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每个营还是五百人,加上警卫连的二百人,正好三千二百人。
最后朱宏三站起来说道:部队修整三天,三天后加强训练。参谋长马靖远在十天内招好一千新兵。五营长六营长带领连排军官做好新兵训练工作,我要在年底看到一只训练好的军队。大家明白了吗?
所有军官站起来说道:是,长官!
忙完军队朱宏三又去见了商队的钱万里和马福。马家商队负责人马有财前几年死了,马有福年纪也大了,朱宏三让他给自己当了管家,他的差事有马有财大儿子马福接任。
二人向朱宏三汇报了这五个月的情况。河南的商路已经停了。现在马福负责的是四川,和贵州。钱万里还是南直隶,不过他和海外的郑家搭上了关系。郑之龙十分喜欢锋利的横刀和手榴弹。
朱宏三说道:万里告诉郑家,横刀要多少有多少。火器不行,咱们还不够用呢,不能卖给他们。
钱万里点点头。朱宏三接着说道:万里同时要注意广州府的消息,最好在城里建个商号,到时候我有用处。又对着马福说道:马福你也一样,赚钱的同时要注意打探流寇的信息。危险的时候货物可以扔了,但是人一定要安全回来。朱宏三知道人才难得,自己商队办了这么多年,培养出一只商人队伍不容易,以后这些人都要有大用,万万不能随随便便就死了。
听到朱宏三这么说,钱万里和马福都十分感动,毕竟在这个时代,能遇到这么个注意手下伙计安全的东家不容易。纷纷表态要全力完成朱宏三的任务。
朱宏三点点头,让他们下去安排。
这时已经天黑了,朱宏三抬头看看天色,想道:自己真是苦逼,在前世为了生活奔波,到了明朝还不如前世了,这回是为了性命奔波。
朱宏三出了会议室回到家里,看到几个老婆和女儿都在等自己吃饭。心中实在温馨,想道自己现在累成个狗样不就是为了他们吗?想道这全身疲劳都没了,笑着进屋和自己家人用饭。
第七十九章 大炮
第二天朱宏三早早起来,因为今天要去找铁牛一起研究生产武器。和几位夫人吃完早饭后朱宏三出门。
到了生产车间看到铁牛已经带着几个人早早的到了。大家看到朱宏三来了都站起来说道:东家来了。
朱宏三点点头,铁牛说道:这几个是我这最好的铁匠师父了。他们有几个爷爷辈曾经造过火器,大哥可以先问问他们。
朱宏三说道:各位都知道枪管怎么做吗?
一个中年铁匠站起来说道:东家,我爷爷以前在京师是火器营的工匠,做过三眼铳。
朱宏三说道:好,你来说一说。
那个铁匠说道:火铳最难的是枪管的制作。要先把生铁打成铁皮,然后在卷起来,然后管壁用铁条加固,一个熟练的工匠要一个月才能做好一把火铳。
朱宏三问道:不能用铁棍钻孔直接加工成火铳吗?
那个铁匠说道:有人那么做过,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他们营中有几个巧匠能加工铁棍,但是非常费时间,没两三个月做不出来。我爷爷没学会。
朱宏三点点头,心想看来火枪还是麻烦,小规模生产个一把两把还行,大规模生产现在还不行。不行先弄火炮吧。
朱宏三对大家说道:你们谁会制造红夷大炮?
边上站起来一个小伙子,小声说道:东家,我家在陕西,我和我爹以前是陕西榆林卫的工匠,我爷爷以前做过红夷大炮,我小时候听我爹说过,但是我没动手做过。
朱宏三没想到自己还能找到这么一个人才,问道:小伙子你叫什么?
那年轻人说道:我姓李,叫李二。
朱宏三说道:李二太难听,我给你取个名字。以后你就叫李全忠。
李全忠跪地说道:多谢当家赐名。
朱宏三说道:起来,你当师父。咱们几个动手看看能不能弄一个。
说完就开始动手。
李全忠的方法就是中国传统的泥范法,方法很简单。先用细箩筛制白泥,剔除石子和杂物。然后将调合均匀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等泥片半干后按照所铸造的火炮的形状制成几大块泥漠,而后晾干,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补范内面的瑕疵,做到尽量光滑,这就成了铸造所用的外范。
然后用相同工艺制作内范,外范分为几个部分,内范是一个整体。但是要比外范要小,和外范相差的尺寸就是大炮的厚度。也是等到里外全都干透,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用胶泥把外范封死,等到胶泥干透后,再盖上上面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浇注孔。
然后就是浇铸了,将融化的熟铁溶液沿浇注孔注入,等铁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将所铸的火炮取出,经过打磨修整,这就是红夷大炮的制作工艺。
大家不要看这工艺简单,这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明末一点不次于西方的火炮工艺。
朱宏三看着制造出来的红夷大炮,十分不满意。为什么?因为以朱宏三经过系统现代教育的人来看,这种红夷大炮有几个致命缺点。
第一点太重,由于中国缺铜,所以用生铁当原料。生铁的延展性没有青铜好,加上工艺不可避免的形成砂眼,为了防止炸膛,国产大炮都弄得很重,才有千斤万斤大炮一说。
第二点装药少,射程短,没有准星,无法进行瞄准,火炮的炮膛外口宽,内部小,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药气体,炮膛内部也无法做到合格的圆形,炮膛没有镗光。泥范制作各个工匠随心所欲,没有形成标准化,将来后勤保养太麻烦。这个没有问题,这是设计问题,下次朱宏三设计成口小肚子大就行,这个容易解决。
第三点最致命,制造时间太长。弄好这一门还不是万斤大炮就快弄了两个月。自己最缺的就是时间。
炮弹好弄,用生铁浇铸几个实心铁丸子就行了。在等待泥范干透的时候朱宏三就命人制作了一百个炮弹。
其他的先不说,先试一试这门红夷大炮。朱宏三让朱宏义调来自己的警卫连,找了几匹马,拉着这门大炮来到操场。同时让人通知马家哥俩和佟养甲过来看看。
在操场上训练的士兵看到长官拉来一门大炮,都停下来看热闹。钱勇过来说道:长官,大家都想看看。
朱宏三说道:好,让队伍都出来,在边上排好队。你们几个营长都过来看吧。钱勇兴冲冲的下去集合部队。
朱宏三命令在三百步五百步八百步一千步设立四个土堆。然后让让人去取几百斤火药来。
正在准备的时候马济远马明远佟养甲来了。宝贝女儿朱洛看到有热闹看也跟来了。
马明远一看中间放着的大炮,说道:主公竟然会制造红夷大炮?我看这个比北京城头上的也小不了多少。
朱宏三说道:这只是试验型号,还要改进的。说完看到朱洛,朱宏三说道:女儿先回家,告诉你娘和二娘,一会儿要放炮,让他们小心些,不要吓坏我儿子。朱洛跑回去通知,没想到马小芳也是个爱看热闹的主,竟然领着马如烟和董家姐妹出来看了。这可给朱宏三吓完了,这是试验型号,万一炸膛了怎么办?连忙去连说带劝让众夫人回到自家院子里看。
一切安排妥当以后,朱宏三让大家退出五百米到安全位置,自己带着几个士兵,先装入二斤颗粒火药,然后拿起一个大概三斤重的弹丸放入炮膛。然后瞄准,留出长长的导火索。回头看看都安排妥后,朱宏三留下一名士兵自己也跑到安全位置。
朱宏三示意那名士兵点火,那名士兵点火后立刻往后跑,等到跑出二百米后大炮发出一声怒吼。一阵硝烟生气,远处的人们看到一个黑点从炮口出去,落到五百步土堆的边上。
大家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朱洛在边上吓得嘴都合不上了,说道:乖乖,好响啊。
朱宏三对众人说:走,咱们去看看效果怎么样?
大家来到弹着点,地上一个十厘米深的坑,由于这是操场,地面被士兵踩得非常坚硬,炮弹形成弹射,在弹着点前方二十米处发现了炮弹。在地上冒着青烟。如果这是实战的话,这二十米所有东西人畜皆亡。
马济远马明远哥俩惊讶的看了看,马济远想道:听说过红夷大炮在辽东的威名,没想到竟然是这样厉害。这要是有百十门轰去,对面那还有活人了。
马明远说道:恭喜主公制成如此利器。
佟养甲说道:主公,有如此利器咱们还去广东干什么?在这造个三四百门,那个来就轰死他。
朱宏三骂道:你以为这红夷大炮是泥捏的呢?大明朝全国也就二十四门,还都在京师和辽东。咱们这威力和射程都不如朝廷的还用了两个月才弄好。朝廷的重万斤,射程三里每两年弄不出来一门。
这时候边上的六个营长才反应过来,为了得到这门大炮好悬没打起来。气的朱宏三大骂:他娘的干什么?在他娘的打架谁都没有,这是咱们自己造的,以后想装备多少有多少。
六个营长听到朱宏三说人人有份,才消停下来。
朱宏三对马明远说道:先生不要高兴的太早,这门大炮只是试验性质的,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已经十一月了,还有半年时间,顶多能造出来几门。
马明远点点头说道:是啊,只有几门的话没有什么大用,不过到广东咱们倒是可以大规模制造。
朱宏三说道:到那时候再说吧,下面几个月我还要改进这门大炮,家中所有准备之事麻烦三位先生了。
二马和佟养甲纷纷说不敢当,接着四人又聊了一些时候各自去忙了。
朱宏三叫来铁牛说道:铁牛,你找几个人,试验一下这门炮能打多少发。一定注意危险,每一次发射后一定要检查炮身,有裂痕就不要用了。铁牛点点头安排人手不提。
朱宏三知道这门炮能打将近四百米是新式火药的威力,以朝廷的标准算这门都不应该算是火炮,应该算是大号火枪。因为只有五百斤重,比一些大号抬枪重一些而已。想到这朱宏三还是不满足,看来明天还要接着改进。在他心中理想火炮应该五百斤重,射程三里到五里,两匹马能拉着走,这样才能保证威力的同时保证机动性。
看到自己老婆们还在等着自己,朱宏三想到累了一个月应该要回家看看了。说完拉着蹲着看炮弹的朱洛回家。
走到门口看到四位夫人出来迎接自己,马小芳最是高兴。因为他和朱宏三结婚以来听别人说起朱宏三来都是不学无术心狠手辣之词。这次自己丈夫终于不用杀人放火来证明比别人强,作为正妻的马小芳自然高兴。
朱宏三看到挺着八个月肚子的马小芳说道:夫人还出来干什么?快进屋去,外面太冷。
马小芳笑道:老爷放心,我一点不冷,看到老爷成功我也很高兴。
朱宏三笑了笑领着众夫人回房不提。
晚上同房的时候董家姐妹说道:老爷,以后我们姐妹也不能伺候老爷了。
哦?你们怎么了?来月事了?
讨厌,我和妹妹都怀孕了。
朱宏三眼睛一亮,没想到以前结婚多少年了,就有一个女儿朱洛,这次终于要开枝散叶了。朱宏三笑道:好,不能用下面的嘴就用上面的嘴,反正都一样,哈哈哈。。。。
第八十章 定型
知道自己又要当爹后,朱宏三很是高兴。第二天还给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放了三天假,让马小芳给董家姐妹房里添了几个丫环伺候起居。当然朱宏三这几天也没闲着,他自己努力回忆前世看的各种帖子文章,好改进大炮。
第三天,朱宏三再次来到火炮车间,第一件事就是问铁牛那门大炮怎么样了。
铁牛说:试射到三十二发就发现内膛有裂纹,我就没让他们在实验。
朱宏三点点头,三十发也是少点,青铜炮的寿命在一千发,自己弄得怎么说也要有五百发才有实战意义。
看到工匠都来了,朱宏三在次带领他们开始研制火炮。这次是由朱宏三主持,这几天他在自己记忆中找到了好几种方法。
朱宏三今天要用的就是铁模铸炮法,这个说起来很骄傲,这种方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明人就是清末的龚振麟。
龚振麟是浙江嘉兴县县丞,本来和军火工业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他有个素有巧思的名声在外,鸦片战争期间被两江总督裕谦调到宁波军营专门负责铸炮。
龚振麟因为战况紧急,前线大炮损耗多,需求量极大。他几经试验,终于发明了铁模铸炮法。
铁模铸炮法是用铁制造成硬模。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膛内自然光滑。
同传统泥模铸炮相比,铁模铸炮的优越性在于铸造出来的炮身品质好,里外表面光滑,不像泥模那样会让炮身产生气泡。再来就是因为不需辛苦涂制泥模等干燥,因此制造速度极快,且不受气候影响。因为模子可以重复使用,生产速度快,产量大,成本可以压得很低。更大的意义在于标准化制造。标准化制造批量制造出外形性能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的产品,这点对于火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朱宏三的办法比龚振麟的要先进,龚振麟的内范还是泥的。朱宏三采用的是后世南北战争时使用的身管自紧法。
第一步是和龚振麟一样制作外范。然后用传统泥模铸造法铸成铁制内范,这样就可以用来铸炮了。因为内范也是铁制,所以内部是空心的,两头各有管道用来进水和排水。
炮身这次不用生铁,改用低碳钢。当融化的金属液浇入模具后,金属液便开始慢慢冷却,这时候内模里的水就派上用场了,靠近内模的金属液在水的作用下最先冷却凝结成钢,而在外层的金属液冷却较慢。
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等到整个铸件都冷却完毕后外层后冷却的部分就会紧紧地箍住内层先冷却部分,这样整个铸件就会产生一个向内紧箍的力,就是有了这个力才使得炮管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这种内模控制冷却的方法可以有身管自紧的效果。
经过身管自紧工艺的身管,使用寿命大为延长,还能大幅度的减少身管厚度,减轻重量,增加火炮的机动性。
这次经过一个月,新式火炮出炉。新火炮炮管长18米,口径10厘米,炮身重650斤。这次主要是前期内外范难弄耽误时间,但是内外范可以反复使用,每五天可产出一门火炮,生产速度大大加强。这次设计也是由朱宏三设计,直接度过火炮所有进化阶段,直接采用了南北战争时期火炮的外形。和朱宏三后世看的照片基本上差不多。
火炮研制完成朱宏三兴匆匆的拉着它又来到靶场。这次实验很完美。最远射程二里,最近三百米。有效寿命大概在五百发到六百发之间。
朱宏三为了对付满清的大量骑兵,还弄出了后世的霰弹,这种炮弹基本上算是除了实心弹以外最简单的一种炮弹。其弹体是一个尺寸和炮膛相适合的锡制或铁皮制圆筒状容器,内装铅质或铁质弹丸,完全不需要引信和爆炸装药这些东西。每个炮弹内装六十八颗直径一厘米的铁制弹丸。弹体内由锯末或者其他松软的粉末状物质塞紧,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薄薄的弹体受挤压变形,另一方面也为了不让内装的弹丸在行军时因互相碰撞而发出声音。使用霰弹时有效射程射程为四百米,二百米内铁制弹丸可以穿透两个到三个人的身体。朱宏三做过实验,弄来一百只羊,在二百米距离一炮弄死三分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