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地中海霸主之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斐迪南也知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没有训




第五章、筹备面粉厂
    沃尔沃百货超市,每天开门营业十个小时,加上准备工作,员工们实际上,每天要上十二个小时的班,没人有异议,也没人向斐迪南要加班费。

    一是:斐迪南给的薪水,略高于市场价,令众人满意;

    二是:当时维也纳的工厂,基本上每天都要上十二个小时的班,个别工厂要上十六个小时班的都有;

    三是:超市工作要比在工厂轻松,一边是环境舒适的百货超市;一边是在沉闷的厂房,还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反正在当时的人看来,在百货公司上班还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斐迪南偷换了一下概念,表面上看上去,也和百货公司差不多,无非是事情略多一点儿。

    毕竟超市是新鲜事务,人们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为了方便斐迪南就加了百货两个字,让人容易接受。

    很多人就是冲着百货公司的名头,才选择来应聘的,斐迪南才短时间就招满了人,也算是误打误撞了。

    三天一晃而过,卡尔管家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将维也纳附近的面粉加工厂调查的一清二楚。

    “殿下,维也纳有大小面粉加工厂十三家,其中只有两家规模大的,实现了盈利,七家基本上保本,另外四家已经进入了亏损状态,竞争十分的激烈,!”卡尔管家尽职的汇报着

    卡尔管家,不赞同斐迪南建立面粉加工厂的计划,在他看来面粉加工行业市场已经饱和了,竞争压力太大,现在加入进入进去,很难赚到钱。

    听完卡尔的汇报,斐迪南也有些犹豫了,毕竟一个小小的维也纳,就有十三家面粉加工厂,那么整个奥匈帝国又有多少呢

    沉默了片刻,斐迪南还是决定计划不变,自己还是有优势的,可以自产自销,成本要比他们低得多,大不了到时候在开发些相关副产品,还怕竞争么!

    “嗯,我知道了。辛苦你了卡尔!”斐迪南肯定了老管家的工作

    “为殿下办事是我的荣幸!”卡尔很高兴的说

    “卡尔,你觉得我要收购一家面粉加工厂,要花多少钱”斐迪南慎重的问

    1881年,要建立一家工厂,可没有那么简单,要盖厂房,订购买机器,培养工人等等,乱七八糟的事办完,一年内能够投产就算不错了。

    收购一家工厂,则简单的多,花不了多少功夫就可以投产了。

    只要价格不是太高,斐迪南还是倾向于收购。

    卡尔管家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为工厂估价,然后说:“殿下,如果是破产的小厂话,可能只要几千英镑;正在盈利的两家面粉加工厂,估计要七八万英镑!”

    斐迪南心中一惊,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吧!随及又想到,工厂亏损,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设备老旧或者是经营不善,又或者是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现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肯接盘就不错了,凭什么挑剔。

    “嗯,那么先和那些的工厂老板们接触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打算出售的,在评估一下我再决定吧!”斐迪南

    “好的,殿下如你所愿!”卡尔管家说完,见斐迪南没有挽留的意思,就转身离去了。

    打发了老管家,斐迪南就在家中看看报纸,今天他有一个重要的宴会,必须要亲自参加,他的叔叔悲剧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生日。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以建立奥匈帝国的功绩为世人熟知,1879



第六章、食品厂启航
    资本家都是逐利的!——资本论

    卡尔管家的效率很高,结果也很喜人,其中八家工厂的老板,有出售的意愿。

    不赚钱的生意,没有人愿意做。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奥地利,面粉加工厂已经是夕阳行业了,残酷竞争让人看不到钱途。

    谈判的事,斐迪南还是交给了卡尔,毕竟老管家这方面的天赋令他汗颜。之前超市的采购,就证明了这一点,斐迪南自己实在不适合讨价还价。

    最终,斐迪南以一万八千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名叫“卡特维波尔图”的面粉加工厂。

    机器设备都是一年前购买的,拥有一百八十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五十多名雇员,火力全开,可以日产面粉2000公吨。

    从这些机器买回来后,卡特维波尔图就没有全力运转过,员工也从最鼎盛时期的五百多人,压缩到了现在。

    即便如此,卡特维波尔图也是勉力支撑,在亏损与赢利的边缘徘徊。

    斐迪南对这次收购很满意,新老板总得有新气象,然后就给卡特维波尔图改了名字。

    “双汇食品开发有限集团公司”,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是面粉厂的新名字了,预示着新的开始。好吧,其实完全是斐迪南的恶搞,他打算把日后凡是熟悉的品牌,都盗版过来。

    斐迪南挽留了原厂长韦礼安-舒伯特,在竞争激烈的维也纳,面粉加工厂能够保本,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事实上原厂卡特维波尔图,运转还是很不错的,里里外外都被管理的不错,成本被压缩到了最低。

    不过销售方面,做得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没有品牌,也没有大的批发商,产品主要销往广阔乡村。

    没办法,作为后起之秀,城市的市场已经被瓜分一空了。能够开辟农村市场,也足以说明老板具有战略眼光,可惜太过超前了。这个年代的农村穷得叮当响,想完成农村包围城市那是做梦。

    不过现在有了斐迪南,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当然短期内,超市的销量有限,农村的市场还是不能马上放弃的。

    斐迪南作为老板,亲自前往工厂安抚了员工。他当众做出沉诺,绝不拖欠工资,查看了一下工厂现状。

    最后看到那黑乎乎的面包,动了恻隐之心,宣布将原有伙食费标准,提高百分之二十,立马就获得了工人们的拥护。

    派出了管理人员,因为工人们的配合,经过短时间的磨合,工厂继续开工了。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斐迪南向韦礼安提出了建设性的奖金计划。

    韦礼安很快就拿出了,符合实际都工厂奖励制度,上报给了他。

    斐迪南很满意韦礼安的做法,作为老板他可以对工人大方,可是对于管理者确恰恰相反。和很多老板一样只有他可以做好人,收买人心,而管理者则必须要恶人,为他节省开支。

    韦礼安的计划,工人是在现有基础上每个月平均产量增加,或者是总体质量有所上升。产量或者质量每增加百分之一,所属班组可以获得一袋面粉的奖励。

    这项措施惠而不贵,面粉都是自己产的,成本很低,工人们也可以直接拿回家自己食用,和直接发奖金效果一样。

    斐迪南还发现了,韦礼安还有基本的良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工人们增加了



第七章、圣诞节
    1881年,是发展中的一年,维也纳的市民~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脑洞大开斐迪南,也在奸商的路上越走越远,各种套路让人应接不暇。

    双汇食品集团的产品越来越多,比如种类繁多的面条,又比如品牌众多的饼干,还有口味各异的薯条等等。

    面包师也正式入住了超市,各类糕点也纷纷闪亮登场,走了维也纳市民的视线,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当然也丰富了斐迪南的腰包,沃尔沃已经走向了奥匈帝国,足迹遍布了每一个大城市。

    当然双汇食品集团,也随着超市,从皮包公司变得越来越名副其实了,成为了奥匈帝国食品加工领域,有数的大公司。

    圣诞节即将到来,沃尔沃变得更加忙碌了,在斐迪南的鞭策下,费兰茨在迷迷糊糊中,为圣诞节活动做起了筹备工作。

    由不得斐迪南放松,维也纳现在已经有数家超市,在开始装修了,风格基本上都是抄袭的沃尔沃。

    也有标新立异,不过自动被斐迪南忽视了。什么都不懂,就去搞创新,作死属性满满的,完全不会是构成威胁。

    可以想像,1882年维也纳必定会冒出一大群的超市。斐迪南的垄断时代即将结束,百家争鸣将要来到。

    斐迪南估计未来三五年内,都是超市的黄金年代,竞争对手们都还处在学习摸索阶段;五到十年内,将逐步过度到白银阶段,竞争对手增加,利润开始变薄。

    不过沃尔沃的霸主地位已经确定,后起之秀短期内难以挑战。十年后,自己的配套产业将要完善,到时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盘点一下1881年的收获,沃尔沃从6月18日开张,将近半年时间陆续新开了三十六家分店,略超过计划。

    同时为斐迪南贡献了三万英镑的净利润,利润主要是消耗在了开新店上。平均每家超市的月利润,还保持在八百英镑上下,堪称恐怖,是斐迪南现在最大收入。

    双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表现的也十分不错,面粉加工厂改制后,得益于销售渠道的迅速扩展,从最开始每月三百英镑的盈利,增长到了现在每月的一千英镑。

    新成立的面条厂,销量一般,尽管斐迪南搞出了很多品牌,可是欧洲人不习惯用筷子,到是意大利面卖的不错。

    刚开始还略有亏损,现在每个月的利润也不过一百英镑上下,令斐迪南大失所望。

    还好,这只是一个十来个人的小工厂,没有盲目扩大规模,不然现在也赢不了利。

    到是零食加工厂的效益不错,像爆米花、薯条、各类饼干等,都卖得不错。

    从成立到现在,零食加工厂已经扩充了两次,现在拥有员工八百多人。在斐迪南的产业中规模,仅次于沃尔沃。现在月利润高达八千英镑,而且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整个1881年,斐迪南创造下了一份价值数十万英镑的产业,可是他的兜里,只增加了区区不到一万英镑的现金。

    圣诞节到了,沃尔沃门前摆放着精美的圣诞树,柜台内陈设着琳琅满目的食品。

    头戴红色尖顶圆帽、身穿大红长袍、须眉皆白的圣诞老人手提礼品袋,向人们招手致意,并将一袋袋食品赠与路过的儿童。

    超市也开起了节日优惠大酬宾,玲琅满目的商品,



第八章、发展中的沃尔沃
    大事计:

    1882年,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举行了谈判,同年5月20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三国同盟的形成。

    9月30日--开始运作世界第一座水力发电厂。

    ……

    1月14日,斐迪南召集旗下管理人员,召开了一次产业发展规划会议。

    会议人员,不但包括斐迪南建立的新兴产业,也包含科哈利家族的传统产业负责人。

    主要是斐迪南发现,不少传统行业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他的规划中,有许多地方有所交际,可以相辅相成。

    比如:和很多大贵族一样,科哈利家族也有自己的葡萄酒庄园,专门为自己家族服务。

    斐斐迪南平常自己也喝一点儿,感觉味道很不错。他觉得很浪费,光为自家的几个人服务,就养着一大帮子人,实在太过浪费了。

    完全可以扩大规模,向市场上销售。就算扩大了产量,造成口感下降,只要不低于市场上的大路货,他就能销售出去。

    像庄园产的小麦、马铃薯,今年开始就可以不用再向外出售了,自己的工厂完全可以消化。

    还有牧场的牛羊,完全可以自己建个屠宰场,然后送到超市去卖。

    又比如可以从自家城市附近的土地,可以划出一块来种植蔬菜,自产自销等等。

    欧洲大贵族的排场,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

    就如斐迪南现在,专属侍女就有十几名,还有一支不亚于后世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团队,什么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菜系都可以做。

    居住的城堡,侍卫加上佣人就不下三百余人。穿的衣服,就养的有专门的裁缝,只为他一个人服务。自己专用的豪华马车,就有七八辆。

    喝的牛奶,就有自家专用的牧场,选的都是最优质的奶牛,专供他一个人。还有标配的葡萄酒庄园,只选用最优质的葡萄酿酒等等。

    当然他的排场还不算什么,克莱芒蒂娜公主的派头才算大,完全符合了她那法国公主的身份。

    反正科哈利家族的收入,除了必备的开销外,每年还有不下于10万英镑,花在了他们的排场上了,而且这个费用还在逐年上涨。

    这也是大贵族向大资本家转化的源泉,传统行业的收入,已经满足不了他们那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了。

    斐迪南对这些陋习是深恶痛绝,迫切想要改变这一切,至于会不会丢贵族的脸面,他表示自己会带马甲的。

    斐迪南没有挑战贵族体系的打算,屁股决定脑袋,他本身就是受益者。明面上斐迪南还是贵族体系的忠实拥护者,该有的排场没有变过,最多让侍女兼职了秘书。

    就在斐迪南的改组产业的同时,维也纳零售界也发生着变化。受沃尔沃的挤压,很多杂货店利润大减,幕后资本家们纷纷转型,进入了超市行业。

    从二月份开始,一家名叫小叮当的百货超市开业,打破了沃尔沃的垄断地位,从此开起了零售业的百家争鸣。

    一直持续到十月份,维也纳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新开大大小小的百货超市八十余家。

    刚开始大家选址,都还保持了一定距离,有意避开短兵相接。虽然相互之间也有竞争,相处到也和谐,大家的利润都还过的去。

    不



第九章、竞争对手
    知道了前因后果的斐迪南,立刻行动了起来。虽然看不上那帮面粉资本家,他还是释放了一些善意,沃尔沃又增加了几个品牌的面粉。

    同时也决定给科特飞百货公司一个教训,顺便树立在行业内的地位。

    斐迪南深入调查发现,科特飞虽然奥匈帝国百货行业的巨头,可是他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依旧采用的是传统运营模式,家族式管理,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

    现任掌门人是罗伯特-赫尔德,奥地利人,年龄还不到30岁。罗伯特拥有雄心壮志,看不惯科特飞百货的传统运营模式,锐意进取,和企业管理层关系很僵。
12345...215
猜你喜欢