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这一是对他们之前工作的奖励,二来也是拉拢一下手下的人心,提高他们对马晋的忠诚度。

    除了这些人,还有正在带着护卫队看护的祝虎连盛,以及正在后厨制作宴席的包宝杨保禄他们。

    这些都是马晋大半年积攒下来的班底,是以后马家生意的得力干将。

    期间,马晋还专门抽空出来,到前院和这些骨干喝了一杯酒。

    大老板亲自敬酒,这些人激动的脸色涨红,机灵点的当场向马晋表起了忠心。

    酒席正吃的高兴,门房来报,八王爷派人前来祝贺马晋乔迁之喜。

    马晋赶忙亲自前去迎接,刚到门口,就看到了在外等候的鲁王府二管家薛达。

    薛达见到马晋出来,笑呵呵对马晋抱拳道:马大人,贺喜贺喜呀。

    马晋脸色一板:薛兄,莫要取笑兄弟,我可不敢让你称一声大人。

    二人也算是熟人,共同经历过八王爷的魔棋摧残,在泉石园的时候相处的不错,彼此兄弟相称,马晋一看八王爷派来的是薛达,言语间也随便了许多。

    果然,听到马晋的话,薛达直接变了称呼:兄弟的新宅子好生气派,让人羡慕啊。

    马晋哈哈一笑,上前拽住薛达的手:走,我带你去逛逛去,顺便带你认识几个新朋友。

    谁知薛达却摇了摇头:不行,今天我没空,我实在抽不开身。

    府里的世子爷这几日回了京城,今天要不是王爷知道你迁新居,恐怕我根本出不来。

    马晋讶然:世子爷回来了?

    二人口中的世子,是八王爷的亲孙子颜典,生只有一个独子,然却早逝,生下来的两个孙子也只剩下一个。

    所以这个颜典,别看岁数才二十五六,已经是稳稳的亲王爵了。

    前两年,颜典被景康帝派去山西为将,马晋没听说颜典被调回来的消息啊。

    薛达一看马晋的脸色,就明白他心中所想,按照以往,像鲁亲王世子这样的大人物回京,京城早就传遍了,

    薛达朝宫里的方向一拱手,然后解释道:王爷想念孙子厉害,所以进宫求了个恩典,皇上仁慈,下旨放了世子爷一个月的假,让他们祖孙团聚。

    王爷也不想声张,所以京城没什么风传出来。

    马晋这才明白,薛达身上有事,也不耽误,把八王爷送给马晋的贺礼取出,一对绿莹莹的翡翠马。

    马晋收下贺礼,让薛达帮忙带话,他改日去王府道谢。

    薛达点点头就准备离开,马晋亲自相送,临到门口时,薛达突然一拍脑门,懊恼道。

    对了,差点忘了,临来时,王爷让我跟你说,让你抓紧写新书,别光顾着都察院,再耽误了正事。

    马晋:

    薛达刚走不久,马晋回到席间坐下,成天乐刚要开口调侃马晋面子大,连八王爷都派人前来祝贺。

    方才来的门房又跑来了:老爷,肃王府的人来了。

    得

    又得去。

    马晋对席间众人告了声罪,匆匆和门房前去迎客。

    颜易派来的也是府中管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姓秦。

    这位秦管家话不多,寒暄了几句,就代表颜易恭贺马晋乔迁之喜,然后递上贺礼,一副苏东坡的真迹。

    接着就告辞离开,马晋就喜欢这样的利落性子,痛快。

    心情愉快的送这位秦管家出门,结果秦管家的一句话,把马晋吓得冷汗打湿了衣衫。

    趁着两人分开时,秦管家靠近马晋,压低声音道:我家王爷说,户部张习的事,要多亏马大人提醒,他让小的替大人道谢。

    话刚说完,秦管家对马晋一拱手,转身离去,马府的大门前只留下满脸复杂的马晋。

    当天,除了八王爷和颜易,也有不少人祝贺马晋乔迁。

    比如马晋都察院的上司吕善文贺晃,十三皇子颜元,还有因为德永班官司打过交道的顺天府治中孙守,都有送来贺礼。

    还有马晋的铁杆书迷梁正成明,带着一些书迷登门道贺,让马晋很高兴,又加了两桌酒席。

    其中最让马晋意想不到的,是礼部右侍郎杨晃。

    这位杨侍郎派人给马晋送了一套上等的笔墨纸砚,还专门带话,问马晋什么时候重新出山说书,让马晋哭笑不得。

    总之,办了次宴席,马晋不但没亏,还赚了不少




第一百六十章 教徒弟和新书《武唐》
    四月二十二

    将军台

    马府正房

    从都察院散值,马晋径直返回家中,换了身衣服,让下人把躺椅搬到院子里。

    马晋躺在躺椅上,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捧着一册书稿看的津津有味。

    而在他面前,以郭同彭善为首十个评书学徒,也一人拿着一本,埋头苦背。

    只是那一脸的严肃。和马晋的惬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评书说到底是一门语言艺术,最开始的说书先生说的书,就是把小说书面上的情节,或者听来的故事,加以改造变化,然后以口语的描述的形式讲出来。

    后来慢慢发展,才形成了评书自己的体系。

    马晋记得,他前世曾在一个论坛上看过,一篇以前的评书老先生怎么教徒弟的文章。

    以前的评书学徒,几岁就开始跟着师父,像是老郭,七八岁时就开始跟在高庆海高先生身边学习评书。

    七八岁的小孩儿,连字都认不全,该怎么学?

    跟着一旁听着师父说书。

    师父在书馆说书时,这些学徒一旁听,不管年纪多大,记不记的熟,先听师父是怎么说的书。

    一边听,一边往心里记,记住先生的语气变化,搭配动作,怎么挖扣子,怎么和底下的观众互动。

    这一听就是几年,把先生的语气段子都给记熟了,再配合台下苦练多年的基本功。

    评书艺人的基本功就是口舌利落,什么绕口令,大贯口都得一气呵成,半点磕巴不能打。

    嗓门也得洪亮有劲,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话筒音响,全靠的一副肉嗓子,你要是说书声音不够大,后边的客人听不见,当场就得炸毛,砸你场子。

    还有气力得足,有时说书先生一说书就得说上一天,要是气力不足,不得累死在台上。

    等这些基本功过了关,评书也记熟了,这才算刚入了门。

    其实按这种算法,马晋也只是个半吊子,除了书记得熟,嘴皮子利落,其他的跟专业的评书艺人比还差得远呐

    学艺其间,这些学徒也不是跟着师父白吃饭,得帮忙干些打杂的活,比如给客人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之类的。

    入了门之后,就可以上台打磨锻炼,积累经验了,师父该教的都已经教了,剩下的就靠自己,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

    而这全靠悟性,悟性好的,可能几个月一年就能琢磨明白,一场演出,实力就能登上一个台阶,最后成名立万。

    悟性差的,也许三五年也咂摸不出里面的道道,最终泯灭众人,要不苦苦支撑,要不改行另寻他业。

    从这一点来说,马晋算是悟性不错的,虽然他基本功一般,但他能将评书讲的不错,起码能将客人吸引住。

    而且马晋进步很快,几乎是每场演出下来,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从这些看来,马晋在这行里还是有些灵性的。

    现在轮到马晋教徒弟,就没用上面的那些方法了。

    原因很简单,速度太慢,成才率也低,更重要的是他太懒。

    要是让马晋天天给这群猴崽子说书,而且一说就是好几年,那还不如直接砍了他呢,然后马晋就想了别的方法。

    背书!

    马晋的评书和小说同出一门,相似度很高,那他就让徒弟们先把隋唐这本小说通篇背下来,最起码要做到对书中的情节烂熟于心。

    背下来之后,就开始在马晋面前表演,将书里的情节口语化,等什么马晋觉得这个学徒能不忘词,不磕巴,通顺的说一段评书。

    马晋就准备开始将这个学徒放出去表演,让他在台上锻炼成才。

    马晋将这套方法称之为以演代学,从实战出发,要知道在舞台上打磨出来的艺人,才是真正的好艺人。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乾朝的观众们对评书知之甚少,容忍度也高,马晋才敢这么做的。

    要是在前世,老熟客一听就能听出来,这是拿学徒糊弄事呢,脾气好的能忍着听一段,脾气差点的,直接掀桌子闹事,你还不能发脾气。

    因为人家花钱来听书,你派学徒上去,不占理。

    听着徒弟们满口的程咬金秦叔宝,马晋舒服的喝一口热茶,然后继续看手里的书稿。

    写是徐许早上送来的,说是前两天刚收来的,他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送来让马晋给掌掌眼。

    马晋起先还没在意,后来在徐许的强烈要求下,才拿起了这篇作者笔名为笙悦的书稿。

    刚看了两章,马晋就大为惊讶,因为这本名叫的小说,竟然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言情小说,更难得是,这本小说是以女性角度写的。

    小说主角就是那位名垂青史女皇武则天,主线马晋也差不多分析出来了,就是武则天和李治的恋情,其间夹杂着后宫权谋和朝堂风云。

    说真的,要不是这行文和情节太过老套,马晋都以为来老乡了。

    马晋花了一个时辰,将这本不到十万字的书稿全部看完,对此书也做出了一番详细了解。

    这本最大的看点是武则天和男主李治的互动,写的太甜了。

    作者文笔细腻,用词精美,再加上人物塑造的可喜,以马晋阅文无数早已平淡无波的心境,也被撩拨开来,不时带上一丝痴汉笑。

    但此书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除了男女主角互动,其他地方写的一塌糊涂。

    这个叫笙悦的作者,很可能对唐史的了解就是靠着马晋的隋唐演义,里面的史学常识错误随处可见。

    比如李治是魏王李泰的哥哥,大唐丞相是徐茂公,武则天进宫时,李世民才刚四十岁。

    而且在书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关于宫闱朝堂的描写,简直是幼稚的可笑,马晋几乎是额头青筋直蹦的的跳着看过去。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缺点都很显著,但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可以改过来的。

    而马晋怕的是这本书的内容会不会太过新奇,大乾的老百姓会不会接受不了。

    思来想去,马晋还是觉得可以先试试水,看看市场的反应。

    将书稿收好,马晋准备明天让徐许联系一下那位笙悦,让他抓紧时间改文,扬长避短,把那些不擅长的东西删掉,主打感情戏。

    而马晋审稿的同时,新华书店的安逸也在带人清点新书的数量,然后将书籍发往合作的书肆。

    宣传了几日,明天一早,和这两本书就要发售了。

    :今天收到书城那边的书友的打赏,很是惊喜,以往都是起点这边的朋友支持,我还以为书城那边没人看呢。



第一百六十一章 稿酬百两不是梦
    西城

    官家小院

    官步早早就起床,洗漱完毕,和母亲董氏说了一声,就迈步出了家门。

    路上,官步在一个包子铺买了几个肉包子,一边吃着,一边向西城的博古书社走去。

    与一个月之前的落魄书生形象相比,官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晋为了能千金买马骨,给了官步的稿酬高达五十两银子,而且这才只是一半,另一半五十两将在官步完稿后结算。

    马晋还和官步约定,如果薛仁贵的销量红火,另封一副大红包做为奖金。

    五十两银子,对为人写信,卖字画为生的官步来说,可谓是一笔巨款。

    有了钱,生活品质自然要提高。

    原来的那件内衬满是补丁,外面洗的发白的破旧粗布衣服,换成了崭新的细绵长衫。

    以往那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满是菜色的脸色,这段时间每日鸡鸭鱼肉补着,也变得红润了许多。

    老话说钱是英雄胆,腰包里有了银子,官步心里就有了底气,气质也精神了,没有了之前穷窘,迈步之间昂首挺胸,颇有几分意气风发。

    今天是发售的日子,官步虽然面上不显,但心里压力很大。

    关于新书销量成败的重要性,安逸和徐许已经和官步说了很多次,这关系着官步日后出书的待遇。

    经过写小说赚了第一笔金后,官步将大部分的眼光从科举上移开,转而都放在了写书上。

    至于科举,虽然官步有把握考取秀才功名,但后边的举人和进士,他可不敢保证。

    一边是前途未卜艰难险阻的科举之路,一边是稳定的富裕生活,这两者之间并不难选。

    官步吃过苦,知道脚踏实地的好处,所以他打算还是先写书,积攒些银子,成家立业,供养老娘,等日子好过了,稳定下来,再图谋科举。

    安逸已经将马晋的决定告诉了官步,每本售三钱银子,如果销量过了五千本,口碑不错的话。

    那么新华书店就和他签订长约,以后官步每本字数在五十万的小说,稿酬一百两纹银,且如果之后的小说销量上增,稿酬也会有一定数目的增加。
1...8081828384...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