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杨宗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剩下的就是实地测量了,尤老爷请安排人带我们去吧!

    尤老爷派出家丁,带着工作队的衙役赶奔自己的土地。去实地测量这种粗活大老爷是不去的,杨宗简将自己手下分为三个小组,正式开始清丈土地。

    杨宗简在陈选的陪同下回到镇公所,坐在大堂上等候消息。一会儿的功夫去清查尤老爷家的小组回来了。

    为首的书办来到杨宗简面前躬身说道:回杨大人,尤俊昂家皇册上记载水田二百六十五亩,桑田五十四亩,但是小人实测水田四百一十八亩,桑田一百六十亩,超出甚多!

    这些都在杨宗简预料之中,那个尤地主瞒报了一倍,这还算是好的。杨宗简这一年在苏州各县最多碰到瞒报十倍的,不过那个倒霉的家伙已经移交锦衣卫法办了。

    杨宗简听完汇报后点了点头,他并不想怎么处置那个尤地主,因为布政司衙门给他的任务是清丈田亩,并不是收税,所以只要将田亩弄清楚就行了。

    很好,你们只需将准确数字记录即可,至于怎么办以后有布政司衙门办理,将尤家卷宗拿上来。

    那个书办赶紧将尤家土地卷宗拿上来,摆在杨宗简面前,杨宗简一看上面写的很明白,原本土地皇册上有多少,实测是多少,多少亩水田多少亩桑田,土地的品级怎么样都写的一清二楚,同时下边还签有经办官员的名字,杨宗简看了看没问题将自己的名字签上。这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文书完成,以后朝廷要收这些士绅的税就要依据这个文书。

    杨宗简带着这些人都是积年老吏,再加上经过半年多各地走访,都已经成了熟手,在初步熟悉一下同里镇情况后,工作很快全面展开。

    这次土地清查是要将全天下所有土地清查一遍,所以除了大小地主,一些自耕农也在清理范围内。不过南直隶这里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自耕农还真没有多少,同里镇这里只有不到十户自耕农,其他的要不是地主,要不就是佃户。

    同里镇是个大镇子,有居民八百多户,土地有五万多亩,杨宗简估计要十天才能清查完毕。想到自己已经出来快一年了,现在工作终于见亮了,杨宗简心中十分高兴。

    那知道越到后来越出乱子,在清查进行到第三天时,杨宗简正坐在镇公所大堂,外面快步走进来一个书办,躬身说道:大人,镇东面出事了!

    怕什么来什么,杨宗简一皱眉问道:怎么了?

    大人,今天我们组清查张庆芳家,刚开始张家并没有说什么,还十分配合,但是实地测量时张家的佃户不让了,现在正在地头僵持,我们组的刘大人做不了主,请大人去一趟!

    嗯,杨宗简点头对坐在身边的陈选说道:邦彦,咱俩去一趟吧!

    陈选一听是张庆芳家心中就是一紧,张家的势力太大,自己得罪不起啊。

    杨大人,这次大人要小心,这个张庆芳是绍兴张家的旁支,大人要小心处理!

    杨宗简在来之前就听县令王章说过,自然知道这个张家不好对付,但是张家势力再大能大过王法吗?

    咱们先去看看再说!

    杨陈二人在书办的带领下,来到镇东面张家的地头上,这里已经聚集了上百人,都是短衣打扮,手拿锄头镰刀,看样子都是张家的佃户。而反观工作队这边只有不到二十人,还有一半是县里和镇里的衙役,真要出什么事这些人根本指望不上。

    杨宗简看了看情况,拉过一个书办在他耳边低语,让他骑马赶紧回县里求援,最好调来几百巡检司。

    这时相持的两拨人看到大官来了,纷纷让出一条路来,杨宗简和陈选走入人群中,正看到一个中年人抓住一个七品文官的领子破口大骂。

    你一个七品芝麻官,也不打听一下老爷我是谁,让你量那块地就量那块,那么多废话干什么?

    说话这人正是同里镇的大地主张庆芳,在上午工作队到他家时张庆芳态度还不错,将家中地契拿出来交给领头的督粮道典吏查看。那个典吏看了看地契没什么,不过和皇册上的记录出入太大。皇册上记录张庆芳家有土地一千五百六十亩,可是地契上只有三百多亩。那个典吏见过土地多的,还没见过土地少的。

    不过张庆芳给的理由也算合情合理,张庆芳的父亲经营不善,这几年都将土地卖了,现在只剩下这么多。理由合理典吏也没说什么,你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可是下一步实地测量时出了问题。

    明代地契上都有所属土地的大致描写,比如说地处镇子外面多远,土地大致形状是什么,周围有没有河流,和那家土地接壤等等。可是按照张庆芳提供的地契,到实地去看完全合不上牙。

    当典吏询问张庆芳时,刚开始张庆芳拿出一百两的银票想要贿赂那个典吏。其实那个典吏也不是什么好人,按照以前这银子就收了,反正怎么弄这税收都是国家的,也进不了典吏的腰包。但是这次跟着一起出来的还有锦衣卫的一个小旗,那个典吏可不敢在锦衣卫面前就收受贿赂。

    张庆芳看到钱财不好使后,开始想用权势压人,将自己和绍兴张家的关系说了出来。可是这更让那个典吏厌烦,你张家牛逼不假,但是大爷现在清查到你家了,县官不如县管,你不给我一个完美的交代肯定不行。

    这个时候张家找来的佃户越聚越多,张庆芳看到自己人多了,胆子越发大了起来,上前抓住那个典吏的衣领就准备玩横的,这个时候正好杨宗简来了。

    陈选走进人群一看事情不好,赶紧上前劝架:张老爷,手下留情,省里的杨大人来了,有什么事请杨大人做主!

    陈选和张庆芳在同里镇里住了数十年,两家或多或少的还有些亲戚关系,所以张庆芳看到陈选来了还是给了面子的。

    张庆芳将那个典吏放下,来到杨宗简面前拱手说道:这位可是杨大人?你们这个胥吏太也无耻,索要银两不成反要陷害我家,杨大人给做主吧!

    那个典吏一看张庆芳恶人先告状,气的说道:杨大人,是他先给下官银子,下官并没有要,他才恶意相向要殴打下官!大人不信请问随队的谢大人!

    那个锦衣卫的小旗看到杨宗简望向自己,赶紧躬身说道:杨大人,刚才事情经过正如典吏大人说的一样,张庆芳贿赂不成反要打人!

    那个典吏听锦衣卫替自己说话,恨不得上前抱住那个小旗亲两口,从来没觉着锦衣卫原来这么可爱!

    杨宗简当然相信自己人,但是现在围观群众这么多,一不小心就要闹出大事。杨宗简指着那个锦衣卫小旗说道。:好了,不要吵了!你将事情经过说一遍!

    那个小旗躬身上前,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




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大事了
    等那个锦衣卫小旗说完,杨宗简知道了事情经过。这件事不用想就知道是张庆芳在操纵,为的就是不想工作队将他家中土地全部测量出来。

    这种耍横装无赖杨宗简这一年来见的多了,他不慌不忙的来到张庆芳面前说道:张庆芳,你知道我们清丈土地是奉了皇命吗?你知不知道这样已经触犯了大明律!

    张庆芳不是读书人,也没有功名护体,按理他见到杨宗简这样的官员应该跪地磕头的,但是张家在江苏浙江一带势力太大,杨宗简一个从五品的小官,还不在张庆芳眼中。

    张庆芳上下打量一下杨宗简,轻蔑的说道:这位杨大人,你不知道老夫是什么关系吧!老夫的堂哥就是南京礼部侍郎张耀芳,老夫的侄子就是张岱,老夫的侄女是皇帝陛下的皇妃!

    杨宗简见惯了这种土豪的嘴脸,冷笑一声说道:哼哼!你这样的人真给张大人丢人!张庆芳你知道现在你犯了什么罪吗?第一,阻碍官员清丈土地!第二,本官身为从五品参议,你没有功名看到本官不行礼!第三,刚才竟然要行贿官员!你说南京的张大人知道你这个弟弟如此这样能怎么说?

    杨宗简原本以为自己这么说能吓退张庆芳,但是哪知道张庆芳根本不怕这些。在听完杨宗简说完后,张庆芳嘿嘿笑道:杨大人,好啊!你可以将老夫抓走,看看你怎么和我堂哥交代!

    张庆芳今天来就是闹事的,说完后马上招呼找来的佃户对工作队的典吏书办们开始推推搡搡。

    每个工作组都配有锦衣卫的官员,还有县里的衙役,这时看到这些佃户要闹事,纷纷上前喝止,那个锦衣卫的小旗更是将绣春刀抽了出来。

    两帮人在这里越吵声越大,最后不知道那个先动的手,那些佃户开始用手中的锄镐开始袭击衙役。这一动手事态发生变化,那个锦衣卫小旗是南京人,在南京城里跋扈惯了,还是第一次碰到有人不怕自己的。那小旗看到佃户们先动手,赶紧挥舞绣春刀砍倒一个佃户。

    那小旗以为自己这样可以震慑其他人,但是他不是苏州本地人,这里的人对锦衣卫真的不感冒。当年苏州织工闹事的时候,锦衣卫千户都打死好几个,你一个小旗能干什么?

    今天这些佃户都得了张家的银子,并且张家派人说了,打死打伤都有张家管,如果谁打架时不卖力就收回谁的地,所以这些佃户看到自己人被砍,一个个都红着眼睛冲了上去。

    在这里要说一下江南人的战斗力,南方人和北方人不一样,南方人耻于私斗,可是碰到族中抢夺水源或者和外姓的械斗,一个个都悍不畏死,这一点可比北方人强的太多了。中国从古自今每次抵御外族入侵最激烈的就是南方各省,比如蒙古入侵南宋满清入侵中原还有就是抗日战争,历次抵抗外族入侵北方人鲜有死拼的,抵抗到底的都在南方。(这倒不是小生地域黑,小生就是东北人,平常见惯了东北人的德行,喝酒吹牛逼一个顶两个,真正需要你帮忙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

    陈选看到两边打成一片傻了眼,这时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陈选为难的时候从镇外大路上来了支军队,正是杨宗简去找来的巡检司。为首的是一个通判,他接到杨宗简的告急,赶紧带着手下一百个士兵赶来,毕竟同里镇这里治安归他管,如果真闹出人命可不是好玩的。

    那个通判带着人来到地头,正看到两帮人打成一团,那个通判赶紧命令手下上去将人群分开。有了通判的命令,这些巡检司的士兵手拿棍棒,上前一通乱打,这才将两帮人驱赶开来。停手以后,陈选冲进人群一看可傻了眼,工作队的带头人从五品参议杨宗简被打死了。

    打群架这种事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绝对不能让人抓住打个老实。跟着杨宗简来的这些胥吏衙役们都是老手,一边团结到一处抵御佃户的殴打,一边游走于外围,绝不单独冲进人群。但是这样就把杨大人给漏了。

    杨宗简是文官,朝堂上群殴参与过,但是这种民间斗殴还真没有经验。并且杨宗简刚开始身处人群中,一开始就被佃户们打了一锄头,头昏眼花后不知道被谁推倒,这地方可是有二百多人,那有人注意脚下有个活人,就这样杨大人生生被人踩死。

    陈选一看省里来的大人让张家打死了,这可不好办。陈选吓的赶紧抓过巡检司的通判,问他怎么办!

    那个通判原本以为只是普通治安案件,但是来了一看竟然死了一个大官,这下心中后悔,自己好好非要掺和进这件事干什么。

    那个通判赶紧说道:陈大人,我们可是接到有人报案,这里斗殴,现在死人了你看着办吧!

    陈选心中暗骂,你到甩的干净,但是现在人已经死了,还是赶紧通报县里吧。

    这时陈选也顾不得和张庆芳家有亲戚了,命令巡检司的通判:通判大人,请将所有人都看住,绝对不要放走一人!陈选说完转过头来命令手下赶紧去县里通报王县令,这次真出大事了!

    吴江县令王章这几天接到的都是好消息,工作队在同里镇正常展开工作,各户地主配合清丈等等。看到这王章松了一口气,他除了是马明远的弟子外,还是王云昌的族侄,这种关系如果没什么大事升官那是铁定的。现在王章在吴江这里已经干了两年,等到将清丈田亩之事做完,自己也好请求老师帮自己在谋一个好差事。

    王章正在做春秋大梦,哪知道接到同里镇的报信。来报信的是同里镇副镇长,见到王章后赶紧将事情经过说了一边,请问知县大人应该怎么办?

    王章一听如同五雷轰顶,这还得了,光天化日之下打死朝廷命官,并且还是去清丈田亩的官员,这不是给自己上眼药吗?

    王章不敢犹豫,赶紧命人带着县中三班衙役,去同里镇将所有涉案人员收押。他自己想了半天坐上轿子去了苏州府,这么大的事还是赶紧和知府大人商量一下才好。

    苏州距离吴江三十多里,王章紧赶慢赶终于在城门关闭前进了苏州城。苏州府衙在府前街,这时天色将黑,府衙已经关了。不过知府潘自得和王章的老师关系不一般,王章还是将府衙大门叫开了。

    潘自得穿的常服在府衙二堂接待了王章,虽然潘自得和王章是上下级,但是毕竟王章的老师是马明远,和潘自得都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同年,所以潘自得还是装出一副热情的样子接待王章。

    丙仲,这么晚了怎么有空到我这来了?是不是出不去城没地方住了?潘自得还不知道吴江的事,还拿王章在打趣。

    王章年轻帅气,还是进士老爷,自然也是苏州城里妓院的常客,但是今天王章可没心情和知府打屁,而是直入主题的说道:大人,出大事了,下午工作队在同里镇清丈田亩时和张庆芳发生了冲突,杨大人。。杨大人让人打死了!

    潘自得一听吓的站了起来,高声问道:什么?杨宗简让人打死了?谁动的手?事情经过如何?

    王章赶紧将事情经过详细的说了一边,然后问道:大人,你说怎么办?我看还是快些行文布政使张大人吧!

    王章是年轻人,自然不知道官场的险恶,他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禀报上级。但是潘自得可是老油条,他想的第一件事是如何保护自己。

    潘自得想了想说道:不行,先不要禀报布政使张大人,先给你老师写封信,将事情原委告知给他!

    王章听潘自得这么说一头雾水,死人了并且死的还是布政司衙门的参议,不禀报布政使反而找老师马明远干什么?

    潘大人,老师那边自然要通知,但是咱们毕竟归布政使张大人管,还是先禀报布政使吧!

    潘自得看了看王章,决定还是拉他一把,毕竟王章的老师是马明远,和自己是同年,再加上王章的亲戚是王云昌,如果王章出了什么事情自己难免落埋怨。

    丙仲,老夫和你老师是同年,并不会害你,你要听我的,一定要先给你老师写信,布政使这边三日后在行文!

    可是潘大人,万一布政使那边先接到消息呢?这样不会追查我们失职之罪吗?

    潘自得恨铁不成钢的骂道:丙仲,你知道什么?布政使先知道了咱们顶多是失职晚报,但是你想想巡抚瞿大人是哪的人,布政使张大人又是什么关系?

    经潘自得点醒,王章才发现原来自己错了,巡抚瞿式耜就是苏州人,布政使张同敞虽然是湖广江陵人,但是久在南直隶,还是瞿式耜的学生。那个张庆芳仗着张家的势力,而张家在南直隶和各大世家同声连气,真要闹起来自己必定成了替罪羔羊。



第七百九十九章 苏州民变
    王章听潘自得点醒自己才醒悟,现在死了一个五品官员,这件事已经成了大案。这么大的案子最后必定要有人来顶包,自己是山东人,知府潘自得是河南人,都不是江苏本地人,并且自己和潘自得还是属于楚党,这种外人自然是替死鬼的好人选。

    想通了的王章赶紧站起来躬身感谢潘自得:属下多谢潘大人的点醒,要不真出大错了!

    看王章想明白,潘自得笑着说道:好,你去给你老师写信,我也给首辅大人写一封,然后你回去按照正常行文程序给府衙行文,我这边行文给布政司衙门,希望等拖延一段时间。

    王章点头明白,赶紧出城赶回吴江县,给自己老师写信说明外,又给族叔王云昌也写了封信,希望族叔出手救自己。

    第二天王章按照潘自得吩咐按照正常手续行文苏州府,得益于明代官僚机构的拖拉,这份行文在三天后才送到三十里外的苏州,又过了足有十天,才送到远在南京的江苏省布政司衙门。
1...429430431432433...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