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马西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初·十三
萧冉这样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根本没有打算白养着这些战俘。
。
(iishu)是,,,,!
第四百四十八章继续东去
【】(iishu),
即使眼前这座函关有着王朝数的着的大粮仓,萧冉也不想让那些战俘白吃粮食。
要想吃饭,就要付出劳动,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况且,有力气打仗,难道就没有力气盖房子吗?
而且,萧冉决定但凡以后抓获战俘,就让他们去修城盖房。那些百姓的房屋是因为战乱才毁的,自然要由引起战祸的人来负责修理。
这就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带头造反的出钱出命,跟着的小弟出工出力,很公道。
萧冉之所以绕远路攻击函关,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有王朝北部最大的四座粮仓之一——秋仓。
金銮王朝北部有王朝四座最大的粮仓,分别坐落在永安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它们距离永安城大约都在一百里路的样子,是永安城中所有人和王朝数十万将士赖以生存的所在。
现在,位于永安城北面的那座冬仓已经落在了南诏王手中。而东面的春仓,南面的夏仓,都也因为战事阻断了粮道。
就在数日前,函关还在王朝守军的手中时,秋仓的粮食还能运往永安和城外那些勤王之师。现在,秋仓的粮食已经数日没有启运,对于隔几日就需要将粮草源源不断的运往永安城,方可以支撑战事的十几万王朝将士来说,已是到了粮草不继的地步。
萧冉问过那些被关起来的把守粮仓的士卒后得知,原先王朝士卒来此运粮,每运三次,就会有两次会被南诏军劫取或者是烧毁,大约只有一次会顺利运到永安城附近。
两军对阵,互相破坏对方的后勤补给很正常,这南诏军依仗数千骑军便可以突袭运粮队伍,这对那些勤王之师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先前斥候回报,说永安城中百姓早已经开始吃土,还有的竟然易子而食,好好一座皇城里,已经没人敢单独上街了。因为一旦遇到其他猛人,这人就是别人的盘中餐了。
想到这里,萧冉觉得此时最为重要的是,将一批粮食运到永安。先前那三次中的一次,只可以勉强让那些王朝将士活着,这城中百姓却是一粒粮食也得不到的。
可想要运粮就要想办法对付数千骑着那些宛地良马的南诏骑兵。萧冉所部虽然都已是骑军,可毕竟大部分是由原先并州军的步卒组成的,这战力与那些早已身经百战,且早已训练多时的南诏骑军比肯定要差许多。
不过,若是论步战能力,萧冉觉得不管是南诏军,还是王朝其它军队,能胜过并州军的不多。
萧冉决定运粮,向永安城大量运粮。
运三次粮草,南诏军便会打劫两次,所以萧冉觉得这第一次运送粮草肯定能碰到南诏军的骑军。
想到就要与那些被自己卖出去的战马相遇了,萧冉竟觉得自己心里有些喜悦。没有那些战马,自己带着那些被掳之人无论如何也回不到中原王朝。虽说这些战马现在属于南诏军,可萧冉觉得这些战马一直就在自己心里,只是被别人牵去用了,早晚都会还回来。
现在,就该是把它们还回来的时候了。想毕,萧冉接连下达命令,军顿时动了起来。
两天后,一支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在萧冉的带领下出发了。
函关百姓在这两天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大军过处,秋毫不犯。虽然先前有狄兵打劫,可幸亏石校尉发现的早,及时制止住了他们,再加上后来狄兵去赔钱,也取得了百姓的谅解。
不谅解不行啊,那些狄兵把钱往门口一放,然后便跪在地上不起来,嘴里还咕咕囔囔的说着什么,那样子要多瘆人便有多瘆人。生性憨厚的王朝百姓哪里见过这个,只好收了钱,嘴里还说着心里不安的话。
如此一来,萧冉的大军便在函关百姓心里变得不一样了。从来只见过百姓给士卒下跪,没想到这萧爵爷治军如此严厉,竟然让北狄兵给王朝百姓下跪,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啊!
于是,那些百姓四处奔走相告,没多久,这城里的百姓便都知道了这支仁义之师。今日又见到萧冉带兵东去,队伍中旌旗猎猎,骑军威武霸气,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在他们心里这支军队又有了威武之师的说法。
这金銮王朝有救了,皇上有救了------
百姓弹冠相庆,函关城里有了久违的喜气。没人愿意生活在乱世里,好好过日子不好吗?白日劳作,夜间歇息,一日三餐,有饭有菜,这便是人间好日子。
看着并州军滚滚东去,函关百姓立于道路两旁都是悄然无声。这些士卒都是从离此很远的并州来的,听说那个萧爵爷还是大将军之后,这带兵东去说是要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想想这并州军士卒在这城里这两天的做派,再想想这个萧爵爷带兵打仗的说法,这些函关百姓觉得这一切都不寻常,不寻常到了这天好像也要变了。
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听到从围观的人群中喊出一句话,“娘亲,莫要拦着我,我要随着萧爵爷去救人。”
众人赶紧踮脚向那边看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模样的少年正挣脱一位妇人的拉扯,怀里抱着一个包裹向队列那边跑去------
“哦,原来是三娘子家的秋生,原先在永安的官学读书,前些日子回来探亲,永安被围了之后便回不去了。”一个认识那少年的老者说道。
“看这样子,这秋生是要从军啊!这好好的官学不去,怎么却要做这士卒?”一个中年人说道。
老者带着鄙视的眼光看了那中年人一眼,满怀怨气的说道“南诏王兴兵造反,这官学学堂上哪里还有书桌?你没听说吗,永安城中能吃的都吃了,能烧的都烧了,这接下来恐怕就要吃人了。”
“老丈,我是那意思吗?再说,你怎晓得那城里没有吃人?我听说------”就在中年人正要说下去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带着哭腔的声音打断了。
“孩子,不是我拦着你不让你跟随萧爵爷去打仗,可你走之前总要在你爹的牌位前说一声吧?”那个被人称为三娘子的妇人看到拉不住自己的儿子,便哭泣着说道。
“来不及了------”
。
(iishu)是,,,,!
第四百四十九章三娘教子
【】(iishu),
母子两人说话的地方,正是萧冉行军时的位置。先前那个叫做秋生的书生看到萧冉骑马过来后,便冲出人群要见萧冉。
两人拉拉扯扯的时候,萧冉就已经看到了。现在看到秋生已经站在马旁,而他的娘亲也站在一旁哭啼着,萧冉便停下了马,看着这个昨日去军营中求见自己的秋生。
“又是你啊?不是让你在家好生照顾母亲,不要去掺和这打仗的事吗?”萧冉看着秋生说道。
“萧爵爷,昨日从军营回家后,我想了一夜。你说我当以学业为重,现在只管好好读书,将来定能为百姓谋利。可我想来想去,这将来的事情不好说,眼下就有一个为百姓谋利的事情我却不做,只想着将来如何如何,岂不是舍近而求远吗?”秋生拱手说道。
萧冉看着他单薄的身体,心说就你这小体格,既不能挥刀杀敌,也没气力输送军资,我要你有什么用?
“废话少说,回家去好好照顾你娘亲。等以后学业有成,她也好过几天好日子。”说完,萧冉便要离开。
哪知那个三娘子却突然抢先一步挡在了萧冉的马前。萧冉有些疑惑,看到她有些生气的眼神,心说我让你儿子在家守着你不好吗?怎么你还不愿意了。
“萧爵爷,民妇有礼了。”三娘子说完,便行了一个蹲礼。
“免了,你有话就说吧。”萧冉收起马鞭,骑在马背上说道。
“谢过萧爵爷。”三娘子起身后说道。
萧冉示意独臂汉子先带队前行,不要因为这事误了时辰。独臂汉子看了三娘子一眼,心说此妇人虽是一身粗布衣服,可看上去和普通百姓却有些不一样,先前一定是大家闺秀,或者是官家的妇人。
再看那个叫秋生的,生的眉清目秀不说,举手投足都带着文气,一看就是读书人出身。
于是,独臂汉子低声附耳说道“小爵爷,我看此子甚有教养,留在身边做一书童也不错。”
萧冉点点头,说了句“我知道了”,便跳下马来。
“萧爵爷,不知你为何不让我儿从军?”三娘子开口便是兴师问罪的样子。
萧冉一愣,心说我看你的样子是不想让他去啊,怎么成了我不让他从军了?
“你儿年少力薄,不适合从军。”
“年少?世上无人家的孩子生来便是成年。力薄,正可去军中历练,才可成才。至于他不适合从军,想我亡夫十六岁从军,二十一岁做校尉,而立之年来到这函关做秋仓钱粮使,直到一月前押粮去往永安被叛军所杀。我儿已是十八岁,怎么不适合从军?况且,我看萧爵爷似乎岁数也不大,能做这带兵将军,难道是仰仗萧大将军之后吗?”
萧冉不管是前生今世,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和这种少妇打嘴仗。三娘子说完后,萧冉一声不吭,只是示意周继过来。
周继过来后,萧冉指了指秋生,对他说道“陪他回家一趟,等他给他爹磕完头后,就赶回军中。”
三娘子和秋生都愣了,看着萧冉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萧冉转身上马,便带着府军走了。
周继恭送萧冉离开后,便转身对秋生说道“你会骑马吗?”
秋生一脸喜悦的说道“会、会,在官学学过。不只是这骑马,就是射箭也学得。”
周继又看着三娘子说道“萧爵爷先前说过,他身边缺一个书吏,这秋生很合适。可是,他感念秋生是先烈之后,不忍心再让他从军涉险,断了你家的香火,所以才拒绝了他。你适才那番说道,倒是误会我家爵爷了。”
三娘子一听,顿时满脸愧色,对着萧冉离去的方向深深地行了一礼。
“萧爵爷,奴家失礼了,还望萧爵爷恕罪。秋生虽是年少,可奴家平时一直教诲他以家国为重,以百姓为重,不然,他也不会被选去官学。以后此子在你军中为卒,还望爵爷不吝赐教,早日让他成才,以慰亡夫在天之灵。”
周继听她说完后,便想着萧爵爷已经走远了,你这些话大约是说给自家儿子听的,好让他在军中勤勉听话,早日建功立业。
三娘子说完后,转身看着自家儿子又说道“秋生吾儿,先前娘亲已是误会了爵爷,现在你不必回家拜祭你父,你这就随这位军爷前去,若是它日回来,你最好有话告慰你父。”说完,三娘子转身便走进人群不见了。
周继带着秋生追上萧冉后,把三娘子说的那些话一字不漏的说给萧冉听了。萧冉听完后,心说这三娘子倒是决绝,既然让自家儿子从军了,就不肯再多看一眼,怕是害怕自己伤心,受不了这种离别吧?
可三娘子说的好啊!她这么说,便是替这个秋生许了愿,若是他不好好干,今后回家面对他爹的牌位时,就会生出愧疚之心。如此教子,倒是比那些唠唠叨叨的说教要管用许多。
“秋生,听说你不但会骑马,还会射箭?”萧冉招手让秋生赶过来后问道。
“回萧爵爷,这骑马射箭八岁时我父便教会我了。去了官学后,教授又加以指点,此技艺便又有所长进。”
“好。我身边正好缺一名书办,你先做着。不过,我要告诉你,我这军中分不出来前军后方,到了关键时刻,就连那些夫役也要拿刀上阵。到时,你可不能打退堂鼓啊。”
“萧爵爷,晚生在此立誓,若是到了拼命之时,晚生宁死不退。若要做不到,诸人皆可诛之。”
“嗯,不错,像是个做府军的材料。”萧冉笑着说道。
秋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接着说道“自打看到爵爷军中士卒给百姓担水劈柴,我就知道这圣贤书上说的读书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怎么回事了。史书上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说,可岂不知这覆舟之水如何来爱惜。萧爵爷手下士卒所做的琐碎小事,恰好就是惜水之举。”
“说的好。不过,这是你娘亲教的还是你自己悟的?”
“有娘亲所教,也有晚生自家悟的。比如说这惜水之事,娘亲便说这萧爵爷手下的士卒,是真正的王朝百姓子弟兵。”
。
(iishu)是,,,,!
第四百五十章邱行道的话
【】(iishu),
王朝百姓子弟兵。萧冉在心里默默念叨着,便想着那位三娘子倒是个明白人。
可他看向秋生的时候,说出的却是,“秋生啊,你知道吗,我是想建立萧家军的。”
秋生听到“萧家军”三个字后,丝毫也没有觉得奇怪,反而说道“这个自然。若是没有一个别的名号,这王朝百姓只当这并州军是和那些青州军,南诏军一样的军队,做的只是打打杀杀的事情。”
“听你这意思,这军队还能做别的事情啊?”
“萧爵爷军中士卒所做之事,不就是别的事情吗?”
萧冉笑了笑,心说我军所作所为,皆为王朝百姓。虽是今后会叫做萧家军,但是,这是一支来自于百姓,并为百姓谋万世太平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怎么只会打仗呢?
他们应该是种子,是让王朝繁荣不息,天下万世太平的种子。这应该成为信念,成为他们骨子里的信念。
比如说这个秋生,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拿刀的时候拿刀,心里有信念,就可为百姓做事。
行军途中,虽说萧冉一路上都在谈谈笑笑,可脑子里的那根弦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南诏骑军绝不会在你想到的时候来打劫,不然,前些日子运粮也不会大数都被他们毁了。
所以说,只有在感觉最不会出事的时候,恰恰就是出事的时候。
萧冉从除了函关后,便尽量不去凭直觉判断。虽然他知道直觉这事有时候特别灵,可一直依赖直觉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因为有些时候你没感觉。就像现在,已经走出二十多里地了,军都在忙着埋锅造饭,到处是乱糟糟的样子。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刚刚离开函关还不是很远,那些南诏骑军还不至于跑到这里来打劫粮食。
萧冉也觉得南诏军不会来,要来他们也得是明天。那时候自己这支队伍已经走到永安与函关中间的位置,是南诏军打劫的最好时机。
那样一来,并州军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只有在原地防御,那才是被南诏军牵制住了。萧冉运粮的本意原是想一则可以解救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二则用粮食作饵,引诱南诏骑军前来,好与他们来个生死决战。若是自家反而被牵制在这里前后进退不得,那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呢。
这样的傻事萧冉不干。所以,萧冉想的虽多,可一直拿着一张地图在上面点点画画的。秋生对这条路很熟悉,从上官学开始,每年春假和秋假他都要来回两趟,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步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