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第八百四十九章 钦差人选
    马明远刚才跪在地上请求皇帝原谅,但是听皇帝将自己和所有内阁成员,在加十三部尚书一同免职,并且还让军机处取代内阁的地位,马明远身为既得利益者怎能放弃自己的权利。

    陛下,这不合祖制啊!军机处只是军事机构,现在却要替代内阁,这朝政可怎么办?

    朱宏三听马明远这么说瞪眼道:怎么?跟朕讲祖制,朕问你们这帮臭老九,当年太祖皇帝怎么说?是不是说朱家子孙不许再设丞相,群臣有敢提出此议者,严惩不贷!是不是这样?现在朕是恢复太祖祖制!

    马明远没想到皇帝还知道这点,赶紧狡辩道:陛下,当年太祖禁立的丞相,但是我朝是总理大臣,这两点不同啊!

    不同?有何不同?朝政出自你们总理大臣之手,官员任免出自你们总理大臣之手,你还说你们不是丞相?朱宏三说的这句话才是真正原因,你们都干了要老子干什么?难道还要老子去当木匠当道士?

    朱宏三看马明远还要解释,朱宏三打断说道:马爱卿,刚才方逢年弹劾你,朕相信你对于老家的事并不知情,但是现在案子还没结束,马爱卿就先回家等候消息吧!

    朱宏三说完不等马明远解释,接着说道:你们都是阁老,都是官员,是天下百官的楷模,今天在国家朝政大典上出现这种丑闻,你们不内疚吗?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你们还对得起孔孟圣人吗?

    良心这种东西如果刚入职那时候还真有点儿,但是现在吗?早已经不知道丢哪去了。虽然都知道自己没有良心,但是当着皇帝怎敢这么说?所以百官在皇帝这么问时一个个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等有罪!

    朱宏三看着这些言不由衷的混蛋,指着为首的阁老们说道:你们是百官之首,今天这事你们没有责任吗?现在朕就将你们停职,等河南的案子审完再决定你们怎么办!

    朱宏三说完对军机处陈明夏说道:陈明夏,在满清时你也当过吏部尚书,朝廷如何运作你也熟悉,阁老停职这一段时间国政就由你们军机处负责!

    陈明夏听皇帝这么说心中大喜,这样算来自己不就成了首辅了?只要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办差让皇帝满意,很有可能从代理首辅变成正式首辅。

    心中打着如意算盘的陈明夏赶紧躬身接旨,并且保证一定辅助皇帝处理好朝政云云。

    朱宏三点了点头说道:好,军机处第一道圣旨就是选派钦差大臣,严查河南一案!

    陈名夏赶紧躬身接旨:陛下,敢问钦差大臣选定那位?

    明代钦差分为很多种,现在成为地方长官的巡抚就是钦差的一种,还有崇祯年间封的各种督师,也算钦差的一种。其实按照规定,都察院的各省巡按也是钦差的一种。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什么市舶司的总管各个钞关的镇守驻扎江南苏州杭州的织造等等,都可以算是钦差。这些钦差品级不一定,有督师的正一品,也有巡按的七品,但是都有一个特点,能当上钦差的必定是皇帝的亲信。

    这个也很简单,钦差是皇帝派到地方解决一种或者几种问题的官员,皇帝害怕被那些地方官蒙蔽,自然要找自己能信任的人担任。

    这次河南的案子很大,必定牵连到朝中的那个大员,所以陈名夏才有这么一问,钦差用谁皇帝你给个准信啊!

    朱宏三低头想了想,现在朝中各方势力纠结,不管谁去当钦差都要受朝中几派大佬牵制,所以这个人选真的很难选。

    朱宏三沉吟良久说道:命燕王朱渊当这个钦差!

    朱宏三现在有五个成年儿子,这个老四朱渊正是崇祯的女儿亡国公主朱媺娖的儿子。正因为朱渊身负两代皇帝的血脉,所以在朱宏三的几个儿子中身份极为贵重,当然正因为身份太贵重,也失去了竞争皇位的可能性。

    太子朱海身后站着偌大的马家,朱宏三上台打着崇祯治国不行,才换自己来的旗号,这两项就将朱渊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降为零。如果朱宏三挑选朱渊当接班人,那自己当年监国称帝的合法性就没了,所以朱渊根本不可能成为继承人。

    朱渊自己也很明白这点,在十四岁成年后自己独立开府,马上就投靠了太子朱海。虽然朱渊当不了继承人,但是身上毕竟流着两朝皇帝的血脉,所以朱渊在前明一些遗老遗少中还是有些影响力的,正因为这点,朱海也想多收揽人手,自然对这个四弟礼遇有加。

    礼遇归礼遇,但是朱海并不想看到朱渊也成长为一方势力,那样对自己威胁太大。现在听父皇要派老四当这个钦差大臣,朱海赶紧站出来说道:父皇,祖制根本没有皇子出京这一说,让四弟当这个钦差于祖制不和吧!

    朱宏三听朱海这么说冷笑道:太子,没想到你和你的老师一个论调,开始讲祖制来了!既然你反对你四弟出去,那好,朕命你以亲王身份去当这个钦差,你满意了吧!

    朱海听让自己以亲王身份去当这个钦差,自己是太子,成了亲王那不就是被废了吗?更何况离开北京离开父皇身边,还不知道自己那几个弟弟如何给自己下药呢!想到这朱海赶紧躬身答道:父皇,都是儿子孟浪,四弟正是这个钦差的好人选!

    七位阁老和所有尚书都被朱宏三打发回家,现在管朝政的陈名夏还是个应声虫,这样用皇四子朱渊当钦差的圣旨也就通过了。

    这时朝会已经到了中午,朱宏三的痛风发作实在站不住了,朝会也就草草结束,那些被免得阁老尚书们也灰头土脸的出门坐轿回家。

    门口的轿夫看到自家老爷出来都是一愣,刚才进去的时候都是人模狗样,怎么出来都衣衫不整,还哭丧着脸?最倒霉的要数那七个阁老和十三个尚书,出来连官服官帽笏板都没了,都成了白丁。

    穿着月白中衣的马明远看了看站在自己后面的瞿式耜,冷声问道:瞿起田,这就是你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瞿式耜被马明远抢白几句心中也很窝火,按照他的规划,今天不说将马明远免掉,也要让楚党丢失几个干将,但是哪想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后连自己都被弄得丢了官职。

    瞿式耜虽然心中颇为后悔,但是死鸭子嘴硬,听马明远这么说也冷哼道:哼,今天这事都是你们楚党造的孽!

    马明远一听你瞿式耜还有理了,现在还玩倒打一耙,马明远转过身来怒道:瞿式耜,怎么?你还不服气不成?

    马明远,怎么老夫说的不对吗?你们楚党就是祸国殃民!今天事态超出老夫控制,要不一定要让你马明远好看!

    马明远本来就一肚子火,听瞿式耜在这不说人话,气的就要动手打架。

    眼看这些阁老还要在承天门前在打一次,阁老中的冯自用站出来说话了。

    两位,现在是我等士人危机时刻,怎么还要动手呢?都火上房了你们还不着急吗?

    冯自用的意思很简单,现在内阁都要解散了,你们这帮老家伙都要回家种地了,还在这打架,能不能想一些有建设性的主意。

    冯自用是公爵,还是朱宏三起家的四大谋士,跟随朱宏三时间第二长,自然有这个资格劝架。马明远瞿式耜二人听冯自用这么说,才互相冷哼一声,回到自己的轿中起轿回家。

    朝廷大佬被免官回家,但是一些中层官员却没有这么幸福了,他们还要回到自己的衙门办公,虽然上级从内阁变成军机处了,但是自己的职能并没有变。

    朱宏三回到后宫休息一下,然后为这个钦差人选头疼。刚才他提出让四儿子朱渊当钦差完全是权宜之计,老四朱渊今年只有十五岁,按照后世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初中生,他怎能当好这个钦差?但是刚才朝会上这个人选实在不好选,想要挑出一个清正廉明奉公守法,还不属于朝中几大势力的的钦差,实在太难了。

    朱宏三坐在龙椅上想了想,对李承恩说道:老李,你去将都察院低级御史和国子监太学生的名单拿来,朕要看!

    朱宏三没办法,只好让人取来名单,希望自己在这些人当中能挑选出合适人选来。

    李承恩主管东厂,自然有整个京中所有官员的名单,听皇帝这么说赶紧吩咐人去取来。

    朱宏三拿着低级御史的名单,看看性命在看看籍贯,不是湖广就是江苏浙江。不用说,湖广都是马明远的门人,江苏浙江都是东林党的弟子。

    御史的花名册看完朱宏三又拿起国子监的花名册,看着看着朱宏三突然眼睛一亮,心中暗道:老子这几年事太多,怎么把这个人忘了,原来他已经出仕了!



第八百五十章 于成龙
    让朱宏三欣喜若狂的人正是于成龙,清朝唯一能个变态海瑞相比的清官于成龙。海瑞做了一辈子官,百姓送给他一个海青天的外号,而这个于成龙更是厉害,百姓送给他一个于青菜的外号。这个外号来自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的职位上,两江总督是全天下最好的肥缺,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竟然天天吃青菜吃米糠,所以江南百姓才送给他这么一个外号。

    于成龙的廉洁程度和海瑞差不多,死后身边无一亲人,同僚清点其遗物是发现仅有靴带和绨袍一领,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这种清廉程度大概也就那个海变态能比了。

    于成龙虽然和海瑞清廉程度差不多,但是在行政能力和为官之道上要比海瑞强上无数倍。海瑞就像三伏天的太阳,谁在他身边都会被烤死,所以海瑞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和上下级同僚的关系处理不好,就连自己家中也不得安宁。

    而于成龙不同,于成龙很晚才出来做官,早已经看清这个世界的人情世故,所以官场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能难为他,反而于成龙很会借势,用来完成自己的目的。所以在于成龙二十多年的仕途中,他很会处理和上级同僚之间的关系。于成龙在广西当知县的时候,布政使金光祖在把于成龙评定为广西官员的楷模之后,又把于成龙评定成了卓异。有这样的领导,再加上不错的能力,还有一点小运气,于成龙才有后世那个天下第一廉吏的评语。

    不过这些都是后世的于成龙,现在的于成龙还是历史上的那个倒霉鬼,数次科举不中,没办法只好托门挖关系进了国子监,这个国立干部管理学院学习。

    明代当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科举正途,就是按照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个台阶来,这种出身的官员出身高学问大后台硬(进士都有老师,一般来说都是大学士,副总理当你的老师,想不提拔都难啊!)。

    还有一种就是勋贵,也就是你祖宗当年跟着朱元璋卖命,所以成功后国家给你一个长期粮票。还有一些后世有战功封爵的勋贵,这些人的子女是可以直接当官的,不过只能出任武职,转文官那是想也不要想。

    第三种就是监生,顾名思义就是国子监的贡生。这种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补充,因为科举只是考文章,有很多人考试不行,但是确实有能力,如果只有科举一条路那这些人才岂不是不能为国家所用?所以朱元璋规定,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思就是将人才贡献给皇帝。

    这种制度刚开始确实成为科举制度的良好补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好的制度也会变样。在明朝中期,贡生制度就变成一些特权阶级为自己的后人无法走科举道路而准备的通天大路。虽然贡生当官每年没有几个名额,但是毕竟还是有希望的不是。

    于成龙正是这个贡生出身,海瑞虽然也不是进士,但是海瑞是举人,如果进士是本科生,那海瑞就是专科生,于成龙更是技校毕业,还是民办的那种。

    于成龙是明代御史中丞于坦后人,原本家中还是很牛逼的,但是到了于成龙父亲这代家道早已中落。于成龙虽然志向高远,偏偏考试不行,二十多年过不了科举关(你娘的,小生也身有体会,后备干部很多年都考不上,难道小生也要学于成龙四十四岁才能发达?)。崇祯十二年,二十三岁的青年于成龙在太原参加乡试,结果还是一样,与举人擦肩而过。

    没办法于成龙只好托门路进了国子监读书,同时准备参加科举,但是进了国子监也不一定能中进士。于成龙没日没夜地在国子监读书,读了几年,国子监都毕业了,他还是没有考取进士,只能卷铺盖回家复习,等他复习完,准备再来一搏的时候,朝廷已经不考了。

    这时候天下已经发生重大变故,崇祯皇帝朱由检爬到景山上吊死了,李自成在北京享受了一个月就被多尔衮赶了出来,后来是顺治入关,清朝建立,清朝是野蛮人,向来不爱读书考试,自然也不开办科举考试。

    在江南的朱宏三倒是弄了一次科举,但是于成龙老家在山西,到南京何止千山万水,同时北方各省兵荒马乱,所以于成龙只好作罢。

    不过几年后峰回路转,朱宏三将满清消灭后重开科举。这时已经三十多岁于成龙离开老家,再次来到北京国子监,准备接着考科举。很可惜的这次于成龙还没考上,没办法于成龙只好将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北京租了一间小房子,一边学习,一边准备神武十二年的科举。

    这天中午于成龙刚温书完毕,想要将早上剩的稀粥在热一下,好当做中午的吃食。这时就听门外传来大群人的喧哗声。

    厂督,这里就是广安门菜园胡同,前面就是于成龙的家!

    外面的话音刚落,就听门外有人砸门,一个大嗓门在外面喊道:于成龙!于成龙在家吗?我们是东厂的!

    于成龙知道东厂,那可是一帮财狼虎豹,但是新朝伊始这帮厂卫权利大为削减,没什么事情根本不敢骚扰普通百姓,今天怎么跑自己家来了?

    于成龙不敢怠慢,赶紧打开房门,一看门口站了一群身穿上白下蓝的东厂番子,中间簇拥着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太监。

    于成龙还没行礼,敲门的那个大汉一把将于成龙拽出门来,骂道:你就是于成龙?你瞎了不成?看到厂督还不磕头?

    于成龙是读书人,听那人这么说怒道:本朝皇帝有旨,有功名上朝都不必下跪,我是贡生身份,为何要跪你们?

    呦呵,拔横是不?那个大汉抽出腰刀刀鞘就要击打于成龙腿部,这时那个老太监说话了。

    住手,不得无礼!

    那个老太监说话果然好使,那个大汉赶紧垂手站立一边。

    老太监来到于成龙身边和蔼的笑道:你可是国子监贡生于成龙?

    于成龙点点头说道:正是在下!请问公公何事?

    呵呵,咱家是是东厂厂督李承恩,于成龙,你要发达了,跟咱家走吧!

    于成龙久在市井,听过这帮东厂的杀才办案,向来喜欢说反话,什么你要发达了,然后带回东厂一顿酷刑。于成龙没想到自己一个穷书生,怎能惹到东厂?

    死到临头于成龙心中一阵发苦,自己多年科举无果,可是苦了自己的老妻和幼子。想到这于成龙整理一下衣服,然后大义凛然的说道:请这位公公等一下,在下给老妻写一封绝笔书!

    李承恩听于成龙这么说就是一愣,没事写什么遗书?但是一看于成龙的样子李承恩知道这家伙误会了。

    李承恩呵呵笑道:于成龙,咱家不是来抓你的,你以为抓你一个贡生需要本督亲自来南城这个破地方吗?实话跟你说,你要发达了,今天要见你的是皇爷,是皇帝陛下!

    于成龙听皇帝要见自己,先是一愣,然后眼泪就流了下来,想自己多年科举一无是处,现在终于皇帝肯见自己了,自己也终于熬出头了。

    李承恩看到于成龙哭了,以为他是被吓的,赶紧安慰他说道:于成龙,不要哭,皇爷要见你是好事,以后你也不用在窝在这里了!李承恩说完看了看于成龙的住处。

    于成龙为了省钱,在永定门内租了一间小房子,这间房子建在永定门城墙下,只有三面砖墙,一面就是北京南城墙。这地方的房子在后世可是值了钱,每平最起码十万起,但是在明代,这可是绝对的违章建筑。

    所有城市城墙下,都不准建房子,同时要留出三十米的火道,避免敌人攻城使用火攻。但是和平久了也就无人管理,一些没钱的百姓就依着城墙建房子,图一个省钱,毕竟能省一面墙吗!

    于成龙就住在这种房子中,房租倒是便宜,但是狭窄逼仄那就不用说了。
1...456457458459460...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