑父,应该是马济远的儿子。忙上前答道:我就是,你是那位?

    那个小将一听连忙下马跪拜,说道:侄儿马如风,拜见姑父。

    朱宏三一向是不打笑脸人,看到这个小将礼数周全,忙上前扶起他说道:都是自家人,起来说话。

    马如风站起来后说道:姑父大人请原谅,我父亲公务在身不能亲迎,派侄儿来迎接姑父。和我进城吧。说完前面带路走入城中。

    走进城门朱宏三看到城门上面都是刀枪斧凿痕迹,城墙上还有一摊摊的血迹。经过城门先进入瓮城,等到朱宏三一行都进入瓮城后城门关上,堵上堵门石。然后瓮城城门才打开。这是怕城门失守设立的第二道防线。

    朱宏三知道这只是个普通的城门。要是南北二京扬州洛阳武昌那样的坚城,瓮城就有两道。在正式城墙外面还有外郭,就是辅助城墙,每隔一里还建有角楼,敌人进攻时可以形成交叉火力。里面还有内城,一般是粮仓军火库等重要物资仓库。南北二京里面还有皇城和宫城两道城墙。当年老朱的广积粮高筑墙可不是闹着玩的。只是没想到这些天下坚城都没发挥作用。南北二京一天攻下,扬州史可法坚持一天,洛阳坚持十天,武昌直接是守门官兵打开城门的。如果老朱还活着是不是会气死第二次。

    朱宏三在恶意腹诽着朱元璋,这边队伍已经进入城内。




第六十七章 入城
    经过瓮城后进入城里。信阳给朱宏三第一印象还不错。并没有想象中经过战乱的残破。城中的房屋靠着城墙一面都已经清除,留出二十米宽的马道,这是为了在敌人攻城时调兵迅速。同时也可以防止敌人使用火攻。

    马道上每隔一百步挖了一个大坑,坑中埋有大缸,这是为了防止敌人挖地道。城墙后面建有藏兵洞武器库仓库等设施。

    朱宏三看到防御设施完善,不禁对守城的将领产生了兴趣。问道身边的马如风道:如风,信阳守城的将领是谁?我看所有设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个将领不简单啊。

    马如风点点头说道:现在信阳守将是都督同知金声桓,金将军可不一般,他是辽东人。辽阳被满清攻破后他全家被擒,只有他一人逃了出来。以后入关投了左良玉左大帅,积功升到都督同知。

    听到这朱宏三想起来了,金声桓不就是那个和李成栋一起反正的大汉奸吗?不过金声桓比四姓家奴李成栋要强很多。

    只听着马如风接着说道:现在八大王张献忠正在攻打南阳,左大帅也在南阳与张献忠作战。咱们信阳离南阳太近,为防万一,左大帅派遣金将军来信阳协防。姑父看到的一切都是金将军一手安排的。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才能打退流寇的三次攻城。

    朱宏三听后点点头想道:以后应该接触一下这个金声桓,汉奸不一定都是废物。自己边上这个佟养甲可是奸的像猴一样,粘上毛就能上树。

    信阳城不大,看人口能有五六万人,也就是武昌县的规模。但是这在久经战乱的中州就是不错的大城了。朱宏三看到沿街两侧的店铺大部分关着门,三分之一开着门。一些粮店饭店什么的都关着门。

    马如风说道:父亲下令了,战争期间严禁买卖粮食食盐等物资,以防有人坐地起价,伤害百姓的利益。

    朱宏三没想到马济远还有这两下子。还知道战时经济管控,以前听马小芳说起他这大哥就是个老学究书呆子。看来不能偏听偏信。朱宏三第一次对这个大舅哥兼岳父起了兴趣。

    马如烟一边走着一边介绍信阳的风土人情。不一会儿就来到信阳州衙门前。朱宏三以前没出过远门,这次第一次看到除了武昌县衙外的官府。不过朱宏三深深的失望,是不是全大明的官府都一个德行,破败的不成样子。就是门口的两个石雕和武昌县的不一样,其他完全没差别。一样衙门,一样的台阶,门口一样有一个土地庙。

    朱宏三恶意的想道,是不是朱元璋当年要饭的时候被地方官欺负苦了,要不怎么掌权后这么欺负地方官。这个衙门大门要不是边上有两根柱子支着一定会倒掉。

    马如风看到朱宏三一脸的失望连忙说道:姑父,全天下的官衙都是这样。官不修衙这是祖制。

    朱宏三说道:是规定官不修衙,但是也不能这样啊,你看看大门都要倒了,大堂上的瓦碎了一半,门口还有一滩狗屎。你们就不能扫一扫?旧没办法,但是不干净你们自己不恶心?

    马如风让朱宏三说的脸上一红,说道:本来是有衙役打扫的,这不是流寇攻城吗。他们都让父亲调到城上守城了。

    马如风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解释,接着说道:姑父请跟我进入内堂,父亲和两位哥哥在等着你。你的人马我安排人领他们去操场暂住。

    朱宏三点点头,回头吩咐佟养甲赵国栋他们去扎营。自己领着朱宏义跟着马如风进入二堂。

    二堂是县衙的二堂,马济远的家眷在后宅,没让朱宏三进内宅。朱宏三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是宗室。明朝有规定,官员和宗室不能在密室私会。但是朱宏三走冯自用的内宅像走城门一样,也没看到冯自用不高兴。马济远还玩这出,朱宏三有点不高兴。自己千里迢迢从湖广赶来接他们一家,连见面都见不到。装什么大尾巴狼。

    进入二堂后看到中间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个四十五六岁的老帅哥,马家这几个孩子都是帅哥。马明远和马小芳就不用说了,这个马济远有点像后世演诸葛亮的那个著名演员。可能是当官当久了,很有不怒自威的感觉。边上站着两个年轻人,都是二十左右岁。朱宏三听马如烟说过,这应该是他的两个嫡出的哥哥。

    这个马如风倒是马如烟一个娘生的弟弟。马如烟还有一个妹妹,当时马如烟出嫁时才八岁。不过今天没看到。

    朱宏三也没管马济远怎么想的。也没等人家让座,一屁股坐在马济远下手。朱宏义站在身后。

    马济远一皱眉,说道:妹夫一路辛苦了,二弟给我的信我已看过。至于怎么安排你先等等,我考虑完后再答复你。

    朱宏三一听马济远这么说还让自己等等,自己能等吗?这地方这么乱,不知道什么时候张献忠就要过来攻打信阳。自己这千八百人都不够张献忠塞牙缝的。

    朱宏三想到什么说什么,张嘴说道:大哥最好现在就给我信,我在这修整一天,后天就要赶回湖广。信阳四战之地不能久留。

    马济远后面的年轻人刚张嘴要说什么,被马济远拦住。马济远说道:现在信阳危急,我作为地方官守土有责。是不会走的。正好妹夫带来千人,也一同参加守城。打退流寇后自会让妹夫回湖广。

    朱宏三一听心中怒道:靠,你要送死还拉上老子?但是嘴上没说,朱宏三压了压火说道:大哥有所不知,我带来的人都是我的家丁,他们好像没有帮你守城的义务吧。

    马济远后边的年轻人实在憋不住了,站出来说道:姑父身为宗室,不能为朝廷尽一份力吗?

    朱宏三撇撇嘴说:你是那个小混蛋,长辈说话有你插嘴的份吗?你爹就是这么教育你的吗?

    那年轻人虽然比朱宏三还要年长几岁,但是朱宏三可是他嫡亲的姑父。他的姑姑可是正妻,这都是算三族里的。如果朱宏三造反,夷三族就有这个年轻人,反倒是那个马如风因为是庶出到没什么太大责任。

    朱宏三这一番话说的很重,马济远身为正统儒家知识分子对礼法看的比性命还重。一拍桌子喝道:马绍光,还不给你姑父跪下赔礼。

    那个年轻人马绍光立刻跪下说道:绍光年纪小不懂事(靠,比朱宏三还大五岁叫年纪小?),请姑父责罚。

    朱宏三挥了挥手,阴阳怪气的说道:起来吧,我一个外姓人当不起你马家的大礼。再说了狗咬我一口我还能咬狗一口吗?

    朱宏三这一顿话说的马济远脸色都发绿了。马济远挥挥手让自己儿子起来。对着朱宏三说道:朱宏三,你没念过书我不管你,但是你作为大明宗室到这就不能走,先守城再说。如风,领着你姑父去驻地。说完不理朱宏三,一挥衣袖领着两个儿子回内宅了。

    朱宏三看到马济远走了,也气得够呛。但是没办法,为了不让马如烟伤心一定要把马济远的家人接走。

    朱宏三压了压火看着站在面前的马如风,说道:你爹是不是大便干燥,怎么这么大火气?

    马如烟不敢接话,讪讪地笑着,说道:我父亲其实挺好的人。就是有点认真。

    朱宏三骂道:他娘的,我这就是看在如烟的面子上,要不我管你们家的破事,死不死关我屁事。

    马如风听到朱宏三提到马如烟,看看周围没人,小声的问道:姑父,我姐怎么样?身体可好。

    提起马如烟,朱宏三的怒火全化为乌有。如果以前对马如烟还是**关系的话,在看到马如烟儿子夭折后的痛不欲生,朱宏三真是对马如烟有愧。毕竟自己杀了她老公全家,加上没保住她的儿子。

    朱宏三叹了口气说道:如烟的儿子夭折后一直身体不好,我临走时身体才强点,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马如风眼圈一红说道:我姐在家时对我最好,我真想去看看我姐。

    朱宏三拍了拍马如风的肩膀说道:小子,没人的时候叫我姐夫。

    马如风点了点头,叫了声姐夫。

    朱宏三也很满意,说道:要不这样,你把你娘和你妹接上,咱们不管你爹那个老不死。我领你们回湖广怎么样?

    马如风吓得满头大汗,连忙说道:不敢不敢,这让人知道我舍老父自己逃命,我以后还怎么活啊。

    朱宏三骂道:靠,就你们读书人道道多,都啥时候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吧。

    马如风连忙说:不敢不敢。

    看到马如风这个熊样朱宏三也就不逼迫他了,先住下看看再说,实在不行自己就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了。小妾是要紧,但是还不如自己的老命要紧。只有老命保住小妾还不有的是。

    想明白后朱宏三说道:好了,领我去驻地吧,我要先看看住的怎么样。

    马如风点头,领着朱宏三朱宏义二人来到临时驻地。



第六十八章 打群架
    朱宏三的临时驻地在州府衙门边上的操场上。边上就是左营金声桓军的驻地。

    马如风领着朱宏三朱宏义来到营门口,说道:姑父就是这里,小侄就不进去了。

    朱宏三笑道:如风,都到门口了怎么不进来。到吃饭时间了,进来吃完饭再回去吧。

    马如风怕自己和朱宏三走得太近被父亲责骂,正在犹豫。朱宏三说道:不用怕你那个死板的老爹,和我进来。你爹要说什么就说我拉你进来的。

    马如风听到朱宏三这么说,加上也确实和朱宏三很谈得来。犹豫了一下就和朱宏三走进了营门。

    进去看到大家已经把帐篷都搭好了。现在正在营地中间排队等待吃饭。

    马如风也是军人,自然知道官军什么德行。那是吃饭全靠抢,抢不上的饿死也没人可怜。第一次看到规规矩矩排队打饭的。

    朱宏三走上前一看锅里,对着马如风说道:贤侄今天伙食不错,牛肉炖萝卜。还有一个牛骨头白菜汤。主食是米饭和馒头。朱宏三的队伍里有大量的北方流民,所以主食分为两种。

    马如风一愣。牛肉?明朝吃牛肉犯法啊。忙上前说道:姑父,吃牛肉不妥吧。

    朱宏三笑道:没啥事,前几天灭了一个小村庄,这是死牛肉,不吃就浪费了。

    马如风听到朱宏三这么说冒出一头冷汗。一个村庄灭了说的轻描淡写。正要说话看到朱宏三和朱宏义在边上拿起餐具排队打饭。

    马如风问道:姑父,你身为主官也和士兵吃一样的?

    朱宏三笑道:在战场上都是兄弟,我的后背要靠他们保护,怎能不和他们吃住在一起。说完拍了拍前面一个普通士兵问道:老王,你说呢?

    在朱宏三前面的是斥候队长王小宝。回头对马如风说道:长官说的对,在一个勺子里吃饭才是兄弟。

    朱宏三拉着马如风打完饭在边上一个空桌子坐下,一起吃饭。

    马如风看到自己的饭菜,一盘子牛肉炖萝卜,牛肉有五六块,每块都有鸡蛋大小。一碗白菜汤,用牛骨头炖的,喝起来鲜美无比(马如风不知道里面加了朱宏三弄得味精酱油)。主食是两个大馒头。

    朱宏三看着马如风不吃饭,说道:怎么不合胃口?还有米饭,要不给你换一换?

    马如风说道:不用,姑父我能吃馒头。你的家丁日常都吃这些?

    朱宏三说道:这是在外面,因陋就简。如果在家除了一荤一素外没四个人要有一只鸡。主食管饱。一天还是三顿饭。

    马如风结结巴巴说道:三顿饭?姑父你知道吗?只有地主家才能吃上三顿饭。城里只有战兵一天才能一干一稀两顿饭。这还没肉,只有打仗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肉。你这家丁也太奢侈了吧。

    朱宏三说道:你说那是给皇帝扛活。我这都是我自己出钱,为我卖命当然要吃好的。其实吃这方面花不了几个钱,我自己建有养猪场养鸡场,每天产出就够了。你姑父有钱。

    马如风知道这个姑父和自己家联合倒卖武器钢材,但是没想到这么富。听到朱宏三这么说也没说什么,毕竟这是他自己花钱养家丁。

    马如风不知道朱宏三有多少家丁,他还以为就这**百人,要是知道现在朱宏三手下有三千人就会大吃一惊,每天这么吃要花多少钱。

    马如风看着朱宏三和朱宏义放开大嚼,鸡蛋大小的牛肉块朱宏义一口一个,米饭两口一碗。看的马如风直流冷汗。

    朱宏三笑道:贤侄,这是我表哥,现在是我大哥。你也叫大哥就行。

    马如风叫声了朱大哥,朱宏义点了点头。起身又去盛了满满一盘子牛肉接着吃。一会儿三人吃完。朱宏义吃的比他俩加起来都要多。不过马如风看看朱宏义的身高,足有七八尺(明代一尺相当于0283米,比现代尺到短一些),吃这么多也差不多。

    朱宏三吃完正要和马如风说话,这是营门口传来吵闹声。过了一会儿佟养甲来了。朱宏三一看佟养甲顶着两个熊猫眼过来就知道被打了,站起来问道:先生怎么回事?

    佟养甲上前说道:主公,外面是左营的官兵,他们闻到我们这饭菜的香气,想要冲进来抢饭吃。我去和他们理论被打了。

1...3940414243...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