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苏四公子

    他看了庄立军一眼,将刘好好拉到一边,这些话他谁也不说,只和他的大姐说。

    刘好




第二百八十一章 惊
    “肯定能考上的,你今后一定能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老师!”刘好好笃定地说,前世母亲不认识她,没有得到她送过去的复习笔记都能考上师大,总不至于这回反倒考不上了吧

    “我没教过孩子,之前也没想过要当老师的事情,是家里让我报的,说是女孩子读师范当老师好,报数学系也是我爸建议的,说是数理化最好最热门,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也不知道我今后是不是真的能做一个好老师。”李新一脸迷惘,她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完全是被家人推着往前走,“我听李蓉说,你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老师,被你教过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还对你特别服气,我觉得我恐怕做不了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平时就没什么孩子缘。”

    “你肯定比我成功!”刘好好笑了起来,南省的数学名师可不是浪得虚名啊,李新这个人就是有一股倔劲儿,就算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她由来已久的梦想,但既然她做了老师,就一定要用尽全力做到最好,这股劲儿是她成功的基础。

    “我刚开始觉得小孩子特烦,看着他们流鼻涕吐口水泡泡的样子,还挺嫌弃他们的,心里总想着找机会离开学校,不想把一辈子都浪费在这些小屁孩儿身上。但是和那些孩子们处着处着,慢慢就处出感情来了,现在不是他们的老师了,心里还怪想他们的,总是会记挂着那一群小孩儿,他们的每一个人都那么鲜活地存在我的心里脑里。哪怕他们有的已经辍学不读了,我还是会忍不住想要去看看他们,帮帮他们,人都是有感情的,因为当过老师,我现在看到孩子心就特别软,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李新专注地听着,对老师这个职业也慢慢有了向往。

    “有的人选择未来的工作,是跟随自己理想和兴趣的指引,有的人则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的过程中渐渐发生兴趣,产生感动,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的,我相信你是第二种人。”她是亲眼见过李新有多认真负责的,无论家里有什么事,她的身体有多不适,她都坚守在岗位上。

    李新抿嘴笑了起来,“我一定会努力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得先考上大学,才有做梦的资格啊。你呢肯定考得特别好吧!你那几本笔记做得真仔细,难为你在考前那么忙的时候,还给我抄了一份,没耽误你复习吧”

    李新对刘好好的无私也是记在心间的,她看多了平时玩在一块儿的知青同学们,在复习时藏着掖着,生怕对方超过自己的样子,刘好好这一片无私的真心就更显得可贵了,她果然没有看错人,刘好好真是个值得交往的好朋友。?“不耽误,顺手抄了一遍,也等于复习了一遍,我就怕那几本笔记寄到你手里的时候太迟了,耽误了你的复习。”

    “不迟不迟,但是我的底子弱,特别是数理化,下了很大的气力才勉勉强强弄懂,花在语文和政治上的时间就很有限了。”李新有些懊恼,“政治我就靠你的那本笔记了,不过也是边背边忘,明明都背过一遍了,到了考场上却忘得七七八八,语文更是糟糕了,作文完全是乱写的……”

    李新是数学老师,大概遗传到了李际绍的基因,在文科上一塌糊涂,对理科却比较敏感,和偏文科的李蓉完全不同。

    而刘好好则和刘驰一样偏文科,当初李新没少花气力给她补习理科,李新是有名的数学名师,女儿虽然算不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
    “我们生产队离省城远,通过书本看世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可是在我们那儿除了课本,孩子们连一本书都看不到,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外头是什么样的,每次我和他们讲起外头的故事,他们那一双双闪着渴望的眼睛都让我心里难受。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可是真正能为他们做的太少了,您说我总记挂着他们,其实我连安心待在学校里教书都做不到,我对他们有愧,买那些书不过是补偿而已。”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真是苦啊,特别是孩子,别说是读书了,就连吃饱穿暖都是件难事,如果不是当年我做学徒的时候大着胆子跑了出来,恰好被组织救了,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下让我接触了书本,学习了文化,我可能早就在农村饿死了,我家几个兄弟姐妹,饿死了两个,被卖了三个,我的父母也被土匪打死了,等我再回到家乡的时候,那么大一个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她的话勾起了林明的伤心事。 一流小站首发

    刘好好常常觉得自己生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已经很悲催了,没想过自己要是早生个几十年,那日子才真是生不如死。

    “农村现在的日子虽然和城里不能比,但是和过去比不知道好多少倍了,你们可要惜福啊。”林明摘下眼镜,偷偷抹了抹泪。

    “会越来越好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国家都会越来越好的。”刘好好听得很认真,一直以来,她总是喜欢向前看,觉得过去的一切都是落后的,破败的,不值一提的,但是现在却有了全新的体悟。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抛开过去,就无从谈将来,她虽然急于改变在几十年后看来落后不堪的一切,但是还是必须立足实际,放缓脚步,让自己变得更踏实一些。

    “你说的对,会好的!”林明点点头,“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就觉得很有希望,你们学校能出你这样的老师,是福气啊,回头我也向你学习,买一些书带回老家小学,到时候还要你传授传授经验,你买这么多书都能在你们生产队建一个小图书馆了。”

    当年自己曾经在农村推行的“农家书屋”的概念又跃入她的脑海,那时候的“农家书屋”最后沦为了政绩工程,可她对它还是充满了感情,如果把这件事做得更踏实一些,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想在我们大目生产队搞一个试点,就叫‘农家书屋’,几年之后看看有没有什么成效。”她半开玩笑地说。

    “这是个好点子,下次开会的时候,我会和高官提一提,如果成效好的话,我们逐步推开。”林明赞赏地说,“修路的成本太高,如果孩子们能够通过书看到外头的世界也算是一条捷径。”

    “呃,路还是要修的……”刘好好连忙说道。

    “我明白我明白,你最关心的就是修路种树。”林明大笑,“你说的有道理,省里也在部署了,但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相比之下,这个‘农家书屋’成本更低一些。”

    “但是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我们大目生产队虽然是农村,但条件是公社里数一数二的,所以有个小学,还有负责任的校长和老师,有许多生产队没有小学,就算有小学,条件也很糟糕,教师流动性也大,甚至整个生产队里连个识字的都没有,怎么可能有精力管理‘农家书屋’带着孩子们读书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强行推开,只是徒劳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已,所以还是先稍微等一等,等过几年看看我们生产队的效果再说。”

    &n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甘
    敲锣打鼓热闹到黄昏,众人才散去,刘好好已经被折腾得疲惫不堪了,恨不得回家往床上一倒,什么事都别来烦她了。

    谁知却被刘祥和几个族老拉住了,“你考上状元这么大的事儿,得让祖宗知道才行!”

    “对,还有你阿公,没有你阿公,也没有你今天,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他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

    刘好好一脸懵,看着他们点头,心里却觉得很奇怪,怎么告诉他们难道要开祠堂上香

    没想到还真被她给猜对了,几个族老和刘祥带着她,顺带捎上刘长生,一伙人浩浩荡荡去了祠堂。

    她心中一惊,别说这年代开祠堂搞封建那一套不妥了,就算真开了祠堂,按照过去的规矩,应该也没有让她一个女人进祠堂祭祖的道理吧

    “祥伯,这不妥吧”她一把拉住刘祥。

    “放心,咱们刘家上下都是一条心,不会有人敢说出去的。”刘祥信心满满地说。

    “我一个女孩子进祠堂也不大好吧,族里应该没有先例吧”刘好好一脸为难,她从小在城里长大,心里没有半点宗族观念,但她却很清楚在宗族势力强盛的南省,每个宗族都有一大堆规矩,她不想自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触犯宗族的规矩,否则今后族里有什么不好的事儿,人们说不定会把责任推到她身上,说她一个女人坏了全族的风水。

    “也不是没有先例,咱们祠堂里还供着一位姑婆,你应该也听你阿公说过吧,放心吧,几位族老都说了,应该让你进祠堂祭祖,这事儿就没人敢反对。”刘祥乐呵呵地说。

    “可是……”

    “好了好了,挺有主见的一个姑娘,怎么这时候变得婆婆妈妈的了”刘祥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吧走吧。”

    刘氏祠堂早就被改造成了宅院,供那些家境贫寒的刘氏族人居住,原本精美的雕梁画栋都被他们用泥给糊住了,经过一番收拾整理,看上去就和普通的院落差不多,不过就是大了一些而已。

    刘好好一直以为刘祥和刘氏族人谨小慎微,虽然护下了祠堂,却不敢再开祠堂,没想到他们的胆子这么大,真的敢当众开了祠堂。

    不过那些住在这里的族人虽然破落,但心中对维护祖宗祠堂却有很深的责任感,无形中充当了祠堂的守护者。

    跨过祠堂的门槛,她有些感慨,上次来祠堂还是来偷听刘阿灿和丁志成的壁角,现在丁志成已经悄无声息地回了城,刘阿灿也最终如愿娶了林婉英,而她却走出了一条和他们完全不同的路。

    她在一旁的角落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畏缩的身影,如果不是林婉英给她的印象过于深刻,一时之间她还认不出这个脸色蜡黄憔悴,腰背佝偻的女人就是那个和她年纪相仿的曾经闺蜜。

    林婉英远远地看着她,眼底闪着憎恶的冷光,和之前的一模一样,那时候她觉得她像条躲在暗处的毒蛇,现在却只觉得她如一只蚊子,就算被她咬了一口,也不会有任何大碍。

    她面无表情地扫了她一眼,眼底的情绪毫无波动。

    以她现在的地位,无论林婉英再怎么闹腾都伤不了她分毫。

    林婉英抱着孩子的手臂不由自主地用上了力气,怀里的孩子吃痛不住,“哇”地一下哭了出来。

    站在她身边,探头探脑看热闹的刘阿灿立刻毫不犹豫地甩了她一个耳光,“没用的东西,什么活都干不好,连个孩子都看不好!



第二百九十七章 书
    “大姐,你这回带回来的行李可真够多的。”刘好好和刘向上到底还是小孩子,一脸兴奋地围在刘好好的身边,看着她收拾东西,她今天的行李可是用板车拉回来的呢,大包小包地装了满满一车,让他们都十分好奇。

    “我把在省城的东西都收拾回来了,在家里住几个月,等到年后开学了,就直接去京城。”刘好好利落地将带回来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刘学习立刻接手归整。

    刘天天和刘向上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刘好好上回去京城给他们带回了不少好东西,让他们对那个神圣的地方充满了向往。

    “大姐,我们送你去上大学好不好”刘天天眨巴着双眼,一脸恳切地看着刘好好。

    “对啊对啊,我们还没有去过京城呢,我们也想去京城看看。”

    “明年初不行,我那时候也是刚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办法照顾你们。等暑假吧,如果你们期末考的好,我就接你们到京城玩几天。”

    在这个年代,出一趟门很不容易,出远门旅行更是十分稀罕的事情,别说是在农村闻所未闻了,就算是城里人也没这么奢侈的,两个小家伙提出的简直就是非分之想。

    如果不是刘好好一直给他们灌输自由的思想,他们也不敢提出这样“荒唐”的想法,在她看来适当地让孩子们出去见见世面还是很有好处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她会尽一切努力满足他们出门的愿望。

    “你们大姐去京城读书,你们瞎掺和什么”刘长生不虞地斥道,“有本事今后自己考到京城去,没本事就别再这里瞎嚷嚷!”

    “可不是嘛,你们俩去一趟京城,还得生产队开介绍信,那手续麻烦着哩,你们俩趁早把这心思给收了,要不然到时候你们祥伯都得上门来骂人,多大点儿的孩子心就这么大。”程招娣半真半假的恫吓道。

    刘天天和刘向上并不是胡搅蛮缠的孩子,刘长生和程招娣的话,终究还是被他们听进去了,生产队的孩子们只有他们俩到过省城,已经比别人强多了,京城那么远,虽然向往,却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出一趟门的确太不容易了。

    刘好好看着两个孩子那失望的模样,心里不忍,“我给你们想办法,争取让你们暑假的时候去京城玩。”

    “大姐最好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仅仅是因为刘好好的一句许诺,立刻就高兴起来了。

    “大姐,你这回带回来这么多书啊,咱们家可都放不下了!”刘向上激动地说,捧着书东摸摸西看看,稀罕得不得了。

    “这些书是我在省里通过关系搞到的旧书,准备放到学校里给大家一块儿看。”刘好好停住手,认真地说,“我和领导说了,准备在咱们生产队搞一个‘农家书屋’的试点,就放在咱们小学,这些书不仅借给孩子们,如果大人有兴趣,也可以来借着看。我正打算这两天去找一趟唐校长和赵老师,到时候还得让他们帮忙管理。”

    “我还以为这些书都是给我的。”刘向上扁了扁嘴,他刚才怎么就那么多话呢,阿公去世前住的屋子还空着呢,怎么就没地方放书了这回好了,全都给捐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打听
    “我觉得好好说的有道理,李萍虽然不靠谱,可是这么多年都是她当家管账,也没出过什么差错,出纳会计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我看可以让李萍学着试试。之前不是听说二姑父被抽去京城开会,说要筹办银行什么的嘛,看来这事儿十有**是真的了,银行在过去门槛高,现在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人才,门槛肯定不会太高,很多人宁愿选择去读大学、去工厂也不愿意去银行,如果银行需要人,咱们还真可以找二姑父想想法子。”李新附和道。

    陈守玉被她说得有些心动,“那我找你二姑父打听打听去,不过这事儿关键还得李萍自个儿愿意,银行不比工厂,对专业性要求肯定比较高,说不定还会有考试什么的,要是给她争取到了机会,她又过去交白卷,真是丢了咱们一大家子的脸。”

    这回连刘好好都无语了,以李萍的性格,还真有可能干的出交白卷这样的事情。

    “先打听再说吧,这孩子真是让人操透了心,”陈守玉瞅了瞅墙上的钟表,熟练地生起了煤油炉子,打起了糖水荷包蛋,“都三点了,你们中午没有好好吃饭,来吃点点心。”

    糖水荷包蛋是h市的传统待客礼节,尤其是在这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一碗糖水里的两个荷包蛋是招待贵客最好的东西。

    她小时候嘴馋又嗜甜,每逢有客人来,总要在厨房里蹭一碗糖水喝,而里面的蛋向来是不吃的,外婆和外公说鸡蛋有营养补脑,总是好说歹说地哄着她把蛋也吃干净。

    后来日子渐渐好过了,糖水荷包蛋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反倒成了客人眼中的负担,陈守玉也渐渐不再做这碗糖水荷包蛋了,到了李新那时候,更是打不出一个像样的荷包蛋了。

    陈守玉去世后,她常常怀念小时候的味道,想念她做的糖水荷包蛋,也自己尝试着做过,却怎么样都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没有想到她还有机会再次尝到外婆做的糖水荷包蛋。

    看着她一脸雀跃的样子,陈守玉别提多有成就感了,但是家里并不是很宽裕,她不可能像几年后那样,给每个人都煮上一碗,统共就煮了两碗,一碗给刘好好,一碗给李蓉。

    刘好好捧着热腾腾的糖水荷包蛋,闻着记忆深处熟悉的清甜香味,看着飘在碗里的两个黄白相间的荷包蛋,半撒娇地说,“我能不能只喝糖水,不吃蛋啊”

    屋子里的人都笑了起来,莫名觉得这一幕有些熟悉,仿佛她瞬间变成了一个软萌软萌馋着糖水的小女孩向他们撒娇,陈守玉的心软成一滩水,不自觉地放软了声音哄道,“小孩子要多吃蛋才会身体好,变聪明。”
1...113114115116117...2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