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毕竟马晋这批人可是修撰了《地理志五年,修书业务早已纯熟,以这批人为骨干,在辅以其他的学者儒士,定当事半功倍。
所以颜易此番留下马晋,就是想将此事托付给马晋,让他趁热打铁,立刻筹备《乾坤大典事宜。
不过颜易的这些具体想法,马晋还不是很清楚,他听到颜易的问话,皱了皱眉头,而后按下心里的揣测,开口回道。
皇上之语,微臣铭记在心,岂敢有丝毫忘却。
好。
马晋这边刚开了口,说了句套话,而后正暗自思考自己下面怎么说时,坐在龙椅上的颜易已然喜上眉梢,先高念了一声好,又满是欢喜道。
朕就知道,你我君臣相和,你定当和朕一样,对编撰《乾坤大典这事已经等待很久了。
马晋:???
我什么都没说呀,你特么从哪觉出来我和你想的一样
马晋搁这满脸懵逼,颜易却不看他的脸色,自顾自冲马晋说起自己关于《乾坤大典的打算。
子升,朕已经想好了,此番撰修《乾坤大典,耗时耗力必然巨大,所以就不能同《地理志这般小打小闹了。
朕决定将宫门外朝阳巷那一带,划给未来《乾坤大典编撰馆筑府建衙,并在编撰馆中正式命职授官。
主官总撰修一职,由子升你担任,暂定为正二品;再设二个副总撰修,为从二品,朕属意你的老搭档冷青书任一个,另外一个待商讨后再定。
副总撰修之下,再设三品知事官六名,处理杂务,保证后勤,而后再按甄别分类设司,每司负责编撰大典的一种类别,司之主官为司长,品级按重要程度分三四品不等。
之后再往下的低级官员,朕还没想好,子升你回去后可以琢磨琢磨,同吏部那边商量个章程,递于朕阅,如无甚大纰漏,一律恩准
颜易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马晋几次想开口插一句都没插进去,直到颜易说的口渴,端起龙案上的茶盏喝水时,马晋才终于有机会说话。
皇上,非是臣出言推脱,只是这《地理志刚刚修完,微臣等人忙碌五年才终得一闲,结果这边还没缓口气,您就下令再修《乾坤大典。
臣是无所谓,唯愿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臣怕底下人是会不会对此有所怨言,到时他们不满是小事,但若其出工不出力,耽误了撰修大典可是大事。
其实,马晋本想以修撰《地理志甚是乏累为由,同颜易直接推拒了这项差事,只是话到嘴边,马晋想起自己在编撰馆的工作,实在没脸开口喊累。
加上看颜易方才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是非认定自己不可,马晋犹疑半响,终究还是没有直接开口拒绝颜易,而是委婉的表示时间太紧,想以此将这事拖上一段日子,他再趁此考虑一番。
开玩笑,按颜易之前的设想,这《乾坤大典可是一部古往今来都少有的鸿篇巨著,其内包含着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地理医学工技农艺等无数典藏秘籍。
上至先秦春秋,下到今时今日,集华夏古今显著文化之大成,著言千万,包罗万象。
简而言之,在马晋心里,这部《乾坤大典有点像后世的《永乐大典及《四库全书的综合体,甚至比这,还要更全面细致一些。
如此之鸿篇巨著,若要写成,即使有颜易和朝廷的不吝支持,马晋估计也要至少十数年二十年之久,甚至可能还会更多。
二十年时间铸就这么一部煌煌巨著!
马晋不知这是否值不值,反正他此时的心情很复杂,既不想把自己人生的一小部分时间都投入于此,又舍不得放弃主持撰修这部注定名留青史巨著的机会,马晋磨了磨牙,眼中闪过一丝苦笑。
啧,大舅子这次真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马晋在这举棋不定,上首坐在龙椅上的颜易却不知他的种种心理,其听了马晋方才的肺腑之言,颜易也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些操之过急,没有考虑下面这些撰修官的心理。
颜易沉吟了一下,又道:既然如此,朕便容你等歇上一段,来年开春,再行建衙之事。
颜易此举正合马晋心意,他立刻开口大赞颜易君心仁慈,知道体恤臣下。
而这次,面对马晋的吹捧奉承,一向颇为受用的颜易却没有理会马晋的话,这个刚刚登基一年的泰光皇帝,难得对马晋露出了感伤的神情。
子升,朕今年三十有五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赐封马晋为文诚伯,承袭三代……
子升,朕今年三十有五了
颜易的这句话,让因为其方才松口正心中窃喜的马晋,当即就是心中一颤。
马晋和颜易相交近十年,他很了解自己这位大舅子,所以,他很快就明白了颜易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三十五岁。
这在寿命率普遍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大乾,已然算是即将踏入高龄。
当然,这个寿命率的计算多是生活困苦贫穷的普通老百姓,像颜易这种锦衣玉食,良医围绕的皇帝,正常来说,肯定会比普通老百姓活的长久。
但世事无常,皇帝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比一介乡下老农活得长。
先皇景康帝,一辈子享尽了荣华富贵,吃的人参鹿茸这类强身补药,加起来能养活整个京城的药铺,可即便如此,不也才五十出头就去了。
反而乡下的老农,从小吃糠咽菜,米粥度日,干了大半辈子的苦活重活,照样有很多能活到花甲古稀的岁数
当然,在这其中有一个基数比例问题,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不必细究,列举这上面这些的目的就是说明一件事。
颜易如今的年纪不算小了。
他今年三十五岁,严格来说,再过几个月就是三十六岁,眼瞅着就直奔不惑的年纪过去了,现在的颜易还算是壮年,身体康健,当然用不着担心寿命这方面。
但可别忘了,马晋之前估算过,那《乾坤大典涉及太广,所耗甚巨,要想撰修完成,保守估计至少也需要十数年,甚至二十余年的时间。
撇去零头不谈,就算作《乾坤大典完成要二十年,等到那时,颜易也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
更别说,颜易都未必能活到那个时候
别人不知道,马晋作为皇家女婿,可是知道皇室颜氏嫡脉长寿者可不多,尤其是近两三代,本来就因为那场血龙案人丁稀少,如景康帝这般在五十岁以上去世的,竟然不足五指之数。
先不论据皇室,仅算大乾开国以来,以故的十四位皇帝,其中,年过五十的皇上才只有五个,占总数一半都不到。
而且,这五位年过五十的皇帝,仅有一个活到了花甲之年,结果还不到六十五岁,就驾崩了。
马晋的老相识八王爷,今年刚过古稀之数,愣是在大乾历代皇室嫡脉中能排进前十,可见大乾皇室的寿命长度,并非十分理想。
也因如此,马晋有时会很担忧颜妍的身体情况,时不时就带着她去京郊杏林诸葛老头处逛一逛,让诸葛逸看看颜妍的身体情况,顺便再讨教一下他的长寿秘诀。
马晋可一直对诸葛老头年近八旬,仍能健步如飞,身体康泰之事十分羡慕
马晋都知道的事情,颜易这个当事人自然更是明白,他对马晋说这句话,就是在告诉自己这位妹夫兼心腹重臣。
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用《乾坤大典实现他文治传世的心愿
半柱香后
马晋恍恍惚惚从乾清宫出来,而后被内侍领出宫门,被祝虎扶着登上了自家的马车。
车辕上驾车的马夫一声响亮的吆喝,拉车的马儿马蹄飞驰,带动车轮转动,马车徐徐前进,待在车厢里的马晋也终于慢慢恢复了冷静。
不过,马晋明白,他心里的关于是否参与编撰《乾坤大典的天平,已经因为颜易的那句话,开始有所倾斜。
次日,泰光元年十二月初八
百官临朝,颜易亲自在朝会上捧着《地理志,为马晋等一行人表功,同时,也开始有所侧重的为泰光朝的文治盛世进行一定程度的造势,
比如,颜易在朝会第一次开口,鼓励民间学者儒生兴学著书立言,并表示其中优者,朝廷会给予一定的嘉奖封赏,甚至收录其文于朝廷编撰的官方典籍中。
这对普通文人士子来说,绝对是个莫大的荣誉,甚至可以算作一份耀眼的资历,以为晋身
对于颜易突然的一系列关于文治大乾的鼓励嘉奖措施,除了马晋和一些颜易心腹重臣有所准备外,其余百官九成都是懵逼的。
呃,消息来的实在太突然,一时之间,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于是,保险起见,群臣只得先默认了颜易所说,具体情况日后等他们整理好了心绪再行决议。
百官默认,颜易梦想中的文治盛世泰光朝,总算迈开了第一步,紧接着,颜易又迈开了第二步。
在朝会进入尾声时,颜易命一旁侍立的大内总管戴全,打开一张早已拟好的圣旨,高声朗诵其上内容。
《大乾风土人情地理志历时五年,今始书成,全赖诸爱卿尽心尽力,朕心甚慰,故此对卿等有所嘉奖
《地理志总撰修官马晋,功勋卓著特赐封马晋为文诚伯,承袭三代,另赐宋名砚两方宫中内库珍藏古董十件御用云锦二十匹官窑瓷器二十套黄金千两
《地理志副总撰修官冷青书,劳苦功高擢升其为礼部右侍郎,赐宫中内库珍藏古董四件,御用云锦十匹官窑瓷器十套黄金五百两
《地理志撰修官卓子玉,用心尽责擢升品级一级,赐御用云锦一匹官窑瓷器一套黄金百两
圣旨内容很多,戴公公足足念了有小半炷香的功夫,还有完全念完。
不过此时乾坤大殿上的百官,却丝毫没有注意他后面念的是什么,因为群臣早就在其宣读颜易封赏马晋的内容时,就直接炸开了锅。
特赐封马晋为文诚伯,承袭三代
这句轻飘飘的话,看似没什么份量,却把在场百官砸的是七荤八素,心中百感交集。
这特么可是正儿八经的封爵啊,虽然只是公侯伯三等爵位中最里不起眼的伯爵,但这也是爵位啊,非大功不可轻授。
要知道,距离上次封伯爵乃至以上爵位时,还是在奉文朝,景康帝在位二十四载,辅国奉国中尉的许了一大堆,也没有封过一位伯爵。
可新帝颜易倒好,登基还不足一年,就给马晋封了一个文诚伯,还特么承袭三代。
凭什么呀?
难道就凭他是皇上的妹夫?
妈的,我当初怎么就没和皇上结上亲家
第五百八十五章 爹,您什么时候死………
?乾坤大殿
就在百官因为颜易对马晋的格外厚赏而感到深深的不解和嫉妒时,作为当事人的马晋,也为颜易这道封自己为伯爵的圣旨颇感震惊。
不过,马晋到底对颜易的文治传世计划有所了解,再结合颜易的性格,两下相交之下,马晋就揣摩出了不少颜易此举背后的含义。
以马晋的估算,此番颜易厚赏自己,甚至不惜打破近三十年不曾封伯爵以上爵位的规矩,除了其确实感觉自己劳苦功高,格外关照了一下自己这个妹夫兼心腹之外。
并且颜易可能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后厚赏自己这事做文章,或者是以此来向外界透露他推行文治盛世的施政决心,以及为《乾坤大典的编撰事宜做铺垫。
毕竟无论是地位朝廷投入编撰规模重要性,以及其所包含的内容等等各个方面,《地理志都远逊于将来的《乾坤大典。
而就是如此,马晋只是凭借主持修撰《地理志之功,就能获封伯爵之位。
可想而知,一但修撰《乾坤大典的消息传出,那么满朝上下的官员,和无数的民间遗贤学者,都应该能明白了颜易的雄心,进而开始琢磨自己怎么在修撰《乾坤大典这事上分杯羹。
树立典型。
没错,颜易此举就是准备拿马晋做典型,营造他对有功者不吝封赏的大方形象。
不单是马晋,像冷青书等一批《地理志撰修官都是颜易树立起来的典型,他们修书的奖赏虽然不比马晋,但也绝对称的上一句十分优厚。
别的不说,冷青书因功晋升吏部右侍郎,绝对是在官场上跨了一步大台阶,诚然,这里面有一些冷青书在翰林院厮混很多年,而礼部又是翰林院晋阶衙门之一的缘故在内。
但翰林历任掌院学士无数,而能从翰林院直接升到礼部右侍郎的位置的,冷青书还是第一位,这里面修撰《地理志的五年之功起到了大用处。
而有因修撰《地理志而封爵的马晋,以及破格提拔的冷青书这个两个显眼的例子在,百官儒士们估计对参与编撰《乾坤大典,和推动文治盛世的种种举措,报以极大的欢迎态度。
这也正是颜易所想得到的效果
对于颜易这些背后的想法含义,马晋并不是很反感,甚至于马晋巴不得颜妍每天都拿他做典型。
笑话,当一次典型就成了伯爵,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他疯了才往外推
当然,得了好处的马晋也不忘给颜易配戏,带着冷青书等人当朝谢恩,而后又就《地理志修成,大赞一番颜易新帝新朝新气象云云,
总之,就是由马晋带头,编撰馆众官及一些马晋交好的官员,一起围着颜易一顿吹捧奉承,而且偏侧重一些赞叹颜易文治圣明的词。
一趟朝会下来,君臣尽欢,徒留下一帮若有所思的群臣,开始回忆揣摩方才颜易和马晋言语中透露的信息的同时,也不禁心中感慨。
啧,皇上登基一年,终于要有所动作了
百官的心理马晋懒得搭理,反正也没自己的事,下了朝之后,他去了都察院转了转,接受了同僚们的道喜之后,坐了半晌,就毅然决然的翘班回家。
等马晋坐车回到公主府时,他被颜易封为文诚伯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府里,马晋一下车,公主府门前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爆竹,大管家连盛带着一应下人护卫,满脸喜色的对着马晋高声贺道。
恭喜驸马,恭喜伯爷。
本来就心情不错的马晋,看到如此欢庆情景,更是喜笑颜开,一挥手:同喜同喜,这样,今天我高兴,府里所有人的这个月工钱翻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