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苏四公子
    “难道是那个刘好好”苏华年惊讶道。

    “对,她孩子小,我就在她家帮忙带孩子,听说今天是你回来了,我向她请了假来看看你,哎哟,真是认不出来了,要不是你这一身华侨的打扮,我怎么也认不出你来,……”

    “是不认识了,我也没认出你,”苏华年连连摇头,比划了个手势,“你那时候才这么点儿大,现在咱们都老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你被卖掉的时候,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

    秦阿姨也颇有感触,“是啊,当时怕得不行,实际上有什么可怕的呢被卖掉以后的日子还比在家里好过得多……”

    两人坐在招待所门口的椅子上,就如街上随处可见的老头儿老太太一样闲聊着,人到了老的时候,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苏华年是自十七岁离开故乡时彻底长大的,而秦阿姨则是从被卖走的那一天起告别天真的,在村子里共同生活的时光都成了他们内心里最宝贵的记忆。

    “你后来有回村里看过吗”

    “没有,”秦阿姨摇摇头,“也没什么好看的,我阿爹还葬在村子里,我一回去就会想起他,倒不如永远不回去,反正我家里也没人了。”

    苏华年的记忆中,秦阿姨的父亲曾经是个和气又有知识的人,村里人对他们一家人都是又敬又羡,可是自从他抽上了大烟,他们家就算毁了,那个男人变得阴晴不定,还十分暴戾,几乎天天打女儿,而且回回都是下了狠手的,也难怪秦阿姨这么恨他。




第七百九十五章 建议
    苏华年不明就里,完全没有听出林贤良的讽刺,径自点着头,为家乡的变化而喜悦。

    “苏老先生,听说您回来,您的亲人们都等着您呢。”刘好好笑道。

    “好,好……”苏华年十分激动,在众人的笑脸中走进了一户户亲人家里。

    这些人虽然是他的远亲,但是对他都是真心感激的,几年前他列了名单让儿子回来给他们一一捐了钱,这些年每年也都有寄钱回来,是他的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宗亲们的热情让他也十分激动,但是接连走了几户人家,他的笑容很快就淡了下来。

    表面上富起来的村民依旧吃着地瓜饭,餐桌上唯一的菜是一点黑乎乎的咸菜,外表看起来体面的楼房,内里依旧穷得不堪一击。

    “三婶,我寄回来的钱不够吗”苏华年有些疑惑,坐在他面前的老妇人年逾七十,是他的堂婶,因为小时候受过她的恩惠,所以他一开始就给她寄了一万块钱,这些年陆陆续续也有寄钱,他知道这在农村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怎么不够,足够了,多亏了你的钱,我们才能盖起这栋小楼。”三婶握着他的手十分感激,“还有你三叔,前年生了病,如果不是你的钱,他早就走了,后来他到医院治了一年多才走,临走时还一直叨念着你……”

    “那你们怎么还在吃地瓜饭和咸菜”苏华年十分不理解。

    三婶有些不好意思,“盖了楼,给五个儿子娶了老婆,给你三叔看病送终,我自己也是一身病,这钱太不经花了,一下子都花得差不多了,家里是只出不进,能撑得了多久呢”

    三婶擦了擦眼泪,“家里五个儿子都娶了老婆,全家上下十几口人,结果分到手的也只有一亩地,一年涝上个五六回,哪里有多少米可以收,靠着你的钱,又种了地瓜才勉强吃得饱。”

    长福县靠海,不仅土地比永乐县更贫瘠,而且可供耕种的土地也非常少,一家五个壮劳力也只能分到一亩地,一个人就能把地里的活全干了,其他人都闲在家里,闲在家里没事做的后果就是吃不起饭,沿海的渔村还能出海捕鱼,他们这些稍稍靠里一些的村子,就完全没辙了。

    苏华年心头大震,除了那一栋栋小楼房之外,现在的清口村和他当初并没有任何区别,还是要靠下了南洋的人寄钱回来反哺,否则他们就过不下去。

    他的心中有些悲凉,一时间说不出来什么话。

    林贤良却不觉得有什么,反正整个村子人人都有海外亲戚,不种地还可以靠外面人寄回来的钱过日子嘛,总之饿不死的。

    苏华年一路走一路看,心里越来越沉重,看着宗亲们因为穷苦而变得麻木的眼睛,他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却怎么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做。

    “苏老先生,清口村的情况您也看到了,如果不靠着海外亲戚的接济,村民们的生活根本过不下去,但是依靠别人永远不可能是长久之计,您会念着亲戚情分给他们寄钱,到了您子孙那一代可就未必会认这些素未谋面毫无感情的远亲了,到时候他们怎么办继续下南洋谋生吗恐怕现在也没有你们那个年代的



第七百九十六章 捐
    “那咱们就不赚钱,工厂赚来的钱,咱们捐给村里修路修学校”

    苏华年的三个儿子不遗余力地劝道,他们都看出了苏华年对家乡的执念,生怕他像另一位大华侨一样将全部身家都无偿捐回家乡。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南洋华侨都爱国爱乡,但有一部分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执念,是他们这些后人完全无法理解的。

    对苏华年的几个儿子来说,只要能保住在国外的产业,拿一部分钱回乡折腾,不管工厂的前景如何,都是划算的,就当是花钱哄老爷子开心好了。

    苏华年十分挣扎,陷入了沉思,刘好好并没有来打扰他,她知道他需要时间思考,不会这么快就轻易允诺,她可以淡定地和那些重利的商人谈条件,却没有办法去利诱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她之所以一来长福县就把宝全压在他的身上,就是因为她了解他的人品和为人,长福县后来的国际大港就是这位老人一手投资建设的,他为了长福县的发展国内外地奔走,比他们这些本土的官员还要上心。

    如果没有他,长福县只是一个完全依靠外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富县,可以说是他创造了长福工业区,让一个县从此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这样的老人无疑是值得敬重的。

    刘好好前世并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因为等她有资格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他已经驾鹤西去了,但是他为长福县所做的事已经成为了传说。

    当初在长福县办工厂是后来苏华年回乡考察了十几次后,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刘好好的出现只是把时间提前了,所以她有把握他迟早会答应。

    这一次,苏华年最终还是对刘好好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在临走之前请村里组织建设电站,架设电线,并出资给每家每户安装电灯,请刘好好帮忙将县里自来水厂的水管接到村里,让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喝上自来水,一应费用全部由他负责。

    同时还购买了拖拉机、抽水机、电动打谷机给村里使用,因为国内的化肥、农药紧缺,又特地从海外购买了化肥、农药,分给村里的每一户农民。

    还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新的校舍和操场,给镇上的中学捐建了教学楼和图书馆。

    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来总共捐了一千万出头,顿时震惊全县。

    长福县的华侨很多,而且不乏把持南洋经济命脉的巨商,苏华年甚至不是最有钱的一个,却是迄今为止在长福县捐钱最多的一个。

    这样的大手笔把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了,苏华年的儿子上次回国,不过只是捐钱修了祖坟和祠堂,他本以为苏华年是个普通华侨,不明白刘好好如此热情周到的用意何在,却没想到苏华年在临走前来了这么惊天动地的一手。

    苏家为什么前后两次态度相差如此之大,众人觉得这一切都和刘好好有关,毕竟她从一开始就在苏华年身上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班子私下里也议论过,觉得她热情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华侨,长福县每年这样的归侨也有几十个,也没见她这么上心过。

    但因为她素来低调听话,他们也不好当面多说什么,只当她是因为之前指标任务没完成好,受到了刺



第七百九十六章 捐
    “那咱们就不赚钱,工厂赚来的钱,咱们捐给村里修路修学校”

    苏华年的三个儿子不遗余力地劝道,他们都看出了苏华年对家乡的执念,生怕他像另一位大华侨一样将全部身家都无偿捐回家乡。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南洋华侨都爱国爱乡,但有一部分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执念,是他们这些后人完全无法理解的。

    对苏华年的几个儿子来说,只要能保住在国外的产业,拿一部分钱回乡折腾,不管工厂的前景如何,都是划算的,就当是花钱哄老爷子开心好了。

    苏华年十分挣扎,陷入了沉思,刘好好并没有来打扰他,她知道他需要时间思考,不会这么快就轻易允诺,她可以淡定地和那些重利的商人谈条件,却没有办法去利诱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她之所以一来长福县就把宝全压在他的身上,就是因为她了解他的人品和为人,长福县后来的国际大港就是这位老人一手投资建设的,他为了长福县的发展国内外地奔走,比他们这些本土的官员还要上心。

    如果没有他,长福县只是一个完全依靠外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富县,可以说是他创造了长福工业区,让一个县从此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这样的老人无疑是值得敬重的。

    刘好好前世并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因为等她有资格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他已经驾鹤西去了,但是他为长福县所做的事已经成为了传说。

    当初在长福县办工厂是后来苏华年回乡考察了十几次后,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刘好好的出现只是把时间提前了,所以她有把握他迟早会答应。

    这一次,苏华年最终还是对刘好好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在临走之前请村里组织建设电站,架设电线,并出资给每家每户安装电灯,请刘好好帮忙将县里自来水厂的水管接到村里,让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喝上自来水,一应费用全部由他负责。

    同时还购买了拖拉机、抽水机、电动打谷机给村里使用,因为国内的化肥、农药紧缺,又特地从海外购买了化肥、农药,分给村里的每一户农民。

    还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新的校舍和操场,给镇上的中学捐建了教学楼和图书馆。

    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来总共捐了一千万出头,顿时震惊全县。

    长福县的华侨很多,而且不乏把持南洋经济命脉的巨商,苏华年甚至不是最有钱的一个,却是迄今为止在长福县捐钱最多的一个。

    这样的大手笔把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了,苏华年的儿子上次回国,不过只是捐钱修了祖坟和祠堂,他本以为苏华年是个普通华侨,不明白刘好好如此热情周到的用意何在,却没想到苏华年在临走前来了这么惊天动地的一手。

    苏家为什么前后两次态度相差如此之大,众人觉得这一切都和刘好好有关

    ,毕竟她从一开始就在苏华年身上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班子私下里也议论过,觉得她热情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华侨,长福县每年这样的归侨也有几十个,也没见她这么上心过。

    但因为她素来低调听话,他们也不好当面多说什么,只当她是因为之前指标任务没完成



第七百九十七章 苦
    这一年多来,刘好好的乖巧懂事让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她很识趣,又处处忍让,有些麻烦的工作安排给她,她不仅从不推脱,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最重要的是从不居功自傲。

    面对这样干活在先,争功再后的完美同事,就连和她在工作上本该有所冲突的苏三开都无法挑出她的错来,林文昌更是对她无比满意,只有班子和睦了,互相补台,才能把工作做好。

    “好,就这么办。”林文昌像想起什么似的,对刘好好说,“我们县的华侨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田牛换掉之后,要找个靠谱的人接上去,小刘,你和老苏、老陈一定要仔细斟酌人选,今后这块工作可不能再马虎了,如果每个村都能出一个苏华年,咱们县不愁不富啊。”

    林文昌理想化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刘好好却有些心不在焉,林文昌的观念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过来,长福县要富不能只靠华侨输血,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苏华年回南洋之后,没有多久又寄了一大笔钱回来,他自己并没有在清口村投资办厂,而是拿钱支持清口村自己成立米粉厂、制砖厂和拖拉机运输队,并且指明要刘好好负责监督这笔钱的花用。

    在长福县他谁都不相信,只相信刘好好,一个放弃了在京城大好前途,毅然回到乡下做事的人,不会眼界狭窄地对这么点儿钱起贪念,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那一双眼珠子乱转,有些机灵得过了头,而他的那些族亲没有眼光,没有门路,更不值得托付了。

    这一趟回乡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刘好好这个人才。

    事实上苏华年之前捐建的学校也都是刘好好在负责跟踪,这段时间她一有空就往清口村跑。

    这天她一如往常到清口村看学校的建设,同时也在村里给米粉厂和制砖厂选址,但是一踏入村口就觉得村里的气氛十分不寻常,许多人家里传来或高亢或低沉的哭声。

    “发生什么事了”刘好好心中一凛。

    匆匆赶过来的林贤良脸色也很不好看,低低地说了一句,“一艘偷渡船沉了,村里有二十几个人在上面。”

    “这么多!”刘好好皱眉。

    刘好好刚问完这句话,林贤良就有些尴尬,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也有责任,但是村里地少,壮劳力都闲在家里,不偷渡去海外打工还能干什么就算现在有海外亲戚寄钱回来,这情分也持续不了多少年,他们也不是傻,怎么可能真的坐吃山空呢还是得往外走啊,这也是南省自古以来的风气。

    别说是他们长福县了,就连刘好好的老家永乐县偷私渡也是蔚然成风,林贤良也有不少亲戚铤而走险,死在路上的有,成功到了国外的也有,虽然现在也抓得很厉害,但实际上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乡里乡亲的,哪能真的去为难人呢。

    “儿啊!我的儿啊!”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嚎哭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直直往池塘的方向冲,“他死了,我也不活了啊……”

    刘好好认得这个老妇人,她是秦阿姨的表妹,早早就守了寡,膝下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得了病瘫痪在床,女儿嫁到邻村去了,这次恐



第七百九十八章 加快
    林贤良的家境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他是村长,在没有亲戚寄钱回来之前,他在村子里的生活也过得不错,家里的亲戚又多,这几年寄了不少钱回来,颇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人生而平等,享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刘好好低声念诵着《独立宣言》的开篇语,那些村民不是被骗上船的,他们明知道风险,明明知道踏上的可能是不归路,却义无反顾地坐上那样的渡船,但如果不是穷得没有办法了,谁愿意拿命来搏富贵。

    “我们必须加快脚步,现在真是太慢了。”刘好好扭头对林贤良说道,“两个月内把米粉厂和制砖厂建起来,能不能做得到”

    “这才刚开始选址……”林贤良看着刘好好,一脸茫然,“怎么着也要一两年吧。”

    “一两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清口村早一天富起来,就少几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渡,不仅要在两个月内建好这两个厂,还要在一个月内让拖拉机运输队投入使用,马上就要秋收了,尽快抓紧培训拖拉机手,到时候全县会统筹使用。”刘好好扭头对宋琦说道。

    “运输队的事情还好说,建厂的事真没那么容易。”宋琦已经点头了,林贤良还想推脱。

    “今天就把厂址定下来,你先负责做好外围建设工作,工厂设计图我一周之内给你,你负责找施工队盖厂房,我一个月内把机器送过来,接下来就开始招工,你只要负责找人盖房子和招工,还有没有问题”刘好好干脆地说。
1...174175176177178...2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